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07-25

第 1 版

1. 《法兰西晚报》文章:《中国的要求使尼克松尴尬》

【本刊讯】《法兰西晚报》二十一日刊载米歇尔·戈尔代的文章,题为《中国的要求使尼克松很尴尬》,摘要如下:    尼克松总统去北京将付出很高的代价,他之所以在目前保密,是因为在基辛格和周恩来进行二十个小时的紧迫对话之后,尼克松也可能了解到了这种很高的代价。中国总理丝毫没有考虑秘密外交和华盛顿所希望的“预先的长期准备工作”,他已将此事告诸全世界。    周恩来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不仅由于取得妥协而露出微笑,而且他完全知道在进行主要谈判之前,应该提出尽多的要求,表现其强硬的态度。然后他便等待敌人的反应,看看将发生什么事情。    这就说明了星期一(十九日)晚上在北京放的“周的炸弹”(指周总理会见“关心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美国会员友好访华团时的谈话,见本刊二十三日一版——本刊注)的实质。    周恩来选择了一个不如发表电视讲话那样轰动人的方法,在尼克松要求华盛顿的议会负责人在为其访华进行准备期间不要进行假设和猜测之后几小时提出了他的要求。    换句话说,中国总理提出了全部撤军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先决条件。但是,他防止说他提出了北京—华盛顿定将进行的美中最高级对话的条件。    人们可以认为,这是微妙的,但是,当周希望这样作时,他完全知道使他的话具有分寸或者说得清楚、明确。他毫不含糊地提出了其它要求……    很难设想,中国总理向他的对谈者发表的讲话,同他在七月九日和十日同基辛格秘密对话时发表的讲话有很大不同之处。    ……不仅尼克松从华盛顿到北京的票价昂贵,而且俄国人正式说,他们也是如此,他们也可能使他们同毛的关系“正常化”。

2. 路透社驻华盛顿记者注意:周总理强调美必须从印支撤军

【路透社华盛顿二十二日电】(记者:约翰·赫弗南)国务院不准官员们发表言论的禁令,突出表明了美国这样的决心:既然基辛格已经奠定了基础,就得维护这条走向北京最高级会议的通道。    尽管这里一些人对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的讲话皱眉头,但是,外交观察家认为,中国人方面具有相似的心理,不愿把事情搞坏,并且要避免在事先发生会损害会谈的事。    对于尼克松总统几个月后飞往北京与周恩来和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会谈时将要讨论的问题的范围和广度,中国和美国很可能已有了成熟的想法。    在最高级会议的议程上处于重要地位的事项大概是:印度支那战争,最终互派外交使团,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和台湾的前途。    在华盛顿有些人强烈认为,作为尼克松总统的使者秘密去北京的基辛格,不会与周恩来谈二十来个钟头而没有就可能在以后进行探索的领域达成某种实质性的、尽管可能是初步的协议。    尼克松总统不让人们猜测说他的访问可能与结束越南战争有关。    但是观察家们说,这个问题对美国具有如此根本的重要性,所以总统不可能放弃谈论这个问题的机会。    国务卿罗杰斯下令国务院官员不得公开讨论总统访华的决定或与此有关的任何事情,这样他就加强了总统叫大家“不要猜测”的这一基调。    所以,对据传的三天前周恩来对美国学者的谈话,这里未发表官方评论。在那个谈话中,周恩来明确指出,中国希望与华盛顿关系正常化,但绝不会牺牲中国在印度支那的盟国的利益。    据多伦多《环球邮报》驻北京记者报道,周恩来说,美军完全撤出印度支那的问题必须优先于谋求改善中美关系的工作。    他清楚表明,他指的不仅是南越,而且是老挝和柬埔寨。    外交观察家说,虽然,与中国的对外政策联系起来看,这位中国领导人发表这样的谈话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谈话也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尼克松总统使自己承担的这一困难工作上。    大多数外交家认为,中国总理在这个谈话中的提法很可能跟同基辛格的谈话中的提法大致是一样的,因此他不是在试图为同尼克松即将举行的会谈提出新的条件。

3. 法新社驻京记者迪萨布隆说:周总理申明亚洲问题应由亚洲人解决

【法新社北京二十一日电】(记者:迪萨布隆)外交观察家们今天在这里说,北京和华盛顿已经商定了它们要解决的主要分歧清单,从而已跨进了举行看来是一场长期而困难的谈判的门槛。    从周恩来总理昨天发表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个谈话包括提出了关于台湾问题以及另外的强调印度支那问题的紧急性的一些话。看来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将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    但是迹象表明,周总理在七月九日到十一日同白宫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进行的二十小时会谈中,没有给尼克松先生前来访问规定先决条件。    据了解,周先生重申了妨碍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和解的障碍,但是显然尼克松先生在听了基辛格博士的汇报后丝毫没有气馁。    尼克松先生看来还准备仔细研究周总理提出的大事,其中显然包括造成二十多年敌对的各项争议问题。    台湾问题占据突出的地位,周先生在讲话中坚持说,中国的立场没有改变,将来也不改变。    他在印度支那问题上采取同样断然的态度,强调说:世界舆论和美国舆论要求美军撤离,比要求恢复中美关系更加迫切。周先生说,印度支那问题“必须首先解决”。    这还表明,周先生无意在使印度支那抵抗运动受到损害的情况下解决同美国恢复关系的问题。    中国总理在谈判桌上提出了另外两件十分敏感的大事,即美军继续驻在南朝鲜和“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    在观察家们看来,中美的这一恢复会谈的行动,也是周总理常常申明的政策,即亚洲的问题应当由亚洲人自己解决这项政策中的一项内容。    观察家们现在预料北京将通过报纸和政治领导人的讲话来清楚地表明:长期坚持说无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中国,绝对无意越过它的各亚洲邻邦同华盛顿做出一项“安排”。

4. 毛主席语录

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反对美帝及其走狗的革命斗争。

5. 香港报纸就周总理谈话发表评论

【本刊讯】香港《星岛日报》二十二日发表题为《美总统尊重承诺的保证》的社论,摘要如下:    尼克松总统绘蒋介石的信与所说美对中共觅取新关系的行动不致牺牲旧的友邦的用意相同,相信是出自诚意,不同于敷衍性的外交辞令。问题在于,未来局势的发展,并非美总统个人所可得而完全掌握。倘使一旦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试问美总统是准备放弃对中共的新关系,还是牺牲‘“老朋友”?    目前形势,在中共并无必需立即对美展开高层谈判的迫切需要,在美国却有必须设法打开对中共症结的要求。但是即使尼克松总统具有过人谋略与极大勇气,也未必能扭得过这种客观形势,尽管今日美国国力仍远在中共以上。中共之势将要求美方付出高昂的代价是必然的事,前日北平外电所传出周恩来的六点要求,适足证实这种看法。试看那六点要求中,如第二、三、四、六等项,都适与美方现行政策相反。而周氏所称对此等立场的坚持,大体上是可以相信的。假如在此等问题上有所妥协,那一定是美方有较大幅度的退让,否则尼克松的北平之行势将空手而回,彼时将适如若干美人所指出,会比不谈判更坏。    从任何方面看来,美当局都没有理由曲徇中共要求。但是我们实在想不出美当局有何妙计,能在忠于已有的条约承诺与对中共建立新的关系之间加以调协,并获得中共同意。    我们无宁愿意相信美当局所做种种保证,却必须指出:那并不绝对可靠。真正可靠的只有自己的力量。

6. 《华侨日报》社论:《粉碎美日勾结搞台独阴谋》

【本刊讯】香港《华侨日报》二十二日发表题为《粉碎美日勾结搞台独阴谋》的社论,摘要如下:    凡是中国人都要粉碎台独阴谋,因为这个阴谋后面,就是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省,进而部署蚕食中国。粉碎台独阴谋,不仅为了保卫台湾一省,而且是为了保卫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与民族尊严。在这大前提下,周恩来昨日对访问中国大陆之美国学生发表类乎声明之谈话,重申决策,坚决反对美日勾结搞台独阴谋,与自由中国军民十多年来所努力的,与国府十多年所严密提防的,意义相同,其所表现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之态度相同。我们同是中国人,决不能因为思想不同,政治立场不同,而低估其意义的。    尼克松此次决定访问中国大陆,可能抱有极大幻想,但尼克松如果认为其幻想有成为事实之可能,则未免过于幼稚了。单单是所谓“台独”问题,面对周恩来之指斥,我们敢断言,尼克松肯定是失败的,其他问题,更不必推论了。所以,自由中国军民,对尼克松访问中国大陆之决定,不仅不应过于激动,而且不应悲观;必须冷静以观其变。

7. 齐格勒答有关周总理谈话的问题

【美新处华盛顿二十一日电】下面是白宫在中午和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谈话摘要:    问:罗恩,白宫对关于周恩来昨天发表的讲话的报道有何反应?    齐格勒:无可奉告。    问:我们是否应该认为周恩来对学者们讲的话同他对基辛格讲的话之间没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    齐格勒:无可奉告。    问:白宫有比报上已经登的关于周恩来对这批学者的讲话更完整的材料吗?    齐格勒:无可奉告。

第 2 版

1. 美刊刊登费正清谈中美关系文章《尼克松先生得到的报酬》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在二十六日的一期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尼克松先生得到的报酬》,摘要如下:    尼克松总统宣布他将访问北京后,《新闻周刊》随即请美国研究中国问题学者中的老前辈、哈佛大学的费正清教授对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态发展作一番估计。费正清的看法如下:    北京邀请了尼克松总统,总统接受了邀请,这使我们对东亚的政策比较符合外交上的现实情况    ——不但对北京和台北是这样,而且对越南、东京和莫斯科也是这样。尼克松现在可以拿到了采取冷战政策的政府长期所无法得到的现实主义的报酬了。    对北京来说,尼克松的访问意味着,即使在没有任何正式的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也将需要与美国进行某种谈判。各大国的首脑如果事先没有找到一些可以取得一致意见的事情,是无法会晤的。美国与中国的黄华大使在渥太华或其他地方非正式地交换意见,自然将有助于导致最后的承认。    对台北来说,尼克松的访问戳穿了二十年来重返大陆的空想,结束了一直用来支持国民党统治一千二百万台湾中国人的那些在法律上虚构的说法。国民党年轻一辈的领导人现在不是保持内战的局面,宣布台湾只是中华民国的一个“省”,而是有机会为这个岛屿制定一个合乎现实的新地位,从而使台湾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大中国的主权之下,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的部分。    我们美国人不能决定台湾的地位,虽然我们可以并且应该保护台湾,使它不被强行接管。但是一个中国(只有一个)的中央主权与省或边区政权的地方自治常常是可以并存不悖的。一旦内战状态结束,台湾不再成为一种军事威胁,北京的现实主义者也许就能够容忍台湾在政治和经济上实行自治。思想上的僵化    在联合国,尼克松的访问意味着美国将不再反对北京进入联合国。让北京在联合国和在华盛顿设有代表,不会带来一个幻想中的黄金时代,而只会带来进行激烈地讨价还价的机会。这只是离开大混乱和大决战的第一步。对于这种事的合乎常理的认识,突出说明我们在思想上的僵化长期以来使我们陷入何等的愚昧状态。要么友好,要么是别的    对莫斯科来说,北京和华盛顿的接触,只不这是形成一个自然的三角。自从中苏分裂以来,十年来早就有这样一张牌。不论是我们还是中国人,都不希望俄国人成为我们的中间人,从三足鼎立中唯一能同双方打交道的地位上操纵我们两方。另一方面,中美接触很可能推动苏美和解,而这不是为了损害中国,而只是为了同发展中的中美关系竞争。鉴于战争和冷战使我们变得麻烦了,所以俄国和美国发挥了想象力之后才看到,核时代的关系要么是友好,要么是别的。这同样适用于核中国。    中美接触应该有助于而不是有损于我们长期以来的盟友——日本的执政党自由民主党——的地位。尼克松先生在东亚扩大美国外交战线,是指望在西太平洋形成一种国际政治局面,在这个局面中,日本的经济扩张可能成为不那么令人惊慌而成为更具有建设性。    因此,归根结底,将要进行的访问北京之行,是一个有希望的、创造性的行动,并非不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必须进行艰苦的工作为这次访问作好准备,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艰巨的讨价还价。同中国进行的外交活动本身不是一服万灵药,而只是谋求真正解决办法而不是用暴力的解决办法的一个机会。从中国观点来看,尼克松此行的最好的方面是他找上门来,作这次旅行也就是向他们表示敬意。这在中国政治中是有意义的。

2. 克里姆林宫焦急不安和犹豫不决

【合众国际社伦敦二十二日电】(记者:特勒)    权威外交人士今天说,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仍然犹豫不决:在尼克松总统所计划的访问北京得出结果以前,究竟是赶快同美国和解呢?还是强化他们的政策和原地踏步呢?    有些人赞成采取等着瞧的态度,希望尼克松在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对毛泽东主席的拜访不会实现。这些地位很高的人士说:“从现在到明年五月是一段长时间,可能发生许多事情使总统访问不了。”    他们还希望会谈失败,如果举行的话。    他们在私下交谈中使人很明白,总统的行动震动了克里姆林宫,使它的领导机构对如何作出反应犹豫不决。    这些人士说,由于死抱住这样的稻草和有希望的期望:对北京的访问可能实现不了,而且相反地怀着越来越大的惊慌情绪看待更可能的另外的情况,使苏联领导机构要花时间来作出影响它今后整个政策的决定。    这些人士说,莫斯科越来越深地怀疑中美的外交和平探索。看来苏联人相信,就北京而言,最新的事态演变有着强烈的反俄低音。美国的意图,虽然总是受到怀疑的,可是在这方面却被认为不如毛的政府对俄国有那么大的威胁。    所以,现阶段并不排除同美国进行具体会谈,虽然目前还没有作出什么决定。    据说克里姆林宫担心北京的是:    北京为争取世界大国地位而急忙来一个突进,同时强化反苏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立场;    日本摆向中国,或者不如此而是日本越来越更要求美国给予核武器以改善它的防务状况,对付正在出现的核中国。    据这些人士说,克里姆林宫对于北京的真正和长期的意图“完全不知道”,它至今是焦急和犹豫不决,再加上没有把握。    如果俄国走向在赫尔辛基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同美国达成协议,那就预示莫斯科决定赞成在北京之行以前同华盛顿和解。    预料即将出现可说明莫斯科打算采取怎样的方针的初步迹象。据这些人士说,这些迹象至少眼前将标志着谨慎小心和慢慢来的战略。

3. 汉斯莱报道:尼克松担心国际事态发生变化想尽快访华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十二日电】(记者:斯图尔特·汉斯莱)预料,尼克松政府将设法尽快地安排总统的北京之行,从而避免出现可能破坏面对面会谈的某些国际事态发展的可能性。    权威人士说,目前要明确讲出究竟能够多快地举行这次会谈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尚未派出先行人员去解决后勤和安全方面的各种问题。    要尽快地举行尼克松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的另一个原因是,为这里和国外反对举行面对面会谈的人提供尽量少的时间来对此事提出批评。    就来自国外的评论而言,白宫仍在等待苏联官方对尼克松上星期四宣布的关于已经就他将访问北京一事达成协议的消息作出某种反应。    到目前为止,苏联人发表的唯一的评论是刊登在《文学报》上,这家报纸说,尼克松之行“同真正关心和平或真正关心各国之间达成国际上的谅解毫无关系”。

4. 美刊文章:《观察尼克松》

【本刊讯】美国《新共和》周刊五月一日一期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观察尼克松》,《向毛发出的信号》,摘要如下:    尼克松先生在一九六九年二月一日,也就是在他上台后的第十二天,写了一个便条给亨利·基辛格。这位总统说,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应该探索同共产党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一切办法,而且应该告诉当时正在同基辛格保持接触的东欧共产党,这是新政府的一个非常认真的目标。丝毫没有谈到把这个信息传给北京的事情,但是当然这是个重要的问题。    于是总统在他今年发表的每年一次的对外政策研究报告中所说的“朝着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前进”的行动便开始了。前进的速度一直很慢,对有些批评家来说,是太慢了。这些批评家认为,对自从共产党人在一九四九年接管大陆中国以来一直存在的敌对状态负主要责任的是美国而不是北京政府。但是尼克松以这样的速度来鼓励取得某种进展和最近略略加快速度的作法是有理由的。根据上周在白宫和国务院向我作的解释,现把这个理由阐述如下:    指导原则是:政府不应该做、也不应该提出可能招致北京明确拒绝的任何事情和建议。这是一种在国内舆论界引起的骚动最小和政治风险最少的办法,实际上它要求和解的方向采取一些谨慎的小小步骤,这些步骤虽然引起北京立即作出反应的可能性不大,在国内引起反对或公众热情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采取谨慎的原则的好处还应当不仅限于这一点。这是以这样一种判断为根据的,即只有在北京政府主动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或对美国为改善关系采取的行动作出反应是绝对必要的和符合人民共和国的切身利益的时候,它才会采取这种行动或作出这种反应。按照上述的这种看法,美国应该设法做到的,充其量不过是使北京共产党人相信,当他们认为采取同情的行动或作出同情的反应是符合他们的基本利益的时候,尼克松政府将欢迎他们所做的任何表示,并且将在它认为符合美国的需要和利益的范围内作出反应。    在此之后,于一九六九年六月初,逐步放宽了美国在对华贸易和到中国旅行方面实行的限制,以后北京邀请了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周恩来发表了中美关系已经打开了“新的一页”的讲话。尼克松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有一段相当奇特的历史。一个局际研究小组在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七日制订了政府可能采取而又不致冒人们所担心的遭到拒绝的风险的一长串行动清单。这个清单大体上包括自从那时候以来所作的一切表示,其中包括总统在四月十四日宣布的行动。这些表示中最重要的是部分取消了对向中国出口和从中国进口的货物禁运。同样,有关最近的另一个让步,为了什么目的能够向中国汇多少美元的规定,还没有想出来,也还没有拟订。    白宫和国务院认为,这些让步达到什么程度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据了解这些让步是象征性的行动——是表明尼克松政府准备一俟北京政府准备好就坐下来进行认真会谈的信号。尼克松认为重要的问题是,北京政府由于它自己的原因和为了它自己的利益已通过邀请乒乓球队和允许一些美国记者到大陆中国访问而把信号发回来了,这就使他得出了下述结论:“向正常关系前进”是合适的。在尼克松的估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和解对他们来说是必要的时候,北京才会走向同美国和解。官方的想法是:如果北京政府认为和解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应当谋求和欢迎它的话,它必然准备为此付出某种代价。从而必然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美国政府现在所能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将是表示愿意实现和解,而不要对方付出代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政府现在反对,并且预料将继续反对如麦戈文提案之类的参议院提案。麦戈文提案要求政府立刻承认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和支持接纳它进入联合国。尼克松的论点认为,为什么不等下去,至少等到足以看出北京是否可能愿意暂时把台湾问题撇在一边,或者也许(象研究中国问题专家多克·巴尼特建议的)接受一个只限于台湾的政府作为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部分,以作为同美国和解的交换条件呢?    政府比一般人所认识到的更接近于断然改变它同台湾政府的关系和对台湾政府的支持。国务卿罗杰斯一月二十九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到,认为政府不再认为台湾政府是全中国的合法政府,是不是“一个适当推论”。罗杰斯回答说,他对这种推论不会提出疑问。在总统二月份的对外政策研究报告上,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同义词。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只是台湾的同义词。总统在这个研究报告有关同中国关系的一段中说:“虽然我不能够预言台北和北京之间的分歧的最后解决办法,但是我认为这些分歧必须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这就是尼克松先生用隐晦的方式表示同意参议员麦戈文的说法,即“台湾将来的地位”必须最后让“台湾海峡两边的人民用和平的办法来解决”。    根据总统的命令,亨利·基辛格去年年底对这些问题和与外交上承认北京政府及其肯定越来越接近进入联合国的情况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现在已经结束。现在还不知道这些研究结果会提出什么建议,尼克松先生在研究了这些调查结果之后将会作出什么决定。但是下令进行这些研究这一事实足以表明总统承认亚洲正在发生变化,美国的政策必须随着改变。

第 3 版

1. 共同社透露:美日谋划对付阿尔巴尼亚等国提案

【共同社东京二十三日电】题:对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新方式,将说服不久来日的张群秘书长    根据美中关系急转弯的新形势,政府正在加紧决定对今秋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方针。据政府人士二十二日晚上透露,已展现出这样一种方向,即以日、美两国联合支持把业已提交给联合国的阿尔巴尼亚提案(邀请中国、驱逐国府)修正为“赞成中国参加联合国”的态度,参加联合国大会。    由于尼克松决定访华,世界的总趋势正在朝着“中国参加联合国”的方向发展。因此,判断“驱逐国府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赞成”这种“逆指定为重要事项方式”也不能成为有效的对抗武器了,这个方针是要从阿尔巴尼亚提案中删去“驱逐国府和中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部分,而单纯地“赞成参加联合国”。一方面通过提出对该提案的修正案来加以对抗,另一方面则要努力说服国府。    阿尔巴尼亚提案已经获得了先决权。因此,要对抗这个提案并争取先决权,就只有提出象指定为重要事项那种程序性提案或对阿尔巴尼亚提案的修正案了。    重要事项方式显然已经行不通了。因此,分割阿尔巴尼亚提案的修正案,就作为有力的代替方案被提了出来。    政府的打算是,要通过二十五日行将来日本的国府总统府秘书长张群和自二十七日起开始举行的日华(指日蒋——本刊注)合作委员会常任理事会会议,分别解释日本方面的方针,以取得国府的谅解。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十日消息:    最近在日美两国政府内部这样的判断增强了:“日美等国为了以提出的新决议案来对抗阿尔巴尼亚提案,维持国府的议席,反而不得不相当强烈地提出邀请中国。”据外务省人士十日透露,日美双方都开始采取这样的看法:(1)如果要在今年秋季的联合国大会上取胜,就不得不提出邀请中国;(2)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像承认中国和国府双方的双重代表制那样的邀请中国方案,取胜的希望不大。为此,今后研究的焦点将集中在是否决心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让给北京政府的问题。    为了“维持国府”这样一个目的,不得不同时坚决提出“邀请中国”的方案,因此“在何种程度上邀请中国”,将是进入最后阶段的美国政府研究工作的焦点。    据外务省人士说,日美事务当局一致认为:这个问题现正在进入如何处理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席位这样一个紧迫的阶段,如果提出关于包括把这一席位让与北京政府的决议在内的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新提案,那么就能够设法对抗阿尔巴尼亚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政府就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参加联合国。    对于日美政府分别进行的这些研究工作和北京政府在国际形势中的地位提高的动向。国府领导并没有正式改变态度,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和北京同席。”但是,综合外务省从美国得到的情报和佐藤首相在汉城同国府总统府秘书长张群的会谈等,外务省内认为:“国府在联合国大会上可能让步到承认北京占有席位这样的程度。”

2. 日本代理外相木村声称:应赞成中国「参加联合国」 但不应驱逐蒋帮

【共同社东京二十三日电】题:代理外相木村表明,应该赞成中国参加联合国    代理外相木村在二十三日参院外务委员会会议上答辩的要点如下:    再也不应该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参加联合国了,不妨说应该赞成它参加联合国。但是,这不应通过驱逐国府的办法来实行。    要果断地恢复同中国断绝了的关系,这是国民舆论的大势所趋,虽然有着过去的经纬,但应该在进行果断的判断的基础上采取措施。    外交谈判方面,双方有着国家利益的严重对立,日本的立场是认为在法律上同中国的战争状态已经结束。但是,可以在谈判的过程中实现政治解决。    在上次战争中不仅搅扰了中国,而且也搅扰了亚洲,在战后的和平宪法中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国法是要维护的,但(日中谈判)必须贯彻道德精神。    当前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表明希望中国回到国际社会的姿态,并且想在以后通过努力争取同中国的正常化,表明(日本的诚意)。    美中之间没有存在过(法律上的)战争状态。在经济和人事交流方面自不必说,就是在政治上也是从远比日本优越的地位出发的。日美联合公报中关于台湾的条款,由于紧张局势的缓和,在实际上将发生质变。    【共同社东京二十二日电】佐藤首相在二十二日参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回答森元治郎(社会党)等人的质询时说:“我在二十一日众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所说的访华意向,应当认为是(对中国)正式的呼吁。”他还说:“尼克松访华的条件也不是清楚的,因此,我认为即使没有具体的条件,我的访华也是可能实现的。”    首相还承认中国问题正处于转变期,他说:“希望找到新的途径。”关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的问题,和过去一样反复表明慎重的态度,说:“必须遵守对国府的信义,打算维持不是二者择其一而是二者同一的道路。”

3. 美联社自台北报道说:蒋帮将集中力量“保持一个席位”

【美联社台北二十二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表示,国民党中国几乎已经放弃了在今秋的投票中不让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希望,而将集中力量在这个世界组织中保持国民党中国的一个席位。    据接近决策人士的官员们说,这一变化是政府历来的立场的一个剧烈改变,并造成了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争夺中国席位的可能。    台北将进行斗争争取留在联合国里,以期她的保留席位能阻止北京的进入。    可是,官员们坚持说,一旦北京的代表正式进入了联合国,国民党人就要退出。    官方人士说,这种立场到最近才得到最高级官员的批准。据信,在政府立场的这一改变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尼克松宣布打算访问共产党中国。

4. 蒋帮一周刊鼓吹蒋帮同苏修勾结

【合众国际社台北二十二日电】这里的一家用中、英两种文字出版的周刊主张国民党中国政府同苏联结盟反对北京。    《香港中英文新闻》预定在七月二十五日一期上发表的社论中说,国民党中国政府应该派一名高级官员到莫斯科去就缔结新联盟问题进行初步会谈。    社论说:“今天没有理由不能同苏联结盟。”    “今天,我们(台北与莫斯科)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为什么不派一名政府高级官员到莫斯科去,以对付中共为唯一宗旨而举行一番初步会谈呢?”    国民党中国政府的官员不肯对这篇社论发表意见。但是,外交观察家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台北可能试图同莫斯科缓和关系以对付新形势,尤其是在尼克松总统宣布要在明年五月之前访问北京这件事发生之后。    这家周刊是私资办的,总办事处设在台北。    上述外交观察家说,六年以来,国民党中国与苏联进行着低级的、半官方的接触,虽然这种接触在去年夏天中断了。    台北在各国在外交上转向北京这一突然打击下,以及在对尼克松的“背信弃义”感到烦恼之下,可能觉得同莫斯科缓和关系或者甚至达成和解是自己在同美国和其他打算承认北京的自由国家进行政治上的讨价还价时的一个很有用的手段。    另一方面,这些观察家说,克里姆林宫是讨厌北京—华盛顿关系解冻的,所以可能认为同国民党中国结盟是对自己有利的。观察家们说:“要是听到台北代表和莫斯科代表在就缔结新联盟问题进行会谈的话,我们不会感到奇怪。”

5. 香港《华侨日报》评黄总长十六日讲话

【本刊讯】香港右派报纸十八、十九两天就黄总长关于南沙群岛主权问题的讲话发表了评论。    《华侨日报》十九日在署名李文的专栏评论中说:    “这是继台北之后,北平第一次表明态度,不容任何外国侵占南沙与西沙群岛。作为中共参谋总长的黄永胜,在其短短的声明中,可谓声势迫人,不让那些对南沙与西沙群岛存有野心的侵略者有半分置辩余地。    “现在马科斯打退堂鼓了。最初说,南沙群岛是菲律宾的,现在却说南沙群岛是盟国托管地区。    “马科斯这回是脚软了,人人看得清楚,黄永胜大喝一声,马科斯已魂飞天外,六神无主了。如此这般脆弱,也要出来横行霸道,马科斯比纸老虎还不如。”    《星岛日报》十八日的评论说:    “中共当局也出面说话了。如果菲律宾与南越不对南沙群岛觊觎侵夺,中共大概会等待它与台湾问题一并解决;但菲、越如有异动,极可能刺激中共提早行动。一旦中共出兵,菲律宾与南越将何以对付?”    《快报》十九日题为《台北官员说话要审慎》的评论说:    “最近有一批从美国和日本回台湾作暑期观光的中国学生,对当前国家局势开了一个研讨会,其中谈到钧鱼台岛、中美关系,及最近发生南沙群岛与菲律宾的争执等问题。据美联社的一则电讯报道说,外交次长蒋维屏在答复关于政府对钓鱼台列屿所采的立场时声称:中华民国决不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理由是:中华民国充分支持联合国宪章,因此不能使用军队解决国际争执。我们认为此项谈话颇有‘失诸大意’的欠妥之处。”    “我们以为,作为今日台北的外交官员,如果他们精通外国语言而缺少思想的训练,这是不够‘斗志(智)’标准的。特别是有关领土主权争执的问题,那些居心叵测的‘友邦’,必然是千方百计的来试探、测验我们政府的态度,身为政府的官员,怎么可以随便把自己底牌翻出让他们看呢?”

6. 西方记者自台北报道:蒋帮惊魂未定,愈来愈孤立

【法新社台北二十日电】(记者:戴维·戴维斯)这里的政府发言人说,目前的局势是“动荡的”。这似乎表明政府对于美国人同共产党人的调情要作出反应还没有拿定主意。    尼克松总统的声明引起的局势是如此之全然出人意料,以至需要一些时间事态才能平静下来。    国民党人至今还没有说,如果接纳北京进联合国他们将怎么办。他们可能会退出这个世界组织,但是在现阶段看,如果能找到一个适当的能保全面子的方案的话,他们很可能留在联合国里。    在目前,看来国民党人自愿同共产党人举行政治会谈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在遭到尼克松公告的粉碎性冲击以后,没有什么人敢预言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九日刊登了阿普里尔·克利姆利从台北发出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一点变化也没有    这是这里在尼克松准备访问北京的惊人的消息宣布之后采取的方针。    尽管美国最近采取了这些步骤,行政院长严家淦发表声明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任何情况之下,决不动摇松懈。”    政府官员是了解它的重要性的。    许多人认为,这是来自前冷战战士尼克松的一个不祥的征兆。从台湾的角度看来,差不多像是尼克松在玩一盘很艰苦的桥牌,以同大陆建立强有力的关系为赌注,以免丧失总统职位。他的一些前任也玩过同样的游戏,不过,叫牌叫得低。但是尼克松叫了个小满贯。他难以经得起丢一副牌。    看来尼克松的企图是给台北争取一些时间,看来差不多是有意识地给国民党中国政府较多的时间,要么根据美国同北京的新关系作调整,要么无可奈何地同美国不可避免地断绝关系。反美情绪增长    此间对这种破裂的可能性谈论不多。但是反美情绪在增长,而且微妙地提到另外一些可能是较好的朋友的国家的次数有所增加。    随着每一天的过去,台湾就愈来愈孤立,不仅仅孤立于美国,而且也孤立于它在亚洲的诸如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盟国。看来情况似乎是台湾最终必须要么作出调整,要么面对实质上的外交孤立。

第 4 版

1. 苏丹特别军事法庭处决政变发动者阿塔等人/尼迈里为在反政变中牺牲的官兵举行葬礼

【美联社开罗二十三日电】恩图曼电台报道,苏丹亲共产党的政变的领导人哈希姆·阿塔少校和他的三名高级助手二十三日被行刑队处决。    这四人全都是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将他们处决是经尼迈里少将批准的。    同阿塔一起被处决的是第三装甲师师长阿卜杜勒·莫内姆·穆罕默德·艾哈迈德上校、主席府卫队队长和反叛的七人军政府成员穆阿维亚·阿卜杜勒·哈伊上尉。    主席府卫队和第三装甲师是十九日的亲共产党的政变中打先锋的部队。    尼迈里在由开罗电台广播的一次电话谈话中说,在反政变开始后不久,有三十名忠于他的军人被叛乱者“用机枪集体杀死”。自从星期一推翻尼迈里以后,他们一直被叛乱分子关押着。他宣布,他们当中有十六名是军官,他们被枪杀时,都没有带武器。    他说,喀土穆的医院里住满着在二十二日使他重新当权的战斗中受伤的士兵。    尼迈里对开罗电台的记者说,苏丹搜捕共产党人的工作正在加强。他说苏丹共产党的所有党员都是“卖国贼”。    苏丹仍处于紧急状态,并已宣布实行从天黑到黎明的宵禁。    尼迈里说,埃及总统萨达特星期五想亲自飞往喀土穆祝贺他重新掌权。    他说:“但是我劝他不必劳驾了,因为我知道他有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埃及革命十九周年之际。”    【中东社开罗二十三日电】.恩图曼电台今天说,今天早些时候,为在昨天在捍卫这个国家自由和统一而作战时牺牲的官兵举行了正式的葬礼。    尼迈里少将——今天他走在送葬行列的最前面    ——后来通过电话向开罗电台记者发表讲话说,昨天的烈士中有十六个是从中尉到上校级别的军官。    在谈话中他告诉电台记者,“在苏丹再次普遍开始出现平静和稳定,目前对拘留犯的审讯将导致逮捕这个阴谋的所有罪魁祸首。    【美联社贝鲁特二十三日电】恩图曼电台报道,苏丹首都和全国各省普遍平静。    这家电台暗示,一场大规模的清洗正在苏丹进行。    它广播了武装部队指挥官们给尼迈里的支持电,一些指挥官告诉尼迈里说,他们正等待着他的逮捕所有共产党人的命令。

2. 英国威胁利比亚要利释放努尔等人 希利叫嚷要求联合国进行干预

【路透社伦敦二十二日电】英国今天愤怒地要求利比亚立即释放苏丹新的国家元首巴比克尔    ·努尔中校。努尔中校是被迫离开送他回国执政的一架英国飞机的。    外交部国务大臣约瑟夫·戈德伯,在众议院直言不讳地称利比亚采取的行动是“无法无天的”。    他在众议院说,他已召见了利比亚大使。    戈德伯还说:“我对这个行动提出了措词最强烈的抗议,我们谴责这个行动是不可谅解的。我要求立即释放两位苏丹人(努尔中校和同他在一起的另一个政变领导人法鲁克·哈姆达拉少校),并让他们按照他们的愿望前往喀土穆或回到伦敦。    “我要求利比亚道歉,并对他说,他的政府采取的这一行动肯定会对我们同利比亚的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    反对党工党外交事务发言人丹尼斯·希利说,这是国际强盗行径和绑架行为。    希利还说:“必须寻找某些方式来使一个国际组织——联合国——在这方面采取某种行动,否则就会开一个先例,从而在其它地区产生损害极大的后果,难道情况不正是这样吗?”    他指出,英国有权飞越利比亚领空,这架飞机完全有权飞越利比亚领空。    一些议员说,英国目前首先应当停止向利比亚出售军火。

3. 巴勒斯坦游击队继续抗击约军挑衅/阿尔及利亚等国使节抵叙讨论约旦局势;叙利亚和也门同意召开阿拉伯首脑会议

【路透社大马士革二十一日电】抵抗指挥部的一位人士在这里说,阿拉伯游击队和约旦政府军队之间的冲突今晚仍在继续进行。    据说,法塔赫突击队的领导人伊亚德和游击队其他一些高级领导人过去几天一直战斗在约旦北部。    指挥部说,今天在约旦北部和约旦河谷北部发生了数次冲突。    【中东社贝鲁特二十一日电】巴勒斯坦革命总指挥部发言人今天说,游击队同约旦军队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中。    发言人说,有些冲突持续了数小时,在这些冲突中证明了巴勒斯坦游击队的巨大的勇气,表达了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巴勒斯坦人民继续革命的决心。    【美联社贝鲁特二十一日电】大马士革电台说,叙利亚和北也门今晚宣布,它们同意举行一次阿拉伯最高级紧急会议来讨论约旦的局势。    到目前为止有五个阿拉伯国家已经响应利比亚的铁腕人物卡扎菲,鉴于约旦军队镇压巴勒斯坦游击队而发出的举行讨论约旦局势的最高级会议的呼吁。    大马士革电台说,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将军今天接见了携带有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信件的阿尔及利亚驻大马士革大使和驻贝鲁特大使。    电台说,阿萨德和这两位大使回顾了约旦局势,讨论了叙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在支持巴勒斯坦游击队努力中的协调问题。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萨卡夫和埃及总统萨达特的私人使节扈利也在今天晚上到达大马士革,扈利携带着一封萨达特给阿萨德总统的信。    扈利和萨卡夫还准备在大马士革会见巴勒斯坦游击队领导人阿拉法特。    【法新社突尼斯二十一日电】在约旦军队和巴勒斯坦敢死队之间发生冲突以后,由布尔吉巴总统派去见约旦国王侯赛因的突尼斯外交部长马斯穆迪,已于今晨离开突尼斯经贝鲁特去安曼。

4. 法新社报道:托雷斯宣布玻新的经济政策

【法新社拉巴斯十七日电】托雷斯总统昨天宣布了政府的新经济政策,即建立地区发展公司。    托雷斯在庆祝佩德罗·多明戈·穆里略在一八○九年发出解放之声的周年日时,借签署成立拉巴斯发展公司的最高法令的机会讲了话。    根据政府的计划,全国划分为六个地区,各地区有自己的发展公司,负责执行与政府通过的总计划有关的地区优先计划。    各公司将由居民中各阶层的代表组成,政府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确保人民参加发展计划。    总统在昨天的讲话中,当批评先前的计划时,暗示了他的政府坚持的民族主义立场。根据那些计划,前几届政府相信美国能把不发达国家拖向发达的水平。    这位总统说,现在我们晓得,历史进程不符合这个计划……,使那些国家走向发达的同一过程,就是造成我们各国人民不发达的原因。    他还说,因此,用这种态度是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解放的办法的。他最后说,我们应该寻找我们自己的样式。    托雷斯总统的这个民族主义立场,曾遭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批评,说他是不能把玻利维亚带到社会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分子。但是鉴于出现了托雷斯被解职的可能性,该人民代表大会宣布了紧急状态。

5. 玻利维亚工人占领一美资淘金公司

【拉丁社拉巴斯十二日电】据官方今晚可能证实的消息说,蒂普阿尼地区的矿工今天下午占领了美国淘金企业“南美淘金公司”的设施。    当地的晚报《每日报》为了报道占领的消息和刊登玻利维亚大学生联合会收到的一份公报,今晚延期出版。    这个学生机构收到的消,息说,离拉巴斯三百公里的塔里哈省的矿工和农民已采取强硬措施,要求当局立即答应十天前提出的要求。    自从托雷斯将军去年十月执政后,工人和大学生坚持要求必须将这个租让矿区归还国家。    今晚尚未得悉内政部关于占领的官方消息,但是,矿业和冶金部的一个发言人说,占领“是明显的”。    【法新社拉巴斯九日电】托雷斯总统昨天在一个军事部队里发表的讲话中说,玻利维亚具备一切必要条件来战胜帝国主义的剥削和摆脱封建制度。    他指出,这些条件是国家所拥有的有无限价值的资源赋予的。为了战胜不发达所进行的结构改革和国内的改造是符合每个玻利维亚人的利益的,并且要毫不犹豫地进行,因为对失业和饥饿的斗争不允许拖延和倦怠。    托雷斯将军在庆祝马克斯·托莱多团成立的仪式上发表了讲话。    他借此机会重申了武装部队同工人、农民和学生一起是玻利维亚革命柱石之一的观点。    从人民代表大会在拉巴斯建立起,总统就多次提出了这种观点。在这个机构(军人没有参加)里提出了在全国成立工农民兵机构的提案,以保障革命进程。    【路透社拉巴斯六月二十九日电】玻利维亚新闻部长昨晚说,革命政府能够依靠人民的支持战胜美国为了制裁该国而实行的经济封锁。    新闻部长拉米罗·比利亚罗埃尔谈到了华盛顿的一家报纸揭露的一件事,即美国正在同世界银行进行磋商,以便阻止向玻利维亚提供一笔用于建设一条通往阿根廷的煤气管的贷款。    比利亚罗埃尔部长指出,政府完全知道解放进程必然带来的困难;并将掌握一切权力来实施玻利维亚人民的权利。他还说,在人民支持这个继续革命进程的坚定决心的情况下,政府还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来冲破这个封锁。

6. 巴拿马谈判代表呼吁:拉美国家支持废除巴美运河条约

【德新社华盛顿十七日电】美洲国家组织的代表们,昨天听取了巴拿马大使皮蒂·贝拉斯克斯关于废除巴拿马和美国一九○三年订立的巴拿马运河条约的呼吁。    本月早些时候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美国—巴拿马条约会谈的皮蒂·贝拉斯克斯,在美洲国家组织理事会上说,巴拿马坚持要求承认它在运河区的主权和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是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些谈判是当两国谋求改善关系时举行的。两国关系在一九六四年因巴拿马主权和管辖权的问题在运河区发生流血暴动时,几乎破裂。    曾经起草过三个单独的条约,但是后来都被托里霍斯将军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拒绝,这个军事委员会于一九六八年十月在推翻阿努尔福·阿里亚斯之后掌权。    但是,皮蒂·贝拉斯克斯大使在介绍情况时赞同地谈到一九六五年的草案,他谈到巴拿马希望进行一次新的条约安排,以使这个中美洲国家能够“完成”它的独立“进程”。    外交观察家们认为,这次情况介绍表明巴拿马可能改变政策,表明它想在这个半球机构中得到支持。

7. 拉美社揭露:美资本家破坏智利铜矿矿井

【拉美社圣地亚哥十日电】在这个国家将被收归国有的美国大铜矿公司,几年前就准备条件,以便使国有化者在这些技术问题上不得不伤脑筋。    最引人注目的情况是安那康达铜公司的丘基卡马塔矿、埃克索蒂卡矿和萨尔瓦多矿。开采特尼恩特矿的肯奈柯特铜公司同样也留下了一个妨碍生产的沉重负担。    前总统爱德华多·弗雷的政府提出的铜矿“智利化”,就使安那康达铜公司的行政机构开始考虑。    这家美国公司从“智利化”的同一时刻起,就改变了开采铜矿的制度。把所有用炸药炸碎的矿石全部丢在矿里,从中“选出”含铜量较高的矿石。    这种采矿方式使产量立即提高了,但是,矿井逐渐不能用了,埋没在含铜量极低的碎石的海洋中。    当智利政府从下星期一开始控制这些大铜矿时,必须在丘基卡马塔动用估计为三千万美元的资金,来清理美国经营者遗留下的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