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08-13

第 1 版

1. 列宁语录

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即机会主义变成了帝国主义。

2. 苏修要同美争夺印度洋并包围中国

【合众国际社伦敦九日电】(记者:特勒)苏联在印度洋取得了阵地,其着眼点在于大陆中国。    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俄国同印度在新德里签订的有效期为二十年的友好条约的含意。    签订这项条约的时间、条约中对莫斯科规定的义务和亚洲的动乱,以及北京越来越多地声称它所要起到的世界大国的作用,都特别说明了今天的这一事件所具有的巨大的政治和战略上的含意。    从今天起,苏联在它保证要给予保护的印度洋产生了重大的利害关系。    这个行动可以同俄国在十多年前推进到中东的行动相嫓美,大概这次的行动范围更大,意义更深远。    这个条约是一项同印度的共同防御协定,其中规定一旦任何一方遭到进攻时,双方应就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进行磋商。    在这两个国家当中,印度在它同得到共产党中国支持(同时从美国得到武器)的巴基斯坦的冲突中,比较容易遭到受攻击的危险。    但是,从长远来看,在俄国同共产党中国的四千英里的漫长的边界上也同样有危险。    预料,这项防御条约将补充一些由俄国向印度提供新的武器援助的内容。    苏联已向印度提供了相当大量的武器、坦克、飞机和海军的舰艇。预料,在更先进的喷气式飞机、火箭和潜艇方面,将提供更多的援助。    俄国已在印度洋内拥有一些由印度提供给它的海军设施和基地设施,尽管印度不时否认。    外交专家们预料克里姆林宫正以越来越大的兴趣和决心注视着印度洋。    一些人把苏联向中东的推进理解为俄国的一个广泛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以印度洋作为最终目标。    苏伊士运河是较为直接的目标,因为这是苏联海军从黑海和地中海到达印度洋的一条重要的、可以缩短航程的通道。    莫斯科勉强地同意暂时地封锁这条运河,尽管解除封锁仍是俄国在中东的战略中主要关心的事。    但是,就如共产党外交官最近所讲的:“如果我们不能使这条运河开放,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条(即使是长一些的)路线到达印度洋,如果我们想这样做的话。”    美国和北京之间“可能出现”的和解看来已促使克里姆林宫要加紧进入这个地区。莫斯科已看到了俄国陷入孤立的危险,所以它对此的反应是采取一项使它对共产党中国的“包围圈”扩大的行动。    【本刊讯】英国《每日邮报》十日刊登了约翰·迪基的一篇文章,题为《俄国现在在印度得到了立足点》,摘要如下:    由于昨天在新德里签署了有效期为二十年的“和平友好”条约,俄国得到了一个进入印度洋的新的、重要的桥头堡。    这使俄国处于一个突出的地位以便在印度洋建立她的海军力量,从而使英国和美国感到不安。    条约墨迹未干,莫斯科电台就欢欣鼓舞地向全世界广播,流露出它对俄国和一个非共产党国家之间达成使两国建立联系的协议感到满意。    战后唯一能与之相比的是俄国和埃及最近签署的友好条约,这种类似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表明克里姆林宫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建立实力方面有长远的目标。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九日电】(记者:约翰·巴顿)这里的官员们认为苏印条约主要是为了阻止中国共产党人支持巴基斯坦,而不是为了对美国继续向巴基斯坦运送军用物资表示不快。    尽管有这种轻松愉快的说法,这个条约对美国政府在南亚的政策来说显然是一个挫折。    美国一直在设法把它向巴基斯坦承担的军事义务与它向印度提供的有了增加的经济援助处于均衡状态。    这里的印度官员们已经表明,印度感到被美国抛弃了。巴基斯坦考虑到美国国会已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停止向巴基斯坦和希腊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因此它感到它不再能够依靠美国提供军事装备。印度已经转向苏联要求支持,同时巴基斯坦正在越来越转向共产党中国。    除了进入由于美国的政策造成的真空之外,苏联还通知华盛顿和北京,它在亚洲事务中是一支要加以考虑的力量。    这个条约是苏联希望加强它在亚洲的影响的一个具体表现。

3. 美国官员私下说:美在联合国搞“两个中国”将以失败告终

【纽约时报新闻社华盛顿八日电】(记者:塔德·苏尔克)尼克松政府的权威官员今天说,美国在今年秋天为阻止国民党中国被驱逐出联合国所作的努力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这些官员私下说,美国带头进行了维护中国国民党的席位——同时支持接纳北京——的运动,但是也充分认识到,完全可能遭到失败。    一位高级官员说:“这是一件真正直到最后才能看出分晓的事情,在表决之前,任何人都不会知道事情会怎样发展。我们可能仅仅由于一票而获胜或失败,一些政府甚至要到最后一天才能决定它们的态度,同时注视着在联大中可能出现的趋势。”    但是,包括国民党中国在内的若干外国政府私下对美国是否真正认真地通过外交活动来阻止把国民党政府驱逐出联合国表示怀疑。    若干外国的外交官员上周在这里谈话时强调,联大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的表决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要看美国施加的压力大小而定。    一位西欧国家的大使说,“如果你们美国人真的出来施加压力的话,你们也许就能够使台湾留在联合国,但是我不相信你们会这样做。”    当记者问到美国的态度时,国务院官员们保证说,政府正在尽一切力量来保护国民党的席位。    他们强调说,美国将是现在正在起草的准备提交给联大讨论的提案的联合提出国之一,这些提案将规定北京和台湾都享有会员国资格。    外国外交官们说,要预言将有多少国家政府投票支持“重要问题”的提案,这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但是人们指出,现在联合国有五十三个会员国同北京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有九个国家是在去年联合国进行表决以后承认大陆中国的——土耳其和秘鲁在上周已承认大陆中国;而且预计,在联大今年秋天进行表决以前,还要有一些国家承认。    例如,去年,土耳其曾投票反对阿尔巴尼亚提出的接纳北京和驱逐台湾的提案。人们认为,今年土耳其的投票态度肯定会改变。喀麦隆、科威特和秘鲁去年是弃权,但是预计,在同北京建立了外交关系之后,它们在今年秋天将支持驱逐台湾的行动。    根据这里人们公认的经验,作为政治上的逻辑,所有那些承认北京的国家都将支持驱逐台湾的提案,从而将反对把它作为“重要问题”的做法。    美国官员们认为,在那些去年对阿尔巴尼亚提案弃权的国家的态度中可能看出最后的决定。如果是足够的弃权国家在中国代表权这个基本问题上改变它们的看法,“重要问题”的做法就很可能遭到失败。

4. 佐藤会晤朴集团“外长”时叫嚷不能马上从联合国驱逐蒋帮

【共同社东京十一日电】题:首相向金外务部长官表明,不能驱逐国府    出席第五次日韩定期部长会议的韩国外务部长官金溶植十一日下午到首相官邸拜访佐藤首相,就围绕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形势举行了会谈。    金外务部长官询问了日本政府对尼克松访华的想法。对此,佐藤首相表明了迄今反复陈述过的看法,他说:国府是雅尔塔协定、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旧金山和约的签署者,而且作为联合国创始国的成员一直恪守联合国宪章,因此不能马上驱逐国府。首相还说:“然而,中国问题乃是一个根据这种历史原委,一面认清新的国际潮流,一面加以对待的课题。”

5. 共同这报道:《对逆重要问题方式估计悲观》

【共同社东京十一日电】题:对逆重要问题方式估计悲观,政府不改变提案的想法    政府人士十一日晚上透露,日本政府对于拟定在今秋的联合国大会上就中国代表权问题提出的“驱逐国府需要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的赞同”这一所谓指定为逆重要问题决议案的成立,业已抱有悲观的估计。以本届联合国大会来说,阿尔巴尼亚已经提出了“中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驱逐国府”这样一个新提案。因此,以阻止开除国府为最大目标一直在认真研究联合国对策的政府,对于通过那个作为依靠的指定为逆重要问题方式决议案的前景,已经感到悲观,从而已被置于极端的困境。然而,政府首脑目前还无意放弃逆重要问题方式提案。    政府认为,由于让中国重返国际社会一事已经成为一股国际潮流,所以到去年为止那种指定为重要问题的方式完全没有希望被通过,只好作罢。不过,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佐藤首相六日在广岛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驱逐国府是重要问题”。至此,就决定了提出逆重要问题方式,以便渡过这次联合国大会的方针,并向各国做了试探。    但是,政府以驻联合国代表机构为主统计票数之后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到今天是难以赢得多数的。由于这种形势,外务省内日见增多的人认为,虽然放弃了重要问题方式,但却坚持明明知道要遭到失败的逆重要问题方式,这就会妨碍将来的日中关系正常化,因此不应该采取这种政策。政府对于寻找出什么样的具体对策才能实现“支持国府”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感到苦恼。

第 2 版

1. 日《读卖新闻》报道:《越俎代庖的外交引起欧洲的不安 》

说东西德对四国在柏林问题上的越俎代庖外交感到神经紧张;苏对尼克松将访华露骨地表示不快,可能在对美关系方面表现强硬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日登载了该报特派记者小林从波恩发回的一条电讯,标题是《越俎代庖的外交引起欧洲的不安》。摘要如下:    当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访问中国的时候,西欧曾不惜赞扬他“英明果断”。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这次访问的意义和影响所做的冷静判断逐渐代替了最初的兴奋。西德也不例外,它正在从种种角度来研究取代美苏对立而登上舞台的具有三极的世界对今后中小国家的存在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作为处于东西两阵营交界线上的分裂国家,西德对于大国越俎代庖的外交不能漠不关心。    倘若华盛顿对台北的友情都不能阻挡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的话,那就很难说美国不会无视西德的利益,苏联不会在柏林问题上迫使东德自尽。况且,关于可以说是一块预卜欧洲前途的试金石的柏林,现在正在进行谈判。而两个德国都未参加这一谈判,只是由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四国之间在进行。在当前这个时候,东西两个德国对大国越俎代庖的外交不能不感到神经紧张。    苏联对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相当露骨地表示不快。至于谈及这对苏联的对欧和对美政策会产生什么影响,却还没有超出推测的范围。一个可能的设想是,苏联在欧洲将会采取缓和紧张局势的政策,而在对美关系方面可能强硬。    相反,西德政府内部却有这样一种看法:苏联考虑到将来大国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比起离间美欧关系来,反而可能希望美国以某种方式来干预欧洲。    但是中小国家确实会对大国这种计算采取某种对抗行动。据料,西德已经愈来愈强烈地认为,大国外交活跃的结果,将会促进欧洲共同体的扩大和加强。    如果苏联今后对西方继续奉行缓和紧张局势的政策,那么被置于微妙境地的将是东德。东德的前第一书记乌布利希曾经对不能顺利地调整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见公开表示不满,对苏联性急地接近西德做出了抵抗的姿态。看来,这是唯恐紧张局势的缓和会给东德国内带来影响。继任的第一书记昂纳克恐怕也不会没有这种担心。    最近参加柏林谈判的苏联代表、驻东德大使阿勃拉西莫夫之所以比较频繁地同昂纳克第一书记会晤,看来就是为了说服他对柏林问题采取灵活态度。

2. 苏美英法十日就柏林问题举行会谈

【美联社柏林十日电】美国、俄国、英国和法国的大使今天在一次创纪录的长的会议中同意明天继续开会,谋求就柏林问题达成新协议。    四国大使差不多举行了八小时的会谈,并且在一位美国官员对等在外面的记者说谈判明天继续举行时,他们还在开会。    自从会谈在一九七○年开始以来,大使们第一次在进行了这样长时间的一次会议上进行协商,也是他们第一次决定连日开会。大使们会谈了九小时,包括一次工作性午餐,井同意明天再开会。他们今天晚上还在英国大使杰克林的寓所共进了晚餐。    苏联大使阿勃拉西莫夫会后对记者说,“又前进了两大步”,但是他没有解释。    杰克林主持了今天的马拉松会议。他只是说,“明天是又一天”。美国大使拉什和法国大使塞瓦尼亚格不发表任何评论。他们提醒记者,盟国已宣布了新闻保密。    一位苏联发言人晚些时候说,阿勃拉西莫夫的讲话不是指具体问题,意思是说,苏联和西方的立场之间的差距变小了。    但是一位英国官员说,最重要的问题仍未解决,这包括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联系,西柏林人的出入自由和苏联将来在西柏林的存在。这话的含义是:西方盟国仍然拒绝苏联在这个最接近达成协议的西柏林和西德之间交通问题上的太高的要价。这个协议应保证交通通行无阻。    相反,据说莫斯科要求削弱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政治联系,苏联在西柏林设立一个使团,并继续在去东柏林的过境证和交通问题上在西德人和西柏林人之间采取歧视作法。    【法新社柏林十日电】争论的三点是:保证出入西柏林,西柏林在国外由谁代表和西德在柏林的官方联系。这里的观察家认为,尽管苏联代表的乐观主义,今天的长时间会谈并没有在三个主要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上取得协议。    他们现在认为,事实上本周的会谈将不会取得人们一直预料的原则协议。

3. 《柏林领事》

【本刊讯】西德《波恩评论报》七月六日刊登了鲁道夫·海茨勒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柏林领事》,摘要如下:    所有的东西乍一看上去都完全是不怀恶意的和友好的。苏联在西柏林设总领事馆——为什么不行。苏联人在汉堡也建立了一个领事馆,为什么不能也在柏林建一个。    第一个问题:这个领事馆属于谁?它是属于苏联驻波恩大使吗?这一点差不多是应该欢迎的,但是这不会被接受的。如果说是属于苏联驻东柏林大使,对我们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样就是说西柏林是属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一部分了。    第二个问题:这个总领事馆将在谁那里“备案”呢?谁给苏联总领事认可证书呢?一定不会是波恩的联邦政府,因为柏林不是联邦的一个州,至少在苏联人的眼里不是这样。在西柏林的市政府那里“备案”,这就是在国际法上承认“西柏林是一个特别政治单位”。这样做西方三大国和联邦政府都是不会同意的。    如果这位领事得到西方三大国驻军司令共同的许可,或者从将在他的区里设办事处的西方城防司令那里得到许可,可以设想这可能是一种妥协的办法。    在“满意地解决柏林问题”的口号下,在柏林所谈判的和通过谈判所取得的一致的东西只是稍微触动了这个城市的地位。在任何情况下的任何事情的解决办法都不能侵犯三大保护国的特权。也不允许从柏林分出那怕是一块“独立的单位”。那么,这就是这个城市自由终结的开始。这肯定不是在我们大家眼前出现的“满意地解决柏林问题”的一部分。

4. 苏刊载文:指责美英在印度洋的军事化计划

【塔斯社莫斯科十日电】尤里·托米林写道:“亚洲和非洲人民坚决拒绝帝国主义在军事上利用印度洋的计划。”作者在八月份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杂志上撰文指出,美国和英国在印度洋区域的积极活动近来显著增多,因此,出现了世界这一地区局势尖锐化,及其变为国际紧张局势的一个新的策源地的严重危险。    文章说:“印度洋在美国和英国的全球战略计划中占有显著地位。美国和英国力图把印度洋变成美国侵略火箭的巨大’发射场’,由它们两个国家完全控制这一地区,并且确保一切条件来对这里的发展中的国家实行‘强权政治’”。    作者强调指出,西方的专家们认为,美国和英国在迪戈加西亚岛(查戈斯群岛)上联合设立的空军基地、海军基地和通信基地,将成为它们在印度洋的主要据点。由于保守党政府重新执行在“苏伊士以东”驻军的政策,可以预料,紧接着迪戈加西亚协议实现之后,可能还采取步骤,在马赫、阿尔达布拉、法夸尔、德罗什等岛屿上建立基地。    作者接着说,美英帝国主义在印度洋区域的大战略计划,还包括它对南非共和国和澳大利亚的特殊盘算。这两个国家是各自向自己附近的发展中的国家不断施加压力的源泉,除此之外,它们还担负着“守卫”印度洋入口的职能——南非共和国在西,澳大利亚在东。    托米林强调说,印度洋的军事化计划首先是针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很大一部分领土是在“北极星”的射程以内。此外,帝国主义者在这一区域经常驻军,就能威胁苏联经过印度洋的、联接波罗的海与黑海港口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海上交通线。

5. 美报文章《罗马尼亚人影射俄国的“帝国主义”行径》

【本刊讯】美《洛杉矶时报》九日刊登了该报记者奥斯古德·卡拉瑟斯发自维也纳的一篇文章,题为《罗马尼亚人影射俄国的“帝国主义”行径,党报说“压力和讹诈”不会使国家的独立政策发生动摇》,摘要如下:    罗马尼亚人四日含蓄地指责,苏联正在使用“帝国主义”的“压力和讹诈”策略,强迫他们把他们的经济更紧密地同东欧集团其他国家的经济连结在一起。    党报《火花报》的一则措词强硬的评论说,尽管莫斯科力图孤立罗马尼亚,但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将坚定地坚持它的独立政策。这则评论没有点苏联的名字,但是它用模棱两可的措词具体地指责“反动分子和帝国主义分子”。    由于齐奥塞斯库常常公开声称,帝国主义的策略——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帝国主义策略    ——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任何区别。布加勒斯特的读者们毫不怀疑他们的官方报纸是指莫斯科老大哥。    罗马尼亚官员们和他们的忠实的作者和发言人常常应用模棱两可的手法,用笼统的措词提到“帝国主义”,以表明他们同莫斯科一直是有争论的,而又不会承担风险,被斥为公开反苏。事实上,他们认为,他们同苏联的联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他们对该联盟应如何活动的看法同莫斯科的距离是相当远的。    《火花报》四日的文章是继续阐明罗马尼亚对上星期经互会总理会议上制订的二十年全盘经济合作计划的立场。罗马尼亚人说,他们同意该计划的总条款,但是,他们明确表示,他们不会象这个八国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国那样,让他们的经济完全服从于加强苏联集团这一共同目的。    来自布加勒斯特的一些议论更清楚地表明,莫斯科仍然坚持要罗马尼亚减少它正在扩大中的同西方——就这一点来说,同外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    ——的贸易,还坚持要罗马尼亚进一步使它的生产和贸易同苏联及其比较驯服的盟国(的生产和贸易)统一起来。    虽然罗马尼亚人用笼统的措词含蓄指责“帝国主义的做法”,但是他们过去从来没有这样具体地阐述他们在克里姆林宫的控制下受过的、现在正在忍受的这种对待。    罗马尼亚人在这样做时声称,他们坚持独立发展的方针不只是为了对他们自己有好处,而且是为了加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从而巧妙而公开地同莫斯科展开公开论战。

6. 南通社报道:南罗外长在南会晤

【南通社杜布罗夫尼克十日电】南斯拉夫外长特帕瓦茨今天在杜布罗夫尼克同正在南斯拉夫休假的罗马尼亚外长曼内斯库进行了会晤。据强调指出,两位部长的会谈是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日电】南共联盟主席团执行局委员布迪斯拉夫·绍什基奇,今天接见了正在南斯拉夫休假的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托米特鲁·波佩斯库。在长时间的友好会谈中,就国内发展和南共联盟和罗共之间的合作的迫切问题交换了情报和意见。

7. 勃列日涅夫接见南驻苏大使

【塔斯社莫斯科十日电】此间正式宣布,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天接见了南斯拉夫大使米丘诺维奇,后者向勃列日涅夫递交了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主席、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铁托的一封私人信件。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

第 3 版

1. 法报评苏同印签订条约

【本刊讯】法国报纸最近就苏印条约纷纷发表评论,以下是几家报纸评论的摘要:    《震旦报》:这个条约似乎终于确保莫斯科在亚洲有一个可贵的和有影响的盟友。同时,条约似乎敲响了由毛泽东和斯大林所签订的北京—莫斯科友好互助条约的丧钟。此外,这是向白宫花园投掷的一块石头,因为尼克松总统最近拒绝了众议院为避免伊斯兰堡投向北京怀抱而通过的停止给巴基斯坦军事援助的要求。    《费加罗报》:葛罗米柯对新德里的访问以及印苏刚签订的友好、合作条约,是对北京的警告。莫斯科想警告中国政府考虑可能的干预的后果,并明确地使中国懂得,苏联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是消极的。但同时莫斯科和新德里的新关系还包含着一个严重的危险:这就是在所说的战争情况下,苏联不会对最终把它引向同北京冲突的步骤漠然视之。印度半岛很可能成为地球上的炽热点,如果有责任的国家对此不警惕的话。    《今日巴黎报》:对于印度来说,这个条约主要意味着苏联的大量援助,莫斯科却有一种完全不同的看法。苏联人希望他们和印度的联盟对平息巴基斯坦好战的激情和抑制印度人的好战激情起足够的作用。苏联人主要希望的是加强他们在世界这一地区的影响。他们打算通过新德里—莫斯科轴心,对付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联盟,对付尼克松将对竹幕后面的访问而可能开辟的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接近。这也是为了对付美国在巴基斯坦日益增长的影响。因此对于苏联来说,主要是在世界这一地区挫败中国和美国,而不是进行军事冒险。

2. 美报文章《俄印签订条约制止巴基斯坦》

【本刊讯】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十日转载《纽约时报》刊登的从新德里发出的一篇报道,题为《二十年友好条约;俄印签订条约制止巴基斯坦》,摘要如下:    印度和苏联今天签定了一项二十年“友好”条约,其目的显然是想制止巴基斯坦对印度进行玫击。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印苏条约不是一项军事条约,但是,印度官员明确地说,它是一个保证:一旦巴基斯坦发动攻击,苏联即(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    这顶十二条的条约的大部分都很明确,使印苏在它们日益密切的关系中看来已经会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上达成协议。    但是关键性的一句话是第九条,写道:“缔约双方的每一方保证不向参加与另一方发生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任何援助。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或受到进攻的威胁时,缔约双方应立即共同协商,以便消除这种威胁并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来保证两国的和平与安全。”    这不是传统的共同防御条约上承担义务很重的用语,但是由于这项条约缔结的时机,以及它对唤起来反对巴基斯坦的印度公众可能产生的心理影响,它十之八九会产生好像它就是一项共同防御条约那样的相同的效果。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十日刊登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文章,题为《葛罗米柯的德里之行的目的是要防止一场战争》。摘要如下:    苏印条约的目的似乎是比较具体的:警告巴基斯坦和中国说,俄国认真看待它向印度承担的义务,如果印度遭到进攻,俄国将向它提供援助。    这种义务并不是轻率地承担的,毫无疑义,葛罗米柯向他的东道主强调说,苏联指望印度做事要负责任,并避免可能造成同巴基斯坦发生武装冲突的一切事由。    苏联的中东政策和南亚政策之间的不同是,俄国早就设法要在阿拉伯政局中混水摸鱼。它所遇到的麻烦几乎同它所捞到的好处一样多,但这一点没有使它停止混水摸鱼的行动。另一方面,莫斯科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政策似乎是要避免把已经够浑浊的水搅浑,其假定是:在那里的水中是没有多少鱼可捞的,如果把水搅浑,那可能是危险的。

3. 南通社评论说:美印关系处于每况愈下的状态

【南通社华盛顿十日电】签订苏联—印度条约对华盛顿来说可能是已经预料到的事情,尽管它并不真诚地欢迎这件事。一位评论家写道,这项条约意味着,现在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世界海上强国的苏联正在毫不含糊地控制它在印度洋的地盘,正如它在地中海所做的那样,这个事实比同该条约有联系的其它许多因素更为重要。    国务卿罗杰斯希望该条约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方面能对局势产生有利的影响。这无疑是外交上的一种礼节,并且使美国的呼声同莫斯科和德里对印苏条约所作的积极评价相一致。    然而,对美国的政界人物、国务活动家和美国公众来说,下述事实并不是什么秘密,就是美国前一阶段的官方政策中的几个大的行动使华盛顿和德里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每况愈下的状态。    对印度来说,寻找这一方面的对策是本来就可以预料到的行动。    这首先同华盛顿和北京的主动行动有关,特别是华盛顿和北京向叶海亚·汗政府提供政治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以应付在东巴基斯坦发生的骚动,这样做实际上同印度发生了冲突,在印度,不可能不用怀疑和不安的心理来看待这一切。印度在六月二十七日向华盛顿提出一项抗议照会,就美国向巴基斯坦运送军火问题提出抗议,之后又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表示对继续向巴基斯坦运送军火感到不安。    此间认为,莫斯科通过目前在不断的大国竞赛中对德里采取的行动而得了一分,从而使它由于美中关系出现的新局面而遭到的损失得到了某种补偿。

4. 共同社报道日政府官房长官竹下登说:一俟出现尼克松访日前景日就决心发出邀请

【共同社东京十日电】题:竹下官房长官发表谈话,等待驻美大使的报告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华之前应该访问日本”。    对此,日本政府说现在还不能根据具体的日程研究邀请。不过,访日本身是应该受到欢迎的,因此打算一俟出现访日前景就决心发出邀请。为此,将根据拟于二十二日回国述职的驻美大使牛场的报告,针对美中关系的进展、美国总统的选举和总统的日程等情况,设法发出邀请。    官房长官竹下登十日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对此发表谈话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日是值得欢迎的。不过,政府现在还没有根据具体的日程研究邀请。    牛场大使行将回国。因此在听取总统的日程以后,倘若判断可能性大,那原本是会那么做的(访日)。

5. 安莎社自莫斯科报道:苏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通过苏印条约

【安莎社莫斯科十日电】塔斯社今晚报道,苏联政府今天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以前所未有的快速度通过了印苏友好条约,并把它交给最高苏维埃批准。

6. 巴基斯坦军方宣布:巴军队击退入侵巴境的两连印军

【美联社拉瓦尔品第十日电】巴基斯坦今天宣称,它击退了印军在东巴基斯坦中部偏北地区的朗普尔附近越过边界发动的一次进攻,打死了七十二名印军。    一项军方公报说,这场战斗在巴基斯坦正规军和印度军队之间持续了三天。    公报说,印度部队越过边界进入了巴基斯坦领土,但是,“即使在这种严重的挑衅之下,我国军队在追击中也没有越过边界。”    据报道,这次交火是自巴基斯坦军队四个月前镇压了东巴基斯坦人民联盟以来最大的边境冲突。    军方的公报并没有提及在八月二日开始的这场冲突中,巴基斯坦的伤亡情况,当时,两个印度野战炮兵连向同印度的阿萨姆邦接壤的朱木拿河附近的戈伊巴里和布隆加马里哨所开火。这个地区在东巴首府达卡以北大约一百三十英里(二百零九公里)。    在开始这次炮轰之后五小时,巴基斯坦人说,印度正规军和边境保安部队混合编制的一个连袭击了在戈伊巴里的民团,并且“深入到巴基斯坦领土”。    据公报说,次日,印度包围了布隆加马里,并在八月四日炮轰了布隆加马里,然后发动了两次进攻。巴基斯坦人说这两次进攻被击退。    陆军说,巴基斯坦正规军不久就开到这里,于八月五日清晨把印度人赶过了边界。陆军说,逃跑的印度人丢下了武器,但是运走了他们的伤员。    【合众国际社伊斯兰堡十一日电】伊斯兰堡政府今天宣布,印度军队已开始对东巴基斯坦边境哨所发动了正规玫势。它说,八月三日印度人再次发动进攻,从南面和东面包围了布隆加马里地区,但是这些进攻都被击退了。    【法新社卡拉奇十日电】巴基斯坦国际新闻社今天报道,新德里自八月初以来在印度和东巴边界线的印度一侧增加了军事活动。

7. 印国防部长叫嚷印“准备对付任何紧急状态”

【印报托新德里十日电】印度国防部长贾格吉凡·拉姆今天在这里说,武装部队已作好了准备并进行了适当的部署以对付巴基斯坦和中国两方面的威胁。他在议会国防部谘询委员会的会议上发表讲话时重申,陆、海、空部队准备良好,装备也良好。    他说,“我们准备对付任何紧急状态。”    贾格吉凡·拉姆说,“我们的海军己实现了现代化和加强了力量,可以保卫我们的水域和海岸线”。在提到国防生产时,他说,虽然设计和制造国防设备的工作开始得晚了些,但是,印度正在迅速赶上现代化技术,“我们的成绩是值得称赞的”。

8. 爱德华·肯尼迪谈苏印签订条约

【印报托加尔各答十日电】美国参议院负责难民事务的外交小组委员会主席爱德华·肯尼迪今天在这里说,印度必须“维护它的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并特别要适应它的安全需要。”肯尼迪是在今天到达这里后,记者们要他对昨天在新德里签订的印苏友好条约发表看法时说这番话的。

9. 美前国务卿鲍尔说美在亚洲主要目标应是加强同日本的联系

【美联社纽约九日电】“美国在亚洲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加强同一个尚未同西方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日本的联系。”    这是美国前国务卿乔治·鲍尔今天在《新闻周刊》杂志上写的一篇文章中向尼克松政府提出来的方针。    鲍尔说,在尼克松总统逐渐结束印度支那战争、准备访问北京以便重新同大陆中国建立关系、而且将来很可能出现尖锐的日中对立的时候,美国迫切需要修改对亚洲的政策。    鲍尔在分析亚洲的竞争者目前的力量和潜在的力量时说:“由于潜在力量和实际力量是大不相同的,日本在今后十年里将起更加大得多的影响——不管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因此虽然我们应该在可能的狭隘的范围内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我们在亚洲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加强同日本的联系。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    “不幸的是,如果我们要制止两方面的关系恶化的局面,我们就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因为现在尼克松政府对日本政府不回答它的提出限制纺织品的要求公开表示反感,而日本对我们突然改变对中国的态度毫无防备,担心美国从亚洲撤出,从而使我们的防御义务产生问题。因此如果我们不小心,我们就可能大大削弱日本同西方的联系,特别是如果我们继续信口开河的话。”

第 4 版

1. 布热津斯基评尼克松将访华文章:《实质和风格》

鼓吹尼克松在访华前先去日本,认为“从太平洋的角度来看,美中关系同华盛顿—东京—北京这个新三角有着重大关系”    【本刊讯】九日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登载了兹维格尼耶夫·布热津斯基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实质和风格》。摘要如下:    尼克松总统到北京去的飞机票价可能比目前广告上说的价格要昂贵一些。这是因为他的这个大胆的首创行动的利弊几乎相等。这不是说他的首创行动是不相宜的,然而,这个行动的实质和风格是不协调的。美中关系早就应当松动了。在华盛顿—北京—莫斯科之间存在的这种三角关系中,美国同其他两个国家保持较好的关系,而不是在两国之间保持较好的关系,这肯定是相宜的。    对于总统来说,这个行动无疑是他个人的一种出人意料的成就。这个行动使民主党人处于守势;这个行动提高了尼克松在全球的声望;这个行动满足了我认为他抱有的想在风格上胜过在一九六○年击败他的那个人的强烈愿望。这个行动为作为这一代的和平总统参加竞选的吸引力创造了先决条件——如果事情完成的话。    得分相差很大:中国人也得到了好处,在一种双边关系中,情况正应当是这样。首先,总统到北京去的行动中有一种使他们满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因素,这就是总统向他们磕头了。这个消息动摇了台湾,肯定将使它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如果不是垮台的话。中国今后将按照它自己提出的条件而不是任何其他条件进入联合国。在日本将出现争先恐后地去北京朝拜的局面。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一点是,莫斯科侧面受到包围,因而显然感到不安。    另外,他们还有另外一个潜在的有利条件。他们知道,由于新奇的公告所具有的戏剧性的、引起轰动的影响,尼克松总统现在真正到北京访问对于他有着重大的切身利益。这使得中国人有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悄悄地削弱美国在各个问题上的地位,使得总统不能从一种特别强有力的地位来进行讨价还价。他在这次旅行中押了一笔政治赌注,他必然切望这次旅行不要象一九六○年艾森豪威尔的莫斯科之行那样流产。    在去北京之前先去东京:对于美国来说,有一些好处。同象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保持关系是可取的。这种关系还将改善美国在同莫斯科的关系方面所处的地位,倘若我们现在不是(奇怪地)开始向莫斯科作出让步,以便证明我们守信用的话。    但是美国要付出代价其中最大的代价是在日本付出的。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告诉日本人:我们是伙伴,在所有的重要问题上,特别是中国问题上,我们必须进行密切的磋商,不存在美国和日本争先恐后跑向北京的问题。然后,我们在一件对他们有重要意义并且在他的国内政治斗争中将起着微妙的作用的事情发生以前二十分钟才把这件事通知了日本人。佐藤首相的处境显然很困难,这是理所当然的,日本人对华盛顿的坦率态度抱有的信心动摇了。澳大利亚的情况大体上也是一样。这不是处理联盟政治关系的方法。如果比较注意就这个主动行动同我们的朋友们进行磋商,而不是那么强调要引起轰动,那么这些困难本来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其结果就不会是那么富有戏剧性,而是总的说来更富有建设性。无论如何,目前最需要的是恢复华盛顿和日本之间的信任,否则得和失的对比可能会变得对美国不利。总统在访问北京之前去访问东京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太平洋的角度来看,美中关系同华盛顿—东京—北京这个新三角有着重大关系。

2. 日公明党机关报《公明新闻》发表社论:反对佐藤政府充当“逆重要问题”提案国

【本刊讯】公明党机关报《公明新闻》九日发表了题为《充满矛盾的“逆重要问题”,政府停止充当“联合提案国”》的社论。摘要如下:    最近,外务省表明,在今秋的联大上,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我国的态度是当阻止驱逐台湾的所谓“逆重要问题”决议案的“联合提案国”。    众所周知,新登场的“逆重要问题”决议案是因为过去的“重要问题方式”行不通了而挖空心思想出来的。    并且,日本迫不及待地表明要成为这个充满矛盾的“逆重要问题”决议案的联合提案国。这是企图阻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也是肆无忌惮地把恢复日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邦交的道路封起来。    我们要求政府停止充当“逆重要问题”决议案的联合提案国和阻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如公明党访华团和中国方面确认的恢复日中邦交五项原则所表明的那样,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机构的合法权利,包括在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消灭台湾在联合国的非法代表权。我们主张应站在这一立场上。

3. 日《朝日周刊》文章《迫于「倾向中国」的产业界》

【本刊讯】日《朝日周刊》六日一期刊登朝日新闻社经济部记者粟田房穗写的一篇题为《迫于“倾向中国”的产业界》的文章,摘要如下:    围绕中国的国际形势,以尼克松决定访华为轴心,急剧地动起来了。这个消息再次在国民面前说明我国保守政权的无为无策,同时对我国产业界的冲击是不可估量的。    以此为契机,产业界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害怕被欧美企业抢先。    现在最关心的是企图参加秋天的广交会,期望在这个交易会上能接受机械、钢铁等大量订货。    过去,对我国产业界来说,美国、东南亚市场是中心,那里容纳不了的商品,再到中国处理,即是当作调整滞货的安全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防止危机而确保中国市场的。可是由于现在日中贸易总额一年达到了八亿二千万美元,对有些企业成了重要的出口市场。同中国的贸易对一些企业来说,直接关系到它的企业经营。    比如化肥业界,其国内生产大大超过国内需要,现在只好依赖中国,对中国的出口。相当于我国化肥生产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如果中国拒绝进口,这个业界就不能存在。钢铁业界对中国市场用劲头的最大理由是对美出口要长期地实行自动限制。从明年起,必须由每年出口增长的百分之五压低到百分之三以内,对美的出口的增加几乎没有希望。尤其是特殊钢,从今年起就必须大幅度减少对美出口量,因此各厂家都正在倾向中国。    再者是为了调整出口市场,同中国共荣共存。这表现为纤维业界。纤维业界从长期展望出发,希望日本同中国在纺织方面进行国际分工。即从长远看,是在中国生产大量消费物资,在日本生产高级品,以达到共存共荣的目的。不用说,纤维界的这种想法是来自日美纤维谈判的痛苦教训。但是纤维产业界迄今对台、韩的投资是非常多的。为此,尼克松决定访华后,这些企业中有不少马上飞到台、韩,去核实当地的情况。    另外,我国的业界害怕在次于美国的出口市场东南亚同中国竞赛。(中国)自行车、玩具、自来水笔等轻工业品已经在把日本货挤了出来。    在这个意义上,两国间进行某种形式的调整将是必要的。为此,解除日中间的紧张,保证东京与北京的对话是不可缺少的。

4. 美发射“阿波罗-----15号”飞船

七月二十六日飞船飞离地球,三十日抵达月球;八月二日离开月球,七日在太平洋溅落。两名宇宙航行员乘“月球车”在月球进行三次巡行采集岩石和土壤标本    【美联社肯尼迪角七月二十六日电】美国的“阿波罗—15号”的探险者今天飞出地球轨道,奔向月球,再次去探索月球的秘密。    斯科特、欧文和沃登在格林威治时间十六时三十分脱离了地球重力的作用,进行一次科学探险。    “土星—5式”在预定时间格林威治时间十三时三十四分把他们载离他们居住的行星,估计有一百万人在肯尼迪角地区观看这次发射。    【路透社休斯敦七月三十日电】飞行指令长斯科特和登月舱驾驶员欧文今天进入了登月舱,准备好同“阿波罗—15号”指令舱分离,向月球下降。    在他们的第十一圈运行进入月球背面时,两名宇宙航行员身穿宇宙服爬过了连接两舱的通道,进入登月舱。    【美联社空间中心七月三十日电】“阿波罗—15号”宇宙航行员在格林威治时间二十二时十六分平安降落了。    宇宙航行员斯科特和欧文驾驶着他们的登月舱,长时间地掠过山地,随后下降,安全地降落在山谷的平地。    这样,斯科特和欧文成了登上这块无空气的异乡土地的第七个和第八个美国人。    地面控制中心说,他们的降落处仅偏离原定着陆点几百英尺。    【合众国际社休斯敦空间中心七月三十一日电】上午九时二十九分斯科特先走下登月舱,八分钟后欧文也下来了。    搜集了一些土石标本之后,他们拉动短索,从登月舱拆下“巡行者——1号”月球车。月球车没有损坏,但是前轮由于电池耗光而不能转向。    他们除了考察月球的秘密外,另一个目标是在月面上建立一个二千五百万美元的原子动力试验站,它将在今后几年中记录月球的环境数据。    月球车装有自动寻向的装置,保证宇宙航行员走到看不见登月舱的地方不致迷失方向。车的最大速度为每小时八英里。    它在月球上的重量相当于地球上的三十八公斤那么重,可以轻易抬起来。    【美联社空间中心七月三十一日电】科学家们说,宇宙航行员用电钻无法钻入月面十英尺(三米)这件事可能是一个重要发现。    空间中心的天文学家艾伦说,“看来月球表面很难用钻钻进去。”他说:“我们无法轻易地钻进去这个事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这可能导致要对许多理论进行修正或改变。”    【法新社休斯敦空间中心七月三十一日电】斯科特和欧文发现在他们降落地点的月球尘埃层比前几次阿波罗登陆时发现的要厚些。哈德利峡谷地区的尘埃厚度为十五到三十厘米。    【法新社休斯敦空间中心七月三十一日电】两名宇宙航行员在六小时三十四分十四秒的有史以来第一次乘车月球旅行之后返回到登月舱。    他们在第一次出走中,走了六点五英里(合十点五公里),这次出走把他们带到了哈德利峡谷的边沿和降落地以南和东南的环形山。    【合众国际社休斯敦空间中心一日电】“阿波罗—15号”探索者今天兴高采烈地用无线电报告说,“我们找到了我们来这里要找的东西”,即据认为在月球最初生成的年代所形成的结晶岩石,同时喜气洋洋地在月面树起一面美国旗。    在尘埃滚滚的月面上创纪录地巡行七个小时十三分的时间里,两名宇宙航行员乘月球车沿着古老的亚平宁山的正面进行了第二次考察。    他们的月球车走了十二公里,动作良好。前后轮都能转向。    【合众国际社休斯敦空间中心二日电】“阿波罗—15号”月球探索者今天开始了他们的第三次即最后一次乘车出走,考察一条神秘的峡谷,并增加他们从月球山谷搜集的创纪录的标本财富。    【美联社空间中心二日电】“阿波罗—15号”登月舱在今天格林威治时间十七时十二分飞离月球。    【德新社休斯敦二日电】“阿波罗”空间飞船“隼号”和“奋斗号”在互相靠近着飞行了几分钟后,今晚在格林威治时间十九时零九分在月球轨道上重新停靠在一起。    【合众国际社休斯敦空间中心二日电】“阿波罗—15号”成功地抛掉了它的登月舱。    这次抛掷由于登月舱和指令舱之间的通道出现了压力增高问题而比原定时间推迟了两小时。    【德新社休斯敦四日电】“阿波罗—15号”今晚在最后一次绕月飞行时成为发射另一颗卫星的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阿波罗”主舱“奋斗号”的指令员沃登在格林威治时间二十时十三分开动了发射装置,放出这颗小卫星,并使卫星的细长的腿伸出来。    初始轨道在月球上空九十二公里至一百三十九公里之间。    【法新社休斯敦七日电】“阿波罗—15号”宇宙航行员今晚在他们的破纪录的十三天的奔月飞行终结时比原定的格林威治时间二十时四十六分提前十八秒安全地溅落在太平洋的目标地点。    【法新社“冲绳岛号”船上七日电】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医生克拉伦斯·杰尼根今晚在初步检查了“阿波罗”三名宇宙航行员之后说,“三名乘务员看来都很好。”    【路透社休斯敦三日电】据今晚空间中心的最新统计,宇宙航行员斯科特、欧文收集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共有一百七十点五磅(合大约七十七公斤)。    他们在第一次巡走中收集了二十八点九磅,第二次七十七点六磅,第三次六十四磅。    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其他统计表明,按“直线图”计算月球草共走了不到十五英里(合二十四公里)的距离,爬山和下谷不计算在内。据车轮运转里程计算走了十七点五英里(合大约二十八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