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11-08

第 1 版

1. 日本《朝日新闻》驻美记者通讯:《美国处于不利的地位同中国谈判》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月二十八日登载了它的特派记者栗坂从华盛顿发回的一篇通讯,题目是《美国出现轻视联合国的气氛,处于不利的地位同中国谈判》。摘要如下:    中国参加联合国,回到国际社会,虽然说也是美国预先料到的,但是驱逐国府这个富有戏剧性的事件,而且是以联合国史上美国的最大失败的方式一举实现了,这对美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冲击。    美国今后将在北京举行美中首脑会谈,在身边的纽约继续同中国对话。美中关系正常化虽然未必会一路顺风,但可以预料步伐将会加快。矛盾重重的多面外交    由于中国参加联合国,首先明显表现出来的可以说是尼克松政权轻视联合国的风潮。在美国的议会里已经有人提出要减少美国对联合国的分摊款额。本来尼克松总统有这样的政治哲学,认为要寻求世界和平,归根到底必须直接同有力量的国家进行会谈。由此而来的就是美中、美苏首脑会谈。这次在联合国的失败大概更进一步加强了尼克松的这样的信念。    尼克松总统当前全力以赴的就是在北京同中国首脑进行谈判。总统告诉美国国民说“不要抱过大的期望”。美中两国都警惕着苏联的威胁和日本的军国主义化,都希望象尼克松主义中所说的削减在亚洲的美国军事力量等等。尽管双方之间有着这样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还有解决台湾问题这个悬而未决的最大的问题和两国之间的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差别等所形成的巨大障壁。    只要美国不让步,邦交正常化就很难取得进展,这是美国政府首脑也非常清楚的。如果放弃了对台湾的诺言,就会引起其他同美国有条约关系的国家不信任美国。在多面外交压力下,美国正处于冷酷的大国力量平衡逻辑和道义的矛盾的苦恼之中。中国在各地的影响在美中首脑会谈时,由于联合国已经证实中国的地位日益提高和美国领导力量的局限,美国处于相对的不利地位,是不可否认的。中国将正面要求美国放弃防卫台湾的义务,并强烈要求结束越南战争,美军从整个印度支那撤走。    也可以预料美国在处于不利地位同中国谈判时,也可能惜助于友好国家日本的力量,亚洲形势也将因美中首脑会谈而产生巨大开展的线索。    如果中国的发言权加强,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贯彻中国为中小国家的利益说话,美国也会越来越不放心中国的全面外交政策。美国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将根据其国内政府、经济体制的稳定程度而改变其积极性的大小,但是美国正在注意中国的气息正借美国影响后退的空隙而传播到各地。    美国警惕中国的影响从它已经明显地反映出来的巴尔干、中东,甚至向中南美扩展。    美国不能不意识到在全世界显示其存在的苏联的阴影中又加上了中国,美国的外交政策,象最近的尼克松新经济政策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不仅需要露骨的利己主义,而且也需要细致入微。中国的注意力集中在中东,正因为是在这种时候,所以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绪:在中国的影响还没有达到的时候,要及早解决中东争端。一直处于一触即发的危险对立情况下的印度大陆,正在形成巴基斯坦—中国,印度—苏联的系列,为了维持这样的力量平衡,避免危机,预料美国还要出一把力。也慎重地对待美苏关系    由于中国庄严地登上舞台而特别受到影响的是美苏关系。    虽然三极结构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互相猜疑依然存在。在美中苏三国的这种关系下,如果只有一国获得渔翁之利,就失去了平衡,维护和平就会倒退。    采取访问中国、访问苏联这种戏剧性的外交政策出来缓和紧张局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也将从在联合国得到的教训,从美国领导力量的局限这个现实出发,不得不更加慎重从事。

2. 外电评述:巴基斯坦代表团发言人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

【路透社北京六日电】(记者:詹姆斯·普林格尔)巴基斯坦的一位高级官员今天在这里说,北京代表团下周动身去联合国大会可以认为是巴基斯坦的一个由文官和军人组成的高级代表团现在来这里进行访问的一个因素。    巴基斯坦新闻部对外宣传司司长A·巴蒂先生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印度在边境上采取的行动可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作为可能危及和平的问题加以提出,但是他拒绝说,巴基斯坦是否已要求中国在安理会中提出这个问题。    巴蒂先生说,巴基斯坦采取的作法的形式要取决于印度对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表示要帮助解决这一争端的态度。巴基斯坦已经接受了吴丹的建议。    据此间巴基斯坦人士说,巴基斯坦代表团今天继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会谈,但是这些讨论是在较低一级进行的。    记者问,北京出席联合国代表团下周的动身是否同巴基斯坦代表团的访问有联系,巴蒂先生说:“这可以认为是一个因素。”    巴蒂先生强调说,布托先生的代表团目前的访问是(中巴)两国间过去几年“由于有着极好的睦邻友好关系”而一直进行的中巴继续磋商过程的一部分。    【法新社北京六日电】人民中国和巴基斯坦在中国代表团动身去联合国之前正在这里研究在安理会中如何处理印巴危机。这是观察家们今天从昨天巴基斯坦军事政治代表团发言人和新闻记者之间进行的非正式谈话中得出的主要结论。    一位记者问,巴基斯坦代表团访问的时间和中国代表团动身去纽约是否有联系,巴基斯坦对外宣传司司长A·巴蒂回答说,这“可以认为是一个因素”。    巴蒂先生又说,会谈“尚未达到已决定将在安全理事会提出印巴紧张局势问题的确切形式的阶段”。    观察家们今天指出,目前巴基斯坦代表团抵达这里的时候,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正在华盛顿同尼克松总统举行会谈。    记者问,中巴会谈是否还包括军事问题,巴蒂先生回答说,讨论概括了“相当广泛的方面”,他指出,代表团中有三名巴基斯坦军队主要负责人。

3.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哈希文章:《俄国拉拢怀有不满情绪的美国盟国》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月三十日刊登了记者约瑟夫·哈希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尼克松、勃列日涅夫的拔河比赛,俄国拉拢怀有不满情绪的美国盟国,设法在美国势力减退的地方寻找桥头堡》,摘要如下:    两大潮流之间的竞赛在进行中。    一股潮流——以英国决定参加共同市场开始    ——是朝着建立一个更为亲密的西欧共同体的方向发展的。    另一股潮流是莫斯科试图利用华盛顿同它的欧洲盟国之间的越来越大的鸿沟。    俄国的勃列日涅夫刚刚访问过巴黎,以推进第二股潮流的发展。他早些时候同西德总理勃兰特的会晤是同一过程的一部分。    看来没有人会更多地怀疑,克里姆林宫里的人把目前看成是有机可乘的时机,并希望填补在美国的势力从欧洲减退以后留下的真空。    势力正在减退,并且将进一步减退,这在目前已成为一种正在世界合国首都起作用的假设。这是美国过去一星期里在联合国采取的试图接纳北京中国而不驱逐台湾中国的外交遭到失败的一个原因(虽然,可以肯定,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使华盛顿感到恼火的一个事实是,接受美国援助的四十三个国家,包括以色列(是不是所有这些国家当中最忘恩负义的(?)),投票反对美国的提案。    然而,一旦华盛顿对北京采取行动时,每个国家也不得不考虑它自己的民族利盒。它们是这样做的。争取在北京中国采取一项行动和同北京中国进行贸易的竞争在继续。华盛顿无法用言行来阻止这种争先恐后的局面。为阻止出现这种局面而作的努力对其他人来说非常象是华盛顿试图垄断新中国。莫斯科将怎么办?    因此,特别是在美国的大多数西欧盟国的赞同下,中国进入了联合国,台湾被驱逐出去了,这件事的本身再次表明同老朋友和盟国(至今依然是如此)之间关系的疏远,这种疏远必定使莫斯科的人感到宽慰,正如尼克松对北京采取的崭新的行动使他们感到不安一样。    在对中国采取行动的时候,面临的大问题是:莫斯科将怎么办?马上得不到答案。人们不知道答复是防御性的,还是进攻性的,如果说是进攻性的话,是什么类型的。    这个攻势是以克里姆林宫高级领导人四处出访这一不寻常的计划开始的。但是,访问的目的最初是不清楚的。现在其概貌开始显露,莫斯科只是想同那些有充分理由对尼克松的华盛顿表示不满的人交往,这种人的人数正在日益增多。如果华盛顿将要同俄国的敌人——中国交往的话,那么克里姆林宫将要同华盛顿的朋友交往。关系紧张    妨碍莫斯科推行这种新政策的唯一真正障碍是当代的另一股潮流,朝着建立更为密切的西欧共同体方向发展的潮流。    随着英国决定参加共同市场,这股潮流现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院在十月二十八日晚上以三百五十六票对二百四十四票通过的表决使英国准备参加(共同市场)的决心完全可信。问题不再是西欧是否将朝着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盟的方向发展。问题在于它是否会以足够快的速度超过俄国为离间西欧国家而作的努力。    在今年夏季一段短时期内,看来华盛顿可能保持着它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接着,把中国也列入它的亲密盟国的行列。在这个正在起着变化的世界上,这会给华盛顿带来超过俄国的四比一的优势。    但是,事情并不这样发展。美国拉拢中国使同日本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到了危险的程度。在制订其新政策的过程中,华盛顿正在——我们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由于做法笨拙——馒慢同西欧疏远。    此举本身有助于使英国肯定地加入共同市场。如果华盛顿在一九七一年像它在苏伊士和越南问题开始破坏这种旧的特殊关系之前那样,在为伦敦着想的话,英国本来甚至可能投票反对,而不是赞成加入共同市场的,但是,在最近,这种关系恶化的速度是很快的。

第 2 版

1. 美刊文章:《勃列日涅夫与继承问题》

【本刊讯】美国《共产主义问题》杂志七、八月号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政治教授迈伦·拉什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勃列日涅夫与继承问题》,摘要如下:    在赫鲁晓夫政治上垮台以后,正如斯大林死后和列宁病逝以后一样,一个以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现改为政治局)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在苏联掌了权。截至一九七一年三、四月间党的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为止,这个集体领导,或称寡头政治,已保持表面上看来隐固的统治达六年以上。在继承列宁和斯大林方面,一种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能明显地处于支配地位的局面也持续达数年之久,在此期间寡头政治成员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观察家们因此得出结论说,继承问题已经由于权柄从单个的统治者手中有效地转入稳定的寡头政治集团手中而得到解决了。    他们错了:在斯大林死后的四年,赫鲁晓夫就推翻了执政的寡头政治集团。现在,在赫鲁晓夫倒台后的六年多一点的时候,在党的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后,已可以看出,接替赫鲁晓夫的寡头政治集团也在慢馒地被推翻之中,可能不久就要遭到其前辈的命运。正如苏联以前的寡头政治集团一样,赫鲁晓夫倒台后的寡头政治集团也会由于其中某个成员的争权夺利而垮台。虽然还存在着严重的障碍,但是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似乎已接近于实现个人的统治。勃列日涅夫逐渐地独揽大权    如果说赫鲁晓夫只是一个独裁统治者,那么继他之后的领导无疑是一个寡头政治集团。在他下台后头几个月,接任他的十二人政治局中谁也没有降级,而且有十人仍然留在里边。可是,正如我已指出的,这个寡头政治集团现在受到勃列日涅夫的权力的威胁。    勃列日涅夫是怎样设法搞垮这个寡头政治集团,又怎样使他的实现个人统治的努力接近于成功的呢?这个谋略的要素是简单的,它包括:一、利用地位较高的书记的职位在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中占第一位;二、利用书记处控制全国党的机构;三、利用党的机构确立对这个政权的其他机构的统治。与这种组织方面的谋略类似的,是为了达到对这个政权的正式决策机构,即中央委员会及其选举产生的机关政治局的控制而采取的一种互相联系的谋略。做到这一点的办法是,把他的拥护者拉进中央委员会并把敌手赶出这个机构,然后在中央委员会里利用已扩大的势力来改变政治局的组成情况,即增加同一派的人和开除对立派的人。    勃列日涅夫在运用谋略方面,通常做得缓慢而谨慎。从一九六五年春天开始,他起来抓权,他这样做的时候是采取了一系列向前迈进的小步骤,遭受的挫折比较少。    赫鲁晓夫在最初具有的有利条件是,他是书记处中唯一的政治局委员。同赫鲁晓夫不一样,勃列日涅夫一开始就不得不对付也是政治局成员的四名有势力的书记苏斯洛夫、基里连科、波德戈尔内和谢列平。在赫鲁晓夫下台后的头几个星期,他们之中的某些人明显地把力量联合在一起,特别是在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举行的中央委员会全会上,曾阻止勃列日涅夫行使第一书记的最高权力。可是,到一九六五年年底时,勃列日涅夫已把波德戈尔内孤立起来并把他开除出书记处;后来,继一九六七年年中中东危机以后,他又设法把谢列平赶出了书记处,并且把和谢列平同一派的人撵下了领导岗位。基里连科和苏斯洛夫仍留在书记处,他们是勃列日涅夫的潜在的对手,但是,基里连科可能成为一个暂时的盟友,年老的苏斯洛夫目前要么已采取中立,要么已被勃列日涅夫拉过去。    随着赫鲁晓夫被解除职务而来的,是对“个人迷信”的大量批评,以及一再坚持要求遵守“集体领导”;这样一来,勃列日涅夫总的说来是以适中的办法逐步扩大对他个人的迷信。他采取的少数几次大胆行动之一,就是一九六六年授予自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而不是第一书记)这样一个头衔。用这个头衔行使权力。    最初,勃列日涅夫在提拔自己的亲信担任关键职务方面也遇到一些困难。赫鲁晓夫倒台以后的寡头政治集团的口号是“要信任干部”。赫鲁晓夫轮换领导人和整顿中级干部队伍从而造成一种不安全感和对他唯命是从的情绪,这样一种方法导致了普遍的不满。    为了恢复斗志和博得支持,赫鲁晓夫倒台以后的寡头政治集团认为权宜之计是向党的中级干部表示信任,并且保证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撤换干部。因此,勃列日涅夫在各州和中央决策机构的领导人的任命这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不得不慢慢来。直到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他才有可能重新提出要求,要干部遵守纪律,作风严谨;并且加速替换那些不令人满意的人。后面这个过程在党的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达到了顶点。在这次代表大会上,有四十七名前中央委员会委员被新人代替。那些再度被选入中央委员会的人也由于增加了四十六名指定的委员而被削弱了权力。这样,在二十四大上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的二百四十一名委员中有九十三名是新选入的。这个数字意味着委员会中新老委员的比数差不多是四比七。这对勃列日涅夫是一个良机,可以借以大大扩张他在中央委员会中的势力,并且也是间接的证据证明他就是这样干的。    当代表大会还在举行的时候,中央委员会就开会选举了它的包括新的政治局在内的执行机关。虽然所有现任者都已重新当选,可是他们的队伍却由于三名政治局候补委员(格里申、库纳耶夫和谢尔比茨基)和一名向来不是候补委员的党书记(库拉科夫)提升为正式委员而扩大了,即由十一人增加到十五人。在过去的四十五年中,政治局的人数通常是在九到十二人之间;现在政治局的人数使得勃列日涅夫更易于操纵。至少有三名新委员(库纳耶夫、谢尔比茨基和库拉科夫)是他的同党,第四名(格里申)大概也是一样。这样一来,勃列日涅夫在政治局中的势力现在似乎是最突出的了。应当指出的是,以前,即在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七年当政治局有十二个以上的委员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为清洗作好了准备。斯大林在一九五三年初的逝世,使得当时看来正在准备进行的一次清洗无法实现,但是,这次清洗在一九五七年政治局扩大后不久就展开了。目前政治局中的四名重新当选的委员在今后若干月中撤换以后,会使政治局恢复到它通常的人数,即十一人,并使新老委员的比例达到四比七,即大致与本届中央委员会相同。    中央委员会向代表大会宣布它的决定时,还破例地在具体宣布新政治局的组成情况之前宣布了勃列日涅夫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这种次序上的安排表明,在一九六六年才首次成为法定职务的总书记的地位已经高于从一九六四年就成了事实上的执政者的政治局。勃列日涅夫的前途    勃列日涅夫要想通过阴险的刺激办法或者干脆通过对他的对手采取强硬行动把他们驱逐出政治局,那就得冒大风险。虽然赫鲁晓夫在一九五七年得到了成功,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勃列日涅夫的成功。他可能最后反而使那些不完全站在他一边的政治局委员感到恐慌,因而可能在这个机构里面临对他不利的表决。    不过,勃列日涅夫巩固自己地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为了最低限度地减少在设法改组政治局方面必然要冒的风险,他可能只向那些最有可能反对他的和最容易攻破的人开刀。这些人大概就是波德戈尔内、谢列平、谢列斯特以及沃罗诺夫。    毫无疑问,勃列日涅夫也在觊觎柯西金的政府首脑的职位,因为有了这个职位,他就可以直接控制各经济部门,并且可以得到为了有效地同各国国务活动家打交道所需要的宪法规定的职权。但是,他可以在不把柯西金开除出政治局的情况下达到这一目的,即可以通过“提升”柯西金担任波德戈尔内现任的国家元首这个有名而无实权的职位来达到这一目的。当然,勃列日涅夫在这个方面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障碍,因为,自从一九六四年以来,“集体领导”被认为意味着,没有一个领导人可以同时担任党和政府的首脑职务。而且,这个障碍几乎是难以克服的。    可是,真正使勃列日涅夫成功的希望变得非常之大的,乃是作为达到突出的个人权威的基础的总书记这个职务所具有的潜力。勃列日涅夫在寡头政治集团中的同事们虽然了解这一点,但却未能阻止他破坏他们的权力,这是一件有点奥妙的事情。除非他们能想出些办法来限制总书记的权力,使之不会大大超过寡头政治集团中其他人的权力,否则勃列日涅夫就会继续加强他在政治局中的统治地位,此外,他大概会根据一般所采取的第一步作法,使用他的最高权力来保住他在党机构中的霸权。党机构中的人很清楚地知道这样一种可能性,这是勃列日涅夫为什么能够明显地在最近几年中积累起个人权力的部分原因。

2. 日《朝日新闻》自莫斯科报道: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修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六日登载了它的特派记者木村从莫斯科发回的电讯,摘要如下: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在本月十四日执政已满七年。六十五岁的勃列日涅夫如今看来显然是加强了信心。    六四年十月前第一书记兼总理赫鲁晓夫辞职后的大空白,是由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总理搭当来填补的。那时西方的宣传机关称之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政权”,含意是说两个人合起来顶一个人用。人们也说这是在强有力的新领导出现以前的“临时政权”。但是勃列日涅夫迅速地确立了他的地位,在党的政治局的集体领导范围内似乎占据了目前的特别地位。    上个月访问了贝尔格莱德的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欢迎宴会上干了香摈酒以后,不拘礼节地走近摄影记者身边。把手搭在他肩上开口大笑,并打趣说:“你怎么只照喝酒的镜头?”在贝尔格莱德近郊的工厂参观时还出现了这样一种情景:他同挨在身旁的记者挽着手,和蔼相谈,当突然被问及“你对尼克松访问中国有什么感想”的时候,显得有些仓惶失措。    这种一时心血来潮的作风,以前在勃列日涅夫身上是找不到的。    勃列日涅夫上月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别墅单独同西德总理勃兰特促膝相谈之后,一个人搭机到了南斯拉夫。本月又单枪匹马地访问巴黎。南斯拉夫是苏联旨在巩固身旁的东欧的要塞,西德和法国乃是对西欧外交的关键。勃列日涅夫亲自单枪匹马地进行苏联当前最重要的外交谈判,这表明他在国内地位的稳固。    令人感到,在内政方面,勃列日涅夫的领导力量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强。    为此强有力的领导权,似乎是由在第二十四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的新的党中央委员会中,勃列日涅夫派的中央委员占绝对多数一事而保证的。此间西方人士对这次大会选出的二百四十一名新中央委员,和一百五十五名候补中央委员的经历都进行了调查,细致的工作大体上已经完成。    连同候补中央委员在内,党的专业人员总计约有一百六十三人,大大超过了政府方面的一百四十人。第二十三次党代表大会时,党的专业人员有一百三十六人,政府人员有一百三十九人,相比之下,党的专业人员的发展是很明显的。    在党的政治局名单排列顺序中,代表政府的柯西金总理次于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落到第三位。有人认为,这同上述情况是有关的。至少,这肯定说明处于党的最高地位的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的地位已经加强了。    第二十四次党代表大会特别大量地更换了候补中央委员。新当选的八十四人中,有十四人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的地盘乌克兰、哈萨克和摩尔达维亚的人。

3. 《纽约时报》报道:苏修三驾马车“重新划分了负责对外关系的职责”

【法新社纽约二十六日电】《纽约时报》今天说,苏联三个最高领导人——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波德弋尔内主席和柯西金总理——已重新划分了负责对外关系的职责。这家报纸说,这一消息是在西德总理勃兰特对克里米亚进行了十六小时访问并同勃列日涅夫进行了会谈之后由他传到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    《纽约时报》说,根据新的分工,勃列日涅夫将总的负责苏联同美国和西欧的关系。    到去年为止,勃列日涅夫只负责同共产党国家的关系,而柯西金负责同西方的关系。    柯西金——他本人过去一直负责同西方的关系    ——现在将负责中东。该报道说,与此同时,由于柯西金有经济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他将继续负责对外贸易关系。    波德戈尔内主席将负责越南问题。

4. 日报报道:《一百五十多名苏联军人出席自卫队创立纪念日的庆祝宴会》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日据时事通讯社自莫斯科的报道,刊登了一条消息,题目是《一百五十多名苏联军人出席自卫队创立纪念日的庆祝宴会》,全文如下:    驻莫斯科的日本大使馆二日举行了自卫队创立纪念日招待会。当天因为新关大使不在,由公使大和田与森、渡边两位武官接待苏联军方人士和各国驻苏武官。特别是苏联方面以什捷缅科上将(华沙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以下约一百五十名军方人士出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第 3 版

1. 莱尔德在南越活动三天后离西贡回美国

【合众国际社西贡六日电】(记者:阿瑟·希格比)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今天说,只要在越南有着美国军事技术人员和顾问,这里就将有美国的作战人员来保护他们。    莱尔德在结束对这里的三天视察之行时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不希望任何人有一分钟的时间认为,当我们在这里驻有炮兵和驻有空军和后勤部队时,我们会在这里不驻保安部队。他们将执行作战任务。”    国防部长到这里来是为了视察美国撤军计划以及把主要作战任务移交给越南人自己的进展情况的。    他将把他的视察结果报告给尼克松总统,然后总统将在十一月十五日左右发表他的关于下阶段撤军的讲话。    莱尔德表示,他将向总统提出一个十分有利的进展情况报告。他说,现在正在进行的撇军将超过尼克松定下的在十二月一日前减少到十八万四千人的目标。    莱尔德说,“我们将达到并超过在十二月一日时减到十八万四千人的目标。随着圣诞节时期即将来临,当然将会有另外的人员被送回美国。”    莱尔德重复说,他确认,国会将会恢复参议院上周削减的对外援助款项,其中包括今年全部五亿四千九百万美元的对越南经济援助。    莱尔德说,“我叫越南政府的官员放心,国会批准援款请求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自己曾担任过九任威斯康星州选出的议员。”    可是,这位部长不肯由于记者追问而谈论美国远征军还要削减多少,也不肯谈将多快撤走。    阮文绍总统在九月底曾对十几名记者说,他设想将有五万名美国军事技术人员和炮兵无定期地驻在这里,再加上象在朝鲜和德国那样的几万人的象征性的作战部队。莱尔德在被问到阮文绍的这番话时说,“我不愿谈论任何象这样的设想。”    在被问到柬埔寨——同越南不一样,它的一切援助都依靠美国参议院所扼杀的法案——问题时,莱尔德说,“柬埔寨军队有了非常巨大的改善,其改善情况超过我过去认为可能达到的程度。”莱尔德已经表示确信,美国政府已经请求拨给柬埔寨的二亿美元军事援助(是参议院法案的一部分)将会得到恢复。    【合众国际社西贡六日电】(记者:金·威伦森)国防部长莱尔德今天穿上工作眼,乘坐直升飞机到西贡郊外去视察南越军队的一个新军械库。    莱尔德花了九十分钟视察这一修配武器的设施,以结束他对战区的三天巡视。

2. 美新处报道:《甘地夫人同尼克松讨论了对莫斯科和北京的访问》

【美新处华盛顿五日电】题:甘地夫人和尼克松讨论了对莫斯科和北京的访问    尼克松总统在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举行的会议上强调,他希望即将对北京和莫斯科进行的访问将会增进世界和平的前景。    总统和来访的总理十一月五日在尼克松的办公室内连续第二天进行会谈。他们在十一月四日的第一次会议上集中讨论了东南亚的局势。    总统新闻秘书齐格勒对记者说,十一月五日的讨论把注意力转到了世界其他地区。齐格勒说,尼克松解释了拟议中的北京和莫斯科之行的想法,并强调他希望这两次访问都能成为走向建立一个更为和平的世界的步骤。    齐格勒说,总统和总理之间的会谈是“很有益的”,对了解彼此的观点有很大的帮助。    【印报托华盛顿五日电】印度总理甘地夫人和尼克松总统今天在这里就孟加拉国、南亚和其他国际问题进行了第二轮会谈。    美国官员说,在这里进行的会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印度官员说这些会谈是有益的,但是《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说,甘地夫人和尼克松今天之所以安排这次计划之外的会晤,是因为两位领导人之间一直存在着分歧。    印度坚决拒绝美国要求印度军队撤出同巴基斯坦交界的边境的建议,要美国对孟加拉国危机和由此产生的紧张局势有更深刻的了解,并且对美国把它和巴基斯坦同等看待的做法表示遗憾。    【路透社华盛顿五日电】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今天同尼克松总统会谈,再次试图使美国支持她斥责巴基斯坦对在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分离主义者使用武力。    这是甘地夫人在两天之内第二次进白宫会见总统。在此之前,她显然未能同总统就缓和印巴关系危机的措施取得一致意见。    总统在接见甘地夫人之前召开了一次内阁会议,并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做法,就是要求内阁继续开会,从而使十一名内阁成员都能会见这位印度领导人。    在今天早些时候,总统强调,尽管由于印度批评他的政策没能促使巴基斯坦朝着政治解决孟加拉危机的方向前进,从而引起了两国关系大大恶化,美国仍然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来支持印度。    外交界人士说,甘地夫人的访问并没有迹象表明,尼克松总统已接受印度的一项建议,就是要美国向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汗施加压力,要他释放穆吉布尔·拉赫曼,或者要他同意在东巴基斯坦实行一项允许逃往印度的九百多万难民重返家园的安排。    【法新社华盛顿五日电】(记者:克洛德·穆瓦齐)印度总理英·甘地将于明天离开这里,但印度和美国在印巴危机的起因和解决办法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仍然没有解决。    在甘地夫人和尼克松在这里举行最后的会谈后,白宫发言人齐格勒说,虽然没有就使东南亚的问题实现和平解决的办法达成总的一致意见,但是现在有了“较大的谅解”。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日电】(记者:约翰·巴顿)有迹象表明,甘地夫人和尼克松总统没有达成完全的谅解,美国对印度在边界沿线进行军事动员仍然表示不安,而甘地夫人则在敦促尼克松总统说服巴基斯坦采取措施,缓和紧张局势。    在他们会晤之后,尼克松在电话中向甘地夫人告别说:“再见,并祝你好运气。我们将进行接触。”甘地夫人没有回答。

3. 英·甘地拒绝从印巴边境撤军

【美联社华盛顿五日电】(记者:斯潘塞·戴维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今天说,尼克松总统愿意帮助解决南亚危机的真诚愿望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她断然拒绝从巴基斯坦边境撤走印度军队。她说,在遭受了来自巴基斯坦的两次侵略和来自中国的一次侵略之后,“我认为我有义务使我们不无准备。”    甘地夫人是在全国新闻俱乐部的一次午餐会上发表上述讲话的。    甘地夫人再一次拒绝联合国派观察员到印度境内。她说,印度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任何人都可以到边界地区进行考察。    她说,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巴基斯坦政府和被监禁的人民联盟领导人穆吉布尔·拉赫曼——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之间实行政治解决。

4. 印《思潮》周刊评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政策

说印在东巴“难民”问题上困难很大,国防部长拉姆主张对巴发动战争,但苏联主张“政治解决”。英·甘地下令在她出访期间“不得采取错误步骤”    【本刊讯】印度《思潮》周刊十月三十日刊登D·F·卡拉卡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这是今天在印度人人都在考虑和谈论的一个问题:难民川流不息地从东孟加拉来到印度,到现在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他们的人数估计每天有三万人。据说已经有九百万难民从东孟加拉越过边界进入印度。据财政部长恰范说,印度一直每天支付二千万卢比用于这些难民。如果涌入的人继续增加,这个数目很可能增加。    恰范表示,为了支付这项“意外的开支”,印度将不得不准备着面临财政赤字,估计达五十亿卢比。在本财政年度的联邦预算中已有的赤字预算是二十亿卢比。因此,印度政府将不得不实行七十亿卢比的赤字预算,支付预料到的和意外的开支。    恰范想要把全部政府和行政经费减少百分之一,并且在各级实行节约,以应付所说的“困难的财政状况”。    现在,七十亿卢比的赤字财政很难说是政府实行健康的经济措施,因此,总理秘书处里很有力量的一伙人认为,战争将比在难民身上不断支付大量费用要便宜得多。总理秘书处估定:如果同巴基斯坦进行一场全力以赴的战争,每天的费用不超过一千万卢比。这个数额不包括士兵和军队指挥官们的薪俸,因为薪俸不论打仗或不打仗,都必须支付。    据说甘地夫人的内阁中赞成通过战争解决孟加拉问题的那些人当中有国防部长贾格吉凡·拉姆。    然而,消息表明,苏联切望两国之间避免军事对抗。印度和巴基斯坦不致目前在这个地区发生冲突,这是符合苏联的利益的。    据说苏联人提出对这个问题实行政治解决,但是这里有不同的说法。印度认为,只能由巴基斯坦的军人统治者和东孟加拉当选的领导人之间达成一项政治解决办法。然而,巴基斯坦想除了同东孟加拉领导人达成解决办法之外,还同印度达成一项全盘的解决办法。印度政府不愿同东孟加拉领导人搅在一起。印度说,它同孟加拉问题毫无关系,孟加拉问题是巴基斯坦的内部问题。印度只关注难民从东孟加拉不断进入印度并使我们的经济遭到破坏的问题。    在巴基斯坦看来,这些问题的全面解决办法包括解决巴基斯坦坚持认为尚未解决的克什米尔问题。对此,任何印度政府都不会同意,因为这意味着这个政府要倒霉。    现在,尽管甘地夫人和苏联领导人——波德戈尔内、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多次握手言欢,但是,看来苏联人还是希望我们考虑巴基斯坦的观点。苏联人已暗示他们是同情巴基斯坦的立场的。印度这一次是在抵制苏联的新的方针了。    事实上,据说,印度政府对于苏联人看来对巴基斯坦变得心软起来感到迷惑不解,认为很难解释当着他们已同我们缔约之后为什么还会对巴基斯坦心软。    在这种混乱的政治气氛下,新德里的一些鹰派认为,趁叶海亚·汗的军队进行最微不足道的挑衅之机同巴基斯坦直接交战,这对印度是有利的。这些鹰派认为,一旦这样一场冲突开始,印度就可以公开援助解放军接管东孟加拉及其政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印度的祝愿和物质上的支援下,难民们便可以安全地返回,而东巴基斯坦便可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为印度的一个卫星而不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    甘地夫人离开印度访问德国、奥地利、法国、联合王国、华盛顿和纽约,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她已经明确地下令贾格吉凡·拉姆在她不在国内期间不得采取任何错误的步骤。    看来,德里的想法是,在甘地夫人不在国内期间,克什米尔地区的大雪将足以使巴基斯坦难以在克什米尔地区采取任何重大行动。    这样,在甘地夫人不在国内期间,除了贾格吉凡·拉姆发表一些威胁性谈话之外,在战争前线上不会发生任何事情。

5. 莱尔德返美前同阮文绍会谈

【法新社西贡五日电】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今天同阮文绍总统就美国将来在越南的军事和经济作用问题举行重要会谈。    他的这次会晤是在访问的第二天在西贡中部的独立宫进行的。    莱尔德先生由邦克大使和驻越南美军总司令艾布拉姆斯将军陪同。    越南方面,陪同阮文绍总统的有总理陈善谦将军、越南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高文园将军和国防部长阮文维。    官员们说,参议院这次取消对外援助法案,影响了越南化计划的未来和美军撤离的速度,两者都同美国政府拨付用于越南的五亿六千五百万美元的经济援助有关系。    未经证实的消息说,莱尔德先生带来了尼克松总统致阮文绍总统的一封个人信件,这封信向阮文绍总统保证,尽管遭到了参议院的打击,他打算继续推行越南化计划。    人们知道,失去五亿六千五百万美元的经济援助的前景,使这里的越南官员们感到严重不安,虽然没有发表这样的公开的谈话。    莱尔德先生将根据他在西贡的会谈,在返回华盛顿以后向尼克松总统提出将来撤出美军的建议。    【法新社西贡五日电】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说,莱尔德先生已告诉阮文绍总统,尼克松总统打算在十二月一日以后美国下一阶段撤军要撤走十一万人。这样剩下的部队还将有大约八万人。    但是这些消息说,越南方面希望下一阶段撤出的不超过五万人。    同时,在莱尔德先生在西贡举行高级会谈的时候,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勒海军上将飞往岘港,没有说明具体原因。

第 4 版

1. 日报文章:《联合国和中国,谋求“各国平等”,打破“美苏的工具”》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二十七日刊登了该报驻香港特派记者户张发回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联合国和中国,谋求“各国平等”,打破“美苏的工具”》,摘要如下:    由于联合国戏剧性地邀请了中国,所以由美中苏三国构成的“三级外交”将以联合国为舞台而迅速地揭幕。    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参加联合国呢?迎接新的巨人的联合国的问题何在呢?美苏和第三世界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    美国在阻挠了中国参加联合国的朝鲜战争以后推行的亚洲政策,已在越南遭到惨败。为了寻求政治解决,尼克松总统甚至不得不亲自到没有建交的中国去。中国的国际地位业已提高。    在被联合国排挤在外的二十二年里,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一番复杂的曲折道路。中国把联合国本身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一、人们对联合国还抱有幻想的时期(四五年——五○年);二、变成了美国的侵略工具的时期(五○年——六○年);三、变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相勾结、互相争夺世界的交易所的时期(六○年以后)。开始,中国也认为联合国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的世界机构,建国不久,就要求联合国更迭国府的代表权。但是,从那以后,中国在六五年曾暗示它打算和暂时退出联合国的苏加诺政权的印度尼西亚一起建立“革命的第二个联合国”。当时,中国提出了加入联合国的条件,并且强调说,只要这些条件不被接受,即使受到邀请也不参加。这些条件是:一、驱逐国府;二、撤销在朝鲜战争时断定中国是“侵略者”的决议;三、通过谴责美国是“侵略者”的决议;四、驱逐帝国主义的傀儡;五、重新研究联合国宪章,并彻底改组联合国;等等。    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的外交仍然没有改变“联合国是美苏统治世界的工具”这一基本认识。但是,尽管如此,它却对那些支持“邀请中国,驱逐国府”的阿尔巴尼亚提案的国家表示谢意,并赞赏中小国家反对美苏统治联合国的活动。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中国只把“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驱逐国府代表”作为加入联合国的唯一条件,撤回了其他先决条件,由此而间接地表明了它对参加联合国的积极意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向美苏体制妥协。如果说六五年当时中国的姿态是从外面对美苏控制的联合国进行反体制挑战的话,那么似乎可以说,现在中国在参加了联合国以后则是转而采取了从内部来瓦解美苏体制的战术。事实上,中国最近一再宣布自己绝不作第三个“超级大国”,强调“各国平等”的原则。描绘出“中小国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图示,并显示出自己将以中小国家立场支持者的身份进入联合国的基本路线。    其具体政策,包括对财政危机这一紧急问题和修改宪章在内,一点也没有宣布。不过,如果中国急于徒劳无益地煽动中小国家的不满,把对联合国已经逐渐冷淡起来的美苏逼得走投无路,那么,也很可能搞垮联合国。它若过份攻击美苏,也许反倒会使那些中小国家众叛亲离。中国无疑是个大国,它越是要站在希望联合国继续存在下去的中小国家一边,就越是迫切需要避免发表自以为是的言论和采取自以为是的行动,而开展细致的外交。    中国肯定会一面在战略上采取打破美苏统治体制,一面在战术上采取极其慎重而“现实的”外柔内刚的联合国外交。它通过这种外交活动,争取实现创建联合国的宗旨,而不断地付出“建设性”的努力。

2. 外电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邀请我参加该组织

【路透社罗马二日电】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总部宣布,组织的三十四国的理事,今天一致通知理事会独立主席波尔马,邀请中国参加为这个组织的会员。理事会的坦桑尼亚代表建议向中国发出邀请,并立即获得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伊拉克、赞比亚、罗马尼亚、美国和哥伦比亚的代表支持。    【共同社东京六日电】题:世界银行总裁发表见解说,正在研究中国参加世界银行的问题    作为外务省的来宾来日本的世界银行总裁麦克纳马拉六日下午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记者招待会上说:由于发生了中国参加联合国这样的事态,所以,理所当然地,中国参加世界银行也成了一个问题。但是,由于它包含着复杂的法律问题,所以,我现在只能说正在研究之中。国府在世界银行里的资格也是这样。

3. 共同社特派记者自纽约报道:《联合国因等待中国的到来而推迟辩论》

【共同社东京六日电】题:联合国因等待中国的到来而推迟辩论,先遣队将于八日到达纽约    特派记者藤田纽约五日电:中国已在五日宣布,中国的联合国代表团将在十日或十一日到达纽约。下周中期,将名副其实地实现大会所决议的中国参加联合国。联合国大会近来仿佛完全是等待中国代表团到达的样子,联合国外交使团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这一问题上。    五日的电报还表明,在代表团到达之前,先遣队将于八日到达纽约。安置乔冠华团长等人的住处和确保通讯手段等事宜。电报并没有谈及到达的时间和地点等。因此,吴丹秘书长同一天晚上再次打电报给姬鹏飞代外长,希望他通知先遣队到达的确切时间和地点。    目前,联大的强烈气氛是,既然在上月通过决议之后中国决定参加联合国,那么,对重要问题的决定和磋商,就应当等中国代表团到达之后来进行。在联合国全体会议上关于世界裁军会议的讨论已经延迟到八日。安理会关于西南非问题的讨论也因为等待中国代表团的到来而延期。    外交使团中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代表实际出现在议席上这一点就足够重要了。这证实了他们对中国参加联合国是寄予莫大的期望与关切的。

4. 美报鼓吹:增加日本印度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十日刊载德拉蒙德的文章说:    大陆中国取得在联合国的会员国资格以后是提出一些有关安理会本身的组成的问题的好机会。    现在把中国席位的证书交给北京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和现实的。    作为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的集中地,亚洲有资格在安理会享有更充分的代表权,加上日本、大陆中国和印度以后,安理会将更能适应它的最大利益。    从各方面来说,日本应该成为一个常任理事国。由于法国和英国不再是大国,它们在安理会的成员资格很可以被授予欧洲联盟。在这个十年中,世界的五大力量将是美国、俄国、日本、西欧和中国。它们是联合国安理会最合乎逻辑的常任理事国。

5. 绝育手术和人工流产

【美联社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八月十六日电】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维廉·利特尔医生说,从一月份起给大约一百名妇女进行了无瘢痕,几乎无痛苦,和节约而省时间(十分钟)的绝育手术。    利特尔医生说,这种手术相对的无痛苦,因为它不需要切开腹肌。医生只要通过阴道放入一个光源和器械去抓住输卵管,切去一小段,结扎两断端。如果大量进行这种手术,其费用与男子绝育手术——输精管切断,所需的费用不相上下。有些病人手术完毕可立即起来回家。    【路透社巴尔的摩十月三日电】对病人的进一步试验,已在此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开始。这些试验若得成功,可有助于使避孕及堕胎的方法革命化。    在一年之内,一百二十名及一百五十名之间的妇女将接受激素的试验治疗,一些医生相信,这种激素若以药片形式来加以使用的话,可形成一个月服一次的避孕药及有效的堕胎药物。    康斯纳医生及温兹医生说,这种激素药物的当前希望,乃是作为堕胎药物。他们说,它之当作避孕药使用,此刻还令人怀疑。    激素“普洛斯德格兰丁”,是脂肪酸的一组化学化合物,在人体的所有器官内可发现小量。一九三三年首次发现之后,早期的研究工作未能积极开展,原因是设备供应有限。    一九六○年代中期,人造荷尔蒙首次制造完成,自后,医学界对此药物作为各种可能性使用药物的范围,极感兴趣地去探索。    最近对十一个病人身上使用这药物之后,十个病人堕胎成功,第十一名病人则产生一些副作用。    在最近的一系列试验中,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去用此药物之内服,将药片放入阴道内,注射入胎盘附近的胎胞壁,以及注射入子宫颈。(转自十月三日香港《新生晚报》)

6. 苏报载文谈老年学和老年病学

【本刊讯】苏《真理报》八月三日以《活一百岁》为题刊登了一篇谈老年病学的文章。摘要如下:    十几年以前,苏联医学科学院成立了老年学研究所。而如今这个研究所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世界都是该专业的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这里在全面地研究老年学的临床、理论、实验和社会—卫生问题的各个方面以及老年病学中的那些迫切问题。在同临床医生紧密合作下进行工作的有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形态学和遗传学方面的专家。    苏联老年学在研究分子、细胞、器官和系统水平的衰老机制方面,以及在观察整个机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国内外举世公认和人所共知的。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在解决老年学的许多理论问题方面取得了进展,在诊断、预防、治疗初老期和老年人方面研究出一系列的实际建议,促进了长寿。    遗传学所决定的人的寿命起码是九十——一百二十岁。用药物预防和治疗过早衰老能够有助于长寿。过早衰老的意思是指机体或各别系统提前五六十年衰颓。    迄今科学家们已提出三百多种理论和假说,试图以各种观点来解释衰老的本质和机制。显然,这方面的看法越多,就越表明这一问题还不清楚。因此,在现代的知识水平上还没有足够的基础来提出立即制造全面影响变老过程的特效药问题。但是,可以,也应当找出预防和治疗提早衰老的非特效药。老年学研究所的经验表明,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取得现实的成就。    最近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人和动物衰老后组织与器官内的维生素、许多氨基酸与矿物质的数量大大减少,而这些对于正常进行各种生物化学过程是极为重要的物质。随着这些物质的长期不足必伴之以物质代谢、内脏器官活动和机体的调节系统受到破坏。维生素、不可替代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不足,便使细胞原生质的能量资源减少和催化反应强度减弱,影响蛋白、酶、激素、核酸、脂肪酸、神经兴奋的介体等等的生物合成。于是,机体的防御力和代偿适应能力减弱,活动性、耐受性和工作能力下降,易患染老年人特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因素增加。    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为了抵御提早衰老,首先必须排除造成这种衰老的最初原因——长期缺乏维生素、不可替代的氨基酸、微量和大量元素。这就可以使新陈代谢过程和调节系统的功能正常,提高抵抗力,活跃机体的内脏器官和适应机制的活动。    我国已制出包含有十到十二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的药剂。这就是维格林和格罗顿。这两种药在苏联医学科学院老年学研究所临床科和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试用都获得了成功。维格林已推荐广泛用于医疗实践,并通过药房网发售。现正尽一切努力来使格罗顿也在最近开始出售。    这些药物的良好作用,首先是使衰老时已经起了变化的代谢过程正常化。在药物的作川下,机体内的维生素逐渐达到饱和状态,蛋白、矿物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指数,酶、氧化还原和其他生物化学过程的活性不断提高。中枢神经、内分泌和排泄系统的机能加强,肝的消毒功能活跃,心肌的收缩能力大大增强。机体对于过劳和中毒的耐受力提高。    在苏联医学科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实验治疗学实验室、乌克兰肉奶工业科学研究所和维切布斯克医学院剂型工艺教研室等单位的同事共同努力下,不久前又用天然原料制出了新的络合物。它们含有四类生理活性物质:自由氨基酸、核酸、脂肪和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初步实验研究表明,新制剂比以前制造的更有效。    老年病药剂的研究充实了理论医学。科学家们已有事实证明,提早衰老所产生的内脏器官的物质代谢和机能的变化,以及代偿适应机制和调节过程的变化,是可以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