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11-25
第 1 版
1. 外电评述:首都群众隆重集会热烈欢迎越南民主共和国党政代表团
【法新社北京二十三日电】(记者:迪萨布隆)周恩来总理今天在这里说,人民中国“准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支持在印度支那进行抵抗的人们。 来访的北越总理范文同就在周先生的身旁。周先生在一个万人集会上说,“无论世界上出现什么情况”,中国将“不惜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对在印度支那进行抵抗的人们“支持到底”。 包括军人和工人在内的一万人聚集在人民大会堂内。当周总理讲话时,有几位中国领导人站在旁边。他们之中有毛主席的夫人江青,她昨天会见了北越代表团。 周先生对来访者说:“你们,只有你们才有权决定你们各自国家的事务。” 由范先生率领的这些北越人是二十日到达北京的。他们预定明天离开这里去上海和广州访问。 进行这次访问的主要原因显然是要讨论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问中国一事的前景。 一位熟悉亚洲事务的外交家在这次集会之后认为,这位河内政府的领导人在离开北京时将确信:毛主席和周恩来在同美国总统举行会谈时将不会谋求“牺牲越南人民的利益来实现讲和”,因为如周总理在今天的讲话中所指出的,“越南人民、柬埔寨人民、老挝人民是印度支那的主人。” 观察家们认为,中国将帮助取得一种符合河内利益的解决越南问题的办法,但不代替越南人谈判。 他们提出这一见解,是由于范总理在讲话中以很长的段落欢呼中国在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中的有力作用,并承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得到提高”。 周恩来总理显然渴望打消莫斯科或华盛顿所怀抱的、中美接触会影响中国和北越之间关系的这种希望,他强有力地指出:“中越团结是任何人也破坏不了的。” 他说,“无论世界上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这一坚定立场是不可动摇的。”他保证中国要一直支持到取得完全的胜利。 周先生又说,如果北京不全力支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那就是对国际主义的背叛。 周先生赞同越共的七点和平建议,说印度支那战争是“美国侵略者”发动的,只能由“美帝国主义结束侵略”而结束。 他说,这个问题应当由印度支那各国人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自己去解决,并重申:“只有印度支那三国人民才有权决定你们各自国家的事务。” 周先生抨击了越南化政策。他说,美国出钱、出枪、出顾问,由“傀儡”出人为美国政府的利益而打仗。他把越南化的失败比之于二十年前华盛顿支持蒋介石的军队时使用过的“中国化”政策的失败。 周说,人民战争必然要获得胜利。他估计“印度支那地区的革命形势空前大好”,越南和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新的变化”。 人们认为,周先生今天的措辞强硬的讲话同今年三月他访问河内时所作的强硬讲话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他今年三月访问河内是为了在南越军队在美国支持下进兵老挝时重申北京同北越团结一致的。 【路透社北京二十三日电】(记者:詹姆斯·普林格尔)中国总理周恩来今晚打招呼说,尽管北京邀请尼克松总统明年访问中国,但是中国人对北越的支持并没有减弱。 他在欢迎北越总理范文同的群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把美国在印度支那的盟国领导人称之为“一小撮败类”。 这一用词所包括的人是:南越总统阮文绍、柬埔寨领导人朗诺以及老挝“右派集团”。 周先生说:“妄图依靠一小撮民族败类,拖延战争,只会使美帝国主义遭到更加惨重的失败。” 他的讲话受到人民大会堂内一万人——主要是人民解放军——的欢呼。 周总理重申中国保证全力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周总理说:“我们准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甚至不惜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在今年南越人在美国支持下入侵老挝的时候,他曾讲过类似的话。 据认为,在范先生访问期间,已获得了下述保证:在尼克松来访时,中国不会向美国让步而牺牲北越的利益。 周先生重申了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一再重复的主调:“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 他说,“这个伟大的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他对这位越南领导人说:“你们在前线浴血抗战,英勇杀敌,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范文同先生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表示了他的政府的深切而衷心的感谢。
2. 法国《世界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报道:《周恩来向河内保证北京给予全力支持》
【本刊讯】法国《世界报》二十二日晚以《周恩来向河内保证北京给予全力支持》为题,发表了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克洛德·朱利安发回的一则电讯。摘要如下: 在旨在为尼克松访问中国做准备的中—美第三次会谈前,一个重要的北越代表团在北京的出现,具有一种极其特殊的意义…… 周恩来利用这个机会,在尼克松的访问临近之际,在关于印度支那前途的会谈可能将进入一个决定性阶段的时候,明确地确定了北京的立场。 在中国总理的讲话中,有三点是值得特别注意的。第一点,周恩来说:“越南和印度支那问题是当前世界上最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句话是清楚的:对于北京来说,印度支那的前途要比在尼克松总统访问时将要研究的双边问题更为重要,特别是比台湾的命运更重要。第二点,周恩来强调说:“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各国人民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自己来决定。”在这一点上,是否需要使河内放心呢?看来不必。这句话倒是对美国和对所有可能认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关键不在印度支那而在别处的人的一个明确警告。第三点,周恩来指出,美帝国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在中国和越南之间不断发展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团结中寻找任何缺口都是徒劳的。周恩来说,我们两国人民“患难与共”。周恩来还说,越南人民“给了美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中国将支持越南人民“直到取得彻底胜利”。“彻底胜利”这句话在范文同回答周恩来的讲话中全文出现了多次。范文同揭露了美国想要“长期”维持其占领军以支持西贡“傀儡政权”的意图。 当然,北京和河内不是就双方完全一致的实质问题,而是就两国人民的攻势的细节进行协商。因为,这是对美国霸权的进攻,中国人和越南人认为美国的霸权遇到了不能克服的困难。然而,两个首都想要调整他们的力量,协调他们的行动,以便达到共同的目标。 范文同和周恩来都赞扬了导致取得肯定胜利的人民战争的威力,他们的谈话特别强调这种人民战争是不可缺少的。
3. 《中苏在联合国的第一次冲突》
【本刊讯】英《外事报道》十一月十八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是:《中苏在联合国的第一次冲突》,摘要如下: 中苏在联合国的第一次公开冲突已经开始。就是关于裁军谈判的冲突。在中国人到达之前,大会已开始辩论俄国主张应该召开世界裁军会议的建议。马立克扼要叙述了苏联的建议,称之为紧急事务,但是在他作了介绍发言后,墨西哥代表加西亚·罗夫莱斯马上要求中止辩论,等到中国人也能参加时再辩论。这个要求立即得到接受。马立克曾私下试图使罗夫莱斯不要提出他的动议,但是没有敢公开提出异议。 这次辩论必然会暴露中苏在这个问题上的两大分歧。 (1)“五大国对其他国家”。不论俄国人现在可能对象菲利普·诺埃尔—巴克这样的来访者怎么说,他们认真对待的计划不是召开世界性会议而是召开限于五个核国家的会议。自从三月份他们的党代表大会以来,他们就掀起了召开五大国会议的大运动。这使法国人很高兴,法国人可以把这个看作是苏联虽然时间很迟而终于接受了戴高乐派早就有的主张。 但是中国人猛烈谴责勃列日涅夫的五大国办法。 为了不给中国人批评的口实,为了使中国不能起小国保卫者的作用这种明显的企图,俄国现在急忙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召开世界会议的建议,这个建议乍一看来和北京长期以来就要求的完全一样。 (2)会议的目的。事实上即使是这样表面上弥补了分歧,在两个共产党大国之间仍然有很大距离。周恩来先生在八月五日对《纽约时报》的詹姆斯·赖斯顿说的是希望召开世界性会议,“目的是就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达成协议”。换句话说,北京希望动员所有的其他国家向主要大国施加压力,取消它们的核军火库,使世界只有常规力量而得到安全,而中国正好有很大的常规力量。但是俄国人象马立克在大会宣告的那样是希望在世界性会议上讨论控制武器的“所有”问题。他们希望利用这样的会议来加强要求减少常规力量的压力,那就会影响中国和西方盟国,而把核武器问题交回给核国家自己去处理。 中国人来到联合国的又一个影响可以从俄国人想使东德被接纳入这个世界组织的最新行动中看出。一方面,北京代表的出现引起了关于“向普遍性原则迈进”的许多谈论,使德国代表权的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俄国迫切需要保持若干倡议,可以使人们对中国人的注意有所减少;尤其是希望使自己的追随者放心,尽管有中国出现,莫斯科没有丧失影响联合国事务的任何力量。所以在十一月初,苏联驻联合国的代表团与苏联集团的其他代表团一起向东德外长文策尔打了电报,“邀请”他到纽约去同他们在那里讨论某些联合国的事务。 当然,德国在联合国是没有位置的,因此文策尔也不能指望得到美国的签证使他能够到纽约去。俄国人设法取得秘书长的支持,但是吴丹谨慎地只限于表示“注意到”这个做法。苏联集团的代表也向本届大会主席、印度尼西亚的马利克交涉过。 如果不能使文策尔到纽约去,俄国人也会得到安慰奖,这个全部插曲可以由反美分子作为例子,说明纽约不适合作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不论事情如何,俄国人感到,在东德的问题上,他们有了一个中国人必须同他们一致行动的问题,而且在这个问题上是他们采取主动的。
第 2 版
1. 《俄国人正在到来》
【本刊讯】巴西《标题》杂志十三日一期刊登了一篇题为《俄国人正在到来》的文章,摘要如下: 参议员汉弗莱在最近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仍然不了解尼克松是否正在成为一个好的或者坏的总统。但是,我们知道当他宣布他的访华意图的时候,他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的面貌并不因为尼克松的这一着而可能发生改变,但是,某些事情确实变化了。苏联的领导人就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变化,并且感到不能再在克里姆林宫里无所作为地呆下去了。为了平衡权力的天平,抵销涌向国际舞台的中国的攻势,必须做些事情。而且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严重的经济问题。这样,自那时起,访问的外交政策就开始了。苏联的三驾马车怀着同西欧建立一种睦邻政策的意图,整好了行装、朝着西方出发了。 攻势是强大的,同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即使是最小的细节。例如,过去从未访问过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勃列日涅夫在飞往巴黎之前就学习了许多礼节。但是,西方化的浪潮并不只限于政府一级。在勃列日涅夫整理行李的同时,莫斯科电视台努力为他和二亿五千万俄国人民创造一种欧洲的气氛。艺术家们演唱法国的歌曲,一家戏剧公司还演出了“布尔乔亚绅士”。在节目的选择上没有任何讽刺的意思,但是,据西方观察家们说,俄国直至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从来没有被一位布尔乔亚绅士统治过。勃列日涅夫为了同蓬皮杜会晤而学习礼节的事实正好使人们对他的风格留下了一种印象。 无论是有礼节或者没有礼节,从军事观点看,勃列日涅夫是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平均收入仍然低于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家的领袖。它在宇宙空间所取得的胜利填补不了锅内的贫乏。除此之外,苏联整个经济政策今天还受到了为期至少十年的每年必须对西伯利亚投资一百亿美元的影响。所有这些问题比起全国人民要求改善其生活水平的不可遏制的愿望来说,并不是政府的最严重的问题。在一九七○年一月,苏联《真理报》曾经承认“政府提高人民消费能力的计划远远没有成为现实”。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说什么:“苏联政府正在努力提高生产率,满足人民的要求”。在为通过一九七○年预算所进行的讨论中,轻工业部长断言服装生产将至少每年提高百分之十,一九七○年过去了,但是,这些诺言并没有得以实行。今年,局势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一个自由知识分子集团发起的抗议政府的政策的浪潮越来越高。物理学家萨哈罗夫在一篇长达一万字的报告中揭露了苏联的经济体制,他说:“我们不仅在登上月球的竞赛中失败,而且也在走向进步的竞赛中失败了”。 如果说苏联国内的局势是不妙的,那么,它在国外的形势就是灾难性的。对中国的承认和中国进入联合国在亚洲给苏联人造成了一种难以忍受的形势。苏联霸权的一个强大的对手第一次参加了国际对话并作为西方的宁愿选择的对象而出现。莫斯科认为自己处于危险之中,而它的唯一的出路是把主要的棋子挪到西部去,在那里勃兰特以贸易来往与和平的约定的会谈暗送了秋波。勃列日涅夫在德苏会谈期间没有掩饰自己的喜悦。最近,当他在克里米亚会见勃兰特时,他的所作所为几乎同他的老师赫鲁晓夫的那种运动爱好者的风格和好玩的脾气是一样的。他身穿运动衣,邀请德国总理一道游泳,这一邀请被欣然接受了。实际上,今天欧洲的人们问道,如果勃列日涅夫没有以他的西方政策给以答复的话,勃兰特是否会因其东方政策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金。 法国国防部长德勃雷认为在最近的十年里,远远不致于出现一种西方人往往在那冷战最严重的年代最害怕的军事冒险,苏联人将竭力地千方百计地避免这种军事冒险。法国大部分军事专家都持有同样的意见。 由于所有这些原因,苏联领导人认为和平是最好的交易。而官方访问是实现和平的最好不过的途径。勃列日涅夫前往巴黎,派柯西金去加拿大,波德戈尔内去中东。平易近人的柯西金在渥太华吃了挨打的苦头,但是达到了目的。在他同虚伪而大方的特鲁多所进行的会谈中,达成了许多关于大量扩大两国之间贸易的协议。同时,他向美国表示了苏联人可以同一个同美国人有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而特鲁多却说关系并不是如此紧密的。勃列日涅夫并不是十分满意的,但是给莫斯科带回了某些胜利。他曾希望同蓬皮杜签订一项法苏友好条约,这一条约是对尼克松在承认中国政策上的开放的一次几乎是十分沉重的打击。但是,法国总统不愿走得如此之远。蓬皮杜连一项协议都没有接受,他宁愿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对于俄国人来说,即使是声明也是一种好的交易。蓬皮杜正式地发表声明说如果柏林协定被批准,就可以举行一次“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这已经是勃列日涅夫的一个胜利。苏联政府曾在几年前就要求召开这样的会议。这次会议将是对欧洲现状的正式表决,换句话说,就是承认苏联对东欧的统治。 一切说明谁为寻找朋友而出访谁就能在国际政策上赢得地盘。因此,在近几个月里,世界将出现一场国家主要领导人寻找对话和为和平和贸易寻求良好前景的大竞赛。
2. 法新社报道:齐奥塞斯库将同铁托在罗边境会谈
【法新社布加勒斯特二十二日电】齐奥塞斯库主席今天乘飞机前往蒂米什瓦拉,明天将同铁托总统进行第九次会谈。蒂米什瓦拉是一个离南斯拉夫边界有二十英里远的罗马尼亚西部的市镇,位于贝尔格莱德以北六十英里的地方。他由总理毛雷尔和政府其他官员陪同。 【本刊讯】罗马尼亚《火花报》二十日就铁托将访罗发表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罗南关系是建立在严格尊重主权和民族独立、完全平等、不干涉内政、互利和同志式互助原则基础上的以及严格尊重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特殊条件按照自己认为更有效的办法,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权利之上的。正是在这一有利的基础上,罗南关系取得了如此迅速的发展,以致于可以把这种关系看成是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间进行有效合作的榜样。 在罗南高级会谈期间,除了双边问题外,还将讨论一系列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欧洲安全问题肯定在这些问题中占重要地位,因为两国都关心在我们大陆上建立缓和与安全的气氛,以使它有益于所有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让各国人民都能够在安静之中把力量用于物质和精神进步方面,防止任何使用武力或进行武力威胁的作法。大家还知道,两国都深切关心在巴尔干地区建立睦邻与合作气氛,把巴尔干变成一个和平与谅解、没有核武器的地区。为此目的,罗与南过去和现在都积极地、不懈地进行活动,通过提出许多倡议而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南通社的评论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八日电】南斯拉夫的铁托总统和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主席下周初将在蒂米什瓦拉再次会晤。 铁托和齐奥塞斯库将在新的进程和积极的趋向在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向前发展的时刻举行会晤。这种进程和趋向也在巴尔干大大反映出来。两国对在欧洲和巴尔于维护和平和求得完全的安全,是极其关切的。他们认为这种进程和解决办法是相互有关和相互依赖的。 据认为,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需要现在就明确而共同地陈述他们的观点,概述他们的义务,并强调他们的众所周知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主权、民族独立、领土完整、完全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3. 英报评波政局:《在表面下的悄悄的党内清洗》
【本刊讯】英《卫报》十六日刊载乔纳森·斯蒂尔的一篇报道,题为《在表面下的悄悄的党内清洗》,摘要如下: 盖莱克的新的专家治国论领导班子,在去冬的骚乱以后,已设法使波兰局势恢复了平静。但这种表面上是风平浪静的局面现在却起了一些波纹。这次麻烦不是来自在大街上游行或在工厂中举行罢工的工人。紧张局势是发生在党的内部。 由于不到一个月就要举行党代会了,有种种迹象表明,盖莱克必须比他原来设想所需要的时间更快地加速撤换他的潜在的反对者。 上周《前景》杂志的强硬路线派主编科别尔斯基被撤换了。在此之前两周,有三位部长被解职,其中有司法部长瓦尔恰克,他也是一个保守派。 东欧各国的党代会一向是发生潜在危机的重大事件。由于党代会是选举任期四年的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的最高机构,事先选择代表和安排他们的先后次序,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当盖莱克去年十二月从哥穆尔卡接管政权时,很可能,他想比原定的一九七二年八月提前举行他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以便让更多支持他的人进入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因此他决定今年十二月就举行党代会,这看来是合乎逻辑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临近,由于盖莱克迄今答应进行的其他许多改革一再被推迟,看来早日举行党代会就更加迫切需要了。一九七一——七五年的五年计划一直在修改,但是还没有公布。旨在提出较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建议的一个高级党政委员会还没有提出报告。 看上去越来越好像这次党代会的主要政治动机是排除潜在反对者。仍然十分顽强而不为盖莱克所喜欢的阻力似乎来自中层党员,这些党员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因为训练得更好和牵连较少的经理人员前来管理地方工业了,并且恢复了地方党组织和工人之间的联系。其中有些人得到职位很高的人士的保护。 在哥穆尔卡被推翻时,盖莱克曾部分依靠前内务部长莫查尔的支持。但是到初夏,莫查尔被悄悄地解除了中央委员会书记的职务。 在整个夏季,盖莱克着手撤换了几乎所有省委书记,还有很可能达到百分之四十的区委和地委书记。 党的二百三十万党员将近一半被找去谈话,领导上竭力否认这是一次清洗,而宁愿称之为一次使消极的党员受挫的运动。有百分之三到五的党员退党或被开除出党。 这样一个广泛的运动势必使中层官僚感到不安,因为他们已习惯于在他们自己的区域里进行和平而不繁忙的工作并享有很大的权力。大力支持盖莱克的政治局委员希德拉克警告他们不要希望改革会停止。 在战胜这些人方面,盖莱克有两支武器。一支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国内的客观局势。去冬的骚乱说明,普通的劳动人民中间有一定程度的疏远和不满情绪,这是党的官员所不能否认的。如果官员们说,“嗯,这意味着我们全都要分担罪责”,那么盖莱克就能用他曾经在那里掌过权的卡托维兹的情况来回答。那里没有骚乱,几年来,他在矿区和工业区提供了引人注目的福利事业,比波兰其他任何地方的福利事业要搞得好。 他的另一个成功的行动就是到全国各地参加一些非正式集会,走到工人中间去,置身于群众之中,并且以一种当代其他东欧领导人都不会使用的方式同人们谈话。 这种做法早在一月份只是一种作为最后挣扎的行动,而现在盖莱克已使这种策略成为他的新作风的特点。 某些强硬路线保守分子认为跟党的传统做法非常不同的这种作法是对群众的一个危险的让步,并抱怨说,盖莱克可能走得太远了。这似乎是华沙市党组织高级领导人的看法。 自从盖莱克上台以来,他保证同莫斯科继续保持良好关系。他的外交政策路线是极端正统派的,他对中国人进行了一些猛烈的攻击。盖莱克的许多措施旨在实现全国和解,不管是党员还是非党员。
4. 法新社评莫查尔当选波修“六大”代表
【法新社华沙十六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莫查尔将军——他由于在一九七○年十二月的工人骚乱中充当了保安部门的高级领导人而一时失宠——已被重新确立为共产党领导的一个重要成员。 解除莫查尔的政治局书记处职务是今年四月基层党员提出的书面要求之一。 他当时失去了他在军队、警察和政府中的三个重要职位,然后被任命担任最高国家监察院的主要是名誉院长的职位。 但是莫查尔将军今年九月首次回到了政治舞台,那时他发表了竞选演说。 他在星期日轻而易举地当选了十二月代表大会的代表。 这些人士说,他的东山再起是同盖莱克的党领导达成妥协的结果,以避免在即将举行的党的会议上发生对峙的危险。
第 3 版
1. 叶海亚宣布巴基斯坦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本刊讯】巴联社二十二日报道: 印度在没有正式宜战的情况下,已对东巴发动了一场全力以赴的攻势。印度在东巴周围集结了十二个步兵师。 印度人已越过国际边界在几处突进到我们领土中来,因为谁也预料不到他们会把一切国际协议置之脑后,发动全力以赴的攻势。 印度陆军已把它的全部力量集中在杰索尔地区;印度第九步兵师、印度第四山地师、两个印度坦克团已在那里发动了进攻。 在杰索尔,一整夜和凌晨都在继续进行激烈的战斗,印度陆军伤亡惨重,但是由于它进行了密集而猛烈的炮击、因而它有可能把伤员和大部分尸体都撤了回去。在这个地区留下的几具尸体表明这次进攻是由印度第四十二山地旅和印度第三百五十山地旅为先导的。据初步消息报道,有一百三十名印度人被打死,受伤的印度士兵可能多达五百名。巴基斯坦军队的伤亡是:七人死亡,四十人受伤。在巴基斯坦军队打毁了十八辆印度坦克之后,印度在杰索尔发动的装甲进攻的毒刺被拔掉了。巴基斯坦陆军已成功地在杰索尔边境制止住了印度的进攻,战斗仍在继续进行中。印度的蚋式和米格式飞机也投入了杰索尔的行动,并深入巴基斯坦领空,扫射了三个村庄的平民。印度空军打死了七十九名平民,使一百三十人受伤。 同时,第八山地师和几辆坦克对巴基斯坦领土锡尔赫特发动了进攻。巴基斯坦军队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是由于采取了计划周密和机智的战术,已制止了印军的推进。巴基斯坦军毙伤敌人五十九名。巴基斯坦士兵十一人阵亡,十六人受伤。 在吉大港山区,印军第二十三山地师的两个旅进攻吉大港山区的东北面。预料,在今后二十小时内印军还将在东巴边境开辟新的战场。 从杰索尔、锡尔赫特和吉大港正在源源不断地传来关于战斗的消息。 【美联社达卡二十三日电】巴基斯坦陆军一位人士说,在东巴西部边境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接界的杰索尔县,今天继续进行了猛烈的战斗。 巴基斯坦一位陆军人士宣称,又有十八辆印度坦克被摧毁。 【路透社二十二日电】(原电无发报地点)巴联社报道的关于印度对东巴发动全力以赴的进攻的消息立即引起全世界的担心,担心紧张局势在经过数月逐渐加剧之后,印巴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今天在西巴的锡亚尔科特地区视察了前线部队。据官方消息说,叶海亚总统对该部队说,全国都支持他们。 他说,巴基斯坦希望和平,但是如果把冲突强加于它,那么“英勇的武装部队将保卫每寸神圣土地和粉碎侵略者。” 【美联社新德里二十三日电】巴基斯坦电台报道,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今天宣布,由于受到“外国侵略的威胁”,巴基斯坦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该电台说,处于紧急状态一事是由总统发表特别通告宣布的。 这里收听到的巴基斯坦电台广播说,叶海亚认为,由于受到外来侵略的威胁,巴基斯坦“形势非常紧急”。 巴基斯坦已是处于军事管制状态之中(是一九六九年三月叶海亚掌权时开始实行的),眼下还弄不清楚在紧急状态令颁布后国内的日常治理是否将有改变。
2. 谴责印度对东巴发动大规模进攻
【合众国际社联合国二十二日电】巴基斯坦今天通知吴丹秘书长,印度对东巴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它说,一共有十二个师的印度军队参与了进攻,其中包括四个山地师。 巴基斯坦说,这次进攻是在四个地区——杰索尔、锡尔赫特、朗普尔和吉大港——发动的。 巴基斯坦大使阿加·夏希在交给负责特别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罗伯托 ·古耶尔的致吴丹的信中还透露,这次进攻是在十一月二十——二十一日夜间开始的,今天还在继续。 【合众国际社联合国二十二日电】巴基斯坦今天正式通知联合国,印度己对东巴的四个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印度否认了这些指控。但是,这里的外交人士深表担心:在联合国为消除这一爆炸性局势以及同时向贫穷的东巴基斯坦人提供大量援助而作出的努力显然没有使对抗的局面得到缓和之后,次大陆的这场热战可能成为不可避免的事。 联合国大会的一个常务委员会今天决定加强这些努力,但是,巴基斯坦大使阿加·夏希表示了“一种沮丧的心情”,他认为,“一些极端严重的事件”可能把这一决定远远地抛在后面。 【路透社联合国二十二日电】巴基斯坦今天在联大社会委员会发言,指责印度对巴基斯坦领土进行武装进攻。 巴基斯坦代表夏希在这个委员会关于全世界难民问题的辩论中发言时说,印度正试图利用东巴难民问题“作为政治武器来破坏巴基斯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夏希问道,“既然今天他们发动了进攻,既然他们在此之前进行过许多次袭击和多次侵犯”,那么,能够相信印度对解决难民问题会提供合作吗? 他说,印度和联合国都不得干涉巴基斯坦的国内管辖权即内政问题。如果干涉的话只会“拖延、而且当然也会阻碍难民问题的解决”。他说,“巴基斯坦不愿意再拖延两个月才开始迅速遣返流离失所的人的工作,我们准备在今天,在现在就开始。” 印度大使萨马尔·森在答辩时说,他不愿意被卷入那种“与现实无关的指责中去”。
3. 斯·辛格宣称: 印「决心保证使难民尽早返回家园」
【美联社新德里二十三日电】斯瓦兰·辛格外长今天说,印度“决心保证”使东巴基斯坦难民“尽早地”返回自己的家园,但是他断然地排除了印度对巴基斯坦事务进行任何干涉的可能性。 在议会辩论共产党中国上周在联合国所作的、说印度正在直接干预巴基斯坦危机的指责时,辛格对议会说:“印度有着不干涉他国内政的自豪的记录,并断然驳斥任何与此相反的含沙射影的言论”。 他间接地呼吁中国不要卷入这场危机中去。他说:“印度希望,世界上的任何国家,特别是大国,都不要加剧这个地区中已经存在的紧张局势”。 辛格说,东巴难民问题完全是由于西巴军人当局的“压制”东巴人的“民主权利和基本自由”的运动而造成的。 辛格说,“印度背着照管这几百万难民的不能忍受的负担,决心保证使他们尽早地安全而具有人的尊严地返回自己的国土”。他没有作进一步说明。 辛格对于二十二日巴基斯坦所谓印度军队已在东巴发动了全面攻势的说法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印报进行侵巴战争叫嚣 【本刊讯】印度《新印度时报》八日发表一篇社论说: 甘地夫人美国之行之后向世界大家庭表明,印度本身根本不想挑起战争。如果难民还从巴基斯坦源源而来,如果除了采取军事行动之外在印度面前再没有别的办法的话,那么,其责任完全在巴基斯坦和它的朋友身上。对印度来说除了采取军事行动以占据能够容易地安置一千万难民的巴基斯坦土地外没有别的办法。如果这种行动会变成一场全面战争的话,对印度来讲也只有冒这个风险。
4. 美联社报道:巴航空公司取消所有出入达卡的飞行
【美联社达卡二十三日电】这里的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说,这个公司已取消了所有出入达卡的飞行。它归咎于孟加拉叛乱分子的活动增加。 汽车局说,这个局在东巴北部的运输业务已经停顿。铁路局也证实,它的一些铁路运输已经取消。 最近叛乱分子严重破坏水上、铁路和公路交通。 【合众国际社卡拉奇二十二日电】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今天没加解释地取消了下午的卡拉奇至达卡的班机。在通往机场的铁路旁部署了带伪装网的高射炮。卡拉奇各必要性行业的雇员,包括电话和电报局雇员在内,已处于特别戒备状态。主要电话局已严密地加上伪装。
5. 布雷声称美没有情报证实印入侵巴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十二日电】国务院今天说,它没有得到情报来证实所传印度入侵了巴基斯坦的消息。 布雷说,国务院正在等待美国驻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大使馆发回有关这种局势的全部情况。 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得到的一切消息就是收到卡拉奇的一条广播和印度政府发言人随后所作的否认。我们没有单独的情报来源。” 【法新社华盛顿二十二日电】美国人士说,目前的迹象表明,这次冲突大不了是一次重大的边界冲突。 他们认为,印度军队并不处于能在那个地区(杰索尔)投入大量兵力的地位。 他们还说,印度军队大部分集结在南方。
6. 印内阁开会讨论巴宣布紧急状态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二十三日电】政府人士说,印度内阁政治委员会今天下午开会,讨论这里收听到巴基斯坦电台宣布那个国家处于紧急状态的消息。 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有:总理英·甘地、外交部长斯·辛格、国防部长拉姆、财政部长恰范和教育部长尚卡尔·拉伊。 【法新社新德里二十三日电】国防生产部长舒克拉今天否认在印巴之间发生了“不宣而战的战争”或者发生了敌对行动。 他说,如果肯定这一点,那就成了巴基斯坦宣传的俘虏。 【法新社加尔各答二十二日电】印度国防部发言人今晚否认巴基斯坦关于印度以坦克和大炮大规模入侵东巴基斯坦的报道。 他说,已向印度军队下达了不许发动任何进攻的严格命令,但是,他们奉命对于巴基斯坦进行的任何挑衅和军事行动予以还击。 【路透社新德里二十二日电】几家印度通讯社报道说,昨天在杰索尔西北部的一个地区发生了一次有坦克参加的重大战斗——但是,这次战斗是在巴基斯坦军队和孟加拉国解放军之间进行的。
7. 英报说:印巴冲突的火焰不可能大规模烧起来
【合众国际社伊斯兰堡二十二日电】电台今晚报道的关于印度对东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消息使外交团感到震惊。他们一直深信战争的危险正在变小。 一位外交官说,这次进攻“非常不合时宜,并且恰恰就是那种能够引起战争的事”。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二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说: 苏联的一位空军首脑对新德里进行了一次大肆宣传的访问,这是事实。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这次访问的结果使运入印度的俄国装备增加了,然而最近比这位空军首脑更有影响的一位访问者是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费留宾。据说他同甘地夫人举行会谈的主要内容是:“使局势冷却下来!” 甘地夫人后来访问了西方各国首都,无论是在伦敦、巴黎、波恩,还是在华盛顿,她收到的正是同样的信息。 据说尼克松总统一直特别坚持这种主张,虽然美国和印度的关系远不是很密切的。但是在两个星期以前,美国取消了向巴基斯坦提供的价值一百四十万英镑的军事装备,美印关系很可能密切了一点。 华盛顿、北京、莫斯科以及西欧的主要首都同时往火焰的余烬上泼水 ——有些只是在口头上,有些还采取了行动。即使在此一切以后,自燃仍然是可能的。但是火焰不太可能大规模地烧起来,蔓延开来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第 4 版
1. 《对冷淡的反应还嘻皮笑脸?》
【共同社东京二十三日电】题:对冷淡的反应还嘻皮笑脸? 福田外相和美浓部知事的会谈,是牺牲了假日进行的。福田外相穿着最高级的西装,还为摄影师帮忙,拼命搞宣传。但是,美浓部的汇报尽是些北京作出的冷谈反应:“保利信件是骗人的,被拒绝了。”“中国在原则上是严厉的。” 但是,接见记者的福田外相却笑嘻嘻的,尽说保利信件奏效了等好听的:“保利信件说得很清楚。中国在运用时是灵活的。” 【共同社东京二十三日电】题:外相告诫台湾独立 福田外相于二十三日上午邀请东京都知事美浓部到外务省,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听取了这位知事就访问中国和北朝鲜的情况以及“保利信件”等问题所发表的意见。 在谈话中,美浓部知事就中国对日本的基本看法解释说:一、周恩来总理在四个多小时的会谈中,特别强调的是日本对台湾的态度,尤其是怀疑日本政府是否在帮助台湾独立运动;二、中国是个讲原则的国家,在原则问题上是严厉的,但是在运用原则时,却是灵活的。这在今后对日本的态度上也将表现出来;三、周总理虽然指责、非难了佐藤政权的行动,但是对日本的下届政权却认为,不管是谁,只要他用行动对日中邦交正常化表明态度,那么随时都可以和他会谈,想早日恢复外交关系。 对此,福田说:“很理解都知事的讲话,将把它作为今后在对华政策上的参考。政府将正面地解决日中邦交正常化。”外相还说:政府丝毫没有参与台湾的独立运动,如果有这样的事实,将严加告诫。
2. 美《时代》周刊文章:《中国:引起刺疼的胜利》
说美在阻挠恢复中国合法席位问题上干得很拙劣。担心我把联合国作为“特别牌记的小国外交场所”,成为对美国非常麻烦的地方。幻想随着“需要处理实际问题,可能使中国的教条主义告终” 【本刊讯】美国《时代》周刊八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引起刺疼的胜利》。摘要如下: 华盛顿(在联合国)干得很拙劣,它泄漏消息说,国务卿罗杰斯在私下一直警告代表们说,如果关于中国的表决遭到失败的话,就可能危及华盛顿每年向联合国提供的两亿美元的款项。施加压力的活动是在联合国以及其他每个议事机构进行的活动的一部分,但是被认为是巧妙地进行的。 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强,一些代表团开始蠕动。阿根廷在六天内变了三次,最后终于决定支持美国。在加纳政府打电报给它的亲北京的外交部长奥弗里—阿塔要他抛弃阿尔巴尼亚人和“跟美国人走”时,他正呆在纽约。这位意见遭到否定的部长登上一架喷气飞机,直接回阿克拉申诉他的立场,但是,毫无结果。其他代表则干脆不表态。在魁伟的肯尼亚大使奥德罗·乔维同布什在大会大厅外面的印度尼西亚休息室进行面对面的会谈以后,一位记者问他将如何投票。他的回答是,肯尼亚过去一向投阿尔巴尼亚人的票。但是他笑了笑说:“你们仍然不知道我们这次将如何投票。”(他后来再次投了阿尔巴尼亚人的票。) 正如后来事实所证明的那样,许多事情是美国战略家所不知道的。在代表们在周末休会回来以便开始参加大会第二周的辩论以后,情况清楚表明美国的立场有问题。人们本来认为第一个发言的人——突尼斯的拉希德,德里斯——准会支持美国,因为突尼斯从美国援助中得到的好处比非洲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但是德里斯没有宣布支持美国的立场,而是提出了一项要求使北京获得席位、并且使台北只作为台湾的政府也获得席位的新的提案。在大会的左边,阿尔巴尼亚人仔细地听着。如果象突尼斯那样坚定的国家都改变主意的话,其他许多代表团无疑也会发生动摇。 到下午四时半,美国立场的削弱变得十分明显。当发言的人用单调的语调在绿色大理石讲台上讲话时,美国(代表)的助手们离开座位,在整个大会会议厅走动,并且开始把拿不定主意的代表叫到角落里或者叫到会议大厅外边的休息室去。 美国本来预料大会主席马利克会宣布会议休会,美国代表们将会再有一天时间来设法修补他们的地位。但是这个期望在下午六时落了空,当时沙特阿拉伯的动作迅速的贾米勒·巴鲁迪登上讲台,提出了他自己的休会动议。投美国的票的巴鲁迪很可能是设法帮美国的忙。但是他的动议需要进行表决(如果马利克干脆敲小槌决定休会,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机灵的亲北京的力量看中了使会议继续进行下去的机会,因此在美国来不及进行休整的情况下就逼着就重要问题提案进行表决。他们反对巴鲁迪的动议,要求把这项表决列入记录。当记票牌上出现了五十三票赞成休会、五十六票反对休会、十九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时,会场一片寂静。记票牌上的数字表明,美国不可能得到多数。布什事后哀叹说:“巴鲁迪是一枚没有制导系统的导弹。一旦他开始干起他的事来,我们就来不及进行组织工作了。” 三小时以后,重要问题提案就被以五十九票对五十五票(十五票弃权)的有决定意义的多数否决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阻止通过阿尔巴尼亚提案 ——或者阻止驱逐国民党人了。 亲北京的代表们非常得意。伊拉克大使塔列布,谢比卜在讲台上盯着布什,用嘲笑的口吻说,如果美国还想给蒋介石保留一个席位的话,“非常欢迎把他带来,让他坐在美国代表团的位子上。”这时国民党的外交部长周书楷站起来,走上讲台,宣布他将“不再参加会议的讨论”。接着他领着他的五人代表团走出了会议大厅,这是一个富于戏剧性的场面,一位英国代表后来用“非常讨厌”来形容那个场面。 这时布什不再去管原先向美国方面承担了义务的代表团了。当他厌倦地登上讲台提出最后一些程序性提案时,会场响起一片嘘声。他说:“当时那里的气氛很坏,这是一种格斗的气氛,一种对美国遭到挫折感到松一口气的情绪。”当表决阿尔巴尼亚提案时,发出了“同意!”“同意!”的喊声,一个接一个的代表按了电钮,使他们的国名旁边的表示同意的绿灯亮起来,华盛顿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十四个伙伴有的投赞成阿尔巴尼亚提案的票,有的投弃权票。表决结果是:七十六票赞成,只有三十五票反对,十七票弃权。 美国代表团对一些起重要作用的背叛非常不满。塞浦路斯和卡塔尔曾经对美国承担了“义务”,但是当进行这次重大的表决时,它们弃权。安曼的代表显然是在最后一分钟受到他的政府的指示,溜出了会议大厅,老半天不来,吃饭去了。布什怒气冲冲地说:“他们渐渐地消失得无影灭踪。”“他们显得很有勇气地看着你,他们告诉你他们将支持你。但是他们并不支持。”但是,没有一个人把美国战略的失败归咎于波斯湾的几个酋长国的小缺点。北京坚持说,在国民党留在联合国中的时候,它决不进来,它这番话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致命的打击可能还是白宫作出的。一旦尼克松宣布他计划去紧禁城旅行时,美国的盟国会支持美国对毛的老敌人蒋介石作出的过时的保证、而损害它们自己同北京和解的机会,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后来,当大辩论进行的时候,基辛格却在北京。正如法国大使莫里泽上周在联合国所说的:“为了使双重代表权的计划得到成功,本来最好避免采取双重外交手法。” 问题是不是华盛顿没有进行足够的努力呢?根据受到压力的代表们发出的强烈的——而且一点没有伪善的——号叫中判断,看来情况并非如此。但是美国不准备为了取胜而花掉它的全部政治资本。尼克松没有参加联合国方面的活动,这更加使人相信,虽然美国力争保住台湾,但是没有用它拥有的全部力量来力争。 当然,人们怀疑,美国适可而止是因为尼克松不希望冒使华盛顿—北京的和解或者他将进行的访问遭到损失的风险,现在人们预料这次访问将在新年过后不久进行。 中国人几乎肯定会使联合国得到新的活力,虽然并不是人人都会对这种变化表示欢迎的。预料他们会充分利用联合国以证明——正如周恩来一再说的 ——“一、两个超级大国能够把它们的意志强加于全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国的参加将使大会中的国家结成新的关系。北京遵循毛泽东的“团结多数,反对少数”的老的原则,将会设法结合它自己在联合国中的集团。一个老资格的联合国人士猜测,中国人在开头将采取这样的姿态:它是“一个贫穷的大国,乐于同穷国家在一起”。如果他们能够使他们的做法保持足够长久的话,中国人能够引起真正的麻烦,从而导致对南非的白人少数政权的反殖民主义运动,或者同古巴人一起促进波多黎各的独立。 北京并不把联合国看作是一个学校,而把它看作是从事它的特别牌记的小国外交的场所。在中国参加的情况下,已经有许多小国和不成为国家的会员国参加的联合国可能成为一个对美国非常麻烦的地方。 可以设想,一个感到恼怒的美国政府有一天会禁不住要退出联合国并且同联合国一刀两断。 但是这种做法将是目光短浅的。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较前活跃,而且需要处理实际问题,它不再能光是做做姿态和在北京电台上发表刺耳的意识形态声明了。它将必须作出决定和采取行动,而且这样常常意味着进行妥协。从长远来看,为了追求可以达到的目标而奉行的现实政策,可能使中国的教条主义告终。但是,正如密执安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亚历山大·埃克斯坦指出的:“我们仍然远没有摆脱同中国的麻烦。”换句话说,来自北京的人一定会在曼哈顿的由玻璃和钢建成的像肥皂箱那样的联合国大厦里引起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件。
3. 日本报纸评乔冠华在联大的发言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资产阶级报纸十七日、十八日都先后发表社论,就乔冠华十五日在联大的发言进行评论,分别摘要如下:《朝日新闻》社论 恐怕可以说,乔冠华演说给予联合国会员国的强烈印象是,中国作为对讨论全世界的问题起领导作用的国家的威信是很高的。 中国代表登上联合国舞台将打消最近几年笼罩联合国大会的那种松懈气氛,而带来严厉的新风尚,这样一种预料只从这次中国代表的演说中也可以被证明是正确的。 特别是这种新风尚表现在中国谴责强国的横暴,并试图全力以赴地为小国的权利辩护。象中国这样的占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种重要地位的国家,表明自己国家外交的普遍性原则是站在弱小国家一边的立场,可以认为这肯定会给今后联合国的整个活动增添严肃认真的色彩。 我们十分关心中国在核裁军问题上将表示什么样的态度。《每日新闻》社论 这篇演说,可以说是全面闸述和重申了中国迄今为止所一直采取的各项外交原则。它的内容,决不能说是灵活的。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这是“意外”的,那恐怕是认识不足的缘故。 问题是今后在联大、安理会及联合国的其他机构里讨论各项具体问题时,中国如何运用它的各项原则。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中国所标榜的“和平共处”、“支持民族解放斗争”这两大原则有着互相矛盾的因素,如何调整这些因素?第二,在运用各种原则立场时,是坚持不妥协的立场,还是采取在某种场合也不惜妥协的灵活立场? 当前对这些问题的一个考验,将是中东问题。大概中国将一面继续采取支持阿拉伯游击队的立场,一面同时也尊重阿拉伯中立派国家的立场,支持和平解决争端。中国难道不会走向这样一种灵活路线吗? 我们希望中国运用它所提出的各项原则的时候采取上述这种灵活路线。《读卖新闻》社论 可以说,这篇演说没有误解余地地、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演说的内容等于是集中了中国迄今为止在联合国以外所说的主张,没有特别具体的新鲜内容。但不管怎么说,这总是在联合国里的发言,因此又引起新的反响恐怕也是不可否认的。特别是演说中说:“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联合国应当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在过去长时间里,一两个超级大国利用联合国做了很多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各国人民意愿的事情。”这是根据中国的立场明白地表示了它对联合国的看法,因此对联合国今后的状况不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然,过去在联合国里,中国所指出的上述倾向不能说是没有的。如果由于中国的出场,一切大国的任意妄为遭到抑制,那么,这可以说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同时,在裁军尤其是核裁军方面,不只限于控制军备,而且加强国际舆论的压力,使之走上废除核武器的方向,也是我们所欢迎的。 从对过去的联合国气氛和状况已经“习惯”了的人看来,也许会担心中国的第一声给今后的联合国带来危险的前途。但是必须考虑的是,理所当然地在联合国里应该反映的这种呼声,二十多年来是没有的。应该说,更充分地反映世界上各种看法和意见,从联合国的前提来说,也是值得欢迎的。 想追求国际正义的态度将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但各国行动的协调,撇开各该国家的深刻的利害关系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一点上,希望中国不致采取过分对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