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03-17

第 1 版

1. 英经济学家罗宾森在中国访问考察后认为:人民公社成就非常显著,组织日臻完善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三月十一日以《英国人看中国公社》为题,摘要译载了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森的一篇文章,现转载如下:    (香港《大公报》按:本文作者乔安·维·罗宾森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者,剑桥大学教授,去年她到中国访问,着重考察了各地人民公社,回国后写成本文,发表于一月三十日的英国《听众》杂志。)很坏的例子确实没有    中国实行土地改革以来已经十二年了。中国农业从个人所有制到现在的人民公社公有制,其间经过许多变迁。一九五七年我到中国访问时,在上海近郊曾会晤过个体生产的农民,不过他们已经占很小的数字了。大多数农民都喜欢加入高级农业合作社。    其后,到一九五八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在农业上出现了由若干高级社合并而成的更大的单位——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刚组成,接着就发生了干旱、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经过这三年的连续打击,事情发展到很恶劣的地步。    人民公社究竟产生了些什么作用,是我最近在中国逗留两个月期间最感到兴趣的问题。我经历了五个省,访问了十二个人民公社。此外我在访问中国的历史古迹之余,还要求带我到附近的人民公社看看。    中国当局任我选择到那个公社去。北京的中国首长也对我说过,人民公社中有好的也有坏的。我所选看的公社事实上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它们的成就也参差不一,但是我倒确实没有看到很坏的例子。没破坏传统家庭生活    人民公社予我第一个印象是,使我扫清了近年在西方国家和苏联散布的关于公社的歪曲宣传。它们说人民公社破坏了传统的家庭生活,事实恰恰相反,人民公社制度正是保护家庭。我在中国农民的家中,经常看到老年妇人在屋里忙这样忙那样,或做炊事或照顾孩子,年青的夫妇则在田间劳动赚取工分。    我还参观了农民们居住的新屋,这些新村都是公社就地取材,按照传统式样建成的。    农民还引我看他们以前居住的、现在充作猪圈的旧屋。    人民公社在三年困难时期已经崩毁了么?在中国任何一个人都否认这种说法。事实正好相反,如果不是依赖公社的集体力量,在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价格不可能保持稳定。若是在以前,饥馑和大量饿死人的惨象必然出现。    虽然自然灾害是极其严重的,现在中国已经恢复并且略有超过一九五七年的生活水平,将来的前景只有更好,这确实是公社的集体力量强大。对中国当局来说,处理六万个公社的事总比对付分散的五十万个农村容易一些。农忙时才设公共食堂    关于公共食堂,在我参观的公社中,只在农忙期间为方便农民才设立公共食堂,平时并不设立。现在的制度是,农民家庭依靠本身劳动收入而生活,平常都是一家人在家里吃饭。    作为经济学者,我对于公社的农业组织形态特别感兴趣。现在公社的组织分生产队、生产大队和公社所谓三级制。一九五六年普及的高级农业合作社,以劳动组织为单位嫌过大,以土地组织为单位又嫌过小。    在农业的劳动管理方面,较小单位毋宁是必要的。因为农业生产不像商店工厂那样凭一个人的一双眼睛就可以管理。农民分散在许多块地方,工作不固定也不相同,必须及早作出决定。例如天将要下雨,究竟是继续割草或停止,都须马上作出决定,因此采取较小的管理单位,分散责任是必要的。第二,较小的农业单位用经济刺激他们劳动的效果比大单位显著得多。从这点看来,一个拥有千人或更多人的高级合作社,其劳动组织是大了一些。而现在以生产队为单位,每队约有三十至四十户人家。每家保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农具、家畜由他们持有。每一生产队按照这一年的生产计划,根据自己的劳力和生产手段实行。生产队的生产物再按各人劳动所得的工分合理分配。在纯收入分配前,向公社提出一部分公益金和公积金    ——这些都是为农民本身的福利才支出的,除此之外,只缴纳很少数的农业税,绝大部分的生产所得归自己所有。予社员生活切实保障    人民公社经营着相当规模的企业。公社拥有拖拉机、汽车、拖拉机修理场、铸造农具的铁工厂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工场。生产大队也拥有中等规模的工场,例如为使建筑材料自给而建立的砖瓦厂和畜牧饲育场、配种站等等。    公社制度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市场活动。主要的作物固然由政府收购,棉花、大豆和其他经济作物也以一定的价格卖给政府。每一城市需要供应的蔬菜、鲜果等都和公社达成协议,由公社保证每天供应。    到夏天大丰收时,虽然市场消费价格普遍下跌,但国家对农民规定有保证价格,农民不会因为市场价跌而吃亏。国家从农民收购的产品以更贱的市价出售,这种亏损通常由春季蔬菜收购的利润来补偿。    人民公社还有一项非常显著的成就,就是对社员福利生活的切实保障。公社每年从收入当中提供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公益金专门帮助贫困、老弱鳏寡者。每个公社拥有相当规模的医院,生产大队或生产队设有诊疗所,配置有中西医。公社普遍设有学校,农民子弟都能受到初级教育,有不少青年农民还能读大学。不少农民谈到这点,和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都感动得流泪。(文内小标题是原来的——本刊编者)

2. 日驻美大使说日希望增加对华贸易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五日电】日本大使武内龙次今天对美国电视观众说,法国对共产党中国的承认使得日本“有点感到松了一口气”。    武内说,他预料今年日本同共产党中国的贸易将大大增加,虽然他预料不会是“急剧的增加”。    目前日本同中国的贸易占它的总贸易额的大约百分之一,而同美国的贸易占了百分之三十。    他强调指出,日本同共产党中国的贸易只限于非战略物资。    他说:    “这种贸易是重要的,我们希望它逐步增加。”    武内说,日本的态度是,贸易“是另一回事,可以同政治分开”。    日本的自然资源很少,人口很多。    他又说:“所以我们必须为了生存进行贸易,我们必须向一切可能的方面进行贸易。”    武内说,由于实行利润平均税的结果,美国公民对日本股票和债券的投资已完全停止。    他说,日本“不赞同地”看待这种赋税。    武内说:“我们了解你们的政策和必要,但是不管怎么样,日本人民觉得这个政策存在矛盾。”    曾经说对这项赋税有异议的共和党参议员杰维茨说,它充其量只能使美国资本外流每年减少十五亿美元。

3. 我艺术团结束在巴黎的演出将赴西德

【路透社巴黎十五日电】中国京剧团的技艺高超的唱、演和武打演员本周末结束了在这里的三星期演出,这使法国和中国新建立的外交关系中又增加了新的关系。    演出期间,阿隆勃拉剧院每晚都是座无虚席。虽然东方格调和歌唱使得一些评论家无法施展才能,但其他的人却因之而着迷了。    《法兰西晚报》的让·戈特写道:“引人入胜。这就是整个中国,真正的中国。”    他又说:“通过这八十七位杰出的艺术家,人们可以感觉出六亿中国人的五千年的艺术、文化和文明。他们是无与伦比的。”    法国国家电视台通过剧院的实况广播把京剧团带到了几百万电视观众的家中。    《巴黎竞赛画报》用整整十页篇幅刊登了京剧团来访的图片。这样做是要帮助法国人了解演员们细腻的动作以及他们的五光十色的服装和丰富多彩的化装。    但是,即使电视观众没有机会看到蔚为壮观的色彩,即使剧场的观众——而且往往是评论家——无法欣赏声音又高又尖鼻音浓厚的唱腔可是观众却为之神往。    京剧团离开巴黎后将去法兰克福演出两场,再去日内瓦,然后去意大利作两个月的演出。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十一日在头版报道我艺术团将去西德演出的消息,全文如下:    京剧将于三月十八日和十九日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演出,这是在联邦共和国的第一次表演。据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市剧院说,这个上百人的中国京剧团将表演他们的传统剧目中的片段。

4. 新西兰农业改良俱乐部联合会主席主张同我签订贸易协定

【本刊讯】惠灵顿消息:新西兰农业改良俱乐部联合会主席阿·伍德最近向该会发表年度演说时说,“我们应该把我们不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愚蠢虚伪行为抛弃掉,而努力和它们签订一个使我们能够率先为它们的亿万人民提供食品的贸易协定。”

5. 苏加诺致函纳赛尔坚持必须召开亚非会议

【法新社开罗十六日电】《金字塔报》今天报道,苏加诺总统写了一封信给纳赛尔,支持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的建议,但是也坚持必须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    《金字塔报》说,苏加诺的信是在印度尼西亚宗教事务部部长最近访问这里的时候交给纳赛尔的。这家报纸说,苏加诺打算邀请阿联政府参加下月在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国家外长筹备会议。    《金字塔报》又说,纳赛尔已经给苏加诺写了回信。纳赛尔的回信的内容没有透露。

6. 三令五申禁不住,一幅漫画有何用?

本刊编者按:左面这幅漫画是台湾蒋帮《自立晚报》二月二十二日一组漫画中的一幅,原题为《非礼勿听》,漫画中的字是“广州市人民广播”。香港《大公报》三月六日刊登了这幅漫画,并载文说:    这幅漫画是替国民党说话的,劝令并警告台湾军民不可随便收听大陆的广播。    十余年以来,蒋集团每年三令五申,禁止收听大陆广播;去年五月,台湾“警备总司令部”进一步下令禁止使用耳机收听任何播音;十二月更进而加紧管制收音器材,严禁收听大陆广播,重金奖励告密;这都可以证明,台湾军民一直有人经常收听,蒋集团无法禁绝。也可以看出,近年以来,收听的人愈来愈多。

7. 澳大利亚外长谈对华政策

【法新社堪培拉十一日电】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巴威克今天晚上在联邦众议院说:法国承认人民中国一事“表明北京丝毫也没有缓和或修改它对福摩萨的态度。”    他说:“就澳大利亚而言,我们的立场仍然是,不应该在没有福摩萨人民参加的谈判和外交活动中对福摩萨人民的命运和前途讨价还价和安排处置。而根据目前这种条件承认北京恰恰就包含有这样的意思。”    巴威克说,澳大利亚将欢迎在友好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同人民中国扩大接触。“但是,不幸的是,北京共产党当局的行为使得这方面取得进展的机会很小。”    巴威克说,澳大利亚不能忘记中国不顾印度力求友谊而对印度发动实际进攻的意义。

第 2 版

1. 法国力图重新进入拉丁美洲

【合众国际社巴黎十五日电】戴高乐总统今天飞往墨西哥寻求拉丁美洲的这个关键性国家对法国国际政策的支持。    官方人士说,这次旅行是法国为了加强它在国外的政治、文化、经济影响和密切拉丁美洲同欧洲的联系而作新努力的预告。    墨西哥旅行将是戴高乐今年秋季去巴拿马以南的各拉丁美洲共和国进行为时一月的旅行的采排。宣传部长佩雷菲特曾说,法国领导人的西半球旅行是战后的一个重大历史性事件。    法国官员们说,这次旅行和秋季南美旅行的主要目的,是要在长期被法国遗忘的那个地区再次显示法国国旗,并提醒拉丁美洲人,他们并不是只限于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选择朋友。    戴高乐的目的也是要促进法国的贸易,并提出经济援助和指导的建议。    戴高乐在发表的演说中,将强调值此法国摆脱了阿尔及利亚和它的殖民帝国问题的时候,它能作为世界强国所起的作用。    法国人士说,戴高乐在他同墨西哥总统的私下会谈中,将讨论法国提供墨西哥的一亿五千万美元贷款的用途。    【法新社墨西哥城十五日电】墨西哥报纸《新闻报》今天把戴高乐说成是“西方世界在当代政界中无可匹敌的领袖”。另一家报纸说他是“一位历史性的人物”。    《新闻报》出了彩色增刊来报道戴高乐的访问以及法国和墨西哥的关系。    《欢呼报》说,“法国和墨西哥正朝着尊严和互相尊重、自由和友好国际关系的共同目标前进。我们只能对这位人物给予最热烈的欢迎。”左派报纸《日报》在一篇评论中说,“法国再次像巨人一样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它表示自己充满了美德和慷慨。”

2. 在加蓬的法国人要美国人滚出去

【美联社利伯维尔十五日电】在这个住有二百五十个美国人的西非国家中的法国居民中正在展开一个“美国人滚回去”的运动。    上周对美国大使馆进行的一次用手榴弹和猎枪的袭击是一次警告,表明人们要求美国人滚出去。    法国大使馆官员们说,愤怒的法国人可能进行更多的袭击。    有谣言传说美国支持了最近反对姆巴政权的失败了的政变,这在加蓬的六千法国侨民中激起了不满。    许多法国人指责说,美国企图推翻法国在加蓬的特惠地位,这个国家为法国的原子工业提供铀。他们谴责美国企图过问这个国家的事务,而加蓬过去主要是依靠法国专家并同法国密切合作的。美国大使馆已正式否认这些指责。    这些谣言损害了法国侨民和美国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美国人主要是外交官、商人、和平队队员和传教士。    一些美国人在公开场所当面受到他们的法国朋友的痛骂和侮辱。    有人打电话给(美国)大使馆官员,威胁他们并要他们离开。    截至目前还没有美国人受伤,也没有进行撤退,尽管自上星期日开始就有一架飞机停在利伯维尔待命。

3. 英《新政治家》说:法国正乘机谋使拉美摆脱美国控制

【本刊讯】英国《新政治家》周刊三月七日一期载文评戴高乐拉美之行,摘要如下:    法国正在设法恢复它过去在拉丁美洲的利益。戴高乐打算重新使拉丁美洲摆脱盎格鲁撒克逊族的控制。毫无疑问,戴高乐的民族独立政策,对拉丁美洲人来说,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现在,拉丁美洲人对美国的经济控制感到愤怒;“争取进步联盟”的明显失败,叫他们感到沮丧;同时,他们已抛弃对约翰逊政府的幻想。    约一年前,就有消息说,法国打算加强同拉丁美洲的经济联系了。戴高乐即将访问拉丁美洲一事,将加强法国目前的动向。    看来,法国在拉丁美洲地区的投资,不可能恢复到一九一四年前的水平。一九一四年前,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估计在十二亿美元左右,相当于法国海外投资总数的百分之十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而列第三位。不过,两次世界大战使法国在拉丁美洲的基本投资下降。英国的情况也是一样。因此,目前美国跃居第一位,处于压倒地位,其次是西德和日本。显然法国打算改善这种状况。    在过去一年里,法国已给墨西哥提供了一亿五千万美元的长期货款。最近一个时期,法国以长期贷款的方式,把货车和拖拉机卖给古巴,并且答应今后还要多卖。法国并同阿根廷和哥伦比亚签订了技术援助协定。鉴于拉丁美洲人士目前对贸易的兴趣比对美援更大,法国的做法并不算太冒险和太花钱。目前,法国同拉丁美洲地区的贸易,还不及英国那么多。但是,假如西欧共同市场对拉丁美洲货给予特殊处理,法国同拉丁美洲的贸易是可以增加的。    不过,自十九世纪初叶以来,法国对拉丁美洲地区的最大影响,主要是文化。法国革命和十八世纪法国作家的思想,鼓舞了各国的独立战争。同时,法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运动,甚至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法国式市政建筑,仍然对拉丁美洲地区产生重大影响。法语仍然是拉丁美洲知识分子的第二语言。法国教育受到很高的评价。巴黎仍然是访问西欧的拉丁美洲人士的“麦加”(回教徒朝圣地)。法国在拉丁美洲各国都设有文化委员会。因此,拉丁美洲地区似乎已具备了成熟的条件,可让戴高乐推行不发达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政策。

4. 法新社报道:欧洲共同市场拟在拉美设立代表机构

【法新社蒙得维的亚十一日电】接近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的人士在紧接着该组织的执行委员会同欧洲议会代表团举行会谈之后说,欧洲经济共同体将在拉丁美洲,很可能在蒙得维的亚设立一个常设代表机构。在拉丁美洲访问的欧洲议会代表团成员和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的执行当局在会谈中交换了意见,目的是了解和阐明情况,象后来的公报所说的那样。在会上,欧洲代表团团长说,他刚获悉,共同市场的外长们打算在布鲁塞尔制订一个加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计划,以便为增加欧洲从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进口作出贡献。

5. 漫画:安哥拉爱国武装在丛林中进行训练

(原载巴黎《革命》月刊第六期)

6. 开罗透露:塔波特曾被迫向阿联当局作了解释

【本刊讯】开罗《鲁兹·优素福》周刊三月九日刊载了一篇专栏文章,标题是:《阿(联)美关系》。    《鲁兹·优素福》周刊在回顾美国助理国务卿塔波特对阿联的访问的时候说,“在访问以前,美国驻开罗大使馆就已伸出了许多触角,试探开罗是否愿意接待约翰逊的这位使节。日期定了以后,塔波特就携带着美国总统给纳赛尔总统的信来到开罗。”    这家周刊说,塔波特同阿联高级官员之间的一切会谈表明了以下考虑:约翰逊的政策,包括它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及它对中东问题的态度是肯尼迪政策的继续。讨论包括两个主要问题,即:(美国副国务卿帮办)亚历克西斯·约翰逊的声明和约翰逊总统的演说。(本刊编者按:这两次讲话都重申了美国侵略和干涉中东、扶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反对阿拉伯人民的政策)。    它透露,“塔波特为这两点辩护说,亚历克西斯的声明是预先安排的,目的不是想要答复纳赛尔总统的演说。约翰逊总统的说法是在数月以前准备的,原来是要由已故肯尼迪总统发表的一篇演说中提出来的。正式文本中没有任何地方提到阿拉伯人或他们的问题。”    “塔波特阐明后一问题时说,有时候由于顾全当地情况因而在道义上有所考虑,所以演说和正式文本有所出入。”    这家周刊继续说,“塔波特说,在用水方面,美国愿意给阿联以它曾给以色列的类似援助。美国曾强调指出,尽管阿联攻击美国,美国还是希望对开罗采取友好政策,为此,美国曾对凯舒尼最近对华盛顿的访问获得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但是《鲁兹优素福》周刊说,“由于我们同美国关系方面的痛苦经历使得我们犹疑不决,不敢立即接受这种诚意的表示。”

7. 桑给巴尔宣布:将成立专门机构处理分配土地问题

【路透社桑给巴尔十四日电】在昨天的内阁会议以后宣布,即将成立一个新的办事处以处理将土地重新分配给穷人的问题。    对外事务和贸易部长今天发表一项声明说,他已经注意到特别是奔巴岛的商人正在利用目前的情况哄抬粮食价格。他警告说,任何抬高价格的商人都将受到严惩。

第 3 版

1. 英报报道:英一议员谈铁托同他的谈话

【本刊讯】英《星期日泰晤士报》十五日刊登一篇题为《铁托的教训》的文章,摘要如下:    赫鲁晓夫有意无意地仿效铁托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最近关于苏联经济有必要模仿资本主义原则和学习外国经验的谈话,几乎肯定地反映了他去年夏天的南斯拉夫之行。当时,他对南斯拉夫经济中的一些资本主义改革是有极为深刻的印象的。不久前,战时英国驻铁托游击队军事代表团司令菲茨罗伊麦克累恩爵士(议员)再次访问了这位现已年迈的元帅。在他下面的这篇谈话中集中地谈到了南斯拉夫经济及其同俄国新想法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在布里俄尼岛上铁托总统别墅同他进行了交谈。铁托穿着一套深色衣裳,看上去比七十一岁年轻得多,手指上戴了一个大钻石戒指。他说:“一九三七年我把联共简史译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俄国人给了一笔钱,我就用这笔钱在莫斯科买了这只戒指。”    我问道:“您的新南斯拉夫是一个独立国家呢,还是苏联的一部分?”    他回答说:“你想必还记得我们在争取独立时所作出的牺牲,千百万人身遭酷刑和死亡。别以为我们会轻易放弃花了这样的代价所赢得的奖赏。”我提请他注意我提的问题和他的答复,回想到苏联和南斯拉夫曾经有过一段异乎寻常的长蜜月时期。我问道:“今天的情况是不是还是这样呢?”他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是这样。”    这个杰出的人物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值得人考虑的。一九四八年,他无依无靠,没有朋友,斯大林死后五年他才同西方建立相当好的关系。十年以后苏联和南斯拉夫恢复友好关系的时候,是按照南斯拉夫的条件才最后达成协议的。    但是一九五三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策的主要考虑之一是用这种办法或那种办法劝诱铁托回到苏联的怀抱。我觉得在我最近的访问期间与之交谈的一些南斯拉夫人,确切地说明了赫鲁晓夫去年夏天访问南斯拉夫时所取得的成就。我说:“可是肯定地说,你们已更靠近俄国人了。”有代表性的反驳是:“我们两国的关系是有了改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已更靠近他们了。”    我曾亲自问铁托,为了实现这种改善,他是否不得不放弃任何原则,特别是各国必须有自由寻求自己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得来不易的原则。他说,“我们没有放弃任何原则。”    如果铁托没有放弃任何原则,那么人们也许会问,是谁放弃了原则呢?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人们必须对整个共产党世界目前的状况作一次全面的观察。    我问铁托,赫鲁晓夫对南斯拉夫的分享利润以及工人委员会经营独立企业的制度想法如何,这种制度不久前曾被莫斯科谴责为最坏的修正主义。他很有信心地回答说,“赫鲁晓夫看过我们在做的事,并且同意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插进去说,“在我看来,元帅,对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说来,你有一些相当新奇的经济主张。”    他回答说,“我们不是教条主义者,日常生活和实际需要是我们采取能够导致取得最有效结果的措施的原因。在南斯拉夫,重要之点是,权力下放——这使独立的企业可以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地方自治都有助于加速经济发展。”    在以后的谈话中,我发现了南斯拉夫经济生活中一些令人惊讶的情况。例如:    一、独立企业在通过国家贷款初步得到资本以后是自生自灭的,如果有利润则由工人十分,或者重新投入企业。二、斯洛义尼亚的工资平均比马其顿高一倍半。三、为了使南斯拉夫的企业合乎标准,南断拉夫政府目前正在建议招请外国承包人投标同它们自己的承包人竞争建筑公路的合同。四、在外国足球队踢球的南斯拉夫职业球员可以把他们赚来的外币免税地存入银行,他们爱怎么花就怎么花,爱在哪里花就在哪里花。五、南斯拉夫的各个电视台现在都在经营各个独立企业为了彼此竞争而主办和扩大产品销路的商业节目。贝尔格莱德电台本身现在已成了一个谋取利润的独立企业。六、只要提出几个这样的安排,菲亚特汽车和雪铁龙汽车以及维斯帕小型摩托车目前都获得特许在南斯拉夫生产。七、南斯拉夫的农业土地约有一半仍然在私人手里。    我在意大利电视台一项杂耍节目的嘈杂声中听到了热情谈话,在这篇谈话中,“企业”、“主动性”、“差额”、“刺激”等等字眼就象在保守党中央机构的小册子中一样不时地出现,使我认真地想到,赫鲁晓夫也已把它的思想转向探索这些惊人的现象并且对他所看到的表示赞成。

2. 路透社转述苏报报道:苏一些女青年为了财产同老年人结婚

【路透社莫斯科十五日电】苏联报纸激烈地批评了年青诱人的“强夺老爷爷的人”,她们和老头子结婚为的是在莫斯科有一套房间。    《文学报》报道,一位身穿人造革外套的少女把她的上了年纪的新郎领进了婚姻登记处。新郎坐在一只像“钢琴”似的车椅上。    她唠唠叨叨地向抬着这个老头子上楼的市运输公司的强壮的搬运工人发号施令,而且不时把温柔亲热的话送到新郎的助听器里。    这家报纸说,一个一九四○年生在乌拉尔的车里雅宾斯克的姑娘以类似的方式带来了她的新郎——生于一八七五年的靠养老金过活的人。它又说:“年纪相差仅仅六十五岁这件小事对她是无所谓的。”    《文学报》说,不说自明的道理是:婚姻应当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它继续说:“当一见钟情——钟情于财产——并热爱到希望配偶尽早死去的时候,这就有抢劫的味道了——活像是‘怀着抢劫之心的爱情’。”    另外一个叫布斯基娜的女孩子爱上了“一个更为罕见的长寿的标本”,以使她能得到许可在莫斯科居住。登记处的工作人员竭力劝阻她的“受害者”,结果白费劲。她把他带到另外一个城市里去,那里的工作人员比较好说话,并为这次婚姻作了安排。    不久,她又来到莫斯科,她来到当地派出所里,手里摇着她丈夫的一封信。    警察客气地问道:“你丈夫的身体可好?”    她回答说:“他很好。他进了天堂了。”    这个老头子婚后没有几天就死了,只是这件“悲惨的事件”才使她没有搬到他的家中去。这家报纸又说,事后发现,申请书是布斯基娜自己写的。    对格鲁吉亚的胡齐什维莉小姐来说,事情解决得要好些。她迷上了一个莫斯科靠养老金过活的人,但是莫斯科的登记处的工作人员看到他身体衰弱的可怜的样子就生了疑心。因此,这位“精力充沛的”胡齐什维莉带着他乘飞机到了黑海的加格拉去,那里一切必要的手续都办妥了。    然后她把他带回莫斯科,接管了他的家,把他送进医院去照顾。    《文学报》对于某些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不可理解地容忍”这些不相称的结合表示遗憾。    这家报纸继续说:“在这些不坚贞的人当中有一个人对她年迈的配偶吵道:“你这个流氓,你无耻地欺骗了我。我原先想你只能活一年半的光景,可是你已经活到第五个年头了,你真卑鄙。”    《文学报》建议:应授权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制止这些结合。它还建议修改遗产法以要求在配偶可以继承住处和财产以前至少要一起安安稳稳地过一年。

3. 智共一些党员举行会议:谴责智共领导抛弃马列主义

【本刊讯】智利共产党一些党员创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杂志第一期二月出版。这一期上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智利共产党马列主义党员的一次会谈》,摘要如下:    一月底,六十名共产党员在圣地亚哥举行会议,讨论了同共产党的发展及其组织以及中央委员会制定的路线有关的某些方面。这次会上作出的一些决议指出,由于目前控制着苏联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的集团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会议决定谴责这个集团同党的革命斗争背道而驰。会议向作为革命组织的真正继承者的中国共产党致敬,这种革命组织是永远不应放弃的。会议承认古巴革命是社会主义在拉丁美洲的第一个先锋队,古巴革命斗争的榜样及其成就是要求在阶级斗争中放弃妥协道路的持久的号召。会议支持目前在各附属国展开的一切反帝运动;热烈地呼吁所有兄弟党继续推进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不要变节。    决议说:智利共产党领导机构无条件地追随苏联共产党现任中央委员会的修正主义立场,它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这种修正主义主要表现在放弃赢得政权的革命的前途,并且以“和平道路”的口号来代替群众革命斗争的口号。这种政策在党内散播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宣扬阶级妥协和从思想上解除群众的武装。由于忘记了革命原则,使党的领导片面地把斗争引向选举道路。    决议号召没有受到反革命改良主义腐蚀的共产党员在思想上和实际中进行斗争,以便把党的基层改造成具有革命性的机构。决议同时反对托洛茨基的立场以及革命斗争中一切形式的假马克思主义。    决议说:我们热烈地号召工人和农民参加革命斗争,认清在一个革命的共产党的永远具有战斗性旗帜下的行列,这个党应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下引导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在智利开创社会主义的时代。    同一期还发表一篇社论,社论说: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是这样一个刊物,它坚决高举被妄图修改马列主义的叛徒们抛弃了的永远具有战斗性的马列主义旗帜。智共中央领导无条件地跟在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的立场后面,压制不同意所谓和平道路的任何表现。

4. 美刊评苏影片《四十九天》

【本刊讯】美国《时代》周刊二月十四日一期刊载一篇评论苏联影片《四十九天》的文章,摘要如下:    俄国影片《四十九天》是一部热烈和明显亲美的影片——这部影片同样也可以说是批评共产主义的。    影片描述的是一九六○年在西伯利亚太平洋沿岸发生的一件事情。狂风暴雨冲断了一艘停泊在岸边船只的锚,船飘到了海上。船上有四个俄国士兵,一名士官和三名水兵。船上的燃料只能用数小时,食物只能吃几天。    食物经过定量分配后,才够吃两星期。食物吃完后,他们想法捕鱼,可是在他们捕鱼的地方却没有鱼。到第三十天上,他们开始吃皮靴,很快也就吃完了。吃完皮靴后,他们依靠水来维待生命。水用完后,他们躺在吊铺上等死。    在第四十九天上,他们听到一阵阵隆隆之声。他们踉跄地走上甲板,以后……。    在这一点上,《四十九天》这部影片给人以真实的享受。导演根里赫·加贝说,幸存是一种社会行动:存在就是要共处。观众此刻看到,发生了某种显然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事情。幸存者张开眼睛,看到半空中有三架美国海军直升飞机像天使般闪闪发光。一架接着一架,奇迹般地放下长长的银光闪灿的软梯,把精疲力竭的航海者吊上去。观众看得大为惊异。在这里导演加贝是不是有意用某种譬喻手法呢?    无论如何,很明显,他的意思是要热烈称道美国,而克里姆林宫显然也是同意的。在最后一场中,笑容满面的美国水兵团团围住这几个俄国士兵,美国人仁慈的态度使他们感动得要命。俄国士官迷蒙着眼睛,泪汪汪地说:“他们都是好人”。一位美国军官欢乐地评述道:“我们地球上的气氛看来稍稍有点儿缓和了”。可能是这样。而且还可能更进一步。

5. 文策尔向法报记者表示:希望法在柏林设立贸易办事处

【南通社巴黎十二日电】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文策尔今天向《世界报》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法国扩大贸易的可能性很大。文策尔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将从法国进口它目前在西德购买的许多商品。他建议,法国应该在柏林开设一个贸易办事处以研究扩大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法国的贸易可能性.

6. 苏同阿联签订渔业协定

【中东社开罗二月二十七日电】阿联同苏联今天下午在这里的阿联供应部办公处签订了一个渔业协定。    阿联供应部长斯提诺代表阿联签字,苏联渔业部长伊什科夫代表他的国家签字。    协定还规定苏联给阿联以技术援助以帮助建立许多渔业中心。它还决定训练阿联专家掌握捕鱼技术。

7. 德向加拿大购买小麦

【合众国际社渥太华六日电】加拿大贸易部长夏普今天宣布,共产党东德和加拿大小麦局签订了一项长期小麦协定。    夏普对众院说,东德政府已经签订一项三年协定,规定从一九六四年八月一日到一九六七年七月三十一日购买二千七百六十万蒲式耳小麦.    这项协议的价值估计为五千五百万美元。

8. 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一项决议

【塔斯社莫斯科十四日电】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开展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决议。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认为必须大大提高高等学校科学家在工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方面、在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方面的作用。为了使高等学校的教授和教师更加广泛地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允许他们在企业的实验室、在实验单位、设计单位、科学单位和其他单位兼职。对兼职的科学家,要额外增贴约百分之五十的工资。

第 4 版

1. 美国播出电视剧《孙中山伦敦蒙难记》

【本刊讯】《香港时报》一九六年十一月十六日报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昨晚在全国电视网里播出了中国历史上一宗极重要的事件《孙中山先生伦敦蒙难记》。这部电视片长一小时,不是历史纪录片,而是一出电视剧。

2. 国际钢琴比赛五月将在布鲁塞尔举行

【美联社布鲁塞尔三月三日电】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太后国际钢琴比赛的筹备人今天宣布,三十个国家的九十九名钢琴家——其中有一名共产党中国的钢琴家——将参加五月四日到三十日举行的这次比赛。    参加比赛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两人)、希腊(两人)、日本(两人)、菲律宾(一人)、波兰(两人)、土耳其(一人)、伊朗(一人)、匈牙利(一人)和以色列(一人)。    这次比赛的筹备人说,在五月四日到十六日分成两组举行的淘汰赛后,将只剩下十二人参    加五月二十五日到三十日在布鲁塞尔艺术音乐厅举行的决赛。

3. 合众国际社报道「自由欧洲」电台负责人说:将向东欧国家播送「硬壳虫」乐队的唱片

【合众国际社迈阿密三月三日电】英国的「硬壳虫」已成了一种冷战的武器。    自由欧洲电台负责人——他到迈阿密来是准备在星期一发表一篇演说的——宣布,该电台不久将开始向东欧五个共产党国家播放「硬壳虫」演唱的唱片。    自由欧洲电台的负责人诺瓦克说,「波兰的青年对硬壳虫是疯狂的。」

4. 《香港时报》报道:英“硬壳虫”乐队在美表演怪相百出

【本刊讯】《香港时报》二月二十六日报道英“硬壳虫”乐队于二月初到美活动,摘要如下:    二月初,“硬壳虫”爬进了美国。    在卡纳基音乐厅里,观众挤得满坑满谷。    “硬壳虫”走进卡纳基音乐厅的舞台上,把一把他们喜欢吃的糖,向高空像放焰火似地一抛,接着观众们的喝采声,狂叫声,掌声……百声震天,就是有空袭警报,或解除空袭警报,也听不见了。    台下的采声不停,他们在台上边唱边弹,相信没有一个观众真正能听到他们在唱些什么。    这种台下的狂叫声,对“硬壳虫”来讲,并不新奇,他们已惯于生活在这种声浪中,“如果能听到自己的音乐声,那一定是一次不成功的演出。”    【合众国际社纽约二月二十一日电】今天晚上,数千名十几岁的孩子给来访的英国“硬壳虫”四人乐队一项狂吼和恣情暴乱的送别式,欢送这群歌手取道返回伦敦。在激动喧嚷的场合下,有两位警伯受伤,六个女孩昏厥。    这次送行的骚动情况,犹胜过二月七日当这群披头散发的歌手初入美国国门时的欢迎场面多的多。    女孩子们,许多是穿着有“我们爱硬壳虫”的印记徽号外衣的,在对她们的偶像投出最后一瞥之时,顿足、尖叫,如痴如狂。    (摘自二月二十三日蒋帮《联合报》)

5. 土耳其当局组织大规模示威要求入侵塞岛

【美联社伊斯坦布尔十五日电】星期日在严密的保安措施下举行的一次巨大规模示威谴责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对塞浦路斯的土耳其族人犯下了暴行。    高唱着“派军队去塞浦路斯”的歌曲的约十万名青年人聚集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广场,听取学生领袖们措词激昂的演说,他们攻击塞浦路斯的希腊族人“迫害”土耳其族人。    到处都可以看到严密的安全措施。军官们和手持冲锋枪的宪兵和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的士兵站在示威队伍的周围。    示威者对土耳其没有入侵塞浦路斯表示失望。他们烧毁了马卡里奥斯的肖象。    伊斯坦布尔军事长官曾要求青年人节制行事和不要制造骚乱。    【德新社安卡拉十五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在这里说,苏联昨晚交给土耳其总理伊诺努的“和平信件”是“俄国一惯的手法”。    虽然信件的原文没有发表,但是非正式消息说,赫鲁晓夫总理曾促请友好解决目前有关塞浦路斯问题的土—希紧张关系,因为这“严重地威胁着世界和平”。    在这同时,赫鲁晓夫赞扬了安卡拉政府截至目前的节制政策,“这一政策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并且指出“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继续奉行这一政策。    这里的消息灵通人士说,苏联这一行动的目的是要装做是“和平的维护者”,同时又要讨好土耳其人。

6. 说西方同我的「新交通线」总有一天会有用的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四日电】法国大使阿尔芳今天说,要和平解决亚洲的问题,同共产党中国取得一定程度的协议是必要的。    阿尔芳在准备向全国报纸编辑协会发表的一篇演说中否认法国的对外政策是以“狭窄和过时的国家主义”为基础的。他说,对法国有好处的事也是对西方大家庭有好处的事。    至于承认共产党中国,阿尔芳说,“我们只不过是承认了‘世界的现实’。”法国认为,既然承认了莫斯科,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承认一个控制着“将近四分之一人类”的政府呢——“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它”。    他说:“由于我们全都知道的一些理由和义务,你们是不可能效法我们的,甚至不可能赞同我们的行动。然而,务请你们相信,我们做这种事情的目的是为自由世界的利益效劳……    “我们希望,西方世界同共产党中国之间的新的交通线总有一天也许是有用的。根据我们在亚洲、特别在东南亚的老经验,我们认为,在世界的那一部分,要不是同中国——不论那里是什么政权——取得一定程度的协议,是不可能找到和平解决的办法的。”    阿尔芳说,由于“我们面对的已不再是一个以莫斯科为首的铁板一块的集团”,因此,法国认为有必要同北京建立关系。但是他说,虽然法国既承认莫斯科又承认了北京,但“我们丝毫也不打算干预它们之间的争吵或者在它们中间进行挑拨”。

7. 鼓吹建立充当世界警察的国际机构

【美联社华盛顿十五日电】助理国务卿克利夫兰说,塞浦路斯危机表明世界大家庭需要“一项灵活的召集制度”,根据这种制度,能够迅速把国际部队派往发生麻烦的地点。    克利夫兰星期六在一次广播谈话中再次强调,美国的政策赞成各国指定特遣部队供联合国在需要时使用。    克利夫兰列举了从塞浦路斯问题得到的四点教训:    一、“联合国再次表现出它在一个容易着火的世界中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同世界上发生的每一次着火事件都牵连很深,但是,如果我们美国人和我们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有办法建立某种维持和平的国际机构,我们就不必充任世界的警察。”    二、“我们非常需要、世界大家庭需要一些保持警戒状态的准备好的部队,一项灵活的召集制度,不是建立一支花费很大的常设部队,而是设立一项灵活的召集制度,这种制度能够迅速地把来自许多国家的武器混合起来,使来自许多国家的不同种族的人适当地混合起来,使各种政治倡议适当地混合起来。”    三、“我们需要有一种可靠的资金来源来为这种活动提供经费。这次在塞浦路斯是一支自愿的近邻的救火队。这种救火队能够帮助扑灭一些小火灾,但是我们需要比这好的东西。我们需要设立有着正规的提供经费制度的、职业的救火部门作为核心。”    四、“世界上需要一队或一组调解人或调停人,他们能够就各种地区性的问题进行工作,他们能够为联合国进行工作。”加总理皮尔逊鼓吹建立联合国常设部队    【合众国际社多伦多十五日电】皮尔逊总理昨天晚上称赞联合国帮助在塞浦路斯维持和平的事业,但是对它建立维持和平部队的办法表示不悦。    他说,塞浦路斯危机表明需要有一支联合国常设部队,这支部队将能够在得到通知后非常快就派往世界上发生麻烦的地点。他说,“加拿大很高兴能够给予帮助;塞浦路斯局势向我们表明需要一支常设部队”。    他表示加拿大将继续促进联合国成员国同意建立一支常设部队。    皮尔逊斥责那些未能同意这样做的联合国成员国。他问道:    “我们必须临时凑合并由少数人承受负担的情况还要继续多久呢?”

8. 加一千士兵将到达塞岛

【法新社尼科西亚十五日电】加拿大第二十二皇家团司令爱德华·埃米上校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要来到这里的该团的整个一营人(约一千名)将从现在起的一周内到达塞岛。

9. 日共《赤旗报》载文:谈一九六三年日本广播节目情况

【本刊讯】日共《赤旗报》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刊载一篇题为《这一年的广播》,作者:横山清三(广播评论家)。摘要如下:    一九六三年的日本广播节目中,美国的货色继续占据很大的比重,其中有反科学的神秘广播剧;大量的宣传战争的节目则鼓吹美国大兵在生死关头以及战场上所表现的“人道主义”来美化美国;还有许多反共的东西,例如煽动反共情绪的《这就是世界》,在《夏威夷的眼睛》之类的节目中便捏造“共产党中国的间谍”,或以听众点播的方式不断广播美制反共影片《北京的五十五天》的主题歌等等,力图在听众中歪曲中国的形象。    与此同时,池田勇人的“培养人才”政策也在广播节目中大显身手。警视厅、自卫队、法院等保安机关主办的宣传节目创造超尘出俗的“理想人物”,以争取听众对它们的亲近感。家庭剧则以不幸的人为主角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揭露社会黑暗面的节目减少了,在那里所描画的,只是集中在个人身上,而不再追究它的社会背景。在大选前不久,东京广播公司取消了揭露贪污的原定广播节目《这里是社会部》,也突然停止播送有关“二俣事件”的记录广播剧。    这一年来,听众对广播节目提了不少意见,批判了恶劣庸俗的作品。但池田政府竟利用听众的不满情绪,假借“取缔不良报道”的名义,来加强对广播的控制。不但如此,目前正在促使为修改广播法而成立的调查会早日得出结论,准备就广播节目的标准以及电台的管理等项,加强政府的监督权。此外,对外活动也加强了,配合美国根据对亚洲政策而拟定的广播对策,以日本广播协会为中心,在汉城召开了“亚洲广播会议”,加强了派遣和培养其广播技术人员的活动。    日本广播协会的机构越来越大,私营电台也加强了。随着私营电视台的两大电视网——“东京广播公司”和“日本电视网公司”的加强,地方台对中心电视台的依赖性也加强,为地方服务的招牌已成为有名无实。    然而,听众以其行动反对了所谓“自主的约束”。有一电台由于在三川煤矿发生惨案时广播了“煤矿小调”而遭到听众的抗议。也有一些节目,虽然电台方面准备取消,但是由于得到听众的支持和鼓励而继续到今天。

10. 英国盛行“硬壳虫”装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二月九日报道英盛行“硬壳虫”装,摘要如下:    “硬壳虫”原是英国利物浦的一个四人青年合唱团的名字,这个合唱团不仅风靡英国的少男少女,美国的飞仔飞女也为之疯狂。    英国女孩子争相模仿“硬壳虫”打扮。发型从顶上往四周向下梳。此外定要架个粗黑边横长方直框眼镜。

11. 杜鲁门拍摄回忆白宫重大事件的电视节目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一月九日报道:前总统杜鲁门目前正在拍摄一组由二十六个半小时的节目组成的连续节目,内容是回忆他担任总统期间白宫发生的重大事件。这套节目是由「银幕宝石」公司制作的。    在拍片时,杜鲁门主要根据拟好的主题来谈,他能够不看稿子一口气谈上半小时。

12. 希尔斯曼将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美新处纽约五日电】将要退职的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尔斯曼已接受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任政治教授。    柯克校长宣布说,希尔斯曼博士将在秋季学期开始时入政法系任教。    在这以前,希尔斯曼将重新参加他以前曾参加过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外交政策研究所华盛顿中心工作,来继续写《制订政策的艺术》这本书,这个写作计划是在三年前他参加肯尼迪政府工作时中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