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11-09

第 1 版

1. 《旗帜是和中小国家一道,不许大国横行霸道》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十一月一日登载了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稻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旗帜是“和中小国家一道”,不许大国横行霸道》。摘要如下:未必会连续行使否决权    中国从三种角度来理解由于通过阿尔巴尼亚提案而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这就是:“恢复中国的权利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同时意味着美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彻底破产。”中国在联合国的具体工作将以这三种基本认识为基础而加以展开。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权利和恢复在安理会以及一切机构的权利。中国会就任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位。海外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个‘“否决权”同美中苏三极外交、特别是同中苏对立联系起来,中国可能象五十年代初期苏联所干的那样,会连续行使“否决权”。但是从中国迄今对联合国的批评和基本原则来看,这似乎是无事自扰,或者也可以说,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来预测中国的行动。对历史潮流有信心    中国对联合国的最大批判是联合国变成了美苏两个核超级大国的“工具”,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不能照样实施,重大的国际问题也是美苏等一小撮大国在“另外的场合”商定,多数中小国家都被置于局外人的地位。毛泽东主席之所以说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当然是对这种超级大国“强权主义”的愤怒和谴责,同时也是根据对形势所做的这样一种分析,即历史的洪流已经不容许大国横行霸道了。而且这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就象中国自己也明确陈述的那样,是依靠中小国团结的力量。    据料,中国在联合国的工作首先是把重点放在大会上,它将全力以赴,以便使联合国变成不论国家大小,一切成员都能根据平等的立场自由表明见解的场所。联合国面临的问题堆积如山,譬如包括核在内的裁军,领海,朝鲜统一问题,等等。不过,现状是,距离解决这些问题,还相当遥远。反对掠夺资源    问题是联合国宪章。中国仿佛还没有具体地研究修改宪章问题。但是它尖锐地批判了在一九五○年朝鲜战争和一九六○年刚果动乱时所突出表明的大国“强权主义”,并将同多数中小国家一道朝着修改宪章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中国在联合国有关经济机构中的活动和影响,也是值得注意的。    从“永远站在中小国家一边”这个原则来说,估计中国要倾注力量的地方,乃是那些同发展中的国家确立民族经济有切实关系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等机构。    中国认为,先进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之间经济上的差距之所以没有缩小反而扩大,根本的原因是在于日益激烈的资源掠夺。因此,它必将对特别是通过经济控制来推行的新殖民主义政策进行彻底的斗争。就象这样,“永远站在中小国家一边”的中国登上国际舞台,特别是对美苏两国来说,无论在实际上或者心理上,无疑都会切实地造成巨大的压力。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总理柯西金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这“三驾马车”之所以到北越、南斯拉夫、法国、加拿大和古巴等国展开东奔西走的外交,美国之所以派总统助理基辛格到中国,确定尼克松总统的中国之行,都是因为它们已经意识到正在日益扩大的“中国影子”。中国参加联合国对今后的世界将会造成更大的震动。业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国的存在将更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亦将变得愈益深刻和巨大。

2. 日报文章:《北京的外交路线:分别使用谈判、对抗,谋求尊重中小国的利益》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月二十九日登载了它的驻香港特派记者高宫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北京的外交路线:分别使用谈判、对抗,谋求尊重中小国家的利益》。摘要如下:    七亿五千万人口——拥有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诞生了二十二年才回到国际社会。二十六日的新华社电整个调子是满怀信心的。这是一种以长年积累的国内建设和外交的成就为基础,造成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从而改变世界潮流的方向,开辟国家前进道路的信心。    目前中国大概正在冷静地研究对联合国的政策和对世界外交的战略。认为形势是有利的    中国在联合国这个舞台上将展开什么样的世界外交?答复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是,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认识。中国一直认为国际形势对它非常有利,并一直在争取实现回到联合国。也考虑「边界」使人感到中国能够从容不迫地相继提出不放弃原则而又能适应国际形势的政策,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回到国际社会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小国」的利益说话,反对「大国」的无理控制,而且也是由于考虑苏联在中苏边界展开相当于它的地面兵力的一半约一百万大军这个现实问题,这是不能否认的。    中国进入联合国以后怎样展开它的外交?可以从一九四○年三月毛主席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报告《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得到暗示。毛主席在这篇报告中提出争取「中间势力」的三个条件是:(一)我们有充足的力量.,(二)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我们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斗争要按照原则    把这里所说的「中间势力」换成亚非地区的中小国家,就可以看出反对美苏统治世界的小国统一战线中所体现的毛泽东战略。毛主席在这个会议上在谈到同顽固派的斗争时指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三原则。    多数人认为,中国将始终坚持上述三原则,在联合国的范围内建起有利的地位。    同时,也可以看出,它将不是靠单纯的小动作,而是以全体国民的支持这种深厚的基础为背景意气风发地推行新的外交。

3. 西欧十国外长决定明年举行“欧洲最高级会议”

【美联社意大利布拉恰诺六日电】(记者:卡尔·哈特曼)十个西欧国家今天一致同意明年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议,以便建立一个强大的联合阵线,来对付美国、苏联和世界其余部分。    没有决定举行这次最高级会议的地点。不过,人们有强烈的情绪赞成在巴黎举行。    会议最重要问题将是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法新社意大利布拉恰诺六日电】十国外长今天决定,欧洲共同市场六国和申请加入共同市场的四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将于明年举行一次“欧洲最高级会议”,以制定一个促进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联合计划。    然而,六国同新参加者英国、丹麦、挪威和爱尔兰在(最高级)会议应于何时举行的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    外长会议是在罗马西北部的中世纪奥德斯卡基宫举行的。外长们还讨论了苏联发起的欧洲安全会议问题、苏联党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最近对法国的访问、印巴冲突以及北京被接纳进入联合国等问题。    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的外长昨天在罗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曾建议在明年上半年召开最高级会议。    在今天的会议上,丹麦、挪威和爱尔兰的外长要求把这次最高级会议延期到他们国家的公民投票批准它们进入共同体以后再举行。    预料,要讨论的问题将集中在早日实现计划中的西欧经济和货币联盟问题,同美国、东欧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的关系问题,以及加强政治合作的可能性问题。    部长们一致认为,在准备召开欧洲安全会议的时候,十国间进行密切磋商是必要的。    西德外交部长谢尔说,西欧应该用一个声音说话。    他强调说,在缓和欧洲紧张局势方面,应该采取一种“并行不悖”的政治和军事步骤。    【安莎社布拉恰诺六日电】共同市场六国和四个申请参加国家的外长们今天在这里说,中国加入联合国将有助于世界和平和缓和。    意大利外长莫罗表达了十国一致的见解,他是在今天共同体各国半年一次的政策会议结束以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这番话的。

4. 外电报道:布托在北京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

【路透社北京七日电】(记者:詹姆斯·普林格尔)巴基斯坦总统的特使布托在这里说,今天在这里结束的中巴会谈的结果应该说是将能在亚洲起遏制侵略的作用。    布托说,印度的威胁造成了一种使巴基斯坦必须同自己的朋友进行商量的严重局势。    这是他访问北京的目的。    布托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次会谈的结果应该说是将能起遏制侵略的作用。”    【法新社北京七日电】(记者:迪萨布隆)叶海亚·汗总统的特使布托今天在这里透露,巴基斯坦和中国已就“遏制”他国对巴基斯坦的“侵略”的措施取得了一致意见。    在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两天会谈之后,布托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印度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战争的话,“恒河和印度河的河水将变色。那将是一场逐屋战”。    这位前外长强调,巴基斯坦想要“逐步降级”,印度却“信奉一种恐怖主义、沙文主义和进行干涉的外交政策”。    布托说:“我们不希望发生武装冲突。”    在有人问到他的访问结果和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情况时,布托表示不愿“露底”,但是他说:“我们采取了一切措施。我们把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全都考虑过了,所以我们感到非常放心。”    但是,看米他排除了在一旦发生战争时中国直接介入的可能性,因为他强调任何事情都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布托说这次访问“对遏制侵略意图大有助益”。    布托说,巴基斯坦希望自己与印度的关系能“打开新的一章”,因为“整个世界在变化”。他说,现在还为时太早,不能“匆忙地”向安理会谋求解决。

第 2 版

1. 不顾美加等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美悍然在安奇特卡岛进行地下核爆炸

【合众国际社阿拉斯加州安奇特卡岛六日电】美国今天进行了它的威力最大地下核爆炸,爆炸了一枚五百万吨的核弹。这次爆炸震动了这个荒芜的岛屿,像发生一次大地震一样,并且发出相当于太阳表面的温度那样的高温,把地面以下很深的岩石都熔化了。    原子能委员会说,这次爆炸是为了试验美国斯巴达人式反弹道导弹系统使用的弹头,并没有产生抗议者们担心会发生的那种灾难性的海啸、地震或放射作用。抗议者们一直闹到美国最高法院去,试图使这次试验推迟,但没有成功。    安奇特卡是阿留申群岛中的一个岛屿,距安克雷奇一千二百英里。科学家们在安奇特卡岛上按预定时间于白令海时间上午十一时(格林威治时间二十二时)爆炸了这枚核弹。    这枚弹头悬置在地面以下一英里多的井内,炸开了一个大洞。岛屿地面发生了起伏波动,幅度达数英尺。在整个阿留申群岛相距几百英里以外都可感觉到这次爆炸,就像一种“很轻的起伏波动”一样。    和预料的一样,根据北美大陆各地地震计的记录,这次爆炸的强度为七级——和一次大地震的强度相等。    但是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施莱辛格说,爆炸显然没有“丝毫”放射作用逸入大气中。其他科学家们说,这次爆炸不会引起海啸,也没有迹象表明它会引起地震。    白宫秘书齐格勒说,尼克松已经得到试验成功的报告。    当时,在尼克松总统在佛罗里达州比斯坎岛的别墅外面,大约有一百四十名示威者抗议这次试验。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还有成千成万的人举行了抗议示威。以前安排好于今天在一些美国城市举行的反对越南战争的抗议集会,都改变为反对安奇特卡试验的集会了。    【美联社阿拉斯加州安奇特卡岛六日电】(美联社科学记者:比尔·斯托克顿)美国今天准确地按预定计划进行了一次五百万吨的核爆炸。科学家们在爆炸后四分钟说,没有逸出“任何放射作用”。    在阿拉斯加州帕尔默,地震观察站的一位地球物理学家说,用里氏地震计测量的冲击波是七七级,地面波是五点八级,这两个数字都太小,所以不会引起海啸。    这位地球物理学家莫迪尔说,七级是在地下很深的地方的“主波”,而地面波是沿着地壳运动的,它是比较容易说明是否会发生海啸的。    【合众国际社瑞典乌普萨拉六日电】瑞典的一个地震仪今晚记录了人为的一次最大的地震。    乌普萨拉地震研究所的马尔库斯·巴特教授说,他的灵敏的地震仪的指针偏到国际标度七点四度。巴特说:“把这次‘小罐’爆炸所透露的数据与早些时候在同一地区进行的两次爆炸的记录比较,稍微出乎我的预料。”。    他说:“这次爆炸引起的震动比一九六五年十月在安奇特卡岛进行的爆炸引起的震动强烈十二倍以上。”    一九六五年一月记录到了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进行的一次震动,这是俄国核爆炸所引起的最强烈的震动。它在里氏震级标度上为七度。    俄国在去年十月十四日在新地岛进行的一次爆炸在巴特的地震仪上为六点九度,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估计那次爆炸的爆炸力相当于六百万吨梯恩梯。    他说,地震很少引起八点五度的震动。他说:“这种情况大概十年发生一次。”    【路透社瑞典乌普萨拉六日电】乌普萨拉地震研究所负责人马尔库斯·巴特教授对记者说,这里设备上记录的爆炸强度为所预期的两倍,“但是从危险的观点来看这没有什么差别。”

2. 《美国最大一次核子试炸》

【本刊讯】新加坡《星洲日报》六日以《美国最大一次核子试炸》为题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为什么尼克松总统悍然不顾专家特莱恩的警告,又无视国内外强烈的反对,一定要如期实行这在美国算是最大一次的核子试炸呢?    答案很简单,试看美国选择的试炸时间,正在联合国中国席位问题获得解决,美国一中一台提案受到惨重挫败,中国出席联大代表团启程前夕,战后美苏支配世界局面终结的时候,这就无异是在作出变相的恫吓:不要小看美国吧,请看看阿留申群岛核子试炸的威力,请记得美国的手里还握有足以毁灭世界的核子武器吧。    对美国来说,战后二十六年来,美国声望威信的下降,再没有比目前更悲惨的时候了。第一,对外军事扩张政策整个儿失败,印支战场上的美军,原来并不是能征惯战的斗士,却是到处挨打泥是深陷的败兵,到现在,撤军计划势在必行,战事已近尾声。第二,由于对外军事扩张政策的庞大开支,造成日益严重的美元危机和经济危机,今年内出现了百年来首次的贸易入超,迫使参议院不能不否决援外法案,说明了美国随着军事力量的衰退,经济力量也同样在急剧萎缩中。    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主要条件,除了拥有高度战斗力量的强大军队外,还要具备立于不败地位的经济潜力。今日,美国军队战斗力量的低弱,早在印支战场上暴露无遗,再加以经济情况的逐渐恶化,美国要保持持超级大国的优势就不是轻易的一件事。难怪自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世人无不认为美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已告瓦解,而在三强对峙的国际政坛上,美国却有瞠乎其后的劣势。    怎么办呢?除非美国愿意走向孤立的道路,否则,就必须想办法振作一番,在经济上,尼克松总统正在实施新的政策,希望治愈百孔千疮的病态。在对外政策方面,针对着参议院的否决援外法案,尼克松政府正在多方活动,对国会施加压力展开一场决斗,希望恢复援外计划,安抚那些依赖美援的中小国家,重振美国的声望。    在军事方面,既无法在战场上耀武扬威,就只好乞灵于地下核子试炸了,藉以夸耀拥有毁灭威力的武器。只可惜垄断核子武器的时代早已消逝,今日,拥有核子武器的国家何止美苏两国,核子试炸的恫吓作用也就不值得重视了。

3. 英报文章:《安奇特卡岛的核弹》/美联社报道抗议电报纷纷涌向白宫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七日刊登史蒂芬·法伊从纽约发出的一篇报道,题为《安奇特卡岛的核弹》。摘要如下:    美国计划在安奇特卡岛爆炸一枚爆炸力相当于五百万吨梯恩梯的核装置的引人注目之处,不在于这次爆炸发出的响声之大,而在于希望进行这次爆炸的人如此之少。    反对进行这次爆炸的人构成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大联盟,其中有美国国务院、加拿大众议院、美国三十五名参议员、日本、总统关于环境问题的委员会、阿拉斯加州州长、加拿大环境事务部长、以主张在核方面持负责态度委员会为首的美国八个负责环境的组织、像莱纳斯·波林和詹姆斯·瓦特森这样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从多伦多发给总统的一封电报上的十七万七千名签字者,此外还有这样一个人:他对温哥华的警察说,如果进行这次爆炸,美国公司在加拿大各地设的五十个工厂将挨炸。    尼克松总统本人带头支持这次试验,他签署了允许进行这次爆炸的命令。    【美联社华盛顿六日电】今天随着在安奇特卡岛进行的原子试验爆炸时间的接近,抗议的电报纷纷涌向白宫。    西方联合公司(经营电话电报的公司——本刊注)华盛顿办事处的负责人施利夫说:“我们简直被淹没了。对这次试验没有表示赞成的。”    他说:“从加拿大和美国各地拍来了成千上万封给尼克松或者白宫的电报。”    他说,几乎所有电报的电文都很短,表示抗议这次爆炸可能对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    原子能委员会说,收到了大约八千封抗议信或者抗议电报。

4. 格里申在讲话中反华 我外交官员退出会场

【南通社莫斯科六日电】今晚这里举行了十月革命节庆祝活动。在克里姆林宫的大会堂举行了一次正式的盛大集会。政治局委员格里申在会上讲了话。    他全面地谈到了半年前在二十四大上发动外交攻势以来苏党在外事方面的活动。    格里申首先谈到了中国。他说苏联的立场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苏联共产党正在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作斗争。第二,苏联共产党在揭露北京的敌对宣传。第三,苏联共产党保护苏维埃国家的民族利益。    格里申在他的报告的外交部分一开始就谈到苏中关系,这给观察家们的印象是,在这方面发生了关系重新紧张的变化。从《国际生活》月刊昨天登载的关于中国的文章和今晚的讲话都可得出这个推论。然而,格里申重申苏联准备使苏中关系正常化。    【路透社莫斯科六日电】(记者:安德鲁·沃勒)中国驻莫斯科代办今晚退出克里姆林宫为庆祝俄国革命五十四周年举行的大会。    马列代办在格里申谈到“不幸的是中国领导人继续推行它的分裂反苏路线”的时候,离开座位,退出会场。    在这一事件发生的同时,有新的迹象表明克里姆林宫在谈到它的意识形态问题上的中国对手时,不那么谨小慎微了。    这位代办的译员也跟着一起退席,不久两名坐在记者席的中国记者也退出会场。    格里申没有提到在北京举行的长达二年之久的中苏边境谈判,在通常情况下,在这种场合是会提到它的。    许多月来在这里听到的对中国的一些最严厉的批评昨天出现在权威性的对外政策杂志《国际生活》上。它说,北京“很想在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挑起一场军事冲突,然后在一个战火弥漫的世界上成为一个霸权国”。    由于尼克松总统宣布他打算在明年访问北京之后访问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可能觉得在攻击中国方面可以不那么沉默寡言了。格里申的攻击的大部分火力是针对莫斯科的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敌手们的。他赞扬在限制战略核武器竞赛会谈中取得的进展,从而使对美国在中东的作用的例行批评的口气缓和了。    (关于印度次大陆局势)格里申——也许他已注意到巴基斯坦总统特使布托正在北京访问——要求和平解决,并告诉巴基斯坦当局停止“大规模的镇压”,以便让在印度的九百万难民返回家园。    【法新社莫斯科六日电】当格里申指责中国领导要对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敌对状态负责时,两名中国外交官退出了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一次集会。    格里申向六千名听众讲了话,其中包括勃列涅夫、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格里申攻击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同列宁主义的思想不相符的”。

5. 苏把靠中苏边界的一个区行政中心迁走

【路透社莫斯科六日电】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公报宣布,俄国已把它的最遥远的区之一的中心从中国边界迁走了——可能是为了防务原因。    这次迁移涉及的是哈桑区。该区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西南的舌形地带。它夹在中国边界、北朝鲜边界和日本海的中间。    这个区的新中心是沿海城市斯拉维扬卡,它由从中国边界伸延出来的小山所保护,它比原来的中心克拉斯基诺离中国边界稍微远一点。克拉斯基诺位于一条公路上,离边界只有二十公里。    公报没有解释为什么迁走。可能是为了纯粹实际的行政上的原因。但是这个措施是在苏联指责中国准备打仗这一背景情况下采取的。

6. 白宫宣布这次核爆炸是尼克松批准的

【美联社佛罗里达州比斯坎岛六日电】佛罗里达的白宫今天说:尼克松总统早些时候亲自批准了这次美国最大的核试验——这是国会所需要的一个步骤。    新闻秘书齐格勒在回答一个问题时说,“总统是知道一些人感到担心的”,但是他接着说,这次试验对国家的安全来说是必需的。    【法新社华盛顿六日电】最高法院今天批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计划在阿留申群岛的安奇特卡岛进行的地下核试验。    最高法院以四票对三票批准了预定于今天晚些时候进行的核试验。    法院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听取了主张取消这次五百万吨级试验的意见。    许多生态学团体认为这次爆炸会引起地震和海啸,这些团体的领导人戴维·西夫在提出反对试验的主张时,要求法院在能够证实这次试验将不会有危险的后果以前,下令取消试验或者延期进行。

第 3 版

1. 英·甘地在美发表讲话谈印巴关系和印苏条约

【法新社纽约七日电】印度总理英·甘地今天说印度一贯希望和平。她把东孟加拉事件发生后两国关系紧张的责任归于巴基斯坦。    在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广播的对记者的谈话中记者问到她认为有什么解决办法可以结束印巴之间的爆炸性的局势。甘地夫人说:“第一步是要使东孟加拉境内有比较和平的环境,这样可以防止难民继续外流,因为现在每天都有难民流入印度。”    甘地夫人强调,问题不是印巴两国之间发生了冲突,而是“西巴基斯坦军人政权与东孟加拉人民和选举产生的代表之间发生了争端”。她又说,由于难民的流入和“那些伪装成难民或者用其他办法进来的人在我们境内采取破坏行动”,所以印度也被卷了进去。    这位总理说,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同东孟加拉人民公认的领袖穆吉布尔·拉赫曼举行会谈。    甘地夫人说:“凡是东孟加拉人民所接受的事情都是可行的。我认为我们没有权利说他们应当接受什么或者不应当接受什么。那是他们的国家,是他们的运动,最后的决议必须由他们作出。”    当被问到印度同苏联最近签订的条约时这位总理说:“我们没有同苏联签订防御条约。签订的只是一个友好、合作和和平条约。我们可以同他们进行讨论,但是在世界的任何一种意义上说都不是一个军事条约。”    【美联社华盛顿六日电】(记者:斯潘塞·戴维斯)印度总理英·甘地今天动身回国,尼克松总统向她保证,美国决心做它能够做的事情以使使(印度)同巴基斯坦的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总的来说,看来她的这次国事访问取得了比许多人认为会取得的成果要大。眼下的希望是,美国将为在印度的大约九百五十万巴基斯坦难民和东马的穷人提供互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援助和粮食用于和平计划。尼克松政府官员相信,国会将批准二亿五千万美元的经济援助,这些钱将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用于人道主义目的。此外,还将提供另外二亿五千万美元——或者更多一些——的谷物以解除饥荒。。    国务院官员说,美国在外交方面也将加紧努力,以便对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施加影响。    美国官员说,在这种局势中美国的一个难题是,美国在幕后能够完成的事情的程度,一部分取决于美国在公开场合能够多么谨慎。官员们补充说,最高级方面将不进行讨论。    权威人士说,从甘地夫人和尼克松的会谈中得到的另一个收获是制止了美国和印度关系的恶化的趋势,美印关系在她来这里访问前的几周中处于低潮。印度指责美国武装巴基斯坦,指责美国用提供经济援助的办法支撑巴基斯坦的经济,从而使次大陆保持不稳定状态。    这里的办联外交官说,莫斯科正在要求巴基斯坦和印度在一种危险的局势中采取克制态度。尼克松总统及其高级顾问也强调有这种必要。

2. 苏联一个代表团到印度活动

【法新社新德里六日电】苏联一个八人代表团今天抵达这里,参加为最近签定的印苏友好条约举行的为期一个月的一系列庆祝活动。    这个由最高苏维埃副主席库德里雅夫采夫率领的代表团将分成三组,参加集会和会议。    【路透社新德里六日电】这里的官方人士今天说,印度正从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国家接受定期提供的武器,但是认为苏联大规模空运军事装备的消息是不真实的。    俄国是印度最大的外国武器供应国,据估计,印度在首都和大城市周围设置了大约有五十个SA—2地对空导弹发射场。    观察家们说,因为目前它和巴基斯坦关系紧张以及鉴于印苏有合作条约,非常可能俄国的供应进一步增加了。

3. 合众国际社记者发自卡拉奇的报道:《在巴的苏联人收拾行装准备撤离》

【合众国际社卡拉奇三日电】    (记者:莱米·平纳)专稿,题:在巴基斯坦的苏联人收拾行装,准备撤离    在西巴的俄国人由于和印度的友好关系受到了公众和政府官员的冷遇,如果在次大陆爆发战争,他们    “将收拾行装、准备撤离”。    据一位波兰人士说,一艘“共产党的”船只停泊在卡拉奇港口外面,准备立即把大约六百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家属撤走。    这位人士说,所有的家属最近奉命收拾好行装为紧急撤离做好准备。    虽然还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这艘船到达的官方消息,但是,外交人士已证实,一些外交使团——特别是苏联人——已经制定好了有效的撤离计划。    巴基斯坦人士说,与此同时,苏联外交官力图使巴基斯坦人相信最近签订的印—苏防御条约基本上是一个    “和平条约”。    他们向巴基斯坦人保证,即使在次大陆的战争不可避免,莫斯科也“不会”干涉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内政。这种保证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巴基斯坦官方显然不想以一种可能破坏同苏联的关系的方式做出反应,那样很可能使这一条约的“和平性”更少,如果不是使之成为中立的话。但是,政治舆论之风可能压倒官方的谨慎态度。俄国人逐渐被公开告知巴基斯坦对于莫斯科和印度的密切关系感到愤慨。    一位政界领导人——全巴穆斯林联盟主席阿卜杜勒·加尧姆·汗——上周在卡拉奇的一次公众集会上第一次对苏联进行了谴责,他谴责俄国是一个“伪善的朋友”。    《巴基斯坦时报》的总编说,在旁遮普政权所在地拉合尔,公众对俄国人的义愤在“迅速加剧”。    政府最近取消了一项关于俄国人援建一座生产电视机的工厂的计划。提出的理由是“由于经济原因”,由于经济原因但是,西方外交官说,虽然事态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采取这个行动是有政治目的的。

4. 印报托说:印“正审慎地注视着”巴代表团访华

【印报托新德里六日电】印度正审慎地注视着布托代表团的北京之行,印度官员继续拒绝对此发表任何评论。    然而,首都的观察家们认为,布托的代表团包括巴基斯坦三军首脑清楚表明巴基斯坦的精神紧张和企图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更牢靠的支持。

5. 美财长康纳利抵印尼同苏哈托会谈

【合众国际社雅加达五日电】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今天用了一小时半的时间同印尼总统苏哈托讨论尼克松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参议院反对美国援外计划的行动。    在同苏哈托进行长时间的会晤之后,康纳利接着又同印尼政府的主要经济专家举行了九十分钟的会议。    康纳利在中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们说:“苏哈托总统显然关注我们的援外计划和参议院采取的行动。”    康纳利说,他对苏哈托说,尼克松政府“对参议院就援外计划采取的行动深感遗憾”,认为参议院的行动不符合美国和受援国的最大利益。    康纳利说,他告诉苏哈托说,美国政府打算尽一切努力来说服国会,使之相信停止对外援助是不明智的。    他说,他向苏哈托保证,不应当认为美国人撤出南越就是撤出东南亚。    “我告诉他说,美国将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留在东南亚”。    康纳利说,对东南亚的军事援助计划削减了一大笔。他说这是“十分不幸的”。他说,美国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已使东南亚的安全大为加强。    有记者问到参议院财政委员会表决授权尼克松总统把进口附加税从百分之十增加到百分之十五并且对任何进口的产品规定限额一事,康纳利说,他“对于采取这个行动感到高兴”。    康纳利对记者们说,他下周去日本时不抱任何以强硬态度进行讨价还价的打算。    康纳利说,“我将同日木领导人讨论广泛的问题,但是我将不带去任何一揽子方案或解决办法。我预料不会发表达成重要的协议或解决办法的任何公告。”

6. 英《泰晤士报》报道:《澳新英部队接管了英在远东的防务担子》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二日刊登一篇报道,标题是《澳新英三国部队不动声色地接管了英国在远东的防务担子》,摘要如下:    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作出的新的五国防御安排昨天午夜在这里悄悄地生效了,这个安排代替了旧的英国—马来西亚防御协定,并且把这个责任的主要担子从英国的肩上卸掉了。这种新安排的基调是进行磋商,而不是承担义务。这种新安排的最明显的表现,是组成一支新的澳新英部队,这支部队在午夜正式接替了原先的英国驻军。这支部队的总人数大约七千人,其中包括三千三百名澳大利亚人、二千五百五十名英国人和一千一百五十名新西兰人。这支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将是:    海军:两艘英国、一艘澳大利亚和一艘新西兰的巡洋舰或驱逐舰,加上由一个澳大利亚海军中派出的一艘潜水艇。这些军舰都将以新加坡为基地。    陆军:澳新英旅将由三个营一级兵力的部队组成,第六皇家澳大利亚团、第一皇家新西兰团和皇家高地明火枪团第一营,加上两个炮兵连(一个英国的)和工程及通讯兵支持部队。所有这些部队都将驻在新加坡。    空军:大约四十架澳大利亚的海市蜃楼式飞机,将以马来西亚西部的巴特沃思为基地,虽然其中八架飞机通常将在新加坡的丁加机场起飞。也将驻扎在丁加机场的有:新西兰空军的布里斯托式运输机和伊罗夸伊斯式直升飞机,皇家空军的一个沙克尔顿式海上侦察机分遣队(到明年将由猎人式飞机所代替)和一个皇家空军旋风式直升飞机小队。    后勤:澳新英部队拥有一个单独的后勤部队,由一位澳大利亚准将指挥,这支部队将负责运输,补给和劳务等工作。

7. 最后一批英军撤离新加坡 英远东司令部解散

【合众国际社新加坡三十一日电】英国兵今天像他们两百多年前来创造帝国版图一样——乘坐着皇家海军的舰只,离开亚洲。十七艘军舰排成单行通过新加坡港缓慢地驶行,在英军最后撤出这个地区前的最后一天作最后一次检阅。    除了两艘以外,所有的军舰都继续沿马六甲海峡往北朝印度洋和欧洲驶去。这是这些根据英国政府四年前作出的一项决定从苏伊士以东即将撤回本国的英军部队的最后的告别仪式。    象征性的英国军队留驻在亚洲——绝大多数留驻在新加坡和香港,但是机构庞大的远东司令部今天被解散而停止工作。为保卫马来西亚—新加坡而缔结的一项五国防御条约从一日起生效,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这项条约的外来伙伴。    【合众国际社新加坡二日电】据今天获悉,在十月三十一日同亚洲告别离开新加坡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和海军陆战队并没有象所宣布的那样继续前进,却参加了在西马来西亚海岸附近举行的一次秘密军事演习。    要求不要报道姓名的英国海军高级官员们说,这次演习正在距马来半岛附近大约二十英里的朗卡维岛举行,那儿是泰国南部和马来西亚北部交界的地方。他们说,除了马来西亚的地面部队和海军部队参加之外,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空军和海军也参加了这次演习。    这些海军军官对本社记者说,这次演习的目的是在共产党恐怖分子活动的泰马边界地区“显示力量”。他们说,目的是向共产党人显示:虽然大部分英国军队已经从亚洲撤出,但是英国同新的五国防御集团里的它的盟国一起,仍然有能力在这一地区展开军事行动。    这些海军人士对本社记者说,有几艘军舰离开在马六甲海峡里的这支舰队参加了秘密演习。这些军舰包括“鹰号”航空母舰(该舰停在近海为这次演习提供喷气式战斗机对演习进行空中支援)和“海神之子号”突击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载着第四十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的大约二千名士兵离开了新加坡。

第 4 版

1. 《马来亚通报》文章:《联合国转入新境界》

【本刊讯】吉隆坡《马来亚通报》四日发表题为《联合国转入新境界》的社论,摘要如下:    联合国的实际变化,将是把过去美苏垄断的情形改观,而以中、小国家为主的第三世界力量抬头,与美苏成为鼎足的三股力量。由这次票决后,立即反映出的好多事实,都表明了第三世界力量的领导者将是中国,或者,它可能只是“集体领导”者中最有力的一员。    不过,这些中、小国家,由于地理环境以及背景关系,虽然均属同心,但却未必能完全协力。要把所有中小国家做到同心协力,将是一件绝非容易的事。因此,今后联合国的情况,似乎与第三世界中的中小国家能否同心协力,或者是分道扬镖,有着非常重大的密切关系。    第三世界的领导者,可能是中国、法国,甚至可能加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四国之一。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因此,如何把这些中小国家,认真地实际地集合起来,将是一项非常重大及复杂的问题。亦因此,它可能需要一段期间之后,才能发生真正的效果和力量。    这一问题,似乎可以从中国这次所宣布派出至联合国的代表团中,看得出一些端倪。应该说:这个代表团虽然只区区的十人,但已认为足以应付美苏两股力量的夹击之外,进行团结联系各中小国家的工作。    中国在联合国的展开外交活动,其所侧重的必然是针对中小国家的迫切及长远需要而行,换言之,必须在中小国家之间,大力取得互相尊重。当然,它会面对着美苏甚至英、法、日的竞争。最能迎合中小国家需要的,该是互助、互惠。因此,它将会在联合国的促进人类福利的机构中发挥此种力量。另一方面,推行消除殖民地政策,全世界裁军,更可能针对美苏所面对的困难和弱点,推行经济策略,解除贸易障碍;甚至进行间接协助解决世界货币危机,以一项新国际货币来取代美元地位。    当然,这些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推动,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    它必须以其所标榜的和平共存原则,去进行所有的主张。如是一来,联合国中,会自然而然的出现一种趋向和平的崭新形势。    最令吾人关注的,将是我国所倡议的东南亚中立化。我总理已表示过:一俟中国进入联合国之后,就将向中国提出。现在,该属最适宜的时机了。

2. 刊载我退回埃班「贺电」的消息

【本刊讯】开罗所有报纸二日都在头版刊登了合众国际社发自耶路撒冷的一条关于中国拒绝接受埃班就“联合国接纳中国”打给中国的“贺电”的消息。    【本刊讯】开罗《金字塔报》三日以《枉费心机的虚伪做法》为题发表社论说:    由于意识到中国取得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已是不可避免的了,以色列便狡猾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讨好中国。例如,以色列遵从华盛顿的命令,年复一年地在联合国中对中国问题投反对票。但是,今年当它意识到如果支持已无胜利希望的赛马就会一无所得时,它便在最后一分钟改变了其立场。    不仅如此,以色列开始散播种种离奇的谣言,如在北京与特拉维夫已设立了电话线,这个谣言已被中国所断然否认。    此外,以色列开始叫嚷让中国参加四大国关于中东问题的会谈,它相信中国参加会谈将使问题更复杂化。    但是,北京对以色列的阴谋诡计和虚伪做法给予了适当的回答。中国邮政当局拒绝接受以色列的贺电,因为在两个国家之间没有邮政关系或其他任何一种关系。以色列应好好深刻认识这一拒绝行动的意义。甜言蜜语也好,拐弯抹角的手段也好,都骗不过象中国这样的富有经验的国家。

3. 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宣布:已邀我出席本月在曼谷的会议

【合众国际社曼谷五日电】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今天宣布,它已邀请共产党中国派代表出席十一月十二日至二十日在曼谷举行的一次贸易促进会议。中国还没有答复。    【路透社日内瓦五日电】联合国人口委员会今天邀请中国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它目前召开的会议。    由加纳提出并得到美国和苏联支持的这项邀请中国参加会议的提案已在这个二十七国委员会中举手表决通过。    【印报托新德里五日电】台湾显眼地没有出席现在在德里召开的国际劳工组织亚洲地区座谈会。

4. 日本《每日新闻》社论:《日中通过对联合国的合作开展和平竞赛》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四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日中通过对联合国的合作开展和平竞赛》,摘要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已从一日起在联合国总部飘扬。联合国的新时代业已揭幕。    我们亦祝福中国加入联合国。然而,当中国作为支持中小国利益的旗手,在联合国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挑战,一再提高其国际威望的时候,我国的国际地位相形之下将不可避免地相对下降。    对于联合国的这个新时代,我国应当走的道路恐怕是二者必居其一。一条道路是,以配角的身份在舞台的一角旁观美中苏三国在联合国上演的戏剧;另一条道路则是勤奋地工作,以争取扮演主角。日本当然应当选择后一条道路。为了缓和亚洲的紧张局势和发展世界上正在发展中的国家的经济,亚洲的政治大国中国和亚洲的经济大国日本,将根据各自的立场努力做出贡献。    日中两国为在联合国合作而展开这种和平竞赛,不仅为联合国所欢迎,而且将为正常化后的日中关系应有的状态开辟出一个美好的前景。为此,我们要求我国的外交要对就象已经夭折的排挤中国的政策所典型表明出来的那种向后看的外交幡然悔悟,并且按照争取与非核、和平国家相适应的缓和国际局势和繁荣的宏伟理想,进行理论武装。    “邀请中国、驱逐国府”不仅是联合国新时代的揭幕,也是重新回到创建联合国的宗旨上来。    要求“我国由修改宪章而参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绝不能说是不尽情理的主张。但是,为达此目的,需要日积月累地为联合国的合作做出成绩,并且赢得广大成员国的支持与同情。应当使“日本也是中小国家利益的支持者”这种评价扎根于国际社会,这乃是我国重开联合国外交的一个焦点。

5. 联合国组织机构图

图片见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