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2-20

第 1 版

1.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侵华必败

日本“战略问题研究会”发表一篇题为《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中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斗志昂扬、战略战术极其高超、装备良好,广大民兵的力量更是苏修望尘莫及。认为无论苏修如何夸耀军力,侵入中国就必将陷于泥潭,同时苏国内和背后也将产生新的危险。报告认为苏修侵华这种非正义战争是不能取胜的。说对苏修来说,毛泽东思想比核弹“更加危险”。报告认为苏修可能对我搞奇袭速决战    【本刊讯】日本军事问题研究会发行的《军事问题月刊》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号刊登了日本“战略问题研究会”写的一篇“共同研究报告”,题目是《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    据军事问题研究会介绍,日本“战略问题研究会”的核心人物是新道建雄,该研究会“对以美、苏、中三大国为首的各国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它们的世界战略,一直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关于《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的研究是该研究会应军事问题研究会的要求而进行的。作为研究成果提出的“共同研究报告”——《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由新道建雄、阿部升、日野市郎、柿沼隆夫、松田弘等五人集体研究,最后由新道建雄整理成文。    《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由五章组成,即《序》、《第一章——中苏对立各问题》、《第二章——中国的政略、战略》、《第三章——苏联的对华军事战略》、《结论》。现将第三章和结论摘要刊载如下:(文内题目都是原来的——本刊注)第三章苏联的对华军事战略(一)苏联的战略姿态    这里存在着中苏两国开战论。其中的一种说法是,苏联用核导弹对中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核袭击,立即全部解决。另一种说法是慎重的。要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全面作战进行分析,最重要的是重新研究当时的关东军和苏联军进攻满洲的战役,还要加上苏联军攻克柏林的战役。    总之,由于中苏边界辽阔而漫长,一次正面作战是解决不了的。如果再加上蒙古,边界线长达一万公里以上。仅仅中苏边界线就有九千公里。大体上首先要研究的是东北地区。因为这里将进行西、北、东三个方向的作战。    其次是把中蒙边界当作正面战场。第三个正面战场是中国的西部地区,苏联军是取天山南路还是取天山北路,因为没有详细的战图,似乎不怎么好进行战役研究。    大部分人似乎认为,在远东方面,苏联军将从滨海边疆区方面强行通过朝鲜(北朝鲜)进犯天津和北京。    谈到苏联的对华战略,说苏联军将一下子从三个正面进犯中国本土。这是非常离奇而幼稚的说法。因为政治条件和军事战略条件没有统一起来。    只是孤立地考虑军事战略的人们,多数认为,前几年进行的第??伯渡河作战演习,是设想在黑龙江和松花江两条江上作战的,是把进攻东北作为正面战场,蒙古和西部地区作为侧面战场。并且认为,这样,苏联军就可以使用最新的火力、机动力量、空中战力和火箭战力,运用全面纵深歼灭战略,一鼓作气席卷东北,攻克北京。    这种想法认为,中国的人民战争方式无法战胜苏联军的全面纵深歼灭战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曾两次把人送上月球的美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为什么不能战胜越南人民战争的这个问题岂不成了不解之谜。    据推测,中国如果全体人民都发动起来的话,能够有两亿人实行武装。不管怎么样,苏联军投入几百万军队开始进攻的时候,怎样才能歼灭几千万的第一线兵力(正规军和民兵)呢?    这些兵力如果展开游击战,就是按照欧美式的战术计算,苏联也必须出兵两亿才能取胜。    据说,因为苏联拥有大量核导弹,所以一下子就能摧毁中国的核武器工厂。但是,七年来,(中国)提炼铀的工厂不断开动,导弹工厂不停地工作,氢弹材料一直在大量生产。而装配起来的核导弹并不放在铀工厂里面。不会那么无知,已经分散到许多地方去了。假使苏联对中国进行了核袭击,中国也能对苏联进行核报复。    滨海边疆区、外贝加尔和西西伯利亚在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之内。莫斯科在三千多公里的射程内。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期望反弹道导弹发生作用。因为反弹道导弹是不能防御中程弹道导弹袭击的。    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起到第五个年头发展到了氢弹导弹。这对苏联来说是相当吃惊的。    过去,苏联对华战略的推断曾经考虑过中国没有远程轰炸机。不过,如果推算一下把三百万吨级的氢弹弹头发射到安全高度的火箭的性能,那么就会出现难题。    装备普通战术弹头的近程弹道导弹的成本费便宜,组织维持费低,机动能力和隐密性极高。这样,在中苏边界上,在地面部队突破以前,就很可能早就展开了普通火箭战。这种情况下,苏联绝对得不到好处。滨海边疆区、远东、外贝加尔和中央亚细亚的战略供应线,就会遭到中国导弹的集中进攻。从苏联的欧洲部分到苏联在亚洲的铁路线,可能最先被切断。    外贝加尔,特别是贝加尔湖附近地区极其薄弱。从苏联西部地区向中国进攻,对地面部队说来也是极其不利的。    克鲁鲍特金大将向沙皇建议并吞新疆地区的原因就在于此。地面部队即使企图在这里展开全部纵深歼灭战略,也是地形上有利于防御而不利于进攻。    现将问题整理如下:    第一、当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同过去的中国已完全不同。就是过去的中国,日本的杉山大将曾上奏天皇要在三个月内降伏中国,到第八年却是自己投降了。战争就是这样。首先对苏联发动突袭的德国纳粹军队,使用飞机和坦克进行全线纵深突破作战,开战当时确曾给苏军以巨大打击。可是,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攻防战中(开战后第四个月),苏联军损失共约一百七十多万人,而德军包括失去战斗力的部队在内共损失四百五十万人。后来就投进了全部预备兵力直至消耗殆尽。    苏联军进攻柏林的作战,是从黑海到白海横跨一千六百公里宽的正面战场开始反攻的。越接近柏林,正面战场的宽度也逐渐缩小,最后缩小到一半的程度。    中国的情况是,有七倍于总反攻柏林开始时的边界线。由于选择正面战场地点的不同,战术就有很大差异。任何人都会考虑到东北地区。日苏战争时,因为对手是已经削弱了的关东军,所以一下子就结束了。但是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就不能那么容易对付。如果不考虑这一点,肯定会遭到惨败。    我们反复进行了作战研究和图上演习。我们分析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代红军的战法和同当时拥有美式最新装备的蒋介石军进行三年战斗的经过,结果看出,一九四七年同一九四九年是完全不同的。接着,在三年朝鲜战争中间人民解放军同美军的战斗显示出比国内革命战争更加高昂的战斗情绪,使美军未能再次突破三八线。    日本对中苏作战的设想,特点是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而对于苏联军,却是以关东军还没有打上一周的这个记忆为标准进行计算的,所以是过高估价。    例如,苏联曾对芬兰进行过突然袭击式的预防战争。芬兰同苏联相比,在兵力、装备、武器性能等方面相差都极为悬殊。但是由于芬兰彻底抵抗使苏联一筹莫展只好讲和,这个事实不能不考虑到。    从普通作战能力方面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是极其高超的,装备也是良好的。这从朝鲜战争中范佛里特所率领的军队的总进攻全部失败也能判断出来。    其次,必须正确估计民兵的战术能力和战斗能力。在这方面苏联人民是望尘莫及的。再加上民兵的作战是在广大地区展开的,所以口头上说扫荡作战,实际上反游击战是极难成功的。    尤其重要的,是人民对于战争的政治判断。    中国人民正在计划花费几年的时间来储备粮食,采取用枪弹、火药、地雷、迫击炮和机关枪等类武器来武装自己的自给自足的战备姿态。口头上说依靠苏联军的装甲火力实行全面纵深突破歼灭战略,貌似强大,但是,为什么要进攻中国呢?即使有多少飞机、坦克、大炮和凝固汽油弹,即使有二百万或三百万人进攻中国,可是对方十人当中就有一人拿着武器,在哪里都可以打,所以必须以七千万人为对手。    所谓全面纵深突破歼灭战略,是为了打击敌方野战军主力的。但是,要休息,要宿营,在行军中间,连打到哪里才能休息都不知道就无法作战。    不管勃列日涅夫怎样说毛泽东政权在实行军事独裁,但两亿的苏联人是不会那样认识的。非正义的战争是不能取胜的。    更成为问题的是,投入几百万大军后,怎样才能保持不断地供应呢?边界线一万多公里,正面战场也可以开辟几十处。必须估计到西伯利亚铁路将被切断。    中国人民解放军如果打进外贝加尔和西西伯利亚,战争前途就彻底倒转过来了。(二)苏联的别有用心的战略    苏联内部是否存在着相互对立和内部纠纷呢?有一种说法认为,军队内部划分为西伯利亚派和欧洲派,同样,在党和政府内也存在着上述那样的对立。如推断说,勃列日涅夫—格列奇科是强硬反美派,柯西金—谢列平是同美国协调派。(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可能有意见分歧。可能有政策上的争论,也可能有围绕着优先选择捷克还是中国问题的大讨论。但是却没有根本的对立。因为都是现代修正主义路线,立场是一致的。    并不是那样,很可能是想取得对外心理战效果的表演。    苏联倡导了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并且表明其中也包括中国。既然叫作集体安全体系,没有共同的假想敌当然是不行的。如果不存在假想敌,安全体系也就没有必要了。但是,在现在中苏对立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是很奇怪的。人们怀疑这是别有用心。有必要回忆起住在莫斯科的奇怪人物维克多·路易斯。他是最近几年内曾两次访问台湾的谜一般的人物。拥有美苏两个国籍。这件事情是最近几年才弄清楚的。这个事实可以认为,维克多·路易斯访台是同美国商量好了的。这样,就可以推断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有着深刻的笼络台湾这项工作的意图。    从结论方面说,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就是建立反对毛泽东—林彪路线的国际集团。结语    当记述以中苏两国的政略和战略为中心的《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时,我们接受了希望我们谈谈中苏的军事战略和据此设想的战术问题(一种假想战争)的要求。当然,我们这个研究会,最近两年在“中苏战争作战研究组”内,就两国的战术问题反复进行了作战研究和图上演习,最近才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但是因为内容中包括特别重要的问题,所以经过多次研究讨论,确定这次暂不发表。打算另找时机,认为必要时再行公布。因此,在这里对某些内容特作附记如下:    得出了下列结论:中国的核导弹,特别是氢弹导弹试验的成功,迫使苏联不得不从根本上重新研究对华战略。苏联的对美战略是采取了“核抑制战略”。正如本稿所述,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也改换成作为核抑制战略组成部分的灵活反应战略。苏联在西德承认以奥得—尼斯线为边界线以后,可能向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方向前进。这样,苏联控制东欧的工作,如能听从苏联的意思,当然会顺利进行下去。    就是说,如果苏联稳定了对美国、对欧洲和对东欧的政略战略,将肯定会以此为条件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姿态。    苏联绝对不会搞两个正面战场。同时,对美国和对欧洲不是主要正面战场而是防御的侧面,正面战场是针对着中国。    而且,苏联决没有轻视中国。勿宁说,潜藏着正感到一种真正的恐怖,问题就包藏在这里。因此不会出现单独同中国决战的那种糊涂而愚蠢的战争。    苏联军无论怎样夸耀火力、机动力量、装甲力量和核战力,但是进入同中国决战时,作战的终止线就不明确了。不是占领了北京、上海和哈尔滨,就能宣告胜利结束的战争。而是很有陷在泥潭里的危险。而且这个泥潭还将逐渐扩张起来,所以危险性更大。    没有好办法。因为如果把全部力量都用于同中国作战,结局是在苏联内部和背后将产生新的危险。    这里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如果在极小的有限地区,用有限的时间能操胜算时,就有可能强行作战。这就是奇袭战略,就必须是速决战。任何情况下都是这样,没有准备打长期持久消耗战这类战争的国家。因为那将是自取灭亡的亡国作战。    第二是联合作战。美军及其同盟军从太平洋、东方方面发动登陆进攻作战时,苏联也从背后强行同中国决战。就是在广大地区的夹击作战。    假如苏联一国强行单独决战,不论胜负,苏联都将疲惫不堪,元气不易恢复。苏联是追逐渔翁之利的,而不是相反。    日本方面的情况是,中苏两国打了起来,日本可能会保持形式上的中立,并且会认为向中苏两国输出军需品的作法是有利,露出经济动物的本性。    还有这样一个判断,就是如果真正存在中苏战争的可能性,向西伯利亚投资将是极端危险的赌博。    另外,中苏战争就算是局部战争,但是如果具有核战争的性质,参加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国家,虽然还不至于完全没有,可能会很少。因为中苏的核战争对亚洲邻近国家不利。    因此,最近几年苏联为了对中国进行核威胁而配备起来的核导弹作战力量,在使用和用法方面都不得不把真正面目搞得含糊不清。    虽然说中国现在才开始拥有氢弹导弹,但是如果把对华战略改成灵活反应战略,苏联的有利条件就失掉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对于苏联来说,毛泽东思想比核导弹更加危险。    最近几年,苏联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已经不太了解了。中国完成了不可能做到的原子弹导弹,五年后完成了氢弹导弹。而且连浓缩铀工厂也依靠自力更生建成了。    总之,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苏联为了探知这些情况,最近可能进行和平的试探。因此微笑外交就成为必要的了。但是,毛泽东思想同现代修正主义,不论用什么方法,总有一天要一决胜负的。

第 2 版

1. 菲律宾数万工人农民和学生举行反美大示威

【合众国际社马尼拉十九日电】(记者:基伦)咆哮的菲律宾示威者星期三晚上砸开两道铁门,冲到美国大使馆办公楼。这是一九四六年菲律宾从美国取得独立以来在马尼拉发生的造成的破坏最大的反美示威。    示威者们潮水般涌到该市的饭店和商业区,肆意捣毁商店、办公处和汽车,这种破坏活动一直进行到星期四早晨。    骚乱者对熄了灯的大使馆楼房投掷石块、火把、催泪弹和自制燃烧瓶达四十五分钟而没有一名警察在场。这座楼房是领事部、美国新闻处、退伍军人管理局和另外几个联邦机构的办公处所。    他们打碎了一百多扇窗子,引燃震耳欲聋但是不造成损害的爆炸装置,并且在该楼房的院子里燃起几堆篝火。    示威者们最后被很晚才到来的弹压警察驱散,他们退走的那条路上,遍布碎玻璃片和一些被砸坏的汽车。    新建成的马尼拉希尔顿饭店(菲律宾人所有)的一楼玻璃窗也被砸碎了。    官员们说,他们认为这是大使馆财产遭到的破坏中最厉害的一次。这肯定会使美菲关系进一步紧张。    这些骚乱分子是参加在马尼拉市中心米兰达广场举行的大会的三万名学生、农民和工会会员的一部分。这次大会历时五小时,是和平地进行的,会上谴责了美国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大会组织者们骂马科斯是“美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傀儡”。    大约一千名示威者离开了主群,走了一英里多地到达美国大使馆。    最大胆的示威者们破口大骂,试图砸开通向大使馆正厅的钢制大门,没有成功。于是他们拥去砸开了保护使馆办公楼的较薄的金属门。    骚乱者们虽然又打破了通向楼里的几扁玻璃门,看来没有进去。    随后,大约八百名示威者在总统府附近的一条大街上集结,警察投掷烟雾弹赶他们。    教育部长科尔普斯星期四早晨宣布,由于这次骚乱,马尼拉市和郊区各学校本周其余几天一律停课。他说,这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冷静”期。    至少有二十三个人受伤,其中四人被投射的催泪弹和燃烧瓶打中,负重伤。    星期四凌晨一时,马科斯从总统府出来,到周围一带大街视察。总统一直在总统府的书房密切注视学生骚乱的经过。    警察说,到上午三时,大部分使馆区和市中心区,秩序已经恢复。    【路透社马尼拉十八日电】有一千多名示威者在举行了抗议马科斯的政策的集会之后,今晚用燃烧弹和石头袭击了美国驻马尼拉大使馆。    今天下午,大约有两万人聚集在市中心的米兰达广场,要求在国内实行改革,但是有一些人举着谴责“美帝国主义”的标语牌以及其它一些要求撤消美国在菲律宾的基地的标语牌。傍晚时,有一小群人离开了那些举行集会的人前往美国使领馆,他们打碎了领事馆建筑物的玻璃板的窗子,还打坏了大使馆的大门。    马科斯总统在上个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答应对美国军事基地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因为设立基地的规定中有些规定损害了菲律宾的主权。    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近来举行的一系列抗议示威中一直要求在国内实行改革,但是他们也要求废除同美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包括军事基地联合协定以及撤走美国联合顾问团。    全国各地今天举行了几次示威来支持学生要政府实行改革的要求。    在离美国大使馆周围一英里范围内的交通中断了,警察说,有两辆汽车被烧毁,还有几辆汽车被骚乱的群众破坏了。

2. 美联社叫嚷菲群众示威发展成「糟糕的局势」

【美联社马尼拉十九日电】美国大使亨利·拜罗德昨晚在大使馆里一边在碎玻璃窗、破桌椅和烂花盆中间走来走去,一边嘟哝着说:“菲律宾政府没有保护我们。”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数警卫人员击退了想要破坏美国大使馆的一群菲律宾青年暴徒的侵袭。    拜罗德说:“报纸整个星期都在报导这类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得到菲律宾的保护。我们的人用能够采取的最好的办法来保护自己。”    下午九时许暴行发生的时候,这位大使不在大使馆,在警察没有到场时,他打电话给马科斯总统要求保护。拜罗德说:“总统显然采取了行动。”    下午十时许,防暴警察小队追捕当时还在全城乱冲乱撞的示威者。    拜罗德说,他仍在估计局势。他说:“我刚到这里来慰问我们的海军陆战队,他们干得很好。”    【美联社华盛顿十八日电】国务院今天说,在马尼拉的示威者在今晚举行的示威中,冲进了美国大使馆所属建筑物前面的围墙,但是并没有冲进里边的大门。    新闻发布官巴奇说,在闯进大使馆的半小时内,防暴警察就到了。事先没有要求警察提供保护,当示威者集结在大使馆的场地时,没有一个警察在那里。    美国大使馆打电话给国务院,汇报了这次行动的情况,但是巴奇说,尚未报告美国向菲律宾政府提出外交抗议的事。    美国官员们认为菲律宾的学生骚乱者,表明了去年十一月总统选举以后菲律宾所陷入的骚动和不安局面。    这些学生示威已接近于发展成糟糕的局势,因而在这里对此事并不轻视。    这些游行是在菲律宾正在处理严重的外汇问题时发生的。    美国私人银行方面在推迟菲律宾的债务方面已给予了一定的合作,意思就是说把菲律宾的债务再延缓一个短时期。但是美国政府对给予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贷款问题采取了冷淡态度。

3. 老挝解放军进攻查尔平原两个战略机场

【美联社万象十八日电】美国人士今天说,共产党军队昨天晚上用坦克和工兵进攻老挝两个战略机场,但是被击退了。    在距离三十五英里的两个地方同时发动的进攻是要占领查尔平原的川圹机场和龙真的机场,这个位于查尔平原西南端的机场是非常秘密的。    龙真是王宝将军的总部所在地,也是美国向老挝北部的老挝王国军队提供后勤支援和由美国顾问提供帮助的重要基地。    【合众国际社万象十八日电】军界人士今天说,北越军队第一次用坦克进攻查尔平原,但是在进攻一个战略机场的时候被击退了,三辆装甲车被击毁。    这次进攻是自从二月十一日以来对这个基地的第三次进攻。二月十一日,北越军队开始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查尔平原。昨天晚上参加进攻的这些坦克是共产党人自从去年以来在老挝第一次使用的。    【合众国际社万象十八日电】军界人士今天说,老挝政府军计划进行反攻以收复北越军队进攻查尔平原的时候所占领的一些战略前哨据点。    一位老挝高级军官说,政府军在美国军用飞机的支援下已开始行动,以夺回查尔平原东北角的一些阵地。    这位军官说:“王宝将军的军队已经出动,但是空中支援受到了限制,因为今天的天气并不很好。”

4. 法新社报道:菲反动当局逮捕了两百名示威群众

【法新社马尼拉十九日电】警察说,两千名左右大喊大叫的青年用自制燃烧瓶袭击了美国大使馆后,到今天凌晨已有大约两百人被捕。    这次袭击美国大使馆,是这个首都约六万名青年人参加的历时六小时反政府反美示威的顶点。

第 3 版

1. 法总理戴尔马表示:希望法物价今年只上涨百分之三点九

【法新社巴黎十六日电】法国总理沙邦—戴尔马今天宣布,他的政府希望在一九七○年把物价上涨控制在百分之三点九以内。    在今后十二个月内,官方估计物价至少提高百分之四。

2. 法财经情况严重恶化政府内部争吵激烈

【本刊讯】法《纪录》周刊一月二十二至二十八日发表本杰明·费雷奥尔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沙邦—戴尔马能度过这一年吗?》,摘要如下:    四面楚歌的总理,大概要担心财政状况的即将严重恶化。    实际上,法国的财政情况远不如人们要使别人相信的那样美妙。虽然贸易平衡赤字在去年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肯定有所降低,但是,它还继续存在,而且,专家们全都认为在未来的月份里它还将存在。然而,这个“洞”已经够大的了。尽管法郎贬值和马克增值,我国对外贸易逆差一九六九年仍然达到二十二亿美元,这个数字在我国国家财政史上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这个数字是一九六八年的赤字的两倍,而一九六八年的特点就是:五月危机、价值二十亿美元的资本流失以及德姆维尔和德勃雷对财政的灾难性管理。    那么,法国目前的储备情况如何呢?国家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布的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和外汇储备重新估值数字表明,国家当时拥有二百一十五亿五千七百万法郎的资产。然而,尽管一月初回收了一亿一千万美元,但是,法兰西银行在国外的欠债仍达一百亿到一百一十亿法郎之间。因此,法国的储备可能正好是一百亿法郎,即不到十八亿美元。    这就等于说,戴高乐曾经引以为骄傲的黄金和外汇的著名“褥垫”,几乎完蛋了,尽管吉斯卡尔(德斯坦)从去年九月份以来利用一些国际贷款来填补我国贸易逆差。    这是不能持续很长时间的小手法。如果我们的进口不很快达到百分之九十三以上(而最后的十进位数字是最难争取到的),那么,形势就将会突然变得极其严重了。    对于一个财政部长来说,信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信心才能引起贫乏的(外汇)储备的持久解冻。吉斯卡尔似乎忘记了这一点。他的眼睛死盯着出口的曲线不放,日复一日地处罚消费者和储蓄者。总而言之,他是在国家通货膨胀的基础上玩弄国内通货紧缩的手法。    在几天前的一次晚餐上,财政部长的一位专家谨慎地发表意见说:恢复自由汇兑伴之以货币比值的轻微调整,以便使病后初愈的法郎完全恢复健康,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得干脆!这就意味着,他也不排除在一九七○年法郎再次贬值的假设。    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疑问的,就是沙邦—戴尔马在这一行动之后不可能在政治上苟延下去。    一月十五日,蓬皮杜在爱丽舍宫主持了一次关于制定第六个计划的人数很少的内阁会议。在会上,总理和财政部长吉斯卡尔之间发生了激烈争吵。    总理要求从一月末起放宽信贷,要求在二月份签订一个新的格雷内尔工资协定,要求从三月份起逐步取消对目前尚冻结的六十五亿投资贷款的限制。    吉斯卡尔满脸愁容。他辩驳说,通货膨胀可能会象野马奔驰那样失去控制,而提出把法国紧缩政策作为其援助条件的外国银行可能会中止它们的贷款。他威胁说:如果政府决定改变财政政策的话,那就由我以外的另一个人来执行。    据说,蓬皮杜进行了粗暴的干预。    事实上,国家元首是有某些保留地——尤其在对待农业现代化这个问题上——支持吉斯卡尔的谨慎从事的。再说,是他曾经让后者在上月的讲话中向法国人宣传“忍耐”。    不管怎么样,总理的立场和财政部长的立场是针锋相对的。即使根据他们周围人士的看法,这种观点不一致只能是随着岁月的消逝而加剧起来。而如果要发生公开冲突的话,那么,沙邦—戴尔马就有理由认为他将会要下台。    要弄清蓬皮杜和沙邦—戴尔马的关系的“温度”,就必需注意着他们彼此办公厅之间的关系。然而,一些时候以来,这些关系恰巧不再是热忱和互相信任的。    而总统本人也不掩饰某种烦恼。    去年夏天,当蓬皮杜谈到他七年任期间的各届政府时,在他周围的人一致认为,一个总理的“良好任期,将大约为十八个月。沙邦—戴尔马不一定能呆这么长的时间,一九七○年很可能会看到一位新总理在马提翁大厦上任。

3. 美记者报道:罗杰斯与卡翁达讨论了我援建坦赞铁路问题

【中央社纽约十八日电】据报道,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使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相信,拟议中的坦赞铁路工程不会带来中国共产党向非洲进行政治渗透的什么危险。    《纽约时报》记者莫尔在从卢萨卡发出的一篇报道指出,卡翁达和罗杰斯讨论了拟议中的将由赤色中国人修建的铁路工程问题,罗杰斯认为,由于这个工程会带来不小的赤色中国对东非渗透的危险。据莫尔说,卡翁达对罗杰斯说,他没有看到这个工程会使北京的意识形态在这两个非洲国家蔓延的任何危险。他诙谐地说,英国统治了七十年,没有使我们变成资本家,而我(卡翁达)确信,同中国人在修建铁路方面合作五年也不会使我们成为共产党人。

4. 英国《新中东》月刊报道:苏修正从五个阿拉伯国家掠夺石油

【本刊讯】英国《新中东》月刊在二月号上刊登了让—雅克·贝雷比所写的一篇评论,标题是《东方的石油;苏联的石油政策》,摘要如下:    在今后几年,有许多事情将以大国的石油政策    ——特别是苏联的石油政策——为转移。    根据现在已经知道的事实来看,俄国人在阿拉伯世界的主要目的是以帮助年轻的激进派人物掌握权力为手段,换掉倾向西方的政权。    我们知道,苏联需要中东的大量石油蕴藏,中东石油比苏联本国的石油要便宜一倍或两倍。俄国人已在不同程度上有成效地插手五个阿拉伯国家的石油业——阿尔及利亚、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和南也门。正如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和伊拉克所发现的那样,苏联人已经能够对这些国家同西方在石油方面的关系施展影响。苏联采取的是一种谨慎的政策,旨在逐步排挤西方的利益,但并不是要把西方排挤出已有的那些油田,因为那样的话可能引起危险的反应。俄国人注目的是开发新油田,而今后十年石油产量的增加可能多半要靠新油田。    与此同时,虽然英国和美国的石油公司可能在阿拉斯加、印尼和黑非洲找到大量蕴藏的廉价石油,但欧洲可能仍然宁愿购买受俄国人控制的——或者在俄国人提供技术帮助的情况下生产的——阿拉伯石油,尽管这样做可能在经济和安全方面要冒风险。欧洲国家之所以可能这样做,是因为它们仍然视中东为廉价动力的主要来源。    如果共产党阵营同阿拉伯世界之间能建立起稳定的、可以满意的关系,那么,共产党国家将会日益大量地进口阿拉伯石油,同时越来越多地把它们本国产的石油输向西欧。    有件事情是可以说明动向的,那就是,苏联同意大利和西德达成向它们两国出售苏联天然气的协议,同时,莫斯科同德黑兰之间达成了购买伊朗的天然气的协议。    苏联向埃及采购的石油在一九六九年是五十万吨,在一九七○年将是一百五十万吨,增加两倍。同时,一家同莫斯科有关系的瑞士公司向埃及购买了三百万吨石油,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要运给苏联的卫星国或保护国的。    以色列同阿拉伯之间的冲突现在还看不到取得神奇的解决的前景,因此,苏联和东欧势将加强它们在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的地位。从今以后,不论华盛顿采取什么态度,从长远说来美国的利益反正将受到一个有力的竞争者的威胁。

5. 罗杰斯离刚果(金)抵喀麦隆活动

【法新社金沙萨十八日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今天离开这里前往喀麦隆的雅温得进行他的非洲十国之行的第七国访问。    罗杰斯在这里逗留三天期间同蒙博托总统举行了会谈,并同美国驻黑非洲的大使举行了会谈。    【美联社雅温得十九日电】国务卿罗杰斯的飞机昨天晚上在喀麦隆的内陆首都安全着陆。    【美联社金沙萨十七日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今天以七个小时的时间,同刚果总统蒙博托讨论了越南问题、中东问题以及刚果运输问题。    国务院新闻发布官麦克洛斯基后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会谈的气氛是“诚挚而坦率的”。    【合众国际社金沙萨十七日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在其非洲之行中于昨天到了刚果。他保证说,美国将继续援助他称之为这个大陆上“最稳定的、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国家”之一的这个国家。    【法新社金沙萨十七日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今天在与刚果总统蒙博托的七小时会晤中,讨论了美国和刚果的关系以及当前的重大国际问题。    这位国务卿的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后来说,蒙博托对罗杰斯说,他希望美国继续在刚果(金)投资并进行财政援助。    麦克洛斯基还说,罗杰斯还邀请蒙博托访问美国,预料这位刚果领导人将在今年年底之前进行这次访问。    这两位政治家是在蒙博托总统的游艇中会晤的。游艇在刚果河上来回荡漾。    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纽森说,今天开始举行的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要研讨美国外交官员在非洲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还要讨论各个接受美援的非洲国家的财政问题。    他说,增加美国对非洲各国的援助是所有美国驻非洲大使的愿望。    【美联社金沙萨十八日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今天在这里说,美国反对非洲继续存在以种族歧视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罗杰斯还说,美国赞成和平改变,而不希望看到大国在非洲争夺。    罗杰斯是在美国驻非洲的三十八名大使和领事的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昨天开始的这次会议目的在于帮助美国国务院制订对整个非洲的一种有联贯性的政策。与会者要讨论美国在非洲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罗杰斯的讲话摘要是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官麦克洛斯基提供给记者的。    国务卿谈到的三点是:    ——美国同非洲的独立国家的良好关系具有牢固的基础。    ——美国人民中,百分之十以上人的祖先是来自非洲。    ——美国同非洲有着许多的贸易关系,在非洲经济发展方面,投资越来越多。

6. 阿尔及利亚同苏保贸易大增

【本刊讯】阿尔及尔二十三日消息:阿新社报道,阿尔及利亚商业部长拉亚希·雅克尔在访问保加利亚和苏联之后回到阿尔及尔时在达尔贝达机场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说,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及利亚—苏联的贸易在一九七○年和今后四年内将有很大增加。    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的贸易将从一千一百万美元增加到三千万美元,阿尔及利亚—苏联的贸易将从一亿二千万美元增加到一亿四千万美元。    拉亚希·雅克尔说,“我们在苏联的使命,主要在于继续执行关于发展经济、科学和技术贸易关系以及有关海运方面的合作的议定书。”    苏联将继续从阿尔及利亚进口五百万公石酒和五十万吨石油。    【法新社阿尔及尔二十九日电】今天获悉,阿尔及利亚政府与两个日本公司签订了合同,在阿尔泽建设一个有二百五十万吨炼油能力的石油冶炼厂。    这两个公司是日本汽油公司和伊藤忠公司,它们是在去年七月三十日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个合同。    这个炼油厂价值七千万美元,将于今年三月开始修建,三十个月内建成。    这个厂将年产五万吨润滑油和六十万吨沥青。

第 4 版

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哀叹:美元不断贬值 物价急剧上涨

【本刊讯】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二日一期中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通货膨胀一直持续不停》,摘要如下:    生活费用急剧上涨,继续削减美元的价值。这在眼前会有所缓和吗?还是通货膨胀已成为美国的一种生活方式,    当尼克松总统对上涨的消费品价格表示新的关注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预言家正在作出这一结论:    即使价格增长的速度在未来数月可能放慢,但“不知不觉而出现的通货膨胀”——它逐渐地消蚀着美元的购买力——将继续下去。    某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两、三年内人们所能期望的最好情况是把消费价格增加的比率控制在每年百分之三左右,这比大多数专家所说对于健康的经济是可以接受的数字还要大得多呢。    看一看历史上物价发展的情况,就可看出可望会出现的情况:    就一个美元的购买价值来说,在一九○○年一个美元如值一百分的话,现在的价值是二十二分。现在美元只能购买一九五○年时价值六十二分的货物和劳务。如果物价继续平均每年上升百分之三的话,从现在起十年后,一个美元的价值将仅等于一九五○年时的百分之四十六。    为什么在美国经济出现“永久性的通货膨胀”趋势呢?    一位华盛顿的经济权威说:第一个是我们为提高生活水平而作的不断的努力。第二是对劳动力有利的讨价还价气氛,它不仅使大部份生产率的增长被不断提高的物价所吞食,而且总的来说还不断增加生产的用费。    除了这些重要的因素以外,其它一些因素也在促使通货膨胀继续发展。    这些因素之一是劳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价格也不断提高。这些劳务的大部份已经成为像食品、衣服和住房一样重要了。    从美容、修鞋到出租汽车费用和牙科医生的收费,每一种费用都比一般生活用费增长得要快。    一切迹象表明设法制止美元价值逐渐下跌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一个主要问题。

2. 勃兰特复信斯多夫表示愿去东德会谈

【路透社波恩十八日电】西德政府发言人阿勒斯今天宣布,勃兰特总理准备于三月初第二周或第三周在东柏林同东德总理斯多夫会谈。    波恩所作的声明是答复斯多夫总理的来信的,斯多夫来信提议就东西德之间建立完全的外交关系同勃兰特总理举行面对面谈判。    阿勒斯今天说,西德给东柏林信件的全文将于今天晚些时候斯多夫肯定已经收到了这封信时才发表。    消息灵通人士说,内阁在作出决定之前曾经希望听听国务秘书巴尔的意见。但是,巴尔推迟了从莫斯科动身的时间,没有参加上内阁会议。    这位人士说,内阁要为勃兰特和斯多夫会谈提出一些条件,但是未能讨论细节。    【法新社波恩十八日电】勃兰特还建议双方官员于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这一周开会为这次会谈作准备。    阿勒斯说,勃兰特认为如果波恩和东柏林之间继续这样交换信件是没有用处的,因为这些信件仅仅是单方面地表达双方的观点。    这位发言人说,、勃兰特还强调西德政府没有为同东德领导人会谈提出条件。    阿勒斯向报界宣读了一项声明,联邦政府在声明中表示希望,观察家们将强调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而不是坚持强调分歧之点。    阿勒斯说,德国内部事务部长弗兰克将陪同勃兰特去东柏林,而没有外交部官员出席。    这位发言人说,在东柏林开始举行的高级会议不应当在波恩继续举行是没有理由的。    他说,他肯定东德将不会拒绝勃兰特的反建议,因为正是东柏林主动建议举行勃兰特—斯多夫会谈。    阿勒斯接着说:“总理复信斯多夫并接受邀请去东柏林,是试图为两个德国之间关系正常化作一个开端,并导致为欧洲的缓和与和平作出共同的贡献”。

3. 美一些资产阶段经济学家承认:美生产连续下降表明已陷入新的经济危机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六日电】财政部的高级经济学家今天说,为了反对通货膨胀,尼克松总统新预算中规定有十三亿美元的盈余是必要的,但是取得大得多的盈余是不必要的,那样做可能会导致衰退。    负责经济政策的助理部长韦登鲍姆说,“保持预算盈余向货币市场、私人投资者和经济的其他方面清楚地表明,联邦政府将继续进行反通货膨胀的斗争。”他又说,“与此相反,如果想得到的盈余太大,就可能产生强大的通货紧缩的力量。”    韦登鲍姆预言,企业活动在第一季度将是缓慢的,但第二季度会好转。他说,为了在经济中消除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几个月内使经济发展速度放慢是必要的。    他谈到在一九六九年的最后三个月,全国的货物和劳务生产下降了百分之零点一。有些非官方经济学家说,下降表明,美国可能已碰到了十年中的第一次衰退。    财政部经济研究局的戴利在开幕会议上的另一篇讲话中说,大多数经济学家对一九七○年的一致看法是:经济活动放慢,但不出现衰退;在一九七○年第一季度,国民生产实际上不会增长;通货膨胀对物价和成本的压力将有所缓和。

4. 美宣布释放一名苏修间谍

【美新处华盛顿十六日电】巴奇今天在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根据国务院的建议,司法部取消了对被控阴谋进行间谍活动的苏联在联合国的雇员季霍米罗夫提出的指责。国务院认为,在季霍米罗夫在明天子夜以前离开美国的条件下取消这种指责是最符合美国的利益的。    苏联改善了对在苏联境内被捕的美国人的待遇,这是促使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对苏联在联合国的一个雇员提出的关于进行间谍活动的指责的因素之一。巴奇表示希望“我们在这方面采取的行动将使苏联继续不对”在苏联被捅的美国公民“严加惩罚”。    【美联社纽约十六日电】一位泛美航空公司的发言人今天在纽约说,该公司驻莫斯科的订售机票办公室负责人鲍格丹·彼得罗夫斯基预订很快返回美国。他说,彼得罗夫斯基曾于去年十二月在莫斯科卷入了一次交通事故。

5. 外电报道:日内瓦裁军会议复会

【美联社日内瓦十七日电】裁军会议今天复会,美苏在核问题上大体取得一致,但在细菌战和化学战问题上却存在着严重分歧。    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署长史密斯对同苏联举行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前景表示乐观。    谈到“我们的赫尔辛基讨论阶段表现出来的认真和切实办事的精神”时,他又说:    “如果我们能够继续有这种态度的话,我以为,前景比过去要光明,我们可以在达成一项将符合我们的利益也符合共同利益的协议方面取得某些进展。”但是史密斯说,目前“要说出这样一个协议可能采取的形式还为时太早”。    苏联裁军谈判首席代表罗申对将来达成禁止在海底设置核武器的条约和从速贯彻于一九六七年在这里一致达成的禁止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前景和史密斯一样表示乐观。    但是,在生物和化学战问题上有直接冲突。史密斯证实,美国对英国提出的一项禁止制造、储存和使用生物武器的条约草案表示支持。    苏联则坚持签订一个禁止化学和生物武器的一揽子条约。西方官员们认为,这是一个极端不现实的立场,因为禁止已经为军队在战术方面使用的化学武器是不可能的。    【路透社日内瓦十七日电】史密斯大使说,当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于四月间在维也纳复会时,我抱有这样的希望,这方面取得的任何进展将会导致普遍的武器控制问题上的进展,其中包括本委员会讨论的问题。    史密斯说,“我希望一九七○年能够在这一迫切和至为重要的问题上取得具体进展。”    在会议于去年十月份休会之前,两主席美国和苏联向会议提出了他们共同拟制的禁止在海底设置核武器的条约的草案。    史密斯说,应拟出一份最后草案以提交联合国大会今年晚些时候讨论。    法国一直没有参加会议的讨论。    【德新社日内瓦十七日电】美国和苏联在对拟议中的禁止细菌和化学武器问题和对待禁止在海底设置核设施的条约草案的态度上,在世界裁军会议上是尖锐矛盾的。    美国表示,它认为禁止海底核设施是目前会议的主要目标。    苏联代表说,禁止海底核设施应居于次于禁止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的地位。    【法新社日内瓦十七日电】史密斯在谈到海底非核化问题时说,美国将对任何建议都给予“同情的考虑”,特别是关于这个条约的适用区域和监督办法问题。    苏联代表罗申要求签订一个普遍彻底裁军条约,但是承认,只有得到最大数量的军事大国,特别是核大国的支持,才能签订这样一个条约。

6. 美通讯社惊呼:美去年国际收支逆差达历年来最高数字

【美联社华盛顿十六日电】美国今天报道一九六九年的国际收支逆差为六十九亿八千五百万美元,是历来最严重的一年。一九六九年的逆差,就是说流向国外比流入国内的钱多,比一九六八年多七十二亿美元,因为一九六八年有一亿六千八百万美元的盈余。    所有的数字都是根据可以预言的季节性变化和考虑到美国一切海外交易的变化的清偿能力赈目加以调整的。商务部企业经济局说,“一些不平常的因素影响了我们一九六九年的对外地位。”    它还说,美国资金流入获利高的欧洲美元市场,然后通过美国银行在国外的分行再流回美国,这扩大了一九六九年的清偿能力赤字,“虽然这种流动基本上并没有削弱我们的清偿能力地位。”    它说,官方账目的改善“主要反映了美国大大紧缩银根的政策。”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七日电】美国在一九六九年有六十九亿八千万美元的国际收支逆差,这是从未有过的最高数字。    麦克拉肯在国会联席经济委员会会议上作证时说,“我们处在一种在清偿能力方面有很大逆差而美元地位又相当牢固的似乎矛盾的状况之中。”    麦克拉肯说,按清偿能力计算出现的额外的国际收支逆差反映了欧洲美元的流动。由于在美国不易得到钱,借钱的人就转向欧洲,他们把美元借回国,然后把钱还给欧洲,然后再向欧洲借贷,形成一种欧洲美元的循环。    麦克拉肯说,政府的通货收缩政策正在发生作用,因而大概会使失业人数每年增加七十万人。    麦克拉肯强调要预言失业率是很复杂的,然而他仍预言每年失业率“在百分之四点三左右”。    他说,“在这一年中,失业的人数会有某种增加,但是,上述比率的预计中的增加,大都将反映出中等时间的失业大致一周的增加数。”    一月份失业率是百分之三点九。一九六九年失业率为百分之三点四。    麦克拉肯说,一些月份中失业人数可能要上升到百分之五以上,但是以上设想是年率。    【美新处华盛顿十六日电】美国的银根紧缩政策和使美国可能的出口下降的长期的码头工人罢工所造成的货币市场混乱情况,是造成美国一九六九年国际收支出现空前逆差的因素。美国为稳住国内经济和制止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紧缩银根政策使美国流入欧洲货币市场的货币的数量增加了。    在美国东海岸和海湾地区各港口发生的码头工人的罢工使第一季度的进出口都冻结了,从而使贸易出超失去了约四亿美元。贸易情况是整个国际收支中的一个主要部分。    商务部说,支付情况全年受到“一些不平常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年初的码头工人罢工、紧缩银根和特殊的金融交易。但是,它说,即使除去这些特殊影响,“一九六九年的清偿能力赤字可能仍然同以前的赤字一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