1972-01-01

第 1 版

1. 侵越美军宣布结束对越南北方的空袭

【美联社西贡十二月三十日电】(记者:埃斯珀)美军司令部宣布,三年多来对北越的最猛烈空袭于今天结束,在这以前的五天中进行了一千多次战斗袭击。    官员们说,使用了各种新式的或经过改良的武器系统。其中包括所谓“灵巧的”炸弹,莱塞光可以引导这种炸弹轰炸地下补给仓库以及飞机库。    【共同社东京十二月三十日电】题:承认轰炸补给基地,美国扩大北炸的范围    特派记者长贺西贡三十日电:南越美军司令部三十日下午宣布,从二十六日开始连续进行了五天的对北越的”有限防御性反应”的轰炸已于三十日下午三时三十六分结束。    轰炸目标,除设在非军事区以北通往老挝的地区的地对空导弹基地、高射炮基地、雷达基地、补给物资、石油贮藏库等外,还包括北越米格飞机的基地、二十度线以南的机场。    二十六日开始轰炸的那天,有四十六架飞机参加,以后的四天,每天平均有二百四十架次参加轰炸。可以说,这作为六八年北炸停止以后的防御性反应进攻,其规模是空前的。

2.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大踏步进展

【德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记者:西蒙)一九七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大踏步的进展,北京很快将能主要在消费品和轻工业品方面作为一个重要竞争者出现在世界市场上。    呐于新工厂的建立和老工厂的现代化以及运用了新的生产和加工方法,中国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提高了生产量和生产率——某些工厂提高的程度是惊人的。    在北京的西方经济专家在估计中国的经济情况时,并不那么依据中国报纸在年终时所发的关于经济成就的消息,而是依据他们自己的印象,依据他们对广州秋季交易会结果的分析,以及依据北京一年来签订的贸易协定。    这些情况表明,中国“传统的”进口物资——钢、重型机器、车辆、化工产品——已大大减少了,而出口物资越来越多地由农产品和原料转为工业品了。    观察家们说,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已增加了大约二亿美元,目前中日贸易将第一次得到平衡,这是一种征兆。    中国的出口产品还第一次包括更大数量的照相机和半导体收音机零件。    北京所签订的贸易协定主要是同南美、非洲和一些亚洲国家签订的,对其中有些国家在签订贸易协定的同时还答应提供贷款。    这种情况表明,中国继续指望不久能在世界市场上出售它的一部分产品,主要是消费品。    这里的观察家认为,这个情况得到两个事实的证明:对国内人民所提供的物品如此充足,以致有必要在商店里张贴宣传画来推销某些产品,鼓励人们来购买。    此外,在过去几个月中,许多消费品的价格已经大幅度降低,这表明生产已大大增加。    主要就塑料制品、化学纤维和铝制品来说,情况如此,但棉纺织品的价格也降低了。    在北京的观察家强调说,中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决定性的进展不是一个新的“大跃进”,而是自一九六八年以来一直在进行的、长期的、十分谨慎和协调一致的计划工作的结果,这种计划工作,现在已显示出了它的效果。    在这方面,他们还强调了建设用中国制造的最现代化的机器装备起来的中、小型工厂的作用。    中国还在改善基层工作方面正在给予很大的重视。

3. 七一年取得成功 七二年前景更好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记者:威尔金森)今年是共产党中国人在中东取得了成功的一年,而一九七二年可能证明甚至更好。    毛泽东主席的大陆政府在文化革命后摆脱了三年的与世隔绝状态,在阿拉伯世界既扩大了外交的影响,也扩大了经济的影响。    随着一九七一年即将结束,阿拉伯代表团正在北京天安门前排成一行等待会谈政治和贸易。    黎巴嫩、利比亚和科威特今年宣布了同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计划,使得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的王朝成为仍然避开北京的仅有的阿拉伯大国。    新华社公布了贸易数字,表明一九七○年向阿拉伯市场的出口,同一九六七——六九年这几年相比,增加了百分之十,价值两亿美元。预料今年将同样的好。    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七年,中国给这个地区的经济援助是三亿一千二百万美元,占这一时期北京对外援助总额的大约百分之二十八。    在圣诞节宣布了中国最新的经济一揽子建议,当时,苏丹国防部长阿巴斯少将宣布了一笔用来对他的国家的工业项目进行投资的四千万美元低利贷款。    阿巴斯几乎还没有离开中国,伊拉克代理经济部长、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领导成员萨马赖就已飞抵北京,同中国领导人对世界问题进行十天的研究。    埃及外长里亚德预定在一月份访问北京。在此之前,今年早些时候,已有两个埃及经济和政治代表团访问了中国。    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仍然没有象俄国、美国或英国的那样大。但是外交观察家们说,北京最近若干月来一直是在牺牲其他大国的情况下取得成绩。    在接纳它进入联合国后,这些观察家们说,他们预料阿拉伯人今后将会更勤勉地设法得到北京的注意,反过来的情况也是这样。    据这里的一些外交人士说,莫斯科特别担心中国的渗透,而且最近要求它的外交官们深入研究阿拉伯对北京的态度。

4. 日报驻美记者报道:《北军的大攻势,印度支那的新局面》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二月二十三日登载了它的特派记者高滨二十二日从华盛顿发回的电讯,标题是《北军的大攻势,印度支那的新局面》。摘要如下:    目前印度支那的战况日益恶化,对此,华盛顿非常担忧。在老挝,查尔平原比往年提前两个月落到了共产党军的手里。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在过去的几个星期中形同孤立,政府军鼓足干劲要夺回六号公路的战斗也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华盛顿对战况的进程所以这样紧张,是因为战况对越南化政策影响很大,而且还将影响不久即将发表的从明年二月一日开始实行的第七次撤军。    美军的“防御性反应”(轰炸北越)也在这个时候加紧,二十二日对北越的轰炸是今年的第一百零一次。    美国国务院重视老挝的共产党攻势。    政府当局分析,北方这样大规模的攻势的背景有:(1)重新掀起因尼克松总统的外交攻势而沉默下去的对越南政策的谴责,以作为对撤退的最后打击;(2)把战火扩大到美军力量所不能及的柬埔寨和老挝,对以释放战俘为条件、但不明确表示撤退日期的尼克松政权施加最后的压力。    不能想象美国现在再来进攻柬埔寨和老挝。美国剩下的最后办法只是空中轰炸了。但是从这个意义来说,印巴战争以后,仍然为救助美国人而停留在印度洋的第七舰队的存在就非常突出了。从这个意义来看,印度支那的战局面临着一个重要局面。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二月二十五日刊登了它的特派记者阪中自西贡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北方”势力政治意图强烈的旱季攻势》,摘要如下:    在印度支那半岛,北方和南方解放势力的旱季攻势已经正式开始。可以认为,北方势力的意图中,其政治意图是很强烈的,这就是要在尼克松访华前显示它在整个印度支那展开军事攻势的能力。    【共同社东京十二月三十日电】题:轰炸北方的目的在于加强反共政权    特派记者斋田华盛顿三十日电:由于美国军用飞机猛烈地轰炸北方以及中国外交部对此发表的警告声明,美国国内的担心和批评增强了。    在访华日期即将来临、美国国内就要开始总统大选的前哨战的现在,尼克松总统决心对北方进行大规模的轰炸的直接理由,正如莱尔德国防部长所说的那样,是一种对抗北越方面攻势激化的措施,但是,在其背,却有加强印度支那各国的反共政权的意图。(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关于这一点,《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社论指出:“这次轰炸北方的目的是要实现尼克松总统的在明年总统大选以后仍把阮文绍政权保存在西贡,而且在二月访问北京的时候,让中国方面承认它的希望。”    如果从这点来考虑的话,可以说这次轰炸北方的目的在于:象莱尔德部长所说那样,既是“为了保护美军的安全”,同时也表示了企图以继续保存西贡阮文绍政权的形式来结束战争的决心和创造这样的状况。    从以七○年美军侵柬作战为理由,拒绝美中华沙会谈的中国作法和这次在中国外交部声明中所提出的警告来看,也可以预想,如果不拿出解决越南战争的办法,那么,尼克松总统的访华,或者实现不了,或者访问了中国,但是无法成为一次有成果的会谈。因此,尼克松总统正处于这样的立场,即受到国内的批评和来自中国等国的批评,但仍强制进行的这次轰炸结束之后,不得不提出某种结束战争的办法。    在华盛顿的外交人士当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看法,即尼克松总统可能会在一月份提出新的和平建议。    估计北越方面将强烈反对阮文绍政权的继续存在,中国也将支持这种立场。但是,正如虽然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但又将恪守对台湾的最低限度的义务一样,虽然要结束对越南战争的介入,但是将以继续保存阮文绍政权的姿态来参加与中国首脑的会谈。    看来这似乎是尼克松总统的立场。

5. 《历历可数的成绩》

【本刊讯】南斯拉夫《战斗报》十二月三十日以《历历可数的成绩》为题、《在对外政策中成绩最可观——工业生产计划超额完成——零售价格是世界上最稳定的》为副题,刊登了南通社的一篇报道,详细摘要如下:    到年底这里的各个生产部门表明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而在国家严格控制下的零售价格的稳定尤为突出。    尽管气候条件不好,据说,今年农业获得了连续第十次丰收。多少世纪以来,都是把粮食从南方产粮区运到北方贫瘠地区。然而,据说,今年北方地区也获得了好收成,已经不需要大量转运粮食。这是作为今年的一项特大成绩而强调指出的。    某些工业品,例如,农具、化肥、半导体收音机、药品、动力燃料的零售价格都下降了,而某些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却提高了,以便缩小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差价。农产品的零售价格不变。(中国)强调指出,人民币是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之一。    中国今年取得的最可观的成绩也许是在外交政策方面了,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扩大了友好国家的范围。甚至还考虑同迄今为止的“头号敌人”美国改善关系。由于印—巴冲突,同苏联和印度的关系又尖锐起来了,这是作为一种消极因素转入了新的一年。    在所有这些成绩中,今年,中国肯定把“胜利地”进入联合国放在第一位。中国强调这是毛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外交政策中的巨大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北京赋予这点以非常大的意义。

第 2 版

1. 香港《大公报》译载《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穷人大量增加》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二月一日以《美国穷人大量增加》为题节译刊登了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转载如下: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新资料,与一般人的想象适得其反,美国去年贫民的增长速度,郊区较之市区更为严重。    这个报告指出,一九七○年全国的贫民共达二千五百五十万人,比一九六九年增长了一百二十万人。    据统计,在城市地区,包括附近的郊区在内,贫民的增长占一百二十万人中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在市区,贫民的增长约四十万,总数达八百二十万。    在郊区,贫民一年增长超过六十五万,即占贫民全部增加的百分之六十一点五,总数达五百二十万。全国的贫民居住在市区的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居住在郊区的占百分之二十一左右。    联邦政府规定贫民的收入水平,按每年、每个家庭和每个地区而变更。以一九七○年为例,城市一个四口之家,每月收入三千九百六十八美元以下的,便属于贫民。    在连续每年编辑的贫民资料中,新的户口调查报告是第三期了。在这一期中,“贫民”这个字眼,第一次没有用在四十七项详细的表格内,而用“低收入”予以代替。    新报告还透露了其他几个方面:    一九五九年和一九七○年之间,没有父亲的贫童显著增加。一九五九年,全部贫童中以女性为家长的占百分之二十四,到一九七○年,这个数字就上升至百分之四十六。    在二千五百五十万贫民中,黑人占百分之三十,讲西班牙语的占百分之九。    在全国的贫民中,一半是十四岁以下和六十五岁以上。    目前贫民人数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十二点六,而一九六九年占百分之十二点二。    贫民在不同的种族中所占的比例,差别很大。全部黑人之中有百分之三十四是穷人,操西班牙语的人中穷人占百分之二二十四。这一期的报告第一次发表有关其他种族的贫民比例:爱尔兰人占百分之十点五;法兰西人占百分之九点三;英格兰、苏格兰人、威尔士人以及日尔曼人占百分之八点六;意大利人占百分之六点一;波兰人占百分之五点三;俄罗斯人占百分之四点五。

2. 罗杰斯谈他同谢尔的会谈

【美新处比斯坎岛十二月二十九日电】罗杰斯国务卿昨天同西德外长谢尔会晤以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记录全文如下(本刊作了删节):    联邦共和国外长和我以及我们的同事们举行了三小时的会谈,不仅讨论了双边问题,而且讨论了涉及全世界范围很广泛的问题。    我认为我要作出的最重要的总的结论是,我们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极好,我们所遵循的方针是一致的。我特别高兴的是,外长指出联邦共和国很欢迎总统在访问北京和莫斯科方面采取的主动行动。    我们讨论了许多问题,我们讨论了成功地结束了的柏林会谈。我们讨论了何时能完成批准联邦共和国和苏联之间、联邦共和国和波兰之间的条约的工作问题。    我们讨论了我们在明年五月、六月或七月的某个时候在议定书上签字的可能性。在议定书上签字是柏林问题会谈方面的最后行动。我们还深入地讨论了举行一次欧洲安全会议的可能性,讨论了共同均衡地削减驻军问题。    关于共同均衡地削减驻军问题,我用最有力的字眼说明了尼克松总统的立场,这就是大力支持联盟,大力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我们打算继续对联盟作出贡献,因为我们认为这对世界和平有着基本的重要性。    我们还讨论了另外许多问题。我们讨论了次大陆的问题。我们讨论了中东问题。我希望关于中东的谈判不久将开始。    我们讨论了总统即将到北京和莫斯科进行的访问,就这两次访问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讨论。我们还就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进行了一些讨论,特别是讨论了在我们遇到不久将出现的这些非常重大的事件的时候继续进行磋商、很认真地进行磋商的必要性。    美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多年来一直保持很友好的关系,在目前世界局势动荡不定、全世界都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就这些问题密切地、积极地进行磋商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一致同意使这种磋商继续进行下去。    北大西洋联盟的部长预定在明年五月再举行一次会议,那时我们将有机会讨论这些问题中的一些问题。    因此,最后我要说,这次会谈是极为友好、很富于建设性、很值得、十分及时的。    我将回答一些问题。    问:关于批准德国和莫斯科之间的条约,有一点能否澄清一下?在总统去莫斯科以前,是否不会批准?你谈到五月、六月或七月。这是否意味着,在总统出访以前,将不会批准?    答:我说的是,联邦共和国认为,在五月、六月以前,可能不会批准。他们无法肯定。但是我认为,在访问以后,可能会批准。我们无法肯定。    问:是否讨论了两个德国可能进入联合国的时间和条件?    答:不,我们今天没有进行这种讨论。我认为,必须先由两个德国进行会谈和批准条约,然后才能对接纳它们进入联合国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问:我们是否同意举行欧洲安全会议、议程、时间等等的总的方案?    答:是的,我们的确在这个问题上商定了总的方案。    我们认为在五、六月份以前大概不会批准条约。所以我们认为,在此以前,对欧洲安全会议不会进行多边讨论。    至于议程,对如何举行欧洲安全会议的总的做法,我们的意见的确是完全一致的。    问:你们讨论过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议可能对西德产生的影响吗,你能否向我们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估计是什么?    答:没有,我们没有就此进行很多的讨论,因为我们一直就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问题同我们的盟国保持密切的磋商,以致我不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有什么不安。    问:你是否认为在尼克松总统前往莫斯科的时候,他将同俄国人继续讨论欧洲安全会议问题和共同均衡裁军问题?    答:显然我们要同苏联讨论欧洲安全会议问题,就象我们的盟国曾同苏联讨论欧洲安全会议问题一样,但是这将只会按照完全符合我们大家采取的立场的方式进行。这种讨论将在同我们的盟国充分磋商与合作的情况下在多边的基础上进行。    【路透社弗罗里达州比斯坎岛十二月二十九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尼克松总统和西德总理勃兰特在这里举行了两天会谈后一致认为,在一九七三年以前举行欧洲安全会议是不大可能的。    这些人士说,两位领导人昨天在比斯坎湾的总统冬季寓邸研究了局势后得出这个结论。    预计会议推迟的理由是美国明年选举总统,还因为西德同苏联和波兰的互不侵犯条约预料不会在仲夏之前得到批准。

3. 英报文章:《勃兰特和尼克松对欧洲的看法》

【本刊讯】英《旗帜晚报》十二月二十九日刊载坎贝尔二十八日自佛罗里达州比斯坎岛发回的一篇文章,题为《勃兰特和尼克松对欧洲的看法》,摘要如下:    列在西德总理勃兰特和尼克松总统今天开始的最高级会谈议程最前列的,是召开一次大型会议来为欧洲创造新的稳定局面,这次会议将是一八一五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大会以来的一次规模最大的会议。    勃兰特将谈到他对欧洲安全会议的看法:他不是把它视为一个抽象的建议,而是视为一个迅速地接近的现实,或许近在一九七二年就召开。    大约有三十个国家将参加这次会议,其中包括俄国、美国,或许还包括梵蒂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将是一次和平会议,是本应召开来解决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条件而从来没有召开过的一次会议。    尼克松十分担心这次安全会议,害怕它会简单地批准苏联征服东欧,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边界和最后导致正式承认东德是一个共产党国家。    俄国人正在谋求确定这样一个议程,它一开始就是一项宣布尊重“现有的边界”的重大声明。    在尼克松总统冬季休养地比斯坎岛的温和而凉爽的气候下,勃兰特将提出他的看法:会议已经形成它自己的势头,西方国家必须制定一个现实的议程来对付俄国的议程。    他认为这次会议是他的东方政策的自然组成部分    ——他的东方政策就是一个寻找办法来同共产党的东方取得和解的政策。    尼克松总统在公开场合接受召开欧洲安全会议的主张,但是在私下华盛顿官员则说,美国将反对任何冻结战后边界的企图,并将拒绝承认东德。    英国和法国在最近几周中已向美国人转达了它们对西德目前的中立主义倾向的“不安”,西德现在正倾向于在东西方的老的军事联盟之间走一条独立的路线。    《纽约时报》本周在研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的态度的一文中,提到了英法两国政府人士担心出现“从意大利和奥地利经西德到斯堪的纳维亚的一条广阔的实际中立国家地带”。

4. 加拿大、西德失业人数日增

【美联社渥太华十二月二十六日电】一九七一年由于美国贸易限制政策引起的使人烦恼的复杂情况震动了加拿大的经济,而加拿大经济本身又受着高度失业的打击,而且由于缺乏信心,以致经济迟返未能从去年的呆滞复苏过来。    美国贸易和货币的调整步骤,原来志在结束长期以来的支付逆差的,可是激起了加拿大对于美国这些步骤对其国内政治和经济稳定的冲击的反应。因为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接近年底,加拿大的失业数字共计达一百万,而且失业的潜在趋势仍然高,达到占整个劳动大军的百分之六强。    【法新社汉堡十二月二十六日电】联邦劳工局局长今天预测,至明年六月,西德的失业人数将增加百分之五十,从目前的二十万增至三十万。

5. 美对外贸易连续七个月入超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二十七日电】美国的贸易入超额在十一月份又增加了二亿二千七百二十万美元,这是今年第七次出现贸易入超。    尼克松政府已经预料到今年会有巨额的贸易入超,但是希望在一九七二年通过新的货币安排和取消贸易壁垒而扭转这个局面。    发表贸易差额数字的美国国情普查局说,十一月份出口共计三十一亿六千万美元,而进口共计三十三亿九千万美元。    国情普查局指出,十一月份数字是受东西海岸码头工人罢工的影响的。    【路透社华盛顿十二月二十七日电】商务部今天说,十一月份的数字使今年头十一个月的贸易入超总额达到十七亿一千九百万美元。而一九七○年曾有贸易出超二十六亿二千五百万美元。    政府说,它预料一九七一年的贸易入超约为二十亿美元,这是美国从一八九三年以来第一年出现贸易入超。    【共同社东京十二月二十八日电】特派记者渡边华盛顿二十七日消息:根据二十七日美国商会所发表的一九七二年关国经济估算来看,明年的美国经济将表现出明显的恢复:国民总产值的实际增长率将增加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六点五。    这种乐观的估计的原因是:一、国民总产值的核心消费支出将大幅度地增加;二、企业支出以设备投资和库存投资为中心也可望急剧增加;三、由于工资和物价受到控制,所以,通货膨胀的压力减小;四、随着平价调整,美国的国际收支也得到显著的改善。特别引起重视的是以调整平价达成协议为转机,经济界和消费者对经济前途的信任正在恢复。    另一方面,经济界和学会的一些人指出,仍然存在着下列不稳定的因素:一、面临一九七二年秋的总统选举,存在着政府和议会过份重视景气刺激而再次引起通货膨胀的危险;二、海外的景气停滞有可能牵制住美国的经济;三、并没有由于调整平价而完全消除货币不稳定的情形。    据认为,在国际方面,由于这样两点原因:由于美国国内需要的增加,所以进口有可能增加;由于海员的再次罢工使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恢复国际收支和贸易收支的平衡仍然是困难的。

第 3 版

1.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布托谋求在东孟加拉和克什米尔都举行公民投票》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十二月二十九日登载了库尔迪普·纳亚尔二十八日发自新德里的一则消息,题为《布托先生谋求在东孟加拉和克什米尔都举行公民投票》。摘要如下:    德里得到了确实的消息,说巴基斯坦总统兼军管执行官布托已拟出了一项关于孟加拉国的方案,他希望这个方案能提供一个体面的出路。据说这个方案有两个方面:    (一)在一个国际机构的主持下举行一次公民投票,以使盂加拉国人民能一劳永逸地决定他们同伊斯兰堡保持什么关系,其中包括选择独立。    (二)在克什米尔举行一次类似的公民投票,查谟中的居于少数的印度教徒地区除外。    据悉,布托已经同几个穆斯林国家接洽,要求给予支持。据说印度尼西亚是这些国家之一。    德里的反应至少是反对的。德里认为,孟加拉国是个独立国家,在一个得民心的政府已经执政时谈不上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联盟已拒绝了再次投票的要求。就克什米尔而言,新德里已一再说克什米尔是印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成年人有选举权的基础上在该邦举行的四次选举相当于不是一次而是许多次公民投票。    据认为,布托的方案只不过是巴基斯坦使东孟加拉麻烦国际化的企图的一个意料之中的发展。伊斯兰堡正企图通过世界一些大国的支持或通过联合国的干与来实现它在战争中没有达到的目的。    据认为,正把克什米尔弄到争论中来,这样布托就可以说,问题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为了解决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一切争执”,他正谋求包括这两个方面的一揽子解决办法。

2. 印报关于印共(马列)发生分裂的报道

【本刊讯】《印度时报》十一月十一日刊登了印报托十日从巴特那发出的一条消息,题为《查鲁    ·马宗达被开除》,全文如下:    印度共产党(马列)中央委员会开除了该党的总书记查鲁·马宗达,选举了比哈尔邦的萨蒂亚·纳拉因·辛格代替查鲁·马宗达。    该党的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中央委员会在七日十月革命五十四周年的时候,在“比哈尔的某地”举行的会议上采取了这一步骤。新首领发言人说,查鲁·马宗达“在过去一年半中,一直顽固地拒绝召开党的最高机关中央委员会会议”。因此,在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北方邦和旁遮普邦的党组织的要求之下召开了中央委员会会议。    代替查鲁·马宗达的萨蒂亚·纳拉因·辛格一些年来一直是印度共产党(马列)比哈尔邦党组织的总书记。据说他的当选是一致通过的。    这位发言人(他接近萨蒂亚·纳拉因·辛格)对印报托说,中央委员会已号召全体党员和支持者与查鲁·马宗达划清界限,团结在党和中央委员会的周围。    查鲁·马宗达和他的亲密助手苏尼蒂·高希没有出席这次会议。这位发言人说,但是,由阿希姆·查特吉和桑托什·拉纳领导的小组(这一派早些时候已对马宗达的领导进行了谴责)决定和萨蒂亚·纳拉因·辛格同命运。据认为,于十一月三日在德奥加尔被逮捕的阿希姆·查特吉本来是到比哈尔参加这次会议的,但是因为他被逮捕而没有能够参加会。    中央委员会还通过了一项决议,号召印度人民“反对印巴战争,支持革命。”在此之前召开的比哈尔邦印度共产党(马列)全体会议通过了萨蒂亚·纳拉因·辛格所作的关于“印度革命问题和新托洛茨基主义的偏向问题”的报告。    辛格在报告中谴责查鲁·马宗达执行“托洛茨基冒险主义路线,其目的在于毁灭党和革命”。    阿希姆·查特吉在他被捕前几周,也准备了两个文件,谴责查鲁·马宗达“背叛中国,取消党”。    【本刊讯】新德里十一月十二日消息:印度《政治家报》报道:    据搞情报的警察说,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印共(马列)两个对立派彼此对立情绪很严重。    一些时候以来,收集情报的警察就知道,两派一直在发表敌对的党内文件,每一方都声称自己比对方更真正信奉毛泽东主义。以科坎为假名进行活动的查特吉对查鲁·马宗达进行的主要的指责是:后者使得党背离毛泽东主义关于在农村地区进行武装游击战争的政治路线,而一味搞城市游击活动。    科坎坚持要立即召开中央委员会会议,进行一场理论上的彻底讨论。他还要求与党的最高领导人举行亲自会谈。科坎在文件中表示遗憾地说,他遭到了马宗达的一再拒绝。    在陆军在东孟加拉进行镇压以后,东孟加拉的局势发展使得这两个敌对派别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顶点。查特吉和他的集团所持的观点与马宗达的观点完全不同。

3. 英·甘地到印占克什米尔活动

【印报托斯利那加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英·甘地总理今天警告巴基斯坦和它的朋友不要试图削弱印度。    今天甘地夫人在这里冰冷的气候下举行的群众集会上说:“我们不想削弱邻国,但是我们决不会容许巴基斯坦或它的盟友企图削弱我们。”    她说,由于在十四天的战争中印度军人从坎尼亚库马里到克什米尔流下了大量的鲜血,印度变得更加强大了。总理向巴基斯坦伸出友谊之手,她表示希望,巴基斯坦的领导现在将认识到,他们国家的利益在于同印度友好。    她说,印度不相信进行威胁这一套,它也不准备去理睬来自任何方面的威胁。    【路透社新德里十二月三十日电】正在克什米尔视察的总理英·甘地首先在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对五万群众讲了话。    她说,某些有着利害关系的大国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保留隔阂。    甘地夫人在贾努镇发表第二次演讲时对十万群众说,虽然印度希望和平,但是,如果遭到进攻的话,它准备全力以赴地战斗。

4. 印报透露:印度革命者反对印度侵巴

【本刊讯】《印度斯坦时报》记者N·K·塔库尔十二月二十日从巴特那报道:    在比哈尔邦孟加拉地区活动的纳萨尔巴里分子中,毛泽东主义者的反印企图在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期间刚刚暴露了出来。这些极端主义者阴谋在东部战场和它的周围袭击警察哨所和军事阵地,以及切断重要的供应及通讯线路。这些原是要在亲巴基斯坦分子配合下,在灯火管制后一片漆黑时干的。    报专门对付纳萨尔巴里分子的警察所人士说,这个阴谋是在西孟加拉邦的阿希姆·查特吉和比哈尔邦的纳拉因·辛格共同领导下的印共(马列)中央委员会在十一月七日于比哈尔邦的基尚甘杰和西孟加拉邦的西里古里之间某地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五十四周年时,确定了该党的反对孟加拉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行动路线之后策划出来的。    “中央委员会认为,印度的进攻是用我们的人力当炮灰,发动一场帮助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阴谋的一部分。因此印度人民应该动员全部力量,粉碎帝国主义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用印度人打巴基斯坦人和用东巴人打西巴人的阴谋。”    “印共(马列)再次强调,印度人民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而获得解放,所需要的不是一场对一个软弱小的邻国进行侵略战争,而是进行一场改变国家面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在这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他们应该既不要出钱也不要出人。”    但是,比哈尔邦对付纳萨尔巴里的警察小队挫败了这个计划。在极端主义分子动手执行破坏政府战争的策略以前,在一次全邦性军事行动中,约有一千七百名他们的支持者和工作人员被捕,在遭遇战中有三十多名高级领导人被打死。    但是,据说仍有六名著名的纳萨尔巴里领导人还未捕到。

5. 美联社报道:布托向拉赫曼提出保持巴统一方案

【美联社拉瓦尔品第十二月三十日电】政府高级人士今天说,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已向东巴领导人谢赫·穆吉布尔·拉赫曼提出一项确立类似于把埃及、叙利亚和利比亚联系在一起的那种关系的方案,以设法保持某种形式的统一的巴基斯坦。这些人士说,这一方案意味着两个地区几乎都独立,经济、政治体制和对外关系都是分开的。    这些人士说,布托把接受这一方案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点上,即这位孟加拉人需要找到一个防止完全依赖于印度的法码。    这些人士说,同谢赫·穆吉布的会谈正由布托的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代表进行。    外交人士说,他们认为谢赫·穆吉布不大可能同布托达成协议,而且任何协议也不大可能对在东部的孟加拉国政府有约束力。他们推测,布托将设法达成送回陷在东巴的十万名部队和西巴平民以交换谢赫·穆吉布的倡议。他们说,印度坚持让穆吉布迅速回到东巴,以保证一个对印度友好的、由谢赫的人民联盟组成的政府有牢固的基础。    巴基斯坦外交部人士和这里的外交官们认为,苏联不急于看到谢赫·穆吉布返回,因为据信他是反对苏联支持的民族人民党参加东孟加拉政府的。这个集团一直要想在孟加拉国建立一个国民政府并举行新的选举。    外交部人士说,尽管在战争时苏联支持印度,看来巴基斯坦和俄国在对东孟加拉的态度方面是有某种共同之处的。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二月二十六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布托总统想拉拢拉赫曼,维持“一个巴基斯坦”》,摘要如下:    由于印巴战争的失败而面临国家解体危机的巴基斯坦的总统布托,从上周末开始竭尽全力要把人民联盟的首领拉赫曼拉拢过来。布托总统现在正致力于达到给自己规定的至上目标,即维系住由于战争而丧失了的东巴基斯坦,始终维护“一个巴基斯坦”。他手中剩下的王牌就是人民联盟首领拉赫曼。布托总统的目的,似乎在于要把孟加拉国的总统拉赫曼拉拢到自己的政权里来,完成“统一巴基斯坦”的体制,向世界表明,孟加拉国完全是“虚构”的。这是在熟知孟加拉国的弱点,即没有拉赫曼这个领导人就无法控制(局势)的基础上采取的削顶战术。    布托同拉赫曼会谈,可以认为有这样几种出路:(1)拉拢拉赫曼入阁成功。(2)做为同印度和孟加拉国的一笔交易而释放。(3)要求他入阁和交易失败而继续软禁。(4)拉赫曼呼吁孟加拉国接受大幅度地扩大自治权,并留在巴基斯坦内。(5)在布托总统兼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之下,重新加以审处等等。    对布托总统来说,第一点是他最希望的。第二点的问题是交易的内容。(以拉赫曼)交换在东巴无条件投降的全部政府军或军官,这也是孟加拉国政府首脑所希望的,最有现实的意义。但布托总统可能不会以此为满足。    即使很好地说服了拉赫曼,实现了第四条出路,但是孟加拉国也不会相信并将拒绝。结果,事态有更加恶化的危险。

第 4 版

1. 埃及新闻代表团团员古奈姆访华观感:《中国的新人》

【本刊讯】埃及《消息报》十一月二十八日刊登了曾来我国访问的埃及新闻代表团团员穆罕默德    ·穆斯塔法·古奈姆的访华文章,题为《中国的新人》,摘要如下:    我在第二次访问中国期间看到的最奇妙的事物就是中国人。中国人经历的变化实在是一个奇迹。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变化,而是一个深入人心的变化;是一个在实质上的变化。毛泽东主席一贯认为,在对任何社会作任何改变中,人是基本的因素,所以除非人本身发生变化,否则为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而作的任何努力将会是徒劳的。    深入中国公民中间的那种变化几乎到处可以感触到,并且存在于一切领域中。我在工厂、集体农庄(公社)、大学以及在报社和外交部的知识分子中间看到了这一点。    新的中国人的最突出的现象是他非常忠于他做的事情,以及在他的一切学习和行动中他完全相信他是为他的国家和他的人民服务的,相信诚实地工作是改善他自己的条件和使他的国家前进的唯一办法……特别是文化革命已经清除了官僚主义和技术第一的危险,消灭了资产阶级,在所有的人中间推动了自我批评。    所有的人都勤劳和热诚地工作着……。    所有的面孔都是愉快的,都在微笑,在所有的长着小眯缝眼睛的面孔上,可以看到一种安祥恬静的感觉。所有的外国人都受到绝对友好的对待。同西方宣传所描绘的相反,任何地方都没有敌视的迹象。甚至随同基辛格去的美国代表团不论走到哪里,都受到了悄悄的欢迎。    我这次在中国还感觉到另一件了不起的事,即,每一个人都满意他得到的报酬。制度保证了所有的人过一种体面的、合理的生活。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之间差距甚微。它不会在各种类别的人之间引起妒嫉或敏感。国家以最低价格提供所有生活必需品。    人们衣食住行的朴素样子——从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到中国最不著名的工人都如此——也许有助于促进满足感。    尽管自从毛主席领导的革命以来,中国一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尽管你们可以到处看到进步,但是虚荣心却打不进中国人的心灵,不论他们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中国人的谦虚态度是你在任何地方所遇见的共同现象。你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们希望你谈谈你所看到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以及你对于改正这些缺点的意见。”    甚至国家领导人也会、以几乎是抱歉的措辞谈到所取得的进步的各方面,因为中国仍然是一个力不从心的穷国。    事实上,中国——按人类的一切标准来衡量    ——在不到二十二年的时间内,从一个充满饥饿和遭受贫穷、灾难、愚昧和鸦片烟带来的殖民主义者剥削的不发达国家,转变为一个向世界各地出口产品的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一个能够以迅速和巨大步伐赶上日盒发展的国际进步的国家,以便作为一个大国当之无愧地占据它的位置。    事实上,鉴于自从一九六六年文化革命以来在令人惊异的速度下发生的一些事件,在一九六六年文化革命开始以前所进行的关于中国的任何研究都已经是陈腐过时的东西了。中国人的确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虽然每个西方政府,甚至全世界的每个政府都意识到现代中国对它的前途的直接重要意义,但是它却竭力向它的人民隐瞒这种事实,也许是因为它害怕中国的缘故。但是那种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政策,得逞的时间并不长。    中国在过去二十二年里己证明有关它的一切的说法都是不真实的,并且粉碎了西方作家们散布的关于它的每一个虚构的故事。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认识到他对自己国家的义务,而且还认识到对绝大多数人类的义务。中国依靠它自己的努力已经成功地打垮了某些人二十多年里在它周围设置的孤立的围墙。想要孤立中国的国家已使自己陷于孤立。    亚洲国家的命运在半个世纪里一直受欧洲和美国资本的支配。但是今天,中国已作为一个大国而出现,在亚洲大多数主要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锡兰,甚至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中,变革的力量已经有了增加。    当毛泽东领导的长征取得了胜利以及在一九四九年底取得了把蒋介石赶走这一胜利的时候,西方世界,它的思想家和历史家,所受到的震动是十分厉害的。蒋介石的垮台比美国军界人士所预料的还要快。当中国这个非白人国家取得了一切力量的因素,成为促进全世界的革命变化的先锋的时候,它所造成的震动也是同样十分厉害的。它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随后在短时间内又爆炸了氢弹。此后,中国制造了导弹并发射了人造卫星。所有这一切是在不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发生的。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己完全摆脱了对西方文化的依附状态。西方文化也玷污了其他亚非拉国家的文化。    这是不奇怪的,因为除埃及外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它的传统和古老的历史足以使它摆脱输入的文化。    我对于目前中国人向外国人展示他们的历史遗产的做法很是钦佩。    这些古迹的管理人员在向外国人介绍时总是很感兴趣地谈论关于创造这些古迹的人所付出的努力,关于千百万劳动人民为了一个朝代的某一个人的富贵荣华而流出的汗水,以及某一个不义的暴君挥霍了人民用血汗换来的大量的金钱。这样,历史和过去时期就同现在时期和人的因素结合起来,这就是中国革命的首要目的。    中国在其解放斗争中和赶上国际前进步伐的斗争中所作的尝试的结果和经验,证明民族主义革命是不能输入或输出的,每个国家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和本国资源努力奋斗,为取得解放和本国人民的进步而斗争。

2. 《巴格达观察家报》就萨马赖访华发表社论:《阿拉伯-----中国关系》

【本刊讯】伊拉克《巴格达观察家报》十二月二十八日刊登了一篇社论,标题是:《阿拉伯—中国关系》。文如下:    伊拉克高级党政代表团目前对北京的访问将使人们赞扬阿拉伯—中国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坚持支持阿拉伯事业,并且始终是与阿拉伯民族的死敌美帝国主义和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的不共戴天的对手。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在解放后的时期创造了奇迹,他们不遗余力地支持泛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中国终于恢复了它在联合国大家庭中取得成员资格的权利,阿拉伯人及全世界进行斗争的人民在确实知道中国在联合国取得席位将有利于黑暗势力的受害者,将是美帝国主义和以色列遭到的严重挫折时,松了一口气。    中国自从解放之日开始,一直不懈地遵循社会主义道路,它一直全力帮助一些国家走同一条道路。因此,可以设想,自从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领导的七月十七日革命爆发以来,革命的伊拉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在稳步加强和扩大。派如此高级的一个代表团最近去访问中国一事就证明了这一点。以萨马赖同志为首的十四人代表团在到达时受到了盛大欢迎,并且已开始进行一系列成功的和有结果的会谈。    阿拉伯人是以知道领情而著称的,他们将永远怀着谢意记住他们的朋友给他们的支持,首先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支持,来进行反对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帝国主义及其盟国的斗争。帝国主义势力知道它们的寿命屈指可数了,它们在作出更大的垂死努力来延长其寿命。但是全世界人民将设法挫败这种疯狂的尝试。

3. 秘鲁《快报》文章:《援助可以是无私的》

【本刊讯】秘鲁《快报》十二月三日发表题为《援助可以是无私的》的文章,摘要如下:    援助应该是无私的;接受援助的国家,应该是根据本国人民发展需要而决定这种援助的用场的国家。    对于那些除了以促进帝国主义多边国际集团的发展为目的贷款以外没看到过其他援助的国家来说,上述原则可能有点像乌托邦。尽管如此,这是全世界革命人民正在严肃考虑的一个原则。但是我们坚持,这个原则只在革命国家的人民之间行得通。    这就说明,为什么许多人一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秘鲁提供了四千多万美元长期无息贷款时感到惊讶。    中国领导人向我们政府提供贷款的最重要的意义可能就在于此:假援助计划的维护者们所能继续鼓吹的任何论点一下子破产了。这是对(美国)争取进步联盟(垄断集团的进步)维护者们的绝妙的一击。

4. 法新社评述:《一九七一年的石油情况》

【法新社巴黎十二月二十五日电】题:《一九七一年的石油情况》    一九七一年对于某些欧洲人和日本人来说仍将是使他们担惊受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他们会多次担心不能再为他们的车辆找到汽油或者是找到取暖的家庭燃料。    因为世界上十个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它们都是一个真正的俱乐部——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的成员)的政府感觉到,一九七一年的冬天是剥夺那些在其领土上开发矿藏的大企业的资源的理想时刻。因而这些国家(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阿布扎比、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多次威胁要停止运往欧洲和日本的石油载货,倘若这些获得特许权的公司不同意付给更高的所得税和特许权使用费的话。    尽管在法国有三个月必要的保险库存货,但这种警告仍然值得重视,因为对西方世界的百分之八十的石油输出是来自这十个国家。    这场“石油战”是如何爆发的呢?    最初,在一九七○年年底,人们发现世界市场发生了相当突然的变化。多年以来石油第一次变得稀少了。需求超出了各公司的整个预料,有一个时候,这些公司没有船运回波斯湾的石油,只好绕道非洲,自一九六七年苏伊士运河禁止通航以来,这成了唯一能够通行的路线,因此,顾客都要受石油供应者的支配。    这些供应者中间的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在一九七○年同这些特权公司已经发生了激烈冲突。在此推动之下,石油输出国使石油输出国家组织重新活动,使之从一九六○年建立以来变得比较固定了。这一阶段正值举行加拉加斯部长会议,这个会议通过的“一二○决议”既是权利要求书,也是真正的战争宣言。这项决议成了十国共同阵线的基础,不管这个阵线是上层的还是下层的,在谈判结束之前它一直会是极有效地联合在一起的。    输出国家的这种联合给了控制了三分之二的市场的传统的八大公司(埃索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莫比尔石油公司和托塔尔石油公司)一个好借口,使它们能够靠西方政府的恩赐重新组织“卡特尔”。    美国乘此机会主要取消了反对托拉斯的法律,虽然美国不是直接有关者。另外,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还很少,美国的大公司主要是充当波斯湾与欧洲和日本消费者之间的中间人。八大公司因而有良好机会把独立的或者国营的公司重新置于自己的指挥之下,这些公司在生产石油的国家哄抬价格,从而有害地降低了开采利润。    于是,所有这些公司订立了一项互相供应的条约,以应付它们中间的一个发现自己的资源被出口国家割断的局面。这种面貌一新的联合从一月十六日起就已形成,它当时向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建议向它派遣一个专门为全面地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谈判的小组。这就是德黑兰和的黎波里的两次长时间的谈判,在这些谈判中,各公司都同意增税(对于地中海比对波斯湾增加得更多),条件是生产国家在五年内不提出任何要求,让各公司享有管理自由。    同时,在的黎波里谈判即将开始时,阿尔及利亚在就一顶拖了二年的计划进行了五个月的毫无成效的政府谈判之后,把法国公司收归国有。另外,法国谈判者从一九七○年末似乎认定,阿尔及利亚的最终目标主要是政治目标:取得对生产的控制权。    因此他们拖延谈判,一方面是为了等待总危机结束,另一方面是为了给阿尔及利亚采取国有化单方面措施的主动权。    这样,法国将处在进行报复的有利地位(抵制阿尔及利亚石油),这种报复将使它们获得一种几乎可以为它们的争执者接受的解决办法。    今年没有感到石油的影响,但是,目前人们可以看到三个事实:    ——地中海生产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伊拉克的一部分)要求很高,从而引起支持波斯湾的一些公司的不满,这显然损害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内部的很好的谅解。    ——这些公司认为,危机表现在近两、三个月来由于行价的暴跌而消失的利润的实际增加。由于人们去年的储备,市场重新加强了,可能交得过剩。    ——在政治上可靠的地区,例如北海,勘探尽可能地加快了。此外,指望协定保持五年是一种幻想。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明年一月在日内瓦将要求再次加价,以便对美元贬值和对输出国在石油公司的资金中的股份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