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09-16

第 1 版

1. 毛主席语录

帝国主义最怕的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觉悟,怕世界各国人民的觉悟。我们要团结起来把美帝国主义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赶回它的老家去。

2. 拉美国家强烈谴责美“新经济政策”

【合众国际社巴拿马城十三日电】一位美国政府发言人今天在这里宣布,尼克松总统已把拉丁美洲排除在减少百分之十外援计划(他的新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之外。    塞缪尔斯是在泛美经社理事会的年会开幕式上宣布这项声明的,会上,拉丁美洲的发言人联合起来谴责美国的新经济政策。    塞缪尔斯抛开他准备好的讲话稿对美洲国家组织二十三个成员国的代表说:“我被授权今天在这里声明,尼克松总统已经决定削减外援的决定将不应用于拉丁美洲计划。”    塞缪尔斯是在冷淡地听取了代表们对美国计划的批评之后宣布这个声明的。    塞缪尔斯说,进口附加税“不是针对任何国家的,肯定不是针对拉丁美洲国家的”。他说,“美国对扩大对拉丁美洲贸易机会所承担的义务象从前一样坚定。”    早些时候,争取进步联盟泛美委员会主席卡洛斯·桑斯·德圣塔马里亚会抨击尼克松征收附加税和削减外援百分之十的做法是破坏美国对西半球其他国家承担的义务。    【美联社巴拿马城十三日电】尼克松总统今天下午告诉拉丁美洲国家说,同八月十五日宣布的其他限制性措施一起宣布的削减百分之十的外援决定将不应用于拉丁美洲。    尼克松的声明是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纳撒尼尔·塞缪尔斯在泛美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第七次会议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发表的。但是,与此同时,尼克松在塞缪尔斯宣读的一封信中重申,美国将不放宽征收百分之十的进口附加税。    美国的决定似乎是在面临拉丁美洲国家日益增长的批评的情况下做的一个让步,拉丁美洲对美国的批评被总括在拉丁美洲特别协调委员会九月五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发表的《拉丁美洲宣言》中,宣言说这些措施,特别是附加税措施是“不公平的”。    塞缪尔斯是第一个在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发言的。    塞缪尔斯在讲话中指出因国际收支恶化而采取的这些措施的紧急性,并且说,这些措施是暂时的和对恢复美国经济是不可缺少的。    塞缪尔斯在重申征收百分之十进口附加税决定不变的同时回答说,拉丁美洲人夸大了百分之十附加税对拉丁美洲进口产品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塞缪尔斯在解释美国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时说,这个国家的国际收支赤字“在一九七○年和一九七一年前半年发生急转直下的恶化”。    他称这个进口附加税是“用到国际收支大出血上的一个止血器——一个打算让血流得速度减慢,而不是完全制止流血的止血器……以便我们可以尽快地拿掉这个止血器。”    【法新社巴拿马十一日电】据官方人士对法新社记者说,阿根廷将在十三日开幕的本半球部长级会议上代表整个拉丁美洲抗议美国的新经济政策。    【法新社里约热内卢十日电】巴西计划部长若奥·保罗·多斯雷伊斯·维洛佐昨晚在这里说,美国应该免除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进口品征收的百分之十的附加税。    这位部长是对记者们讲这番话的,他将率领他的国家的代表团前往参加下周在巴拿马召开的泛美经社理事会。    【南通社里约热内卢十一日电】尼克松总统决定(不承认拉美国家提出的把它们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对之征收百分之十进口附加税国家之外的要求)象一盆冷水浇到几乎所有格朗德河以南的国家的头上。    有资格的经济学家和官方代表们估计说,对向美国进口的半成品和成品征收附加税的决定不仅将对外币流入,而且还会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产生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又说,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秘鲁和乌拉圭将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

3. 福田建议日加结成联盟以「促进自由贸易」

【合众国际社多伦多十三日电】日本外务相福田今天说,加拿大和日本在面对美国上个月采取的经济措施的情况下,应该结成联盟以促进自由贸易。    福田在加拿大一日本部长级会议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说,加拿大和日本“都信奉自由贸易的主张,因此在面对保护主义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我希望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日本一加拿大联盟来保护今天世界上的自由贸易。”    这位日本外务相说,由于尼克松总统八月十五日采取的经济行动引起的经济危机,已经出现了“一个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混乱的年代”。他指出,加拿大和日本都曾派高级代表团到华盛顿去谋求放宽美国新经济政策中规定的贸易限制,但是两个代表团都没有得到任何肯定的让步。    福田的讲话表明,他希望把这次加拿大一日本部长级例会,变成一次认真讨论对付美国经济行动的可能的手段的会议。    加拿大官员没有立即表明,他们对福田的建议会有什么反应。外交部长夏普在简短的正式讲话中没有提到最近美国采取的行动。    【合众国际社多伦多十三日电】(记者:罗伯特·博特)在日本外相福田提出日本和加拿大这两个世界贸易国家联合起来促进自由贸易和(言下之意)反对美国最近采取的经济措施的建议以后,加拿大官员今天对此作了谨慎的反应。    当福田在两国的十一个内阁部长开始举行秘密会谈以前在发言中提出这个建议时,加拿大官员们看来戚到很意外。

4. 中曾根在日政府自民党联席会上解释对华关系“三原则”

共同社说中曾根和佐藤间多少有了些距离;日内阁和执政党领导机构中的意见不一致接连不断地表面化,佐藤日益陷入困境    【共同社东京十四日电】自民党总务会长中曾根,十四日在政府、执政党首脑会议上,就他所做的所谓“中国三原则”的发言,进行了解释。中曾根会长在解释中说:“我发言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代表中国的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三)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问题,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保卫居民的稳定和福利。我今后也要考虑党三位领导的立场,充分注意发言。”    中曾根会长的“中国三原则”规定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比政府和自民党首脑所确认的基本原则有着更进一步的内容。人们曾经预料,这一天的首脑会议围绕这个问题将会展开唇枪舌剑。但是据说,佐藤首相只是要求中曾根解释其发言的主要内容,没有进行特别的议论。

5. 共同社报道:在福田十七日访问美、加归国后日自民党将就中国问题调整意见作出决策

【共同社东京十四日电】十四日的报纸报道了自民党总务会长中曾根已经表明“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的想法。所以,政府和执政党内发生了骚动,说继三木武夫和大平正芳两人之后,占据三领导下职位之一的中曾根可能也对佐藤体制“造反”了。据说,在早晨的干部会和总务会会议上,都集中地质问了中曾根。在总务会会议上,鹰派的“总头目”贺屋兴宣特地要求发言,根据惯例,发表了符合国际信义的支持台湾论,并向中曾根安了一个钉子:“发言要慎重。”    就连了不起的中曾根,也对接踵射来的“集中炮火”感到畏惧。在此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当被问到“在中午的政府和执政党首脑会谈中还阐述意见吗?”他只是苦笑着说:“把饭弄糟了不好,还是算了吧!”    另一方面,他到了首相官邸后立即就中曾根发言征求首相的感想。佐藤首相以一种不屑一理的口吻说:“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理所当然的。否则不就得废除日华(指蒋帮——本刊注)条约吗?”    在政府和执政党首脑会谈中,会不会违反中曾根总务会长的意志呢?首相首先说,“据福田外相来的电话说,这(指中曾根发表的对华关系“三原则”——本刊注)也登在纽约和多伦多的报纸上了”,借以探询中曾根的真意。中曾根在解释了发言的大致内容,和这是在当地的研究会上作为个人见解发表出来的情况之后,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三领导也有三领导的立场,所以我将慎重地发表意见。”两人间多少有了些距离。内阁中和党领导机构中的意见不一致接连不断地表面化,佐藤首相将日益陷入困境。    【路透社东京十四日电】观察家说,中曾根显然是在设法打开自民党“鹰派”和“鸽派”之间就中国问题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和热烈的辩论的僵局,使得佐藤比较容易地改变他的对华政策,如果他希望改变的话。    【共同社东京十三日电】题:《纽约时报》大事报道中曾根三原则    纽约消息:《纽约时报》十三日刊登了该报特派记者自东京发回的一则消息,题目是《对中国的三点措施》,并同时刊登了自民党总务会长中曾根的照片。这则消息说,中曾根总务会长是佐藤的继承人之一,他正式承认北京是中国的正统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第一次,执政党的干部发表这样的声明还是第一次。    【共同社东京十四日电】自民党十四日上午在总务会会议上决定十八日召开总务会临时会议,要求参加了日美贸易经济联合委员会会议后回国的福田外相出席,听取他关于以中国问题为主的报告。    这次总务会临时会议将采取自民党政调、外交调查会正副会长和中国问题调查会的主要成员都出席的联席会议的形式,实际上将是自民党在日美贸易经济联合委员会会议之后,对处于新阶段的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综合调整意见的一个场所。    还有,中曾根总务会长十四日在总务会议之后接见记者时说:“十八日前后党首脑将再次讨论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待福田外相十七日回国之后,政府和自民党关于联大中国代表权问题的磋商将进入最后阶段。

第 2 版

1. 路透社驻苏记者沃勒评苏修头目将陆续出访

【路透社莫斯科十三日电】(记者:安德鲁·沃勒)苏联正在作出各方面一致的努力来巩固它在地中海的地位,在那里,苏联看到美国的政治影响正在逐渐衰退。    苏联高级领导人计划访问阿尔及利亚、法国和南斯拉夫,以色列的一批左翼人士访问了莫斯科,这一切都是符合上述的布局的。    对莫斯科来说,最烦恼的事情之一,从这里本月刊载的一篇分析性文章来看,就是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力量显然并未在按照其政治影响的比例缩小。    虽然苏联认为美国没有权利呆在远离其国家的水域中,但政府的《消息报》在六月份却说,“俄国海军中队经常呆在地中海,保卫俄国的国家利益。不,我们在地中海不是客人。”    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要求就削减远离祖国水域的海军部队问题举行谈判,这必定是针对沿莫斯科的阿拉伯盟国的海岸航行的美国第六舰队而言的。    最近一期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月刊载文分析了美国在地中海的地位。文章说,一般说,美国在军事上要比政治上来得强大。    除了它自己的军事机器以外,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机构内还拥有“统帅特权”,可以沿这个联盟的南翼一带行使这种特权。    但是作者布罗宁举出了一些贸易数字来证明,像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德这种美国的盟国同阿拉伯世界保持良好关系所具有的长期利益要比华盛顿的大。    特别是,他们在比美国大得多的程度上依靠阿拉伯国家提供石油。    但是布罗宁告诫,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这种“矛盾”,不得掩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    莫斯科同其地中海盟国也有一些麻烦,七月份苏丹发生的、共产党支持的未遂政变着重说明了这一点,这显然给苏联今后在这个地区的政策带来了问题。    对埃及承担了大量义务的莫斯科,现在在地中海东部受的束缚比一九六七年战争以前要来得紧。    阿尔及利亚是思想比较激进的阿拉伯国家中最稳定的国家之一。柯西金急于在那里弄明白一个在地理上远离以阿(拉伯)冲突的阿拉伯国家的观点。    由于苏联极想获得在地中海的势力,因此它对于马耳他新工党总理明托夫同使用该岛设施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间的争吵很感兴趣。苏联大使斯米尔诺夫斯基访问了这个岛屿,这里的报纸对西方的失败感到高兴。    在勃列日涅夫访问南斯拉夫期间,要由他来着手解决这个地区最棘手的任务之一。如果莫斯科能够稳定它同贝尔格莱德的经常是恶劣的关系,这对于苏联在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政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当勃列日涅夫同法国总统蓬皮杜会谈时,侧重点很可能更多地在于欧洲,在莫斯科看来,法国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独立的态度,肯定是地中海西端的一个有利因素。

2. 美参议员斯科特说:尼克松不打算同苏领导人举行会谈

【法新社巴黎十日电】参议员斯科特(宾夕法尼亚州共和党人)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尼克松总统不打算同苏联领导人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谈。    他是参加各国议会联盟会议的美国代表团副团长。他说,尼克松总统曾对他说,他认为北京的情况同莫斯科的情况不同,因为美国二十二年来没有同人民中国进行正常的外交接触。    为了进行这种接触,就有必要从最高级会谈开始。    【合众国际社巴黎十日电】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参议员斯科特今天说,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的决定已引起了苏联加速在外交上向许多国家作出姿态,这表明苏联急于表示它正在增进接触。    美国参加第五十九届各国议会联盟会议代表团副团长斯科特是在同代表团团长、伊利诺斯州共和党众议员德温斯基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    斯科特说——他引用了法国人说的一句话说,这次即将进行的访问“已经猛烈地引起他们(俄国人)采取行动。我认为俄国官员被派往世界各地一事,表明他们急于想用革新的策略来表示他们也正在增进接触”。    斯科特说,苏联之所以这样慌忙地派人出访是“由于我们的总统作出了这种大胆而有革新精神的决定,并且这个决定还可能产生良好的结果而引起的”。    斯科特说,这些结果中有一些可能直接关系到有关共同均衡削减驻欧军队的谈判。    他说:“俄国希望减少美国在欧洲的驻军这一点是非常真实的。”    他说,苏联共产党理论家苏斯洛夫对他说,苏联和美国对其他国家承担的义务甚至比彼此承担的义务还要大,因此两国必须认真地考虑缓和紧张局势的问题。

3. 北大西洋集团任秘书长伦斯说地中海局势已大大恶化并说如苏入侵南,北大西洋集团“有可能不能坐视”

【路透社巴黎九日电】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新秘书长伦斯今天说地中海的局势已经大大恶化,他要求欧洲在防御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他对在这里出版的欧洲实业界的《视界》杂志说:“同一九六七年年初比较,那里的局势大大恶化了,那时地中海的唯一威胁来自俄国的潜艇。”他又说:“我现在甚至想也不去想马耳他。”这话是指有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马耳他岛的军事基地的危机说的。    伦斯说,南斯拉夫从未完全摆脱过不遭到俄国入侵的危险,他说,在发生任何这种进攻的时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可能不能坐视。    伦斯是前荷兰外交大臣,将于下月就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新职。    俄国人在一九六八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知道西欧各盟国不会有所行动。伦斯说:“但是他们不知道如果他们进攻南斯拉夫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南斯拉夫的位置同俄国完全隔开。不可能采取象对布拉格那样的突然的惊人行动。”    伦斯说,由于有美国的第六舰队以及意大利和法国的相当强大的力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地中海处于优势地位。    虽然法国人不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体化军事指挥结构,但是他们仍然在对地中海的防御作出重大贡献。    这位新秘书长说,西欧各盟国不仅应当保持它们的实力,而且应当增加实力,它们这样做就能减轻美国现在承担的负担。    伦斯说:“美国军队继续留在欧洲是非常重要的。”

4. 南报就勃列日涅夫将访南发表评论

强调不干涉内政不强加于人的原则是南苏关系发展的唯一基础,宣传五五年南苏贝尔格莱德宣言是个积极的文件    【本刊讯】南《政治报》十四日以《勃列日涅夫的访问》为题,刊登了茹约维奇写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两国最高决策人曾多次说过,南苏合作是必要的,是长期需要。两国的这种愿望根据双方的可能和兴趣已经或正在实现。    在这方面,苏联今天是南斯拉夫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大的和最重要的伙伴之一。这种关系是在共同的利益和兴趣的基础上发展的。    在这方面,苏共中央总书记应南斯拉夫总统和共盟主席铁托同志的邀请即将对南斯拉夫进行的访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南苏关系非自昨日始,它已经有了长期的传统,已经从中得出了丰富的经验。    反法西斯的共同战争,并在战争中取得了共同胜利,就属于这种关系史。战后,我们两国的关系以签订专门的友好互助条约和其他许多符合当时关系的外交文件这种特有的方式决定了下来。但是,这并没有能阻止住一九四八年的分裂。我们曾经经历过严重的冲突时期,谁也没能从这种冲突中得到好处。然而,却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即在当代世界上,使合作建立在把意志强加于人和不平等的基础上是不可能的。    一九五五年以后,国家关系终于在迄今关于两国合作的最重要的文件贝尔格莱德宣言中确定的唯一可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这一文件虽然并不是地道的国与国之间的条约,却是积极的唯一可以接受的合作基础,因为此文件确定了两国政府作为行动出发点的原则。    当时双方一致同意:两国政府接受在相互关系中和同第三国的关系中和平、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平等这一不可分割的原则,承认和平共处以及相互尊重和不以任何理由于涉内政,同时主张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国内制度和社会主义发展形式。    双方谴责侵略和任何企图把统治强加于人的作法,一致认为军事集团的政策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增大战争的危险。    即使在目前,这些原则肯定也仍然有效。用今天的情况所要求的形式重申这些原则和遵守这些原则仍然是目前国家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建设性的和唯一可行的基础。    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其他各种条件是不同的。这必然形成分歧。而且出于同样的原因至今一直存在分歧,今后也还会存在分歧。幸运的是,世界并没有按照某些人和某些国家的愿望得到安排。因此,政治的技术和政治家的手腕及其在会谈中的技巧,不在于枉费心机地企图把现实变成自己所希望的世界,而是按照世界本来的面目制订政策。    平等伙伴迄今开诚布公的会谈总是有助于作出最令人满意的决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人们认为,这是普遍的现象。    【南通社斯洛文尼亚利蒂亚十一日电】南斯拉夫总统委员会成员、前南斯拉夫政府总理里比契奇在谈到勃列日涅夫即将前来访问的时候说,南苏之间的会谈大概会大大促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是在经济合作方面。

5. 威尔逊抵苏并同柯西金会谈

【塔斯社莫斯科十二日电】英国工党领袖威尔逊应苏联议员团的邀请,今天抵达莫斯科。    到谢列梅捷沃机场欢迎威尔逊的,有苏联议员团第一副主席纳斯里金诺娃和其他官方人士。    陪同威尔逊到苏联访问的有英国议员莫里斯。    【路透社莫斯科十二日电】英国反对党领袖威尔逊今天乘飞机抵达这里,就当前国际问题同苏联官员会谈。    威尔逊来这里进行五天访问。迎接他的有苏联外交部和英国大使馆的官员和苏联民族院主席纳斯里金诺娃。    他对记者说,他不知道他的日程如何,也不知道他将同谁会晤,但是他预料将讨论苏联的关于召开欧洲安全会议的建议。    问他是否将讨论英国申请加入共同市场问题,他说,他已在一九六八年访问这里时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谈了这个问题,他希望再次谈论一下。当时,威尔逊是首相。    【塔斯社莫斯科十三日电】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今天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应苏联议员团的邀请正在苏联进行访问的英国工党领袖威尔逊。    柯西金和威尔逊就一系列迫切的国际问题和苏英关系问题进行了友好的会谈。

6. 纽约时报新闻社评勃列日涅夫将去南活动

【纽约时报新闻社贝尔格莱德十日电】南斯拉夫官方通讯社南通社今晚在这里宣布,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将在本月下半月对南斯拉夫进行“非正式的友好”访问。    对这次访问的提法使勃列日涅夫此行的级别比以前所预料的要低。观察家们曾认为,他会利用此行在礼仪上可能具有的价值,企图在此地重新取得外交和政治上的主动。    对于尼克松总统去年秋天在这里进行的三天访问,南斯拉夫是以国事访问对待的,而且铁托总统将于下月对美国回访。    勃列日涅夫即将同南斯拉夫领导人进行的会晤,其非正式性质大概意味着,这位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将限于同铁托元帅在后者的休养地布里俄尼岛上举行秘密会谈。    为了限制勃列日涅夫公开露面,他的南斯拉夫东道主们显然坚持这次拜访属于工作性质。他们渴望获得苏联重新作出不干涉南斯拉夫内政的保证,并且同样想要显示他们的国家能够维持其对东西双方的独立。    最近,苏联的宣传工作者对于南斯拉夫在外交上的不结盟政策和在国内进行非正统的社会主义试验,一直在进行新的批评。

第 3 版

1. 路透社评论英·甘是将去苏联活动

认为英·甘地将再次把“东巴危机”及其对印的影响放在访问议程之首,并要苏澄清对印苏条约含义的理解。说印苏条约的价值在印已开始受到广泛的怀疑    【路透社新德里十三日电】(记者:弗雷德·布里奇兰)印度人将密切注视他们的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本月晚些时候的俄国之行,注意观察他们因五周前签订印苏“和平合作友好”条约而产生的安乐感是否正当。    除印度人之外,有关的外国人将探求迹象,看看甘地夫人所谓这项条约并未使印度抛弃了不结盟政策这种说法是否能成立。昨晚宣布的从九月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的俄国之行,是在她访问五个西方国家之前不久。她将设法再次把东巴基斯坦危机及其对印度的影响列在这些访问的议程之首,并说明印苏条约的意义。    她在设法进行后一项任务之前,几乎肯定要设法在莫斯科澄清她头脑中对于俄国人如何理解这项措辞含糊的条约的含意所尚存的一切疑问。    这里的一些观察家认为,鉴于这项条约才签订没有多久,印度总理的莫斯科之行很可能产生某种重大结果。    这次访问肯定是在甘地夫人感到极大困难的时刻。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每天有几万东巴基斯坦难民涌入印度的情况在缓和下来。现在东巴难民的总数已达八百五十万以上,使印度经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并使动荡不稳的西孟加拉邦的行政工作近乎崩溃。    难民的涌入还使甘地夫人在选举中作出的“消除贫困”的保证有兑现不了的危险,因此威胁到她长期的政治前途。    印苏条约的价值现在在这里已开始受到更广泛的怀疑。    在条约签订的当时,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项阻止巴基斯坦对印度的好战威胁的条约,会为印度更积极地支持孟加拉国的解放斗争和承认孟加拉国政府铺平道路。    自那时以来,人们己越来越广泛地怀疑,俄国已劝印度在孟加拉国问题上谨慎行事,怀疑俄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可能不像乍一读印苏条约所暗示的那样冷淡。    在十一月份印议会复会时,要求在孟加拉国问题上采取某种积极的主动行动的压力必定会增加,俄国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将受到十分细微的分析。    这里的一些观察家认为,印度签订这项条约的一个目的,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措施,旨在吸引全世界对于东巴悲剧程度之大的注意。可是,由于许多外交官和许多政府认为这项条约只不过是正式宣布一种既成事实的情况而已,所以外国的反应一直明显地无声无息。    可以认为,由于这种震惊策略没有完全成功,甘地夫人的访问俄国首都和西方几个主要国家首都是试图再次使东巴基斯坦问题成为世界的注目中心。但是印度总理打政治纸牌时总是严密遮盖的。没有理由认为她这次会有所不同,所以莫斯科之行的全部重要意义只有到那时候——甚或再晚一些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2. 认为印苏条约使印度的行动受到限制

【本刊讯】《印度快报》五日报道:    今天各政党在新德里就印苏条约问题举行的座谈会上,就印苏友好合作条约的范围,特别在次大陆危机方面的范围以及签订这项条约的动机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    虽然座谈会没有得出明确的看法,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印苏条约在解决孟加拉国危机方面没有给印度提供多少好处,而且,条约短期的目标会影响它长远的目的。    各政党(新国大党和共产党除外)代表参加了由自由党倡议举行的这次座谈会。大多数与会者认为,条约标志着不结盟的结束,……剥夺了印度在作出重大政策方面的主动权,而且,最后,条约的第七条使印度在各方面都受苏联的左右。    印度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失败了,正如许多发言者所强调的,印度过去三、四年中一直奉行马萨尼所说的“苏联卫星国政策”。    从孟加拉国危机角度说,人们认为,条约使印度减少了设法进行解决的能力。它没给印度提供真正的好处,如果它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巴基斯坦进攻印度,那是因为巴基斯坦不用打仗就已经从印度得到了一切好处。    一些发言者强调,从这个角度说,条约阻止了印度承认孟加拉国。巴拉杰·马多克说,美国和苏联在孟加拉国问题上的目标是一致的。    与会者还批评条约使印度处于守势。一方面,条约没有对巴基斯坦的进攻提供一种威胁力量,而同时一旦次大陆处于紧急状态,它还将限制印度的行动。一些发言者说,苏联实际上是想遏制中国,因此苏联在孤立的情况下,转向了印度。它这样作不是出于为印度考虑,而是因为符合它自己的目的。他们认为,中国不会同印度开战。在印度对付中国方面,条约没有提供任何特别的帮助。马萨尼说,现在,苏联的威胁比中国的威胁更加迫在眉睫。

3. 印一前议员说印苏条约是勃列日涅夫主义的结果

【本刊讯】印度《组织家》周报在四日一期中,刊登前议员、社会党的一位领导人卡马特的谈话说:    这个(苏印)条约是俄国害怕中国、印度害怕得到美国和中国援助的巴基斯坦的结果。它是主张搞亚洲安全条约的勃列日涅夫主义的结果。苏俄想要在印度洋打开一个缺口,并保障它自己边界的安全。现在,他们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这一地区了。    这个条约完全接受俄国对于越南问题的立场,只字不提孟加拉国,这表明印度在条约中是小伙伴。由于签订了这个条约,印度肯定使自己的选择权利受到了限制,并失去了行动的自由。

4. 纽约时报新闻社评印苏条约签订后的美印关系

【纽约时报新闻社新德里五日电】(记者:西德尼·香贝格)“你可以代我们告诉尼克松先生,我们不再是他的听话的孩子了。”    这是印度上月同苏联签订“友好”条约之后一位印度外交部官员说的话。这句话表明了在过去几个月里新德里和华盛顿的关系己恶化到什么程度。    虽然印度人和美国人之间发生误解从来就是常事而不是例外,但是这次的破裂看来是根本的和深刻的,不大可能容易地加以克服。    引起印度的恶感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尼克松政府不肯公开谴责巴基斯坦的旨在粉碎东巴孟加拉独立运动的军事镇压行动,与此同时尼克松政府却决定继续向巴基斯坦运送武器。    甚至一向亲美的声音也变得敌视美国了。《印度快报》在最近一篇社论里说,“到目前为止,尼克松政府在一场人类大悲剧面前采取了故意冷漠的政策。这种政策完全背离美国报纸和其他新闻工具所反映的美国舆论。”    印度人和一些美国人认为,尼克松政策仍然包含着华盛顿的旧目标,即,使巴基斯坦维持下去,作为对印度的平衡力量——也许也作为对印苏轴心的平衡力量。    华盛顿长期来对新德里不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    ——尽管数年来美国的援助达到将近一百亿美元    ——感到懊恼,这也可能是一个因素。    英迪拉·甘地总理今年十一月访问华盛顿时(作为她出访世界一些大国以解释印苏条约和讨论东巴局势以及其他问题的访问的一部分),也许会为缓和印美关系的某些方面作一个尝试。    如下的事实也伤害了印度人的感情:虽然美国给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但是华盛顿从来在政策上没有把印度看作头等重要,在尼克松的年代里更是不重视。尼克松今年向国会提出的世情咨文使印度人生气,因为这个咨文只简单地提到印度,而且据他们认为,有一种大国屈尊迁就的腔调。    新德里的官员们认为,尼克松最近的全球行动——特别是他希望与共产党中国和解的表示——将使印度在华盛顿的计划中更加得不到重视。    俄国人迅速地填补了由于美国政策在这里遭到的失败而存在的真空。    不论印苏条约是否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印度人“将只会记住一点,就是当他们患难的时候俄国人站在他们一边,而美国人却丢弃他们”。

5. 《总理将竭力制止印美裂缝的扩大》

【本刊讯】《印度斯坦旗报》刊登该报记者七日自纽约发回的报道,题为《总理将竭力制止印美裂缝的扩大》,摘要如下:    这里一致认为,当甘地夫人在访问了一些西欧国家的首都之后于十一月到达华盛顿的时候,她的首要工作将是制止印美关系在孟加拉国问题上的裂缝的扩大。    她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说明印度反对美国继续向巴基斯坦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的理由,以及这对于叶海亚·汗镇压孟加拉国人民——这项政策造成了难民外流和印度自己的经济和安全问题的恶化——的决心和军事力量所产生的作用。另一个任务是解释印苏友好条约并不意味着印度背离不结盟政策;它也不鼓励对巴基斯坦或任何其它国家实行更加咄咄逼人的政策。    鉴于这个国家内对这个条约根本没有提出任何严厉的批评,解释这项友好条约不会费什么力气。    但是,甘地夫人的华盛顿之行不会导致美国援助巴基斯坦的现行政策发生改变,主要原因是由于尼克松确信,遏制中国的影响或者为此目的保持印度次大陆上目前的力量均势的最好办法是叶海亚式的军事统治下的有宪政门面或者没有宪政门面的统一的巴基斯坦的存在。

6. 路透社报道:埃及外长里亚德同霍姆举行会谈

里亚德要英在中东问题上对美以施加影响;霍姆表示英愿提供帮助,但是现阶段不应放弃西斯科的努力    【路透社开罗十三日电】埃及今天要求英国运用其对美国和英国在共同市场的未来伙伴的影响,使以色列改变对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态度。    消息灵通人士说,外交部长里亚德还要求外交大臣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运用同以色列的直接接触作为取得进展的手段。    据了解,亚历克通知埃及人说,英国认为,危机的永久性解决符合以色列的最大利益。他指出,但是以色列感到迫切需要的是安全,英国对此表示赞赏。    他们要举行一系列会谈,是为了促进埃及和以色列之间解决问题。第一次会谈用了两个半小时。    这些人士说,在今天的会谈中,埃及外长里亚德说得最多。    据了解,他说,埃及感到,在就消除苏伊士运河问题达成解决方面没有松动,也没有松动的迹象。    据说里亚德已清楚表明,埃及打算在即将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发动一场关于危机问题的大规模辩论。    这位埃及外长说,他不指望这次英国人的访问会产生奇迹。但是他的确认为,鉴于美国人没有取得进展,英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些人士说,他要求英国除了直接影响以色列人以外,还要努力对美国人施加影响。    他还表示希望英国作为共同市场的候补成员国在寻求解决办法方面同六国共同体的成员国密切合作、特别是同法国合作。    亚历克表示英国充分支持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安理会决议。    据了解,亚历克说,英国正在尽最大努力说服以色列相信,按照安理会决议取得持久性解决符合以色列的最大利益。    据了解亚历克已表明,虽然英国准备在解决危机方面提供一切援助,但是在这个阶段它认为不应当放弃美国助理国务卿西斯科的努力。    这次会谈之后,明天还要举行第二轮会谈。今天晚上,在埃及外长举行的宴会上,这两个人还要继续举行非正式会谈。

7. 黎报谈霍姆开罗之行的三个目的

【法新社贝鲁特十三日电】黎巴嫩《日报》十三日说:“在美国和苏联在解决中东危机中不能起积极作用时,道格拉斯—霍姆主动地来寻求罗杰斯计划的代替办法。”报纸说,英国步法国的后尘“又回到安理会决议和雅林使命上来了”。    据《日报》评论员说,英国外交大臣访问开罗有三重目的:一、是同中东危机有关的阿拉伯—国际方面的;二、是同英国驻军或者说在这个地区留驻下来的军队问题有关的阿拉伯—英国方面的;三、埃及—英国关于双边关系方面的。关于第一个目的,报纸提及了从开罗外交界人士得到的一些消息,据这些消息说,最近建立了一个巴黎—伦敦轴心,目的是促进在中东的共同政策,这可以说是对华盛顿和莫斯科的“义勇兵”行动的间接的反驳。

第 4 版

1. 在美中国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本刊讯】《香港商报》七日转载美国东部一中文刊物上的一篇署名“一个香港留美学生”的文章,原题目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摘要如下:    以往一般出洋留学的香港中国学生,因历受奴化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在政治思想方面是沉默的,在国家民族观念上是混乱的。    最近的钓运(保卫钓鱼岛运动)游行示威的事件中,我们觉醒到,以往所盲目崇拜的列强是多行不义,历史告诉我们,列强是怎样欺凌中国。他们怎样运用欺骗、敲诈的手段,以达其本国利益,所谓邦交共荣是骗人的口号。我们在异国不能做一个平等公民,不能得到平等的待遇,不能公平地打进他们的社会中,那么我们应当返回我们的祖国。    当我们想起黄河、长江、江南一带的美丽山河,八亿中国同胞是我们的后盾时,我们是无所谓恐惧的……    留学生们,我们应该好好地做一个快乐的中国人。    【本刊讯】香港亲美蒋的《星岛日报》七日刊登一篇专讯,摘要如下:    本报读者梁良君,根据友人自美来函,报道中共势力渗入美国各地学生组织,曾于八月二十至二十二日在美东部召开所谓讨论中国问题的会议,会议中全由中共分子操纵,大肆抨击台湾国府,却不许涉及大陆实情,甚至出席该会议的一位中华民国外交官也被制止发言,于是形成一面倒的局面。    兹将梁君原函录出如下:    编辑先生:    关于留美的中国学生有无受到中共操纵利用这一问题,想为自由人士所深为关怀!顷接友人上月自美来函,读后无限忧愤,特录原函奉告如下:    “美东部由二十至二十二日有讨论中国问题的会议,参加的有三百多人,我也去了。当讨论到台湾的一切行政措施以及各方面情形,都被批评得一文不值,并说台湾和日本有秘密条约。到了讨论大陆情形,有两个青年是由大陆出来的,把实在的情形报告,竟被群众反对……就差打到身上!显出一两倒的情形。听说各处的组织,都有同样的趋势!讨论结果,决定到联合国开会时举行游行示威。    最使人痛心的是反对国民政府的几(乎)全是由台湾来的,只有极少数是从香港来。(蒋帮)外交部有一官员参加,想发表谈话,每次都被轰下来,他最后讲了一句‘你们是国民政府培植到美国来的!’”

2. 美报报道:《中国来信》

【纽约时报新闻社芝加哥八月十四日电】《芝加哥每日新闻》刊登了龙华舒(音)写的一篇《中国来信》,摘要如下:    自从我二十二年前离开中国以来,我在本周第一次收到了我双亲的来信。    我简直不能相信。在六月份同大陆中国进行了乒乓外交解冻之后我曾写了一信到南京,我希望能收到这封信的回信。在共产党接管中国以后,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听到我父母亲的任何消息了。    自从我寄出那封信后,我每天都问我的儿子有没有收到南京的来信,他知道,他每次说没有收到时我都是感到失望的。    我的妻子已经看过这封信,她说:“你们全家都好,你的八个兄弟姐妹也都好。”我曾经怀疑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是否还在人间。二十二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许多事情都可能发生。    我从妻子手里夺过这封信来看,一时我好象不知从何读起。    我从这封信得知,他们还是住在我父亲设计建造的一幢有阳台的二层楼钢筋混凝土楼房里。只是街道号码变了。    我的八个兄弟姐妹(五个大的都已结婚)也住在南京,最小的三个同我父母亲住在一起。    我父亲告诉我,国家都为他们分配了工作。    我总是担心我的兄弟姐妹们分散在全国各地——住在公社或工作单位,而那幢房屋也“抵还债务”了。但是这封来信说,“每逢假日,你在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就在这间屋子开展各种活动,孙子们围坐在我们的周围。”    我父亲告诉我,他从一九六三年六十岁时就过退休生活了,在社会主义劳保制度下,他正在过着“安定而又幸福的”生活。    从工整有力的书法来看,我知道他身体是健康的。他还告诉我,中国共产党已经把中国改造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叫我回去看看。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我感到非常满足,因为我知道我的父母亲、兄弟姐妹和我从未见过的侄儿和外甥都活着,并且显然生活得很好。

3. 美报报道:《尼克松的访问震动了唐人街》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八月二十六日刊载了尹明自旧金山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尼克松的访问震动了唐人街》,摘要如下:    尼克松总统宣布他将访问大陆中国谋求同北京关系正常化。这个公告极大地震动了在亚洲以外的最大中国人居住区——旧金山的唐人街。    人心所向正在悄悄地但是也是迅速地改变,背弃了蒋介石及其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    由于反应已经如此之大,国民党驻华盛顿大使沈剑虹感到有必要在一周之内两次飞往旧金山去维护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效忠态度。    在尼克松的公告发表后的一周,国民党政府撤换了它的总领事周彤华,而由段昌智接任这一职务。    国民党人担心在迅速变化的政治潮流中,他们在这里和在华盛顿的地位可能最终被来自大陆中国的官员们所排挤掉。    周彤华说:“在这个华侨居民区里的那些要求改变、要求进步的人受到了一些经常同一个外国政府结成联盟的保守派的阻挠。”    周所说的保守派是指华侨商人和国民党特务这一类人,这些人通过中国六公司、各种家族组织、堂(现在称为商会)和反共联盟这一类组织来控制唐人街的政权机构。    对唐人街来说,这是一个混乱和过渡时期,但是如果同中国完全和解,从而导致在外交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话,那么到头来,对唐人街将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影响。    承认(中国)大概也将意味着要在旧金山设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领事馆。

4. 苏报文章:《地震的预兆》

【本刊讯】苏《消息报》八月十四日以《地震的预兆》为题刊登了一篇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土萨瓦连斯基谈地震的预报的报道。摘要如下:    地球上每年起码要发生一百起破坏地震。人们在试图找出地震前的征兆方面所进行的努力,虽进展缓慢,但终归是正在取得积极的成果。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初步研究中可以举出日本地震学家今村的工作。他在一九○五年时指出可能发生一次灾难性的地震,果然,十八年后地震发生了。他的这个看法的依据,是地震前海岸线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的变化。    以后,日本大地测量局确定,日本的其他地区也有这种现象。    海岸线相对于海平面的地位的变化可以作为地震的一个预兆。然而,有许多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发生地震,相反地,在海岸线的地位稳定时发生了地震。其原因显然在于地球的地质结构的不同。因此,这个征兆不能通用来预报地震。但是,应该说海岸线高度的变化是一个启示,提醒人们利用大地测量摄影和专门的仪器去对地壳的变形进行专门的观测。    可以用来作为地震的预兆的还有,地壳中弹性振动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壳的电阻及磁性的变化。例如,在中亚地区研究岩石的导电性时发现,有些地震在发生之前岩石的导电性起了变化。但是,那些同地震的酝酿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干扰和次要现象,也可以影响地壳的电阻和其他特性发生变化。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可以用激光来作比较准确的大地测量,和用电子计算机来整理地震观测资料,以及使用现代化的超灵敏仪器等等,这些为地震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应当指出,最近几年来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成果。    苏联地震学家乌洛莫夫和其他地球物理学家一起在塔什干地震时发现,地震前地壳中的氡含量有变化。    这显然是因为岩石的压缩作用把氡从很深的地方挤压了出来。进一步的研究将表明这个现象是否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地震预兆。    现在,各国正在从各方面研究寻找地震的预兆。    前不久发现,美国和西班牙在一些地震带为水电站修建大水库时促使地震增多了。为研究大水库对地震的影响专门成立的一个国际委员会推测,水向岩石中渗透,使岩石的强度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发生地震的原因。此外,太阳的活动与地震的相互关系也正在研究。

5. 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集会

【塔斯社莫斯科八月十四日电】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第十五次大会今天在这里闭幕。参加此次大会的有来自五十九个国家的主要地球物理学家、大地测量学家、海洋学家、地震学家和天文学家。讨论的问题,包括地壳的现代运动、洋底的扩展、海洋大地测量学、强烈地震的预兆、海啸、夜光云、极光。    分组会议听取了九百篇报告。科学家们拟定了进一步共同执行的新的科学计划。    【塔斯社莫斯科八月十二日电】科学家E·阿尔丘什科夫认为,地壳中存在着张力。他在于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地壳水平方向运动的原因之一的假说。    这位苏联地球物理学家认为,如同水中的油膜一样,表面分布着山脉的比较厚的地壳也仿佛力图流成平平的一层。据阿尔丘什科夫看来,由于它破裂成大小不一的硬块,比较大的挤压着比较小的,所以在接合的地方便常常发生地震。    实际观测表明,大多数地震都不是发生在山脉,而是发生在那些有所谓地槽裂口,即地壳断层穿过的地区。这里的压力有时达到每平方厘米几百公斤。    阿尔丘什科夫认为,这种组成地壳的块好像在上地幔层(所谓岩流圈)漂浮,因为它的粘性比地壳和下地幔的粘性都小得多。这种情况便促使地壳的一些地段水平方向移动。块的大小极为不同,从一千到几万平方公里的都有。大多数与会者都认为,这些块不是陆地。它们或者比陆地大,或者比它小。因此一位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认为,运动的不是陆地,象许多研究者迄今所认为的那样,而是地壳的岩块。    【塔斯社莫斯科七月六日电】地壳的运动主要来源于地幔物质按照密度进行分化的过程。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学研究所的人员得出了这个结论。    科学家们认为,从初始化合物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较轻物质上升,而较重的则向地球内部下沉,形成地核。    据专家的看法,物质的位移发生在液态地核和固态地幔的边界上。专家们认为,这种过程从地球形成时就发生了:一直继续至今未停过。对于地壳内所发生的过程的观测和地震探矿所获得的资料证明了这种看法。    轻物质从地幔上升到地壳,同时伴之以释放出大量的能,因此在地球的不同地点在同一深度上可以测量到不同的温度。科学家们认为,物质的密度也依照地球深处分化过程的活跃程度而改变。    苏联的地质学家们将这个问题同找矿联系起来:地幔的易熔物质含有各种元素,不断地在地壳内生成新的矿床。

6. 美一核试验探测网用来监测地震

【本刊讯】美《科学文摘》五月一期报道:    原为检测世界各地的核试验用的美国国防部巨大的地震站网,正在被改成一个庞大的地震监测系统。这些检测装置曾一直用于测定铁幕后面的地下核爆炸的地点,同时可靠地记录了地壳变动造成的全部地震。讯号被转发到华盛顿的计算中心,在屏幕上用细细的锯齿(锯齿大小依所记录的震动的形态而变化)形线显示出来。地震讯号是可以区别出来的,而且既然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前几天就出现小的警告性地震,所以科学家们希望能发展出一种可靠的地震预报系统。同时,我国的NIMBUS—4气象卫星每经过雷尼尔科恩山时都要测量该山的温度。    人所共知,有些火山在爆发前出现热度增高的现象。假如雷尼尔山也是这样的话,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科学家们希望能发展出一种火山爆发的早期警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