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07-08

第 1 版

1. 毛主席语录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2. 越南实现和平的关键是美军全部撤军

【合众国际社巴黎六日电】(记者:乔治·西贝拉)越共外交部长阮氏萍今天在接见合众国际社记者进行内容广泛的谈话时说:“我们希望尼克松总统作出积极的答复。我们的七点方案清楚地表明了我们的诚意。实现和平的关键握在尼克松先生手中——这就是越南南方人民要求他确定在今年从越南南方撤走全部美军的期限,从而实现停火和交换全部战俘。”    她说,撤军日期还是公开宣布的好。    她回避了这个问题:撤军期限是否可以通过私下途径通知共方并在私下达成协议,而不是由华盛顿公开宣布,因为公开宣布的话可能使尼克松政府感到尴尬。    阮氏萍一再坚持说:“宣布准备撤离越南南方对尼克松政府和美国是有利的。”    她说,越共部队在战场上掌握着主动。并说,美国打算最后还在越南保持一些剩余部队,这种做法会使美国人重新卷入战争。    她说:“单靠伪军是抵挡不了我们的部队的。如果在越南南方留下一些美国部队,即剩余部队,他们必然会重新卷入战斗。”    她说:“越南实现和平的关键是美国在军事上全部撤退。”    阮氏萍主要谈的是通过协议安排和平的问题,而不是关于继续打仗的问题。    她说,在美国撤走和在西贡组成“民族和睦”内阁后,很快就能举行普选。    她说,她的政府设想民族和睦内阁由三方面组成:现政府的成员、民族解放阵线以及介乎中间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界力量。    她说:“自从一九六○年我们的独立运动一开始,我们就主张把中立作为我们对外政策的基本因素。”    她说:“所有越南人都把统一祖国视为神圣职责。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越南北方在建设社会主义,越南南方人民则认为实现独立是自己的第一个目标。”    除了攻击阮文绍外,阮氏萍有意识地避免攻击西贡政府里的其他任何人。她没有像过去临时革命政府责骂的那样责骂“阮文绍—阮高其—陈善谦”集团,而只是谈到临时革命政府要赶掉阮文绍。    在记者的询问下,阮氏萍解释说,“阮文绍已经成为最好战的”西贡领导人。她说,阮文绍“企图扼杀任何反对意见和人民的独立愿望”。    临时革命政府在提到西贡政权时的这种用词上的变化,据阮氏萍说是“表明了阮文绍”在南越“已陷于孤立”。    在记者问到阮高其攻击阮文绍内阁的政策这件事时,阮氏萍说:“这表现了”西贡政府内部的“矛盾”。    阮氏萍女士说,她的方案中的第二点规定“用各种办法”在西贡组织一个新政府。她说,这是对南方的政治方面的力量的呼吁:“用它们认为适当的无论什么办法推翻阮文绍”。    阮氏萍女士说,临时革命政府希望及早同美国人达成协议,并不意味着放弃它同老挝和柬埔寨的反美力量结成的统一战线。    她排除了把巴黎会谈扩大成为更广泛的全印度支那会议的可能性。

3. 基辛格同他讨论对华政策和美泰关系等问题

【合众国际社曼谷六日电】尼克松总统的高级安全问题顾问基辛格在同泰国总理他侬·吉滴卡宗会谈时讨论了解决印度支那战争的前景。    美国大使昂格尔说,基辛格今天上午同他侬的会谈谈到了美泰两国“共同关心的所有各种问题”。    他侬总理办公室说,基辛格向他依说明了美国对共产党人上星期四在巴黎提出的七点和平建议的态度。    他侬和基辛格还谈到了泰美关系。    他侬总理办公室说,美国深信泰国的最大任务是自卫问题。基辛格说,美国将继续支持泰国在自卫方面的努力。    他侬和基辛格就南越、柬埔寨和老挝的军事局势交换了意见。    他们还讨论了共产党中国的态度和政策。    外长科曼对基辛格说,泰国政府认为,共产党最近提出的和平方案“如果周密仔细地加以考虑的话”,可以看出,“除了措辞和建议的项数之外,与别的建议没有多少不同”。    科曼还对基辛格说,在今年年底以前从越南撤走全部盟军的话是“太快了,只会对共产党人有利”。    基辛格五日晚上出席了科曼外长的宴会。今天早晨,应基辛格的要求,一批泰国青年同他一起进早餐。    美国大使馆的正式发言人说他(发言人)不知道这些青年是谁,也不知道是如何挑选这些人的。    【法新社曼谷六日电】据从可靠人士处获悉,基辛格同他侬还简短地讨论了从泰国撤走美军问题以及美国和泰国对中国问题的态度。    【路透社曼谷六日电】(记者:通敏)泰国政府发言人说,基辛格还同泰国领导人讨论了中国对其他亚洲国家的政策。    【美联社曼谷六日电】科曼在基辛格同他侬总理会商后对记者们谈话时说,基辛格带来了尼克松总统的信件,这封信件重申美国政府要支持泰国的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努力。    信件说,美国对泰国承担的义务没有改变。    科曼说,基辛格和泰国领导人就印度支那形势交换了意见,特别是就最近越共提出的结束这场战争的建议“交换了意见”。    他说,双方对他们的共同的观点“表示满意”。    基辛格和他侬还讨论了同共产党中国的关系问题。科曼说,没有讨论美军进一步撤出泰国的问题。

4. 基辛格到达新德里 印度群众举行示威

【美联社新德里六日电】基辛格今天到达新德里,同时,为抗议他的两天访问而举行的反美示威遭到了压制。    大约五百名印度警察封锁了整个新德里机场,这是甚至外国政府首脑访问时一般也不采取的安全措施。    警察挡住了五十名共产党和社会党示威者,这些示威者高呼:“基辛格滚回去”。他们举着一面大幅标语:“死神基辛格滚回去”。    基辛格离开了机场,没有看见示威者。有些示威者提着装有鸡蛋和西红柿的篮子,他们等着准备向他投掷。    示威者们失望了,跳上等在那里的大轿车,前往二英里以外的美国大使馆,他们冲入了筑有围墙的大使馆院子。    美国官员们迅速把大使馆楼房的铁门上了栓,警察在数分钟后到达,赶走了示威者。    基辛格定于今天下午同大使馆官员们商谈,然后会见总理英迪拉·甘地、外交部长斯·辛格、国防部长拉姆以及其他高级官员,然后在星期四上午动身去拉瓦尔品第。基辛格访问这里的时候,正值印美关系降到几年来的最低潮,两周以前透露的消息说,美国仍允许向巴基斯坦运送军用物资。

5. 港报社论:《美国大员纷纷东来动机何在?》

【本刊讯】香港反共报纸《工商日报》五日发表题为《美国大员纷纷东来动机何在?》的社论,摘要如下:    美国的三、四位大员:副总统阿格纽,尼克松总统的智囊团首脑、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国防部长莱尔德,在近半个月纷纷东来亚洲,究竟弄什么玄虚,应该深入的探索。    根据他们的行踪,也可看出美国的真正心意。以亚洲自由国家的愿望做基础,我们可以说:他们此行所怀的心意,歹意是多于好意的。    阿格纽这次的态度与前两次有许多的迥异,几乎完全做了姑息主义的传声筒,一反其本身原来的立场。    在中(指蒋帮——本刊注)美关系陷入逐渐紧张的现阶段中,亚洲的自由国家不少建议美国应改变其态度,与中华民国坦诚的检讨,举行两国的高峰会议,消弭一切的疑云。阿格纽的东来,本是最好的人选,应于参加南韩总统就职典礼之便,顺道访问台湾,与中国总统会谈,促进双方的了解,对于双方必大有裨益。但阿格纽却未有改变其行程,增访台湾,在汉城时,亦未见像日本首相佐藤一样,与中国特使张群秘书长有所晤商,似对困扰的中国问题,避之若浼,不敢沾手,毫无浩然忠耿之概。这违背了亚洲所有政治家的愿望,更表现出美国外交工作的幼稚和空疏,懦弱与短视的病根。    莱尔德的东来,主要是为部署美军撤退的防务。他曾拒绝新闻记者询问关于撤军问题详细计划的答复,不过由蛛丝马迹中,已经显示出来的不外几个要点:其一、当为驻南韩美军的撤退。其二、派驻南越的南韩部队仍然保留,以护卫美军的撤出南越,不致影响南越局势的重大变动。其三、为冲绳岛交还日本后的美国防务布置,鼓励日本承接美军遗留下来的在东北亚的防卫,重新联合组成海空军的攻击力,支援东南亚的国家抵抗共党的袭击。其四、是估计东南亚的目前态势,以决定美军提早撤退的时间表。    不理莱尔德的计划内容如何,而在整个的动机上都离不开撤字,扶助日本,是决心力求逃避道义上应负的责任。这位国防部长东来的表现,即不至称为瘟神,然亦从战神而降为败鸽,绝不是我们所欢迎的人物了。    至于基辛格已到了西贡,他的东来是颇出人意料的,他到越南的作用,可能为寻求与越共组成联合政府的方案,鼓励西贡政府的政治让步,商订撤兵的时间尚非其本身的主要任务。越共和谈首席代表阮氏萍的邀约晤谈,正是看中了他的内心而出的一个诱和新招。基氏亲自出马涉足在这和谈的漩涡中,于越战未必能带来胜利结束的影响,却更加深屈辱和平的趋势,是可断言的。

第 2 版

1. 《华盛顿邮报》就英加入共同市场问题发表文章,认为:共同市场扩大将是美苏称霸欧洲时代的结束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二十七日刊载了亨利·欧文撰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象征性的时间安排》,摘要如下:    虽然协议在二十三日早晨才达成,但是,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关于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谈判的关键时刻在六月二十二日就来到了,这一天正是德国入侵俄国的三十周年纪念日。时间的安排是象征性的: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和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二日这两个日期标志着欧洲历史中的一个篇章的开始和结束。这一章正在结束的事实对美国来说有很大的含意。    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以前,西方的历史主要是由西欧国家来确定的,美国和俄国仅仅是偶尔参与。六月二十二日,希特勒发动了摧毁欧洲并且让美国和俄国来收拾残局的一系列事件。在头一天晚上十点的时候,集结在俄国边界上的三百万德国士兵被从秘密的营地里召来,听他们的尉官在闪光灯下宣读希特勒的声明,这项声明一开始就使用了“东部战线的士兵”这样的一些不祥的字眼。这些士兵的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知道那里有一条“东部战线”。五小时以后,六月二十二日拂晓,从数以千计的掩蔽的德国大炮的炮口中爆发出一片火光,突击部队冲出他们的掩体,占领跨越边境的主要桥梁,有少数俄国哨兵被打死,德国的坦克向前开动,从而,欧洲历史上最大的流血战争开始了。    希特勒在声明中向他的士兵说,这次战役将决定欧洲的前途。他说得对。这次战役的确是不仅仅把俄国拖入了这场战争,而且使日本人发现和利用了在东南亚的新机会    ——这些行动也把美国拖入了战争。甚至德国的战争机器都抵挡不住俄国和美国的联合力量,三年后,俄国和美国士兵站在易北河边,超级大国控制了欧洲。    在五十年代,当战时破坏的打击已经消除的时候,欧洲人开始探索各种办法来夺回这种控制。    在希特勒拉上欧洲称霸时代的帷幕三十年后,欧洲又正在登上世界事务的舞台。这将是一项进行缓慢的工作。虽然总理勃兰特在最近访问美国期间曾谈到要建设一个发表一致意见的欧洲,但是,首相希思和总统蓬皮杜却明显地表示希望欧洲在目前尽可能少说话。从长远来说,实际的需要将起主导作用:欧洲在经济方面越来越走向统一,以便在经济上有所进展,并有能力同美国进行竞争,它最终将走向建立共同防御,以便弥补预计将要削减的美国部队,并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会议上——欧洲安全在这些会上确定——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些变化向美国和俄国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过去三十年在欧洲事务中起了主导作用,因此要适应新的局势会有困难。    美国将会发现独立的欧洲是一个棘手的欧洲:它将进行态度强硬的讨价还价,它可能要建立自己的核部队,并且在同俄国和第三世界打交道中将有自己独有的见解。美国可以对此大发雷霆,也可以接受建立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并且设法挖掘它的潜力。    这意味着将同一个扩大了的欧洲举行新的谈判,这些谈判是为了对国际货币制度作出更有效的安排,减少贸易上的障碍,对发展中的国家提供更多的援助,并且重新调整大西洋的防御力量。欧洲的强大将使这些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有希望。将要进行艰难的讨价还价,在适应新局势方面,双方必须表现出灵活的态度,必须把日本包括在内。    但是,最后的结果可能在加强世界安全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    这种变化对俄国来说将是更加痛苦。西欧一体化过程一开始就对东欧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名流的态度产生了影响:它将给他们提供一个振奋人心的榜样——取代大国霸权的吸引人的抉择。将来,东欧人将设法同欧洲共同体进行越来越多的接触,他们将从作为榜样的欧洲共同体那里而不是从年迈的苏联领导人那里寻找关于未来的主张。这将加重苏联人在维持对东欧的控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苏联人不像美国那样愿意作出调整来适应欧洲要求改变的压力,东欧将来发生爆炸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布鲁塞尔谈判预示着,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可能像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一样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日子,可能是超级大国毋庸怀疑地在欧洲事务中称霸的时代的结束。现在还很难看出这种局势将带来的变化——三十年前,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使局势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又面临了一种缓慢变化的过程    ——但是,它对美国所产生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同样重要的。

2. 欧洲人主张欧洲为自己做更多事情

【美联社联合国四日电】(记者:瑞安)照一些欧洲观察家看来,美国在诞生一百九十五周年的时候,好像是一个陷于严重分裂之中、麻烦问题一大堆的国家。    这是否意味着,由于美国公众要求放弃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而把精力集中在国内问题上,因而将会出现一种新的孤立主义呢?    注视美国情况的有经验的人表示相信,美国不但会继续留在世界上,而且它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没有别的选择办法。但是,以估计美国时局的影响为职业的人们看到了一些迷惑不解和甚至不祥的预兆。    美国的重重困难——越南问题、种族纠纷、吸毒、犯罪和通货膨胀——使一些人疑惑,是否所有这一切将导致美国人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的困难的一大部分是由于在国外承担了过多的义务。    在美国关于削减和摆脱义务的谈论中,在国外的一些人承认看出了一种新的孤立主义情绪的迹象,这种情绪是由于对美国数十年来作为一种民主制度警察,深深卷入其他国家事务感到厌烦而引起的。    西德一位政治学家最近写道,虽然欧洲的安全仍然必须大大依靠美国的力量,但是美国国内最近所发生的变化,将要求欧洲计划为自己做多得多的事情。欧洲人得到的一个印象是,在美国,对外援助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得人心,这同在马歇尔计划时期有天壤之别。    在一些欧洲人看来,所谓五角大楼文件的插曲显示了美国制度的基本力量,但是在另外一些欧洲人看来,这个插曲却是一系列事件中的另一个事件,它表明美国人正在陷入无穷的苦恼,并且可能慢慢减少他们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    一位斯堪的纳维亚观察家说:“欧洲人可以获得一幅与实际情况很不相符的图画。有些人肯定说,整个美国制度已经不可救药了。”    一位南斯拉夫观察家说,他预料美国不会引人注目地退缩到孤立主义,但是使他感到不安的是,失望情绪可能迫使美国人撇开小国就最困难的欧洲问题同俄国人达成交易。

3. 意外长莫罗抵苏同葛罗米柯会谈

【法新社莫斯科五日电】消息灵通人士说,意大利外长莫罗已于今天抵达这里进行八天访问。他在抵达后迅即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举行会谈。    莫罗在逗留期间,大概还将会晤党的首脑勃列日涅夫和总理柯西金。    苏联政府报纸《消息报》说,这次访问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苏意关系和加强欧洲安全”。    莫罗同葛罗米柯讨论了拟议中的欧洲安全会议问题。会晤时,莫罗对苏联外长说,他的政府想要早日解决柏林问题。    然而,葛罗米柯强调,去年苏联—西德条约的批准和柏林问题之间不应有什么联系。    【美联社莫斯科五日电】意大利外长莫罗今天会见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就欧洲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意大利人士说,两位外长讨论了柏林局势、欧洲安全和裁减中欧驻军问题。    一位人士说:“我担心他们没有提出新东西”。    这些人士说,莫罗对葛罗米柯说,欧洲安全会议——苏联人的一一个得意的计划——应该举行,但是,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意大利必须在该组织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路透社莫斯科五日电】意大利人士在这里说,意大利外交部长对葛罗米柯说,意大利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赞成召开欧洲安全会议,但是,一次会议不足于解决所有的欧洲问题。    葛罗米柯答道,如果东、西方不立刻举行谈判的话,就不可能找到一个解决欧洲问题的办法。莫罗强调,西欧政府认为,柏林问题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是召开欧洲安全会议的先决条件。两人一致认为,柏林会谈正在取得良好的进展,莫罗说,考虑到局势的人情方面的解决办法是必要的。

4. 蓬皮杜称这次会谈“具有特别的意义”

【德新处波恩五日电】题:蓬皮杜总统说:来因河是和解的象征    蓬皮杜总统在洛雷莱号船上举行的德法协商时的发言中指出这一事实,这次德法会谈是在这条无与伦比的河流上开始的,过去,两国的野心经常在这条河流上发生冲突。两个伟大的政治家在两国人民的赞同下采取的主动精神,使得这条河流成为和解的象征。    总统继续说道,这次会晤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建设共同市场的努力、稳定和增长的努力必须联合起来,某目标已在海牙确定。

5. 蓬皮杜和勃兰特会谈“欧洲防务”和货币问题双方认为欧洲不应总是依赖美国

【法新社波恩五日电】法国总统蓬皮杜和西德总理勃兰特在今天举行的最高级会谈中,在解决欧洲货币问题上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双方争论的原因仍然是西德在五月九日作出的让德国马克自由浮动以对付国际货币市场上的美元的决定,法国攻击这个决定是单方面的行动,是违背欧洲共同体的精神的。    但是,据报道双方今天同意继续举行双边讨论,以便在九月召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以前,能采取“共同”的态度。    勃兰特在会谈中清楚地表明,他认为马克和荷兰盾的暂时浮动对于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不会有威胁。据他说,根本的是要使“国民经济和货币之间达到真正的配合”。    西德政府发言人阿勒斯今晚说,蓬皮杜强调说他的政府对于这个问题    ——特别是对马克浮动对法国经济造成通货膨胀的影响问题——持保留意见并且表示担心。    蓬皮杜和勃兰特还讨论了法国在一月份第一次提出来的一项建议,即共同市场成员国应该任命“负责欧洲事务的部长”,这些部长在建立一个欧洲政府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应该在国家和共同体内起作用。    据西德人士说,勃兰特总理说,他宁愿提升成贝国常驻布鲁塞尔的代表的地位,使他们处于欧洲部长的地位,而独立于他们的各自的政府。    【美联社波恩五日电】一位政府发言人今天说,法国总统蓬皮杜和勃兰特总理今天一致认为,美国在欧洲防务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发言人阿勒斯说,但是两位领导人还一致认为,欧洲不应使自己总是依赖美国。    他说,两位领导人还都认为,英国议会将“以微弱的但是肯定的多数”批准希思首相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行动。    关于共同均衡裁减军队问题,两位领导人决定,他们的政府赞成这些同样的目标,但是两国的立场是很不相同的。    法国没有让外国军队驻扎在它的领土上,而且没有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结构,而西德是有的。    他们一致认为,应该继续就裁减军队的行动进行密切磋商。    【合众国际社波恩五日电】阿勒斯说:“蓬皮杜总统和勃兰特总理一致认为,扩大了的欧洲共同体不应对美国制造新的关税壁垒。”    关于美国参加欧洲防务问题,阿勒斯援引蓬皮杜的话说,“我们具有一致的利益,但是具有不同的立场”。    阿勒斯说,两国领导人都一致认为,美国在欧洲驻军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他说,法国总统还说:“从长远的观点看,欧洲不应继续完全依赖美国。”    【德新社波恩五日电】据波恩政府发言人阿勒斯说,勃兰特和蓬皮杜还就其他若干点达成了协议。这些问题中有欧洲的政治前途和欧洲成立一个共同政府的政治前途问题,蓬皮杜希望“六国的欧洲”应当在新伙伴    ——英国、爱尔兰、丹麦和挪威——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之前成立一个邦联,但是以后还将接纳这些新伙伴。他们一致认为,欧洲永远不应当认为要“完全依赖”美国力量。

第 3 版

1. 阿格纽之行是帝国主义进攻阿拉伯的新阶段

【本刊讯】伊拉克《共和国报》六月二十二日发表一篇评论,题为《阿格纽访问阿拉伯地区,幕后目的是什么》,摘要如下:    在罗杰斯对阿拉伯地区的访问打开了大约二十年来一直阻塞的道路之后,美国副总统阿格纽将对阿拉伯湾地区的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访问,是为了继续完全弥补过去几年所遭到的损失的阴谋,以便在了解情况和争取中东和平的烟幕下实现美国的渗透。    看来这个所谓的和平,不再限于通过强迫一些阿拉伯政权作出有利于以色列帝国主义侵略的让步,而使阿拉伯各国投降。阿格纽访问的目的不止如此,而且是阴谋反对阿拉伯湾的阿拉伯特点和它的酋长国的阿拉伯特点,以及阴谋反对该地区的解放政权,以便用反动的帝国主义联盟包围它们。    阿格纽。正正如所有“和平解决”的策划者所公认的那样,一直是美国所有官员中犹太复国主义情绪最强的人,也是支持以色列最热心的美国官员,在六月侵略期间他使用肮脏的下流语言来反对阿拉伯人。然而,就是这个法西斯犹太复国主义分子现在准备访问阿拉伯国家,进行他们称之为的“了解情况和努力建立稳定和平!”这样美国通过他的访问就无耻地和嚣张地蔑视了阿拉伯人的感情,这实际上证明它的政策的基础是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敌人和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帝国主义的存在,其办法不是支持作为帝国主义基地的以色列,就是支持该地区的反动政权和建立赞同美国渗透的政权。挑选阿格纽进行访问以便完成罗杰斯的阴谋,而且正当有人在阿拉伯湾地区进行疯狂的可疑活动的时候集中访问阿拉伯湾地区,这肯定表明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的规模,并肯定“和平解决”不是一个局限于以色列侵略和巴勒斯坦问题的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旨在通过在阿拉伯阵线上打开不止一个缺口和推进美国的渗透,以便包围阿拉伯革命和阴谋反对阿拉伯解放政权。阿格纽之行是帝国主义进攻阿拉伯地区的一个新阶段。

2. 阿格纽离开新加坡前往中东进行阴谋活动

【美联社新加坡六日电】(记者:卡尔·勒布斯多夫)副总统阿格纽已在今天离开新加坡前往中东,想要争取两个不那么好斗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支持尼克松总统在促使阿拉伯和以色列取得解决办法方面的努力。    阿格纽将在科威特逗留两天。他是历来访问科威特的美国官员中级别最高的人物。八日,他将越过阿拉伯半岛前往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的吉达。    副总统将向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美国政府希望出现一种能确保所有国家的安全的力量平衡。    阿格纽五日在新加坡对记者说,尼克松政府曾试图一面继续使“以色列政府获得足够的能抑制任何人进攻以色列的条件”,一面“试图对阿拉伯各共和国保持非敌对的态度”,以抗衡苏联在地中海增加海军力量和莫斯科援助埃及的做法。    阿格纽将在七日同科威特的统治者萨巴赫·萨利姆·萨巴赫会谈,然后乘坐游艇游波斯湾。    美国在科威特有很大的经济利益,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是良好的。美国海湾石油公司掌握科威特石油公司一半的股份。    【美联社孟买六日电】美国副总统阿格纽今天因为座机加油在孟买停留了九十分钟,当时,有几百名印度人在机场外示威,抗议美国继续运军事装备给巴基斯坦。    阿格纽在路过这里时发表了讲话,表示美国同情印度承担了照顾六百万巴基斯坦难民的重担,并说,美国“大概将设法再为处理这个问题提供经济援助”。    他告诫说对中东问题的谈判不要过分乐观。    阿格纽说,由于阿拉伯国家改善了对美国的态度,美国在解决中东问题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可能性增加了,但是,“如果有过分乐观的想法或看法,认为事情已经到了可以取得解决的阶段,那是没有理由的,也是没有好处的”。    他说,他不想在中东谈判中担任什么角色,只是想为尼克松政府的和平努力争取更多的谅解和同    情。    他说,有一点是重要的,这就是,阿拉伯国家应该知道美国援助以色列的目的是建立稳定局面,    “‘我们并不想使任何国家居于一种会鼓励侵略的优势地位——军事优势地位”。

3. 日刊报道:《福田在对中国问题上向前看的发言》

【合众国际社东京五日电】日本新任外务大臣福田赳夫今天说,他将尽其所能来改善黯淡的美日经济关系。    他在外务省以外务大臣身份召开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同美国的纺织品争端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华盛顿和东京举行了一年多的谈判仍无法就限制日本纺织品向美国出口的问题达成政府一级的协议。    在发生纺织品争端之后,传出了两国经济关系恶化的消息。    但是福田排除了现在马上就这个问题重新举行政府一级的会谈的任何可能性。他说,他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各种措施,但他没有详谈。    福田也强调美国方面消除“误会”的必要。    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福田说,他还必须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因为许多有关国家尚未就这个问题“最后”表态。    【共同社东京五日电】佐藤首相今天对他的内阁进行了彻底的改组。他把大藏大臣福田赳夫调任外务大臣。并且任命执政的自由民主党的干事长田中角荣为通商产业大臣。    佐藤在把内阁重要的职位分配给福田赳夫和田中角荣的时候,显然是考虑到调整日美之间紧张的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这两人在自由民主党中是最有势力的人物。他们被认为是在佐藤退休后党的领导人的竞选人物。    【本刊讯】日本“如月会”的内部《资料》四月二十六日一期刊登一篇资料,题目是《福田在对中国问题上的向前看的发言》,全文如下:    福田藏相在出席亚洲开发银行全会的过程中,在新加坡说:“日中两国最好避免相互刺激。对于向台湾的投资,‘明智的’大企业也将‘明智地’对待。”这一发言,是下届总裁候选人福田的十分慎重的说法,同时也是暗示了对中国的“向前看”的姿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国府驻日大使彭孟缉十七日访问保利官房长官,深谈了一个多小时,据说当时对福田发言的真正意图纠缠不休地进行了追问。对国府来说,对于亲国府派的巨头前首相岸信介的嫡系福田所作的对中国的向前看的发言,大大引起注意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对于福田的这次发言,福田的亲信都异口同声地高度评价说:“下届政权的最大课题是中国问题,所以有必要为福田政权建立以后能够同中国方面会谈打下基础。”“这样程度的发言,最好按照慎重的方式一点一点地作出。”福田本人也一面批评轻浮的日中气氛,一面含蓄地流露出这样一句话:“我可是没有访问过台湾。”    福田是对打开日中关系持消极态度的佐藤内阁的实力阁僚,他一面指望(佐藤)禅让政权,同时在下届政权中又不能不努力打开日中关系。可以说,福田的对中国姿态是十分微妙的。

4. 英美通讯社评佐藤改组内阁

【路透社东京五日电】(记者:杰弗里·默里)日本首相佐藤荣作今天对其内阁实行了一次重大的改组,换掉了几位人们熟知的人物并加强了几位继承他的人的地位。    外务相爱知揆一在任职将近三年之后从内阁名单中消失了,而由大藏相福田赳夫接替。    据认为,六十六岁的福田是在佐藤计划明年秋季退休时接替他的最有希望的竞争者之一。    爱知的离职是这次内阁改组中唯一出人意外的重大行动。    人们原先估计这位长期在内阁任职的六十三岁的外务相会保持他的职务以便让他处理明年把美国占据的冲绳岛还给日本的工作,因为他在早先归还冲绳的谈判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任命田中的一个主要支持者保利茂担任执政党自民党干事长的重要职位,从而加强了田中作为首相继承人的地位。    福田的主要对手田中角荣在担任党的干事长近五年之后被解除了这个职务,而被任命为通商产业大臣。    在争夺继承首相职务的斗争中的另一个候选人、五十三岁的中曾根康弘失去了防卫厅长官的职务,被任命为自由民主党的总务会长。    从中曾根康弘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看,这一新的职务是一个肯定的提升,使他在影响党的政策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    由于自民党在议会中占大多数,所以该党的总务会会长自然也就成为首相。    【合众国际社东京五日电】佐藤荣作首相今天宣布了他的新内阁人选,任命一些争夺接替他职务的高级竞争者来填补重要的政府职务。    由于佐藤退休在即,所以政治观察家们密切注视着这次新内阁班子的组成情况,希望由此了解谁是接替这位首相的跑在前面的人。根据今天的宣布,福田赳夫现在几乎肯定是最有希望获胜的人物。    【美联社东京五日电】佐藤首相今天对他的内阁和执政党的领导机构进行了一次大改组,人们预料这是他作为日本领导人所进行的临别改组。    据说,佐藤打算在一九七二年秋天他的第四届任期期满之前辞去首相职务。

5. 共同社报道:《美国防部讨论对日军事政策时发生意见分歧》

【共同社东京三日电】题:美国国防部讨论对日军事政策时发生意见分歧    特派记者林华盛顿二日电: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二日出发访问日本和韩国。但是,当天出版的华盛顿《明星晚报》报道说,在莱尔德部长访日前夕,这位部长的主要助理们在进行讨论对日军事政策时发生了针锋相对的意见分歧。    据报道,一派向莱尔德进言道:“日本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易遭到来自外部的攻击,因而它不会成为对于美国和近临各国的威胁。”    对此,另一派反驳道:“美国必须严加注意日本成为美国敌人的可能。”据说担心日本的军事威胁的人们,即使对于日本已经发表的防卫五年计划中的军事力量增强也开始表示忧虑。但是,据《明星晚报》透露,国防部长莱尔德本人倾向于这种意见,即在亚洲随着美军兵力的削减,希望日本增强自卫力量。

6. 《首相对“外交不兴旺”感到不满》

【本刊讯】日本“如月会”内部《资料》五月二十五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首相对“外交不兴旺”感到不满》,摘要如下:    归还冲绳谈判大体已达到最后结束阶段,然而,最近围绕着对美国之音的处理等谈判的内容,佐藤首相和爱知外相之间在想法上产生了微妙的分歧。据说,其背景是最近整个日本的外交,如对苏、对美外交和中国问题等都陷于停顿状态,对此首相暗中感到焦躁不安。    直接的起因是:虽然被称为最大难题的买下(美国在冲绳的)资产问题,通过大藏省——财政部的渠道,以三亿美元(那霸机场除外)这种大致适合的原则解决了,但是首相指出,在美国之音和对美国提出要求等外务省专管事项上同美国进行的交涉迟迟没有进展,并指示外相要促进谈判。    而且,在外务省人士当中,也有很多人指出,在国民不太注意时,对美、对苏的关系正在恶化这样一种危险。对美关系,在纤维品谈判破裂以后,还没有恢复的迹象。另一方面,苏联对日本感情的恶化也是无法掩饰的。据说,前不久为渔业谈判访苏的前农相赤城,不仅没有从总的方面增进友谊,而且甚至连安全作业的话都没有说出口,就匆匆地回国了。据说他归国后,坦率地向首相汇报了苏联对日本不信任的强烈程度。    甚至也有人认为:在中国问题上的紧张就不用说了,就是在外交方面同以迄今成为日本外交重大依靠的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密切合作这笔“财产”也即将丧失殆尽。

第 4 版

1. 美国一百一十名教授联名发表对华政策声明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六月十四日在第四十二版广告栏刊登了美国各大学一百一十名教授联名发表的一篇政策声明,标题是:《美国的中国学者发表的一篇政策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作为研究中国的学者,我们认为,必须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唯一的政府在联合国所有机构中的合法席位。我们反对在要求中国席位的双方之间达成协议以前,美国把双重代表权的方案强加于人而作的任何努力。在双方没有达成此协议的情况下,对联合国来说,问题仅仅在于谁代表中国。关于这个问题,回答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北京的政府。至于台湾的前途以及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关系的前景,那是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谈判和和解。与此同时,应该给予北京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美联社纽约六日电】下面是《纽约时报》今天就共产党中国问题发表的社论评论:    “……由于最近共产党中国向美国观察家开放,因而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息,这些消息表明,格言和谚语仍然是中国社会的理论的一部分,但是指导的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变成现实的东西了。    “在用一切现代手段进行宣传的情况下,毛泽东的言论和思想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方面的纪律的全部内容……中国已在很大程度上从一个分散的、人口过多的社会变为一个统一的、富有战斗力的、有着明确的国家目标的社会。    “对中国和世界来说,今天的大问题是,北京的领导人是否认为他们的意识形态以及这种意识形态的夷平一切的纪律可以经受住世界竞争的考验……”    【美联社纽约五日电】《纽约新闻报》今天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社论如下:    尽管在乒乓球上搞了各种噱头,赤色中国老虎的本性未变——周恩来总理在最近同记者的几次谈话中就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周说,北京仍然要求,联合国应当驱逐自由中国,然后北京才会接受联合国席位。我们认为,这应当是一种暗示,表明美国要重申支持它这位在亚洲最坚定和最老的朋友的决心。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可能会失掉那里的整个地区。

2. 美报文章:《妥协是可能的 台湾问题困难何在?》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二日刊登了罗森菲尔德的一篇文章,题为《妥协是可能的》,副题为《台湾问题困难何在?》。摘要如下:    实际情况是否仅仅是这样的:我们一直在夸大台湾问题的困难,而一项折衷的解决办法——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有台湾的蒋介石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远比我们可能已经看到的更接近于实现?    这样一种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美国在言行上都摆脱中国的内战(二十年前当朝鲜战争爆发时它慌慌张张地对中国的内战进行了干涉),让北京和台北自己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这样做之前应当注意到,台湾问题的“困难”的确有两个方面。第一,从国内来说,美国政策的任何改变都有被说成是退却或者出卖的风险,即使这样一种说法显然是没有根据的,而且这种改变不会产生明显的坏影响。    然而,如果说美国领导人中有谁可以免于遭到这种指责的话,这个人就是理查德·尼克松。由于他过去曾对“失去了中国的”那些人进行指责,而且他有“对共产主义”毫不“软弱”的名声,因而他能有效地免于遭到这种指责。迄今几乎没有人反对他对中国采取的主动行动,而且他的确得到了广泛的赞同,这就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台湾问题的第二个“困难”是由公众广泛抱有的一种概念产生的,这就是认为穿着军装的成千成万的共产党士兵成批聚集在海峡的岸上,等着美国一有示弱的迹象便越过海峡向台湾猛扑过去。当尼克松坚持美国必须履行它对台湾承担的条约义务时,他勾画的正是这样一幅不祥的图景。    总而言之,尼克松先生不必由于对美国舆论感到担心和对台湾命运感到忧虑而不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几乎没有哪一个总统能比他更好地细心观察世界以便寻找安全的地方来减少美国出头露面的程度。    停止我们在台湾的一切军事活动和一切军事援助——台湾可以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它所需要的东西——就会了结我们的干涉中的最突出的方面。北京认识到这一点。周恩来总理六月二十一日对三位美国记者说:“如果美国政府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一切军队,并且不再认为蒋介石是中国的代表,那么合乎逻辑的结果将是,蒋介石和台湾问题将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当然,他还提出了另外一点:华盛顿不再认为蒋代表中国。为什么不这样呢?承认蒋对台湾的权力这一点是没有争论的。接受他代表整个中国的说法显然是滑稽可笑的,而且有损于为同北京取得和缓所作的认真努力。拒绝蒋的要求而接受毛的要求将不会放松我们承担的保护台湾免遭“武装进攻”的条约保证。最糟的情况是,华盛顿将会被要求让北京控制整个中国。对这个要求的回答是容易的,美国将不会阻碍这两个政权自行达成的任何和解。    美国在言行上后退可能有助于使台北和北京找到一项解决办法,在这样的同时不会使台北受到危害,而会同北京和解。我们对摆在我们眼前的非常真实的可能性视而不见——对于这种共同的盲目性发表这样的评论不是很恰当么?

3. 美国企业家伊顿谈中美关系

【合众国际社旧金山六月十九日电】企业家赛勒斯·伊顿昨天说,美国要同共产党中国作出任何进一步的“正式和解”,必须在对外政策方面作出两个“大的改变”。    他对加利福尼亚州英联邦俱乐部说,红色中国的“乒乓突破”完全是人民对人民的关系,而不是政府对政府的关系。    伊顿说,“两个大的政策改变”对两国政府的关系改善是必要的。    这位企业家说:“一个是撤出我们的一切部队,结束越南战争和为建立一个联合政府而努力。第二个美国大的改变必须放弃两个中国的政策。我们不仅应承认大陆中国,而且还应促使它参加联合国。”

4. 蒋帮报纸文章:《麦康瑙吉“逃难”记》

【本刊讯】蒋帮《台湾日报》六月二十九日刊载一篇文章,题为《麦康瑙吉“逃难”记中美关系低潮回国避避风头》,摘要如下:    美国驻华大使麦康瑙吉,于六月十日返国述职,这一述几近一月,他预定七月三日从美国返回任所,他此次返国的任务为何,当然事关所谓外交秘密,但台北政界人士认为:麦康瑙吉这一走,形势上等于在“逃难”,如果他在台北任所,将会有吃不消的感觉。    相信这决不是巧合,在他返国述职期间,在中美关系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开放对中国大陆非战略物资贸易;其二,是将钓鱼台的行政权随同琉球移交给日本。    台北的观察家们,认为麦康瑙吉明为述职,实际上一定是奉了华府的命令,先行“逃避”,以免受到中国政府的正面责难,因此有人对尼克松的用心,表示极端的怀疑。    放宽对中共禁运,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于六月十日正式宣布的,由于时差,消息到达我国,已是十一日的中午,那时候,麦康瑙吉恐怕已经到了美国了。如果说不是故意的,则他离开台北,显然不是时候,何以故?美国一方面准备向毛共示好,放宽贸易,另一方面,却又要限制我纺织品输美,为了这件事,美国总统尼克松还派了一位特使肯尼迪,于五月三十一日专程来华,和我政府磋商纺织品限额的事。其次,台北的观察家们,认为钓鱼台事件,日本和美国已经流露出“侵略”的嘴脸。    麦康瑙吉大使在台期间,曾经好多次接受我国学生的抗议书,他的答辞千篇一律——一定转送美国政府参考,事实上我们的抗议是最温和的,既没有“示威”成分,也没有任何妨害行动,比之美国本国,不晓得高明若干倍,但,麦康瑙吉大使一定有此感觉:六月十七日是美、日签字的日子,抗议一定更强烈,对一位“一等强国”的大使而言,多少会有点不耐烦,所以,让代办不耐烦去好了,大使可要回国去述职了。综上所述,麦康瑙吉大使这次回国,名虽述职,实则避风头的成份最大,不信,他在最近返回任所时,一定是满口外交辞令,绝不会说出“真心话”来。

5.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美国内赞成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的越来越多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日刊载该报记者露西亚·莫阿特自华盛顿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从反对到弃权?美国缓和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的态度》,摘要如下:    不管美国赞成与否,北京几乎可以肯定在今年秋天或者至迟在一九七二年可以被接纳进入联合国。白宫正在考虑一些可以替换采取的办法,而且还是能够紧紧地控制住倾向于它的那些国家。然而,目前非官方的推测是,美国将从它在北京的席位问题上的根本否定的态度,转变到以弃权的形式表示赞成。    虽然美国希望同北京的关系正常化(这从最近放宽贸易和旅行限制以及总统越来越友好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但是美国大概不会不经过战斗就放弃台湾对联合国席位的要求。据这里估计,美国将会作出最大的努力来避开是北京还是台湾真正代表“中国”这种用词方面的老问题(两个政府都坚持说自己是唯一的代表),而是强调这种事实情况:不管其名称如何,每个政府都实际上控制了一定的领土。    从国内来看,美国采取的较现实的态度的这一气候已经成熟。今年五月举行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百分之四十五的美国人民现在赞成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百分之三十八的人表示反对。同一年前的数字相比,当时是百分之三十五的人赞成,百分之四十九的人反对。    根据粗略的估计,在报纸的社论中,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为十比一,而在国会中,支持这一主张的人越来越多。    尽管反对接纳赤色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百万人委员会(一个由前明尼苏达州众议员周以德领导的院外活动团体)一直在进行夏季广告运动以支持美国的传统立场,但是人们认为,这个团体的影响和得到的支持在过去几年中已大大缩小。    据这里的人士说,不管尼克松总统选择哪条行动方针,美国和北京建立外交关系还可能要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

6. 沈剑虹向其美国主了哀求要美发表声明「明确支持」蒋帮

【美联社华盛顿三日电】国民党中国的大使沈剑虹今天说,“美国方面发表一项明确表示支持的声明已经成为”蒋介石总统的台湾政府今年为保留在联合国的席位所作的努力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他在同记者谈话时说,“我们确实希望能很快作出这个表示。当然,你们的政府过去也这样表示过,但是需要再表示一下,特别是现在其它一些国家政府正在设法对局势预先作出估计的时候。我们认为需要美国再次宣布给予支持。”    这位中国使节是在尼克松总统即将就美国在今年秋天举行的联大会议上采取的立场作出决定的时候发表这番讲话的。据说,美国倾向于在联合国实行关于会员国资格的普遍性原则,而让所有分裂的国家——其中有两个中国、东西德、南北朝鲜和南北越都参加。    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沈剑虹说,在联合国宪章里没有包含任何关于普遍性原则的话。    “我认为,我们政府对接纳分裂的国家这个问题没有考虑很多。我想,如果这个问题以一个提案的形式在联合国中提出,我的政府将不得不表示态度,但是目前谈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    沈说,“他一直在以极大关注的心情注视着美国参院外委会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意见听取会。    “事实证明,大多数证人的意见是那样片面,这使我感到震惊。    “考虑到一些重要的参议员准备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甚至这意味着驱逐我国,我作为大使感到非常痛心。”“其中有一些人准备看到我们被驱逐出联合国,好像我们的存在不是一个事实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