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01-21
第 1 版
1. 印尼报纸认为:周总理访非加强了亚非团结和反帝力量
【本刊讯】《印度尼西亚火炬报》十五日刊载卡纳·阿贾沙写的一篇评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国家的文章,摘要如下: 周恩来总理的访问,不仅对中国或者非洲国家本身,而且对国际的政治局势来说,是个重大事件。 对中国来说,上述访问看来是为了消除非洲国家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各种猜疑。例如:中国同印度对于边界的争端问题,中国同苏联对于同美国和平共处的解释上的分歧问题,中国拒绝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的莫斯科条约问题,这些都是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对中国执行的政策产生怀疑的问题。在这方面,现在可以预计到,周恩来总理将会获得成功。 我们抱着很大的希望,这次访问将会减少这些非洲国家对中国的猜疑,同时,也将会巩固哪里的革命力量。 有必要再次指出,我们不要把上述访问只看成是中国同独立的非洲各国加强关系而已,而应当把它看成中国为不久将召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创造良好气氛奠定巩固的基础所作的积极和有计划的努力。我们相信,访问这些国家所获得的初步成就加强了亚非的友好关系,这形成了一股为粉碎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在非洲、在东南亚以及在世界的任何部分的任何阴谋而继续前进的力量。 【本刊讯】加纳《新闻晚报》十八日发表题为《周恩来访问加纳,重新创造了历史》的评论说,“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周恩来总理最近的加纳之行,除了本身具有历史意义之外,还带来了可能注定要完全重新创造历史的可能性。 报纸还说,周总理的非洲之行“可能提供推进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动力”。 报纸说:“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新兴国家在过去遭受了最残酷的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帝国主义压迫。这种残酷手段和苦难最后使得人们强烈要求自由和建立完全新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人们还感到,去同旧的专制统治妥协和握住沾满被迫遭受奴役和在最恶劣的条件下生活的许多无辜男女的鲜血的双手,是同全人类的感情不相容的。” 报纸说:“不可抗拒的兄弟友谊将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周恩来先生的加纳之行已奠定了这种基础,并创造了足以提供一种最令人安心和鼓舞的背景的新的动力。” 报纸还说:“非洲正在改变方向,不是来自西方,而是来自东方。种种外来的压力正在使东方各国人民更加接近起来。” 报纸最后说:“确实,周恩来先生已开辟了新的道路,其全部意义将在今后的岁月中最终体现出来,智慧的我国人民将作出辉煌的贡献使这种意义最充分地体现出来。”
2. 《赤旗报》全文刊载毛主席十二日谈话
【本刊讯】日共《赤旗报》一月十四日在头版一条综合报道巴拿马人民反对美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消息中报道说:“北京十二日举行了支援巴拿马的集会。同日,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发表了支持巴拿马人民爱国正义斗争的谈话。” 《赤旗报》并在第三版上端,刊登了毛主席这篇谈话的全文,标题是:《伟大的爱国斗争,中国坚决站在巴拿马人民一边,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发表谈话》。
3. 中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刊讯】巴黎《战斗报》十八日以《逻辑》为题,刊载菲利普代松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很久以前,人们就说戴高乐打算承认中国,所以人们不会对他可能宣布这一决定感到惊奇。 事实上,它是合乎事情的逻辑的——在政治方面坚持无视中国,就是拒绝事实 ——,今天中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戴高乐的逻辑,承认中国,就是法国独立的新的肯定,就是国家元首确定的“民族”政策的新里程碑。 法《解放报》十七日刊载埃尔曼写的文章说: 要是没有七亿人口的人民中国(只有美国顽固地把它排斥在联合国之外)的同意和参加,在东南亚便将不能建立任何东西。按照法国的利益,没有任何东西可使它永远附和这种越来越难保持、越来越难行通的荒谬态度,相反是要它恢复同真正的中国的正式关系。 【法新社巴黎二十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在这里说,法国在戴高乐一月三十一日记者招待会之前就要宣布承认人民中国。 一发表承认的消息,戴高乐就能够在他的记者招待会上详细地谈关于使法国作出这个重要决定的原因。毫无疑问,这说明将是针对西方国家作的,因为它们没有掩饰它们对法国立场的保留意见和批评。
4. 舒曼说法承认中国可取
【德新社巴黎十九日电】法国的一名著名政治家今天说法国可能承认共产党中国是“可取的、不可避免的。” 法国国民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莫里斯舒曼是在他的人民共和党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可是他着重指出,同北京建立外交联系一定不能导致断绝同福摩萨的关系。
5. 苏兹贝格说美对法准备承认我国有三大忧虑:认为法是在美处于特别困窘的时候戳了美国一刀
【本刊讯】《纽约时报》十八日刊载苏兹贝格发自巴黎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戴高乐将军决定承认共产党中国并不使人感到意外,但是时间却比华盛顿料想的来得快。这个决定是在使美国感到特别困窘的时刻采取的,美国在东南亚负有受到北京威胁的沉重的军事义务。 我们曾经小心地说明,如果法国现在承认毛泽东政权,对美国的利益将会产生何等令人为难的影响,因此显然戴高乐知道,他故意采取这个步骤,就冒了有损他同大西洋彼岸的关系的危险。也许他根本不在乎这一点。 法国人不想断绝同蒋介石的接触。他们指望蒋首先破裂关系。 华盛顿对戴高乐的行动感到有三大忧虑:一、这个行动可能使南越对共产主义的抵抗受到挫折,在那里有许多人仍然受法国意见的影响。二、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可能在政治上感受到要它们在中国问题上追随戴高乐的压力,从而改变东方的力量对比。三、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将支持北京在联合国的会员资格,而今秋中国可能被接纳进去。 戴高乐对英语国家在心理上抱有的愤懑情绪早在战时闹别扭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是,他现在的对华政策倒并不是出于这种情绪——只有采取这个政策的时机倒想象得到是出于这种情绪。 戴高乐在莫斯科条约中看出一种对付法国以及附带也是对付中国的“苏美阵线”。他认为莫斯科禁试条约是在法国头顶上盖起来的穹顶的拱心石。 华盛顿一年前在听说英国被共同市场关在门外的时候曾吃了一惊,但是,同现在必定将引起的不安比起来,那真算不了什么。那位将军常常用刀戳我们一下,虽然在严重的危机时刻他是一个忠实的盟友。但是这次他却挑了一个对美国说来最不合适的时候戳了一刀,而且戳得很深。
6. 《世界报》说法承认我将打乱美在亚洲的“包围政策”
【本刊讯】西德和西柏林报纸十八日以显著地位刊登法国打算承认中国消息。《世界报》、《每日镜报》和《电讯报》都把这一消息刊登在头版头条位置。 《世界报》还在头版发表短评说: 法国即将承认中国,将在世界政治角力中引起许多变化。 至今为止在外交活动能力方面受到限制的北京政权,将突破孤立的圈子。法国将以采取不同于盟国的独立行动的国家的姿态出现在亚洲。苏联认为它的共产党阵营中的对手今后首先在非洲发展中国家获得更有希望的地位。 戴高乐——根据大胆的逻辑——取得了中国这张牌。这张牌将反过来帮助法国在美国面前取得孜孜以求的欧洲领导力量的地位。 除了目前在与承认中国一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的原子军备和大西洋伙伴关系问题上的分歧以外,现在出现了新的、更大的分歧。结果将是打乱美国(至今是西方)在亚洲实行的整个包围政策,也许不久将使抵御共产党对拉丁美洲的影响发生困难。法国的这个步骤对太平洋联盟(即东南亚条约组织)也将不是没有影响的,它将比早已存在的英国承认中国一事发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更不用说联合国了。 尽管签订了爱丽舍条约,但是显然巴黎并未与波恩进行过磋商。 戴高乐又一次没有考虑他的西方盟国的意见。
7. 美报报道:美仍力图阻挠法国承认我国
【本刊讯】《纽约时报》十八日刊载了德鲁·密德尔顿十七日自巴黎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法国将给予北京政权完全的承认》,摘要如下: 据悉,美国仍然在设法通过外交途径来改变戴高乐的方向。人们承认,(美国)成功的希望几乎是没有的。 法国外交官们承认,法国将由于承认(中国)而有义务支持这个共产党政权进入联合国。 所有透露消息的人都一致认为,作出承认是戴高乐个人的政策。法国在欧洲经济共同体中的五个伙伴的初步反应是反对的。 这些国家的政府认为,法国的这一主动是对美国的一种轻蔑的挑战,而美国的外交活动曾经是,现在也仍然是制止承认。 法国已经把这件事通知了美国政府而没有征求意见。戴高乐的承认中国可能会促使其它国家的政府,包括非洲的前法属殖民地承认北京。 人们认为,日本同法国的这一行动有很大的牵连。日本并没有承认共产党中国,但是它在内部受到很大的压力要求它这样做。这种压力目前将增加。 美国深信,承认中国不会给法国带来具体的外交、经济或其它方面的好处。人们的看法似乎是,戴高乐给了西方在外交政策中的团结一致以沉重的打击,完全是为了要表明法国的大国地位。
8. 法新社说:英不会反对法承认我国
【法新社伦敦十七日电】观察家今天在这里说,如果戴高乐承认人民中国,英国肯定不会指责法国。 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说,“我想不该由我来讨论法国对中国的政策。”这种保留态度看来是出自这一事实:巴黎承认中国的决定还不是正式的。但是也可能是由于英国领导人希望不发表任何可能触怒华盛顿的意见。 【南通社伦敦十八日电】对巴黎即将承认中国的消息,伦敦官方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大概是因为英国注意到了戴高乐的这一决定在华盛顿引起的不良反应。 但是,通常表示亲政府意见的人士强调说,英国政府不可能反对法国的这一决定,因为英国自己早在十年前就承认了中国。 英国政界无疑地早就认为,人为地把中国同联合国隔立开来是不合理的。 【法新社伦敦十七日电】此间工党人士今晚对法国即将承认人民中国的消息表示满意。 工党国防事务发言人希利在有人征求他的意见时回答说:“我非常高兴。早就该这样做了。”
9. 日电台说:法准备承认我在日引起很大波澜
【日本短波广播电台十八日广播】在外务省内部,这样的意见越来越占优势:我们应该全面地重新研究对中国的政策,而不应该像以往那样应付局势。 人们认为:法国的动向,不用说在政府内部,而且在自由民主党、社会党和金融实业界也已经引起很大的波澜。 【日本广播协会电台十八日广播】外务省今天发表非正式看法如下: “如果法国要同共产党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事属实,这就是一个围绕中国问题的值得注意的动向。日本要对法国和台湾国民政府的关系今后将会怎样这一点给予最大的注意。 “……日本和法国对共产党中国的政策所给整个亚洲的影响是不同的。另外,日本需要同国民政府保持友好关系,因此,需要对这个问题采取特别慎重的态度。”
第 2 版
1. 《纽约时报》记者报道:安哥拉人民武装已成为一支强大的部队
【本刊讯】《纽约时报》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刊载了该报特派记者加里逊自安哥拉北部寄出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一队安哥拉叛乱分子从刚果越过边界,前去安哥拉北部的秘密驻营地。他们携带着地雷、迫击炮、火箭炮和新式自动步枪。 叛乱分子力量的加强不仅关系到安哥拉的前途。它还直接关系到整个白人统治的非洲南部地区争取独立的斗争。 同叛乱分子相对抗的是四万多名葡萄牙军队。 这是一场伏击和反伏击、沿小路和水池边埋下地雷,对葡萄牙人控制的桥梁和交通线发动袭击的激烈的、破坏性的战争。 在一九六一年三月,当开始叛乱的时候,叛乱分子只有一点优势:出人意外的因素。 可是在最近几个月,叛乱活动的整个性质都改变了。 今天,安哥拉解放军的部队是在刚果的金库苏兵营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的士兵。 金库苏兵营现在成为安哥拉叛乱分子的训练地点,每八个星期有二千二百人去受训。 阿尔及利亚人提供了大部分的战争物资 安哥拉人的战争物资几乎完全来自阿尔及利亚。 武器、弹药、绷带、甚至打字机的色带都是由挑夫用头顶着穿过小路运入安哥拉的。挑夫们都是在晚间行走。 这是一种原始的供应系统,可是它是起作用的。 安哥拉的军事领袖,例如三十二岁的安东尼奥·穆安达齐对于取得明确的军事胜利没有任何幻想。 他说:“我们无法在战场上击败葡萄牙人,可是我们可以消耗他们的力量,直到政治家们准备会谈时为止。” 安哥拉解放军中没有任何人佩带说明身分的徽章。官兵们互称“同志”,这是从阿尔及利亚人那里学来的称呼。领袖们没有特权 穆安达齐的谈话反映出鼓舞这支军队的一种精神:所有的人都分担战争的艰苦,虽然必须有军士和军官进行指挥和领导,可是级别并不赋有任何特权。 每个士兵都是自愿的。谁也不拿军饷。 许多士兵一直在这一地区作战,几乎有一年了,一天休假也没有。当他们不执行巡逻任务时,他们就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洗衣服和擦武器。 尽管这样困难,士气很高。本记者在和叛乱分子一起行军的十三天中,从没听到一个士兵发过认真的牢骚。 在叛乱分子牢牢控制的塞拉德坎达,看来军队从来没有停止歌唱。 饥饿是常事,士兵们常常行军两三天,而只有一把野草根充饥。贫困的难民和叛乱分子分享食物 在叛乱开始以后,北方战区数以百计的非洲人村庄遭到葡萄牙人的轰炸。许多人逃往刚果,留下来的人躲在森林里。他们生活很困难,可是他们所耕种的一些粮食也是自愿地和军队一起吃的。 这一切都给外国观察家留下一种突出的印象:从阿尔及利亚运入武器和利用刚果作为基地是叛乱活动所必需的,可是它最重要的动力来自安哥拉人民。叛乱士兵奉命只袭击军队 由于叛乱分子从一个没有纪律的乌合之众转变为一支训练有素的战斗部队,解放军的政策改变了:现在所有的士兵都奉命只袭击葡萄牙军队,而放过所有的平民,配备武器的人除外。 在塞拉德坎达,流亡政府在每个难民村庄和每个兵营中都驻有一个官员。他又是市长又是政委,登记出生、死亡和婚姻,调解平民纠纷和管理一个缓慢而实用的邮政系统。 到目前为止,除了取得独立这一个目的之外,叛乱分子还没有确定他们的目标。 以后怎样呢?流亡政府大致谈到建立民主政权、允许自由成立工会和进行土地改革。这些事情怎样做,还没有详细规定。(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本刊注)
2. 《纽约时报》惊呼:东南亚已被革命和武装斗争所震撼
【本刊讯】《纽约时报》十二日香港消息: 新年伊始,东南亚就被革命和武装叛乱所震撼,目前看不见和平的前景。看来这个地区的力量对比似乎正在从美国占优势转向共产党中国占优势。 由于北京同莫斯科的意识形态争吵和中国坚持好战的革命斗争,苏联和西方在欧洲似乎正在形成的和解,极不可能在东南亚导致平静。 在过去几个月里,东南亚国家被迫从共产党中国的势力越来越扩大的角度重新估计它们的政策。 虽然近几年里北京的总的实力有所下降,但是北京在东南亚的力量却在增长,这看起来荒谬,其实很有道理。 但是,美国和苏联在东南亚的威信在下降,而共产党中国的威信在提高。这个地区里人们更强烈地感到:共产党中国不可避免地将控制东南亚。 由于美国在南越遭到的挫折,原来已极不稳的均势已经失去。 克里姆林宫也希望东南亚的革命运动获得成功,但是它却不那么愿意冒会招致美国大举干涉的风险。 华盛顿正设法在那些采取中立态度以讨好共产党中国的脆弱国家里,进行维持平衡的困难工作。
3. 英《观察家报》评桑给巴尔局势:说桑政府各派势力之间正在进行斗争
【本刊讯】英《观察家报》十九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 在(桑给巴尔)革命领袖之间已经爆发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激烈斗争。 这场斗争的结果使非洲要么出现第一个有共产党思想的政府,要么出现一个同肯尼亚和坦噶尼喀政权酷似的政权。 预料,这两个英联邦国家的政府在取得第二种结果方面将起重要作用。 所以如此难以搞清楚从桑给巴尔传出的混乱消息是因为有三方面在进行争夺权力的斗争。 (一)“元帅”约翰·奥凯洛和他的七百名武装叛乱分子,他们发动和完成了这次革命。 (二)人民党和桑给巴尔和奔巴劳工联合会领袖、外长巴布,人民党支持“科学的社会主义”。 (三)卡鲁姆总统和他的两名同事沙里夫和汉加。他们是非洲设拉子党的领导人。 革命政府如果得不到非洲设拉子党的群众支持就无法生存,但是,因为奥凯洛“元帅”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唯一的武装力量,他处于有决定权的强有力的地位。 卡鲁姆显然坚持,应该解除奥凯洛叛乱分子的武装,或者至少要使他们受到纪律的控制。因此,他成功地呼吁坦噶尼喀派一支强大的警察部队去。 在这个三方面争夺权力的斗争中的关键人物毫无疑问是奥凯洛。他仍然是一个神秘的人。 他是桑给巴尔侨民的这一事实必然会不利于他,如果他居然决定作出努力来争取有效的领导地位的话。 巴布的人民党和非洲设拉子党之间的主要联系人是新的副总统、非洲设拉子党左派领袖汉加,他现年三十七岁,他曾在莫斯科卢蒙巴大学获得学位。他在莫斯科同苏联的一名主要的非洲学家,波捷欣副教授结了婚。她是《劳动报》的撰稿人。当桑给巴尔国民议会提议为纪念肯尼迪总统休会时,汉加曾两次退出会场。 但是,革命政府真正的“强有力的人”无疑地是卡鲁姆。 他是一名老练的非洲民族主义者。在过去,他一向是谴责对桑给巴尔政策的一切“干预”——除非干预来自坦噶尼喀。 但是,他们未来的政策可能取决于东非国家在国内争夺权力斗争中所起的作用。
4. 奥凯洛去坦噶尼喀会谈
【美联社达累斯萨拉姆十九日电】奥凯洛星期六晚上飞往达累斯萨拉姆,同坦噶尼喀政府的官员们进行会谈。
5. 本·贝拉讲话揭露反政府阴谋
【中东通讯社阿尔及尔十四日电】阿尔及利亚各大小城市今天纷纷举行群众大会,表示支持阿尔及利亚政府,并揭露“社会主义敌人的阴谋”。 【合众国际社阿尔及尔十四日电】阿尔及利亚的部长们今天在支持政府实行的古巴式的社会主义的群众大会上谴责本·贝拉总统的政治敌人。 这个全国性的“戒备日”是在失业工人上周在奥兰发动暴乱后号召举行的。最近在其他省会也发生了失业的阿尔及利亚人的和平抗议示威。 【中东通讯社阿尔及尔十三日电】一些反革命分子昨天企图在君士坦丁城内制造紊乱,但没有成功。这些叛乱者在君士坦丁巴多区一些建筑物上升起法国国旗,但是警察粉碎了这次阴谋。 【法新社阿尔及尔十一日电】本·贝拉总统今天在阿尔及尔举行的一次群众大会上宣布:“我们得到情报并且掌握了证据,表明一些政治家曾经勾结企图夺取政权。 “在奥兰,示威者开始时要求面包和工作,而后来他们就喊‘法国万岁,, ‘秘密军队组织万岁’。 “但是这些示威者进行了抢劫、盗窃,并且冲入了法国人的住宅”。 本·贝拉在提到他已经签署了成立革命刑事法庭的命令后说:“我告诉你们,我们要枪决一些人”。 他说:“奥兰发生的事件是一个同外国串通而策划的阴谋,旨在损害贫苦人民的利益。在那些在全国制造紊乱气氛的负责人中,有一个只有革命领导人虚名的人,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去同资产阶级进行接触,此外还有一些发财致富而让贫苦人受穷的人”。 本·贝拉表示将走“古、南、中 走过的道路” 【法新社阿尔及尔九日电】本·贝拉今晚在一篇广播讲话中说:“我们将打垮资产阶级和反革命分子。” 他说:“社会主义革命将不会让步。目前,我们有失业,有某些困难。但是这是我们决定要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改革的结果。 他说,如果他们要能够谈论社会主义,他们必须勒紧裤带,因为这是唯一的方法。 本·贝拉又说:“我谴责那些造谣的人,并且回答他们说:‘在这个国家里,一切都很顺利’。在奥兰,我们已经打断了反革命的脊骨,我们将走古巴、南斯拉夫和人民中国所走过的道路。”
6. 英工党代表团继意共之后抵阿尔及尔
【南通社阿尔及尔九日电】在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大会(预料在4月间举行)举行以前,这个阿尔及利亚的政治组织正设法尽可能多地熟悉其它工人党和工人运动的经验。 本·阿拉的党政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意共代表团来到阿尔及利亚已经好几天了。英国工党代表团也在三天前抵达阿尔及利亚。 此间人士强调说,民族解放阵线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已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友好关系。
7. 美国报纸认为:现在很难说谁将在桑居领导地位
【本刊讯】《纽约先驱论坛报》十六 日报道: 在目前局势澄清以前,现在还不可能说在桑给巴尔新政府中谁会最后居于领导地位。 非洲—设拉子党的领导人——他们是代表比较贫穷的工人大众讲话的,这些工人中许多都是从大陆上来的非洲人——一向指望肯尼亚、特别是坦噶尼喀给予支持。 卡鲁姆是一位坚强的相当保守的非洲民族主义者,一向认为桑给巴尔的未来是同坦噶尼喀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同可能造成的东非联邦联系在一起的。 巴布和汉加是莫斯科或北京的“代理人”吗?这是非常令人怀疑的。如果他们是的话,他们就不可能指望继续得到他们的主要同盟者非洲—设拉子党的支持。 非洲—设拉子党对中等阶级的桑给巴尔民族主义党是非常不满的。他们指责它是“一个阿拉伯人的党”。他们一向利用反阿拉伯人的情绪。 【法新社桑给巴尔十七日电】(法新社特派记者菲利克斯·奈加)种族杀害留下了可怕的伤痕。 有许多印度商人被杀死。这里大多数商店老板都是印度血统的。 阿拉伯人是由于种族原因而被杀的。他们截至上星期日止,曾长期地充当主人,控制这个岛屿的政治和社会生活。
第 3 版
1. 在莫斯科郊区赫鲁晓夫的别墅苏联党和政府设宴招待卡斯特罗
【美联社莫斯科十九日电】古巴总理卡斯特罗星期天在莫斯科郊区苏联总理赫鲁晓夫的别墅附近的森林里乘坐着一辆俄国的三匹马拉的雪橇。 塔斯社说,赫鲁晓夫把卡斯特罗带到别墅中去同他的家人——包括他的孙子在内——会面。 塔斯社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人在赫鲁晓夫的别墅中设宴招待卡斯特罗和他的随行人员。 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昨天返回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内过夜。他们上星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加里宁市附近某处的一个狩猎小屋内度过的。 苏联重要的官员星期六前往这所狩猎小屋同卡斯特罗和赫鲁晓夫会谈。 其中有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和党的主席团委员波德戈尔内和柯西金。 虽然官方公报含含糊糊地说这次会谈讨论了“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和他的副手格列奇科的出席表明讨论了军事问题。 未经证实的西方消息曾说,俄国人打算至今春把他们在古巴的相当大的军事力量削减到一小批人。 【法新社莫斯科十九日电】苏联政府和共产党今晚在莫斯科附近的赫鲁晓夫总理的别墅内设宴招待古巴总理卡斯特罗。许多苏联高级官员出席了宴会。 莫斯科电台说:“宴会是在极为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参加宴会的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苏斯洛夫,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真理报》主编萨丘科夫和赫鲁晓夫的女婿、《消息报》主编阿朱别伊。” 事后,卡斯特罗回到莫斯科。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九日电】(记者:夏皮罗)古巴总理卡斯特罗今天已在苏联度过了一周,但官方对他同赫鲁晓夫总理进行的广泛的会谈仍然保持令人难解的沉默。 外交界人士认为,这两位共产党国家领导人已对广泛的世界问题作了周密的考虑。 赫鲁晓夫星期五晚上在加里宁的讲话使得人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正企图说服卡斯特罗缓和他对美国的方针,并为克里姆林宫所作的缓和同西方的冷战局面的努力赢得支持。 塔斯社说,他们今天在莫斯科郊外赫鲁晓夫的别墅里度过了一天,他们坐一部三匹马拉的雪橇穿过白雪复盖的森林。 卡斯特罗和赫鲁晓夫周末结束了对加里宁森林区所作的一次狩猎和钓鱼的旅行而返回这里。 苏联关于这次旅行的照片照着:两位领导人拿着一个麋的头,踏着一只死狐狸……。 但是,并不是全在打猎。苏联官员们说,他们举行了“友好的会谈”,但是除了说会谈是“交换意见”之外,没有提供任何迹象表明他们谈了些什么。 卡斯特罗——预料本周某个时候将返回哈瓦那——已公开谈到古巴目前面临的“巨大困难”。外交官员们认为,俄国给予更多的经济援助的问题在这次同赫鲁晓夫的会谈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信,克里姆林宫同共产党中国的冲突在议程上也占了重要地位。
2. 英《约克郡邮报》说赫鲁晓夫不革命
【本刊讯】英《约克郡邮报》十五日刊载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在星期六,新华通讯社发表了十三条关于巴拿马事件的消息,而次日,扩大到了三十二条。 俄国的反应要冷静得多。 星期天的《真理报》发表的关于巴拿马的消息比大多数英国报纸还要少。其内容也是叙述事实。不革命 赫鲁晓夫先生现在是否会欢迎拉丁美洲任何地方发生大规模的共产主义革命,那是非常值得怀疑的。要是巴拿马骚乱发展成军事上的敌对行动,那末这位俄国领导人就会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 这就是现在他大概设法要向卡斯特罗博士解释的。 赫鲁晓夫先生断定:要是接纳古巴参加华沙条约组织和经互会,会使卡斯特罗更容易控制。(文内小标题是原来的——本刊编者)
3. 尼赫鲁女儿通过驻苏大使转告赫鲁晓夫
【印度报业托辣斯新德里二十日电】一位官方发言人今天说,英迪拉·甘地夫人已经通过印度驻莫斯科大使转告赫鲁晓夫,尼赫鲁在目前不可能离开这个国家。这封信是答复赫鲁晓夫请尼赫鲁访问苏联去那里休养的邀请的。甘地夫人还请印度大使转告苏联总理,尼赫鲁和她自己感谢这一邀请。 【印度报业托辣斯新德里十九日电】印度内政部长南达今天上午会见了尼赫鲁总理。 在有人问到总理是否有可能接受赫鲁晓夫的邀请,去苏联度假,南达回答说,印度有许多地方是尼赫鲁可以休养的地方。但是据南达说,事实是,总理不愿意长期休养,总理想立即恢复工作。 南达说,他正把每天发出的重要情况告诉总理,而且尼赫鲁急于知道每一件事情。
4. 南报驻苏记者就赫鲁晓夫在加里宁的讲话
【本刊讯】南《政治报》十九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莫斯科的一则报道,评论赫鲁晓夫在加里宁一纺织工厂的讲话,摘要如下: 在加里宁发表的讲话的特点在于:苏联总理在经过长期停息之后,现在第一次带着十分重的讽刺味道谈到北京的政策,虽然他一次也没有直接提到中国首都或者中国领导。 在为了停止彼此的论战而作了三个月的努力之后,这一回又语气特别强烈地指责毗邻的亚洲大国,在莫斯科引起人们作出各种解释。人们认为,苏联方面对于北京在暂停论战时期的作为越来越不满,对中国在已经有人建议让历史来给这场争端作最后判断的时候仍然继续奉行原来的方针感到痛心。 因此,期待苏联方面对暂停论战时期作出自己的评价。 现在还没有作这样的比较完整和比较直接的评价,但是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在加里宁的讽刺性的说法无疑是有所指的。 苏联总理昨天在谈到北京政策时的讽刺味道之重,很可以意味着预示莫斯科在考虑在同中国领导的争端中作出策略性的改变,因为暂停论战表明,中共领导人并不考虑放弃自己发动的运动和采取的行动。
5. 法新社报道:意共已就召开西欧党会议问题同法共接触
【法新社罗马十八日电】在通过双边接触筹备召开一次欧洲各国共产党会议的时候,意大利共产党继续认为召开一次关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分歧的世界会议的时机不成熟。 共产党书记处书记巴叶塔十五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就召开一次欧洲会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已好久了。各国共产党认为,对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西欧造成的新局势进行磋商是有益的。 这种观点似乎得到了法国共产党的赞同。因为据半官方消息说,西欧最大的这两个党之间已经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接触。 同时,陶里亚蒂目前在贝尔格莱德的访问表明,意大利领导人正频繁地进行双边接触。据说在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同铁托元帅的会谈中,曾谈到召开一次欧洲会议的可能性,但是南斯拉夫领导人对这个问题持保留态度。
6. 雅罗谢维奇到英国访问
【路透社伦敦十九日电】波兰副总理雅罗谢维奇今天乘飞机到达英国作为时一周的正式访问。 陪同雅罗谢维奇的有:他的妻子和波兰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布腊凯维兹及其他的官员。 他将在明天上午拜访贸易大臣希思,然后在下院共进午餐,以后再会见英外交大臣巴特勒。 这位波兰副总理将在星期二上午同英首相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爵士会谈。 外交观察家们说,这次同英国大臣们的一般性会谈,将包括东西方关系、欧洲和国际贸易发展及英国和波兰的贸易问题。
7. 挪共解除洛夫林党主席职务
【路透社奥斯陆二十日电】挪威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今天宣布,洛夫林已被“解除”党主席的“职务”。洛夫林是挪共老资格的领导人,人们认为他在中国和俄国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是支持中国的。 挪共中央说,洛夫林因健康关系要求解除他的职务。自一九六一年以来任党书记的沃格特将充任代理主席,一直到明年党内进行选举时止。
8. 匈南签订文化科学合作计划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七日电】南斯拉夫和匈牙利今天在这里签订了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文化科学合作计划。 计划规定进一步扩大两国文化关系,并规定了在科学、教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和其他文化方面的具体交换步骤。据悉,这一文件将为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南匈文化联系开辟前景。
9. 保计划委员会代表团访南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七日电】保加利亚计划委员会代表团应联邦经济计划局的邀请抵达这里。 保加利亚代表团在访南期间将在联邦经济计划局举行会谈,届时双方将交换经验。
10. 波党史研究所所长抵南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六日电】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波兰统一工人党党史研究所所长达尼谢夫斯基已抵达贝尔格莱德。他应工人运动研究所的邀请自一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将在南斯拉夫访问。
11. 捷国内贸易部代表抵南访问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八日电】捷克斯洛伐克国内贸易部的一些代表抵达南斯拉夫。他们将同联邦贸易秘书处的代表就促进两国消费品贸易举行谈判。
12. 苏一作曲家访南斯拉夫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五日电】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应南斯拉夫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邀请在南斯拉夫进行短时间访问后,昨晚已返回莫斯科。 肖斯塔科维奇说,今秋他将再次前来南斯拉夫,出席他的歌剧《卡捷里纳·伊斯玛伊洛娃》在贝尔格莱德的首次公演。
13. 约翰逊复函赫鲁晓夫要他采取具体行动
【美新处华盛顿二十日电】白宫于星期一发表约翰逊总统给苏联总理赫鲁晓夫的复信全文如下(本刊已加删节): 我欢迎你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来信中说明的目的,并同意来信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希望是,我们能够促进那些意见一致的方面,而不是仅仅强调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分歧之点。美国致力于按照德国人民的愿望使德国实现和平的统一。美国对中华民国负有基本的义务,多年来一直谋求在台湾海峡放弃使用武力。美国驻在海外的军队和基地是为了集体的防御和遵循同有关国家订立的条约和协议的。 你的信中特别提到领土争端的问题,并且认为“使用武力来解决领土争端是不符合任何一国人民或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的。”我同意这一结论。此外,美国还提出一些甚至比你提出的还要广泛有力的指导方针来实现这个原则: 第一、所有各国政府或政权都一定要避免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武力或者以使用武力相威胁来改变 ——国际边界; ——国际协议或惯例规定或肯定的其他的领土或行政的标界或界线; ——停火或是军事停战协议规定的部位; ——关于进入、通过和管理一些地区的安排或手续,而这些安排或手续是国际协议或惯例所规定或肯定的。任何一个政府或政权也不得使用武力或以使用武力相威胁来推翻或撤换在位的当局的办法来扩大在它的控制或管理之下的领土。 第二、不论所说的这种使用武力或以使用武力相威胁的行动是以直接还是间接的形式,不论是以侵略或颠复的形式,还是秘密供应军火的形式,不论提出什么样的理由或目的,也不论存在任何关于承认、外交关系的问题或是政治制度的区别,这些限制一律适用。 第三、发生任何严重争端的各方,为了恪守这些原则,一定要用和平手段来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谈判、调停、和解、仲裁、法律解决、通过区域性的机构或联合国适当的机构所采取的行动、或者是各方自己选定的其他和平手段。 第四、如果要使这些义务继续存在下去,就一定要得到相当普遍地遵守。任何背离这种义务的情况将需要加以重新估计,而为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的固有的自卫权利在任何情况下都将是完全有效的。 你将会注意到我们立场中的基本的相似之点。在这一建议或其他建议方面达成协议应当不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也抱有同你一样的希望,希望这样的协议将会促进裁军和和平的关系。 防止由于领土争端和其他争端而发生战争,这不仅需要有一般的原则,而且还需要使和平解决的机构和办法取得你所提到的“壮大和改进”。美国认为,应当为充分地利用和加强联合国,特别是它的安全理事会的维持和平的程序。 最后,我们将同我们的盟国一道在今后几周内提出按照这些方针拟定的具体建议。日内瓦裁军会议和联合国都是进行这种讨论的适宜的场所。 主席先生,让我向你保证,取得走向和平的切实的进展是我最热切的愿望。这将不仅要求在原则上取得一致意见,而且要求作出符合这些原则的具体行动。
第 4 版
1. 莫尔斯承认美对巴执行殖民主义政策/鼓吹由美洲国家组织出资另建一条运河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九日电】俄勒冈州民主党参议员莫尔斯今天争辩说,巴拿马运河已经没有军事价值了,应由另外一条受半球所有国家管理的运河来代替。 莫尔斯还把引起当前危机责任归咎于美国的“殖民主义”政策,他建议把运河区工作的美国人在那里的工作期限限制为两年。 这位参议员主张建筑一条同洋面一样平的运河,但是他没有说明具体地点。他认为开凿这样一条航道可以利用原子爆破来进行。 莫尔斯建议使这条将建筑的运河成为“一条半球的运河、成为争取进步联盟的运河、成为美洲国家组织的运河”。他说,资金可由包括美国在内的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提供贷款来承担。 关于最近爆发的骚乱事件,莫尔斯说: “我们过去几年犯下了一些十分严重的错误,我认为我们现在正在得到报应,我宁愿根据今后必须做的工作以纠正过去的错误这种做法来对待这个问题。” 在批评运河区美国人员的“殖民主义”时,这位参议员说: “我认为任何美国人只能在两年轮换的基础上被允许到巴拿马运河去。在两年后就要他们回来,这样,就可以制止这种殖民主义的发展。”
2. 英《经济学家》鼓吹让苏人民「舒适繁荣」对西方有好处
【路透社伦敦十七日电】《经济学家》今天说,让俄国人尽快地达到一种舒适的(不是说资产阶级的)繁荣境况,那才是西方的真正利益所在。 这家独立的周刊是在对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俄国经济及其对西方政策的影响的剖视进行它所说的剖视时说此话的。 它说:“每个人,包括在独自思考时的赫鲁晓夫在内,都会同意苏联最近耗费它的资源极大,一九六三年的收成很坏已经使得它不能遮盖这种紧张状况。” 《经济学家》接着说,“由于西方奉行严加限制的信贷政策而不得不在大炮和黄油之间进行明确抉择的赫鲁晓夫,或许当真要选择黄油——那就是说要把大量资源从军备转用于化学工业 ——从而能够扑灭(苏联)中央委员会的法教徒后来的叛乱。”“可取的结果将是有一个经济繁荣而军事力量削弱的俄国,它将比今天的俄国对中国在对外政策上的冒险观点更为害怕,更易于同西方世界作交易。“这是一种值得冒风险的机会,但人们确实应剖视一下这种风险有多大。”
3. 英国报纸评法打算承认我国消息
《观察家报》说不承认我的政策没有得到任何收获;《星期日电讯报》说戴高乐用外交手法“赢回了在远东的地位” 【法新社伦敦十九日电】英国星期日的报纸今天评论传闻中的法国要承认人民中国的建议。 布朗在《星期日电讯报》的文章说: 戴高乐只用了一个不靠武力帮助的外交手法,就为法国赢回了在远东的地位。可是他这样做并非没有使这一地区的情况大为复杂起来。 赤色中国当然存在。乍一看来,正式承认这件事实可能只不过是现实的。 不管怎样,美国人一直拒绝承认北京政府。这件事本身是一种故作不知的方式,但是在今天的情况下,就成了西方抵抗中国共产主义的象征。 这种象征本身很难有什么效用。美国国内及国外提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论点要取消这种象征,但是法国不经过磋商,并且以有意竭力冒犯美国的态度,对它置之不顾,这就成了打乱远东均势的一种行为。 “但是这是危险的把戏,周恩来现在就在非洲周游。他进行了许多破坏,获得了他最需要的礼物——国际威望。他不但将在紫禁城拥有西方第一流国家的一位正式大使,而且可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的地位不久也垂手可得的了。” 《观察家报》说:“许多其他国家以越来越勉强和怨恨的心情跟着美国把中国看成好象是不存在,它们现在可能效法法国的榜样,特别是法国的前非洲殖民地。 “不承认政策没有得到任何收获。的确,中国作联合国的成员国是绝对必要的,要是能说服六个大国参加世界大家庭的话。 “戴高乐总统采取这个行动的动机可能混杂着他的这样一些愿望:申明法国的独立,重建法国在亚洲的影响,给美国一个教训,以及在他别的计划都搁置了的时候,在本月底的记者招待会上可以有些惊人的话好说,但是不管怎样,这一次他恰巧是完全正确的。”
4. 《纽约时报》报道:西班牙报纸电台支持巴拿马反美斗争
【本刊讯】《纽约时报》十三日刊载十二日马德里的一篇专稿题为《西班牙报纸支持巴拿马》,全文如下: 西班牙报纸和国家广播电台今天坚决支持巴拿马同美国斗争。 政府新闻局副局长何塞·莫利纳·普拉塔在向全国广播的谈话中称赞巴拿马学生们希图在运河区升起国旗,他说这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和各个民族要求尊重他们尊严的象征”。 政府控制的各种新闻工具的反应使这里已经增长对美国的公开批评更加尖锐了。 长枪运动的机关报《阿里巴报》(音)在一篇社论中说,“像美国占领运河区的武装部队企图做的那样用子弹扼杀爱国情绪,标志着重回顽固的殖民主义的时代”。 这家报纸警告美国说,有一天它可能会发现自己面对一位“新的博利瓦尔”。西蒙·博利瓦尔是一百五十年前拉丁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主义革命的领导人。
5. 法国出现一种新型建筑
【本刊讯】蒋帮《联合报》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日报道,法国出现一种新型建筑,摘要如下: 活壁(THELIVINGWALL)是集建筑、雕刻、绘画三位一体的结晶。由活壁构成的建筑物是美的建筑化,或说建筑的艺术化。它是不言而达意的艺术品,有最合乎其身份的光,有最适合其用途的空间,有美化了的外表和悦目的配置,它是材料,形式和内容的和谐与统一。在它上面,容忍不了任何装饰,不能挂上一幅画,立上一座雕刻,它本身就是画,就是雕刻,而这幅画,这座雕刻不是为别的建筑物而存在,因为它本身又是一座实用的建筑物。 在这十二组活壁的建筑里,有两组特别突出。介绍如下: 第一组是画家毕加索、雕刻家涅斯嘉和建筑师约翰内森设计的音乐馆。全体看来像是圆形的球场。演奏台后面的墙壁是一大片横置的弯月形弧形壁。屋顶是一大片深绿色等腰三角形的大塑胶板,采取彩虹的姿势向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弯曲下来弯成三个柔美的弧形。在这座音乐馆里,毕加索设计了八座大雕像列在听众席位的后面,或连着排,或紧着排,既留出通路又具备了墙壁的用途。那八座雕刻每座只用几根童话似的天真幻想的线条织成,有神话有幽默,灵活可爱。由毕加索设计,由雕刻家用三合土塑成。 第二组是将在法国南部普洛汪省建造的露天大剧院,由建筑家杜古、画家德兰和制陶家比泽特三人合作。新设计颇有单纯和古拙之美。露天大剧院顾名思义,蓝色的天空就是屋顶。可是雨和风暴是非考虑不可的因素。因此他们三人决定只采用一种材料——水泥。 两片几乎互抱的大半圆圈的墙壁围成了这座剧院,两端的缺口就是出入口。圆圈之内三分之一是舞台,三分之二是层层上去的观众席。这座朴素的露天大剧院有最朴素的装饰,不!有最适切的活壁。那是在观众后面的一部分壁上留了几个几何形的洞,周围或省略或强调地镶上一些经过整形了的瓦片、陶片和有斑纹的卵石。整座剧院就是这样简单:一种材料,一种曲线,一种最原始的材料以最原始的手法处理的活壁。
6. 波刊报道波兰剧本缺乏内容空洞上演的剧本基本上都是古典作家作品
【本刊讯】波兰一九六三年九月份出版的《新路》杂志刊登罗曼·施德洛夫斯基一篇谈波兰剧作和戏剧任务的文章,摘要如下: 我们不能对我们的戏剧状况感到完全的满意。我们的戏剧面临着空洞无物和千篇一律现象的威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我以为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剧目,就可以对为什么尽管条件很好,但波兰戏剧仍处于困难境地的问题找到回答。 如今不能指望经常有大量的高水平的剧本源源从国外而来。由于缺少现代剧,所上演的剧本,基本上都是古典作家的作品,因为其数有限,而又都是已经演俗了的剧本,导演人员就希图借助大肆变换导演方式的手法来使观众感到新鲜,因此有时竟篡改和歪曲古典作家作品的内容。常常是,通过这种做法制造出来的作品,把基本观众都吓得离开了剧院。要想摆脱这种境况,只有一条出路——上演波兰现代作家的新剧本,支持和发展本国现代剧作艺术。没有自己的现代剧目,任何一个剧院都不能生存。
7. 巴拿马必须得到运河的绝对主权
【合众国际社巴拿马城十九日电】恰里政府今天制订了它在运河区危机中的下一个行动,它目前在估量这种要求:把这个争端交还联合国和美洲国家组织和可能要求召开一次西半球外长的紧急会议。 据巴拿马报纸说,巴拿马驻美洲国家组织新大使莫雷诺被认为是一个主张对美国采取“强硬路线”政策的人。为了为他的华盛顿之行作准备——预料不久他将前往华盛顿,他昨晚在总统府同十人“全国外交委员会”和恰里总统的咨询机构举行会谈。据悉会谈是讨论巴拿马今后在美洲国家组织和联合国中的行动,但是总统府没有发表公报。 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三个市政管区的代表在这里接连第二天举行的特别会议要求支持恰里。 他们还力促恰里要求“世界大国全权代表举行一次会议来实现运河的中立化,在前此的条约中已经就运河的中立化达成协议”。 还有人建议恰里“在必要时考虑举行美洲外长紧急会议和特别的联合国大会的可能性”。 巴拿马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新口号是“没有主权毋宁死”,这就是说巴拿马必须得到对运河的绝对主权。 【法新社墨西哥十八日电】一群五十名大学生今天集会支持巴拿马学生、抗议美国对运河区的态度。
8. 苏联杂志介绍:苏联关于契丹文字和突厥石碑的研究
【本刊讯】苏联《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号刊登了一篇短文,介绍苏联学者研究契丹文字和突厥石碑的情况。摘要如下:远非所有的人都知道,存在着一种读不出的文字,这种文字石碑存在于我国东部边界,部分在苏联境内。 这种文字属于曾于八到十二世纪在目前蒙古东部和中国北部建立了强大国家的契丹族。契丹象形文字很象汉文,但并不是汉文。此外,看来在那个时代还没有最后形成契丹文字系统。 苏联第一位从事这项研究的,是在列宁格勒圆城时期死去的鲁道夫。《苏维埃人种学》杂志前不久发表了他的一篇遗文。鲁道夫在这篇文章中表示赞同认为契丹语属于通古斯—满洲语族中一个已消失的分支的看法,建议从满族、鄂温克族、那乃族和早先住在东贝加尔的小民族——达斡尔族的语言特点出发来译读契丹文字系统。 鲁道夫认为,把契丹语词的发音同中国北邻语言加以对比有重要意义。(他把这叫做语音学方法)。 几乎与此同时,塔斯金在《亚非人民》杂志一九六二年三月号上提出了对契丹文字的另一种见解。他也从语音学方法出发认为,契丹语属于蒙古语族。 塔斯金从契丹语的蒙古性质出发,就早先不懂的或是相反已无争论的几段文字提出了一些有趣的翻译。 这项工作还未结束,如果塔斯金的假说能够成立,就不仅仅可以用于解释契丹文字。还可以弄清楚现代蒙古民族和蒙古文化史中一些争持不下的问题。因为,蒙古人只是在十到十一世纪才出现于历史舞台,我们只能透过中国史书和蒙古史诗的梭镜去观察那一个时代。而在那以前,蒙古人在那里?如果契丹人是蒙古民族的一个分支,那么蒙古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可以推早三到四世纪。除了苏联研究者以外,匈牙利和日本学者也在研究契丹文字。他们对此也有许多争论。 “我们看见了一块长三百五十厘米、宽一百三十厘米的大石碑。石碑已强烈风化,但是上部浮雕上的龙的鳞片还清晰可见。”著名的西伯利亚考察家雅德林采夫在一八八九年这样叙述了他在发源于蒙古北部、注入贝加尔湖的鄂尔浑河上游发现这块石碑的情形。 石碑上许多无法理解的符号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他们成功地译读了这篇华丽的碑文。碑文叙述了公元七三一年死去的、突厥部落大联盟领袖阙特勤的武功。 苏联研究者别尔恩什塔姆早在一九四六年就认为,这篇文字是诗歌体的,而不是散文体的。但是文学研究者并没注意这一点,继续在各种教科书上写道,突厥文学第一篇创作作品是长诗《КУТАДГУБИЛИГ》(十一世纪中叶)。然而这是不正确的。苏联青年文学研究者斯捷勃列娃仔细分析了阙特勤碑文,在这段古老文字中发现了突厥诗歌的传统形式 ——把一些与俄罗斯诗歌的韵律和韵脚相应的声和重音结合在一起!斯捷勃列娃的文章发表在《亚非人民》杂志上,这篇文章可以把突厥文学的诞生日期提前六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