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01-10

第 1 版

1. 突《青年非洲》记者西蒙·马利评述阿尔及利亚对周总理访问的反应

【本刊讯】突尼斯《青年非洲》周刊12月30日刊载西蒙·马利的文章:《周恩来使得阿尔及利亚倾倒》,摘要如下:    (《青年非洲》编者按:我们的特派记者西蒙·马利紧紧地跟着周恩来访问阿尔及利亚各地,并且同阿尔及利亚和中国负责人进行了长谈。……)    本·贝拉在周恩来和陈毅到达阿尔及尔的前夕向他的同事明确规定:“对于阿尔及利亚来说,不存在在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冲突中站在哪一边的问题,插手于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争执之中,不会有利于阿尔及利亚。”    在阿尔及利亚的贵宾们逗留的七天中,人们的一切行动都没有离开阿尔及利亚国家元首所确定的这一路线。对周恩来的欢迎是热烈的。人们什么都没有忘记    但是避免作出选择,这不等于保持消极或中立。本·贝拉在讲话中,以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的政治勇气表明了这一点。    赫鲁晓夫在向阿尔及利亚记者发表谈话时,强调了苏联外交上的主要论点。对于苏联政府首脑,“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各国最宝贵的事业是争取裁军的斗争”。……    然而,实际上,本·贝拉是以直接但又不出声色的方式进行了回答。在这位阿尔及利亚领袖看来,“亚非国家最宝贵的事业”并不是争取裁军的斗争,而是反对殖民主义、种族歧视和不发达状态的斗争。他说,这一斗争“是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历史表明了那些决定这个世界的事务的人,并没有推动和平与正义的政策”。    共处?国际缓和?当然谁都不会反对。但是本·贝拉指出:这只不过是一项原则,只有在亚非国家能够肯定它们的特性和独立,并能够在国际上承担起它们的责任时,这一原则才会具有它的意义。    苏联最近几年支持了这种改变吗?阿尔及尔对此表示怀疑。人们没有忘记莫斯科在承认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以前曾经有过长时间的迟疑,因为它害怕刺激法国。人们也没有忘记苏联外交官们在联合国最近几届大会上所起的充满矛盾的作用。人们天天发现,同赫鲁晓夫所肯定的相反,苏联对殖民地国家人民物质上的支持近几年来越来越少。    关于召开一次万隆会议式的非洲和亚洲国家会议或一次贝尔格莱德式的不结盟国家会议而产生的争执,使得本·贝拉从新的基础上来考虑这一问题。这位阿尔及利亚政府首脑认为,某些大国利用这一分歧以便孤立某一个国家的做法,可能严重地损害第三世界的团结,阻挠那些从事反对殖民主义、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种族隔离和不发达状态斗争的国家在有关他们前途的问题上采取共同行动。    本·贝拉认为,不应该利用第三世界领导人聚会在一起的机会来在反帝阵营中散布不和并且削弱它。    在本·贝拉看来,任何理由都无法解释人民中国的不参加(这些会议)。这是本·贝拉对亚非关系的根本概念,因此他不可能受到铁托在12月20日的信件中所阐述的观点的影响,也不可能受到莫斯科或新德里的论点的影响。    本·贝拉采取这种态度,他忠实地反映了大多数阿尔及利亚人民的看法。在我同本·贝拉的最亲密的助手、同各位部长、外交官、议员、民族解放阵线干部和国家人民军高级军官的谈话中,我发现了同意华盛顿、莫斯科或贝尔格莱德的攻击人民中国的人是多么的稀少。在我看来,没有一个人相信北京企图引起世界大战的宣传。有何不妥协之处?    一位参加了本·贝拉和周恩来之间秘密谈判的阿尔及利亚部长向我说:“不要把我们看成天真的小孩子。这种宣传骗不了人。如果周恩来在我们的会谈中为他的论点赢得了一些进展的话,这正好因为他是一个现实的人,他比他最凶狠的敌人更讨厌战争。他为人简朴、谦逊,他十分仔细地听了我们的观点。他从来没有试图把他的观点强加于我们,而是力图同我们的立场进行比较,谋求共同之处,好象有七亿人民和十五年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的中国还可以从我们短促的经验中学到什么东西……    “我还要说得更多。人们说人民中国奉行教条主义的外交,说它在国际政策中拒绝妥协和采取灵活的作法。那么,怎样解释人民中国决定不把它加入联合国作为扩大安理会和经社理事会的先决条件呢?怎样理解它向某些非共产主义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呢?”    周恩来的谦逊态度使得阿尔及利亚人深受感动,并且为之心神愉快,他们同他们的贵宾在一起时感到完全自在。(周恩来)这种特别自然的关心阿尔及利亚革命的各种表现的作法,这种仔细地向农民和工人提问题的作法,这种中国领导人对年轻的阿尔及利亚国家的社会主义试验的各个阶段的注意,他们所进行的平静和深思熟虑的谈判(他们在谈判中更多地注意倾听意见而不是去说服人),这种完全不对敌人进行任何公开谴责或批评的作法,打动了本·贝拉和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心。    本·贝拉事后说:“他们给了我们这样深刻的印象,即我们是作为平等的人进行谈话的,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大国对一个小国的通常的关系。我们有同样的问题,同样的考虑,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同样的国际环境。”    在美丽别墅进行的历次会谈中,周恩来和陈毅都显示出他们是无愧于他们这次非洲之行所担任的使命。他们没有试图改变政治选择或是破坏已经建立的友好关系。如果他们谈到了同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危机,那主要是为了解释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为了把它们强加于人。如果他们谈到了那些高度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那是为了更好地确定中国和阿尔及利亚的共同利益,并且悄悄地向那些面临着相似问题的人建议采取共同的道路。    周恩来完全没有对苏联和南斯拉夫进行任何批评或进行任何论争。他在这方面的灵活、巧妙和谨慎态度引起了所有的人的惊讶。粉碎了孤立    对于周恩来,访问阿尔及尔和其他非洲国家首都将使得人民中国能够第一次粉碎它自1949年以来所陷入的孤立。    正当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缓和政策动摇了反殖斗争的劲头和正当由于苏联和它的盟友害怕得罪西方大国而把受奴役或经济上不发达国家的事业放在次要地位之际,阿尔及利亚也将从周恩来的访问中得到同样大的好处。本·贝拉面临着这样一种选择:要么卷入对“和平共处”的特殊概念的活动,这样他会使得莫斯科和华盛顿为之高兴和孤立了人民中国(他这样将不反映大多数人民的意见),要么发展他同北京的关系,但并不因此而结盟。这样他就帮助建立了非洲同三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正当的平衡关系。    本·贝拉选择了第二条道路。    (文内小标题是原来的——本刊编者)

2. 外电报道:周总理抵达突尼斯

【美联社突尼斯9日电】(记者:博罗维克)共产党中国总理周恩来于星期四到达这里。当人们把一分用红色中国字印着《欢迎周恩来》的标题的突尼斯报纸交给周时,他微笑了。    【德新社突尼斯9日电】中国访问者在机场上受到负责总统事务和国防的国务部长拉德哈姆、外交国务部长斯陵和总统府秘书长小布尔吉巴的欢迎。欢迎仪式是适当的和有礼貌的,但是在机场上没有欢迎的群众。    【路透社突尼斯9日电】突尼斯报纸今天刊载了《欢迎周恩来总理》的横贯全页的通栏大标题。突尼斯执政党报纸《行动报》的评论说:中国总理的访问“对我们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 突刊报道:苏联强要阿报发表赫鲁晓夫谈话

【本刊讯】突尼斯《青年非洲》周刊1月6日刊载题为《赫鲁晓夫的“谈话”》的文章。全文如下:    事实上,尼·赫鲁晓夫的“谈话”的原文是在苏联驻阿尔及尔的大使馆中起草的,随后交给了《共和阿尔及尔报》,以便在周恩来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前夕发表出来。由于苏联的干涉,决定《人民报》(民族解放阵线机关报)同时发表这篇谈话。当苏联新闻专员试图说服《非洲革命》周刊也发表这篇谈话时,《非洲革命》周刊社长穆罕默德·哈比断然拒绝这样做。实际上,赫鲁晓夫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接见过一个阿尔及利亚记者。

4. 富尔主张中法立即建交,但又鼓吹“两个中国”

【法新社巴黎8日电】法国前总理埃加·富尔今晚在接见法新社记者和《费加罗报》记者时说,“我是主张法国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的”,他又说,应该“立即”恢复外交关系。    富尔说,恢复外交关系不应牵涉到“任何先决条件、后决条件”。    他说,要是法国承认了北京,法国也没有义务撤消对台湾蒋介石政府的承认。    富尔在谈到承认北京后的影响时说,“必须保证事实与法律之间的一致。肯定,蒋介石元帅的政府不在北京。因此我们不能承认它是中国政府。反过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治理福摩萨。这是无可争辩的。因此,我认为,我们不一定要支持这种要求:中国可以对福摩萨岛行使主权”。    他又说:“事实上,台北当局没有把自己称为福摩萨政府——叫作福摩萨政府至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把自己称为大陆中国政府,就纯粹是幻想。”    这位法国前总理认为,承认了北京政府将意味着法国要投票赞成接纳人民中国加入联合国。    他说,许多大西洋联盟成员国和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都已同北京建立了外交关系。“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法国要遵守一条比挪威或者巴基斯坦的纪律更为严格的纪律”。    他继续说:“大西洋组织的利益不是要继续抱着关于中国的一种可悲的幻想,而是正相反,要摆脱这种幻想”。    富尔说,他认为,“要是我们采取了我们法国人比美国领导人容易采取的一种主动行动的话,那我们就对美国的政策帮了极大的忙。”    他认为,“由于过去的错误——这不能归罪于目前的领导人——,美国对亚洲政策现在处于一条死胡同中”。他说,法国采取行动将会使这个问题“解冻”。    富尔说,法国还是“立即”趁美国选举尚未开始以前采取行动为妙。

5. 日政府拟派吉田茂去台修补日蒋关系

【共同社东京8日电】官房长官黑金泰美星期三对报界说,关于拟议中的前首相吉田茂访问台湾一事还有待政府同其他有关方面作更为仔细的讨论。    黑金说,执政的自由民主党中的国民党中国派的领袖石井光次郎于星期二建议政府派遣吉田茂去台北,以避免日本和台湾关系中的一场灾难。    他还对记者说,看来池田首相于上星期日到神奈川县的大矶吉田茂府邸拜会他时已谈到了这个问题。    他说,但是还有许多问题不能肯定,譬如:台北对日本派遣吉田茂访问的反应如何以及吉田茂访问的日期。    他说,因此,在这个问题确定以前,还需要作更为仔细的讨论。    【法新社东京8日电】消息灵通人士说,吉田茂准备接受这项使命。    外务相大平正芳今天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坚持说,同国民党人的会谈不应当讨论已经结束了的问题,譬如向北京出售维尼纶成套设备的问题。    【合众国际社东京8日电】池田首相已经决定派遣年高的政治家和外交上调解麻烦的能手吉田茂前往国民党中国去执行一项修补篱笆的任务。    【美联社东京8日电】据接近外务省的人士星期三说,池田首相打算在一月月中派一位私人使者到福摩萨去讨论国民党中国和日本的冷淡关系问题。    这些人士说,这位日本使者将携带一封池田的私人信,并且将把这封信交给蒋介石总统。    这些人士说,这封信将表示日本希望同国民党中国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6. 蒋帮外交部发表声明说蒋日关系已到严重阶段

【中央社台北9日电】中华民国外交部9日午夜发表声明,全文如下(本刊有删节):    中日关系发展至目前严重阶段,其基本原因系日本政府昧于利害,不顾是非,采取亲匪政策,并纵容共匪在日展开渗透活动,而未能警觉对其本身之危险。    我国政府暨全国军民以及海外同胞,对日本政府种种亲匪行为,极为愤慨。    如日本政府一意孤行,继续其媚匪亲共政策,不惜牺牲中日两国间之既存关系,则今后在中日关系上所产生之一切严重后果,日本政府应负完全责任。

第 2 版

1. 日《读卖新闻》主持64年国际形势展望座谈会/与会者强调日本应恢复自主外交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1963年12月30日刊登了该社记者就1964年国际形势举行的座谈会的记录,参加座谈会的是社论委员(前驻美国特派记者团团长)白神勒、社论委员(前驻欧洲特派记者团团长)嬉野满洲雄、国际部部长奥?x稔。现将座谈会的记录摘要如下:    白神:重要的是中国的动向。所谓肯尼迪的智囊团也认为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是货真价实的,不过,他们多数人认为,对中国则只有用实力加以压制。在日本来说,如果以长远的眼光看来,是需要同中苏和平共处的,共同合作遏制中国是违背日本的利益的。    日本怎样打开美中关系僵局,又怎样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呢?我认为应当把这作为自主外交的中心课题。需要同英国实行合作。    奥?x:戴高乐也在积极地推行亚洲外交,你怎么看?    嬉野:法国在印度支那有经济利害关系,而且过去也有过痛苦的经验,因而对美国的作法觉得不能袖手旁观。恐怕现在也要先同中国打打交道。但是,无论怎么说,以现在的力量来说,法国的影响所能涉及的范围,也不过是欧洲和非洲而已。在亚洲,也还是应该由日本起作用,同英国实行合作也可以,同科伦坡各国携手也是有必要的。    嬉野:在这种时候,日本特别要认真地努力,以维护亚洲和平。我认为在亚洲政策上一再遭到失败的美国,倒是希望它的伙伴日本积极地发言。当前重要的是,要进一步促进日中交流,加深相互了解。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1日刊登了一篇座谈会记录,参加座谈的是法政大学校长谷川彻三、前大阪市立大学校长恒藤恭、东京大学教授木村健康。座谈记录摘要如下:    谷川:日本应当再次恢复自主性,首先要努力成为东西方两阵营的桥梁。我认为,拥有六亿人口的中国在国际上受到目前这样的待遇是不妥当的。日本必须努力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做工作,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得到正当的待遇。    我认为,当然也应当对中国做工作。    桓藤:日本对国际政治所起的作用是重大的,为此政府应当更加独立自主地进行判断。应当抛弃那种仰承美国的鼻息而决定事情的态度。    木村:日本具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接合点上创造出来的独自的文化,因此能够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而以自然的形式帮助亚洲其他国家发展。    桓藤:和欧洲人和美国人相比,日本人更应该充当亚洲的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2. 日本一家杂志说:日本出现了「戴高乐热」

【本刊讯】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964年新年扩大号登载了一篇题为《对戴高乐热发出警告》的卷首文章,摘要如下:    最近,在日本的经济界高级人士和政治家中间,出现了戴高乐热。所谓戴高乐热,不言而喻,说的是一种要学习和模仿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做法、赞扬戴高乐前途大有希望的趋势。    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意外亡故。使得戴高乐总统独特的做法易于实行了。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世界出现一股注意戴高乐一举一动的热潮(即所谓的“戴高乐热”),大概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尤其是,戴高乐总统的下述两个动向对于目前希望奉行自主外交的日本政治家来说,是颇有暗示性的,而且是值得欢迎的。第一个动向是,戴高乐总统在去年8月就南北越南的统一和中立化问题出面进行斡旋这件事情。这件事情使日本政治家以为能够得到戴高乐的帮助解决朝鲜问题。第二个动向是,戴高乐总统最近开始积极地考虑承认中国这件事情。这将产生颇有冲击性的影响;日本的政治家甚至预料,结果可能使那些表示赞成和不赞成中国参加联合国的世界各国的均势遭到破坏,或者可能使1964年秋天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作出同意中国参加联合国的决议。    但是,我们在这种戴高乐热潮高涨起来的同时,恐怕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件事情:美国和法国的关系,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以及世界各地都已经恶化,陷于不可乐观的状态,成了1964年的焦点。尤其是法国接近中国的活动,特别是法国承认中国的动向,对于美国的亚洲政策来说,将会成为一个过去没有遭到过的沉重打击。据说,戴高乐总统对南北越南的统一出面进行斡旋,是出自这样的判断:“美国已经没有可走的路了。”这种轻率的判断,恐怕会成为戴高乐总统的催命符。我们想预先发出警告。

3. 日本决定加强对东南亚的渗透

【日本广播协会电台十二月三十日广播】日本外务省决定从明年度起对东南亚各国积极推进技术合作。    据这个计划,向东南亚各国派遣由日本青年技术人员二十名左右组成的所谓「和平队」等共一百五六十名技术人员,协助进行经济建设。    将在新加坡、印度、泰国等新设指导工业、农业技术的日本海外技术合作中心。

4. 日本去年钢产量官方宣布已达三千一百四十万吨

【共同社东京八日电】据钢铁工业界人士说,在一九六三财政年度(一九六三年四月—一九六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日本将成为世界第三粗钢生产国,超过西德而仅次于美苏。    根据日本钢铁联盟编的最新调查报告,日本在一九六三年一月到十二月期间的粗钢产量达到三千一百四十万吨,和西德的产量相等,据估计西德一九六三年的总产量为三千一百七十万吨。    钢铁工业界预言,一九六三财政年度第四季度(一九六四年一月—三月)日本粗钢产量平均每月可望为三百万吨。    他们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一九六三财政年度的粗钢生产将超过三千三百万吨的水平,使日本在世界钢铁生产中居于第三位。

5. 池田政府注视法国对华动向

【本刊讯】日《读卖新闻》1963年12月30日消息:    内阁调查室(室长是石冈实氏)根据池田首相的指示,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对明年的国际形势向首相提出了报告。    报告指出,明年,在欧洲很少可能酿成“国际危机”。相反,在中国周围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有酿成危机的趋势。报告认为,中国和法国相接近的趋势很可能成为国际政治的“台风中心”。另外,报告断定中国可能在明年内进行第一次原子弹爆炸,值得注意。    【日本短波广播电台12月27日广播】《读卖新闻》政治部的渡边恒夫谈对今年一年的日本外交政策的回顾说:“关于对共产党中国的关系,今年进行得比较顺利。另方面,外务省非常重视的是,法国接近共产党中国的动向”。

6. 美国在委内瑞拉积极参加镇压游击队的活动

【本刊讯】墨西哥《永久》周刊1963年12月11日刊登了一篇委内瑞拉通讯《战争中的人民,被占领的国家,看不见的总统》,摘要如下:    委内瑞拉不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军事预算只占国民预算的百分之八点六四。但是内政部的预算却占国民预算的百分之十六点一六,而用于教育和“土改”的预算分别占国民预算的百分之九点一八和百分之六点五三。警察总局是属内政部领导的。这样庞大的警察预算(大约二亿五千万美元)使民主行动党的政府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警察统治的恐怖政府。    要解决委内瑞拉的失业、贫困和生活费用不断高涨的周题只有使国家摆脱对外国的从属地位。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有一半以上是在委内瑞拉,即占总投资的百分之六十。贝坦科尔特的投降政策不仅使他的政党    ——民主行动党、而且使所有的右派和中间派都威信扫地。贝坦科尔特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条道路,依靠军队和警察中最右派的首领来发动政变。违反了宪法,逮捕共产党和左派革命运动的议员,指控他们是武装起义的首领。    目前,美国在委内瑞拉的军事使团有二千五百人,他们指挥委内瑞拉的军队,积极参加反对游击队员的斗争。合法的政党和人民都看得很清楚,选举根本不能解决委内瑞拉目前的悲惨局面。    谁都不会掩饰一个事实:唯一的出路是革命。委内瑞拉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使右派完全丧失了道义。起义斗争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丧失了道义。有许多人表面上是在政府,或在各反动政党,或在军队,但是暗地里却同民族解放军合作。我不是道听途说,这种情况是我亲眼看到的。不管革命者受到怎样的迫害,归根结底他们是要胜利的。

7. 阿尔及尔等地举行示威支持政府/阿成立特别军事法庭审讯反政府示威中的被捕者

【法新社阿尔及尔8日电】官方的阿尔及利亚新闻社今天报道,有二十万人参加今晨开始在奥兰举行“大规模的亲政府示威”。    这家新闻社说,示威是由民族解放阵线当地的组织组织的。    阿新社说,在当地时间十时,有二十万人聚集在奥兰体育宫前面,人们高呼“本·贝拉万岁”,并拿着写着“赞扬民族解放阵线、社会主义和本·贝拉总统的口号”的标语牌。    阿新社又说巨大的人群在街上游行,示威者高喊“打倒资产阶级、破坏分子、反动派和反革命分子”。    今天下午还要举行由民族解放阵线召集的另一次群众大会。    与此同时,阿尔及尔电台看来在暗示前总理阿巴斯可能与这次反政府示威事件有关。    阿尔及尔电台在报道了奥兰的骚乱后宣布:“阿巴斯目前正在这一地区(奥兰)活动并进行接触”。    【合众国际社奥兰8日电】在阿尔及尔,民族解放阵线党开始组织了一次群众性反示威,以表明他们支持政府。    【合众国际社奥兰8日电】本·贝拉总统今天下令立即审讯在这个沿海城市发生的失业者的反政府骚乱之后逮捕的三百人。    这些被捕者是参加了三百五十多名示威者的行列的。    阿尔及利亚新闻社说,本·贝拉昨晚在阿尔及尔举行的紧急内阁会议中成立了一个特别军事法庭,今天将进行审讯。    阿尔及利亚新闻社称示威者是“少年犯”和“反动的资产阶级的工具”。    【法新社阿尔及尔7日电】阿尔及利亚新闻社说,估计大约有三百五十人(在奥兰)摇着法国国旗,喊着赞成阿巴斯和本·赫达的口号。    阿尔及利亚新闻社指责奥兰的示威是由“反革命”煽动的,他们曾企图袭击政府机关。    这些人曾拿着铁棒、自行车链条和铺路用的石块举行示威。    内政部长对阿新社记者说,奥兰游行者中的板大多数是青年人、“不负责任的少年人”,这些人受到了反革命分子和反动分子的影响。他说,失业仅仅是被用来作为这次捣乱的“借口”。他说:“政府准备承担一切责任以对付这些行动。将逮捕全部魁首并且将行使国家的权力。”

8. 日本去年大米产量官方宣布是一千二百八十万吨

【美联社东京十二月二十四日电】日本农林省今天公布,日本一九六三年收获一千二百八十万吨大米,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三个最大的丰收。    最大的一个丰收年是一九六二年,那时农民收获了一千三百万零九千吨。

9. 委民族解放军几个领导人越狱

【法新社加拉加斯12月27日电】左翼报纸《号角报》今天在这里报道,亲卡斯特罗“民族解放军”的几个领袖已逃出了塔卡里瓜岛上的监狱。他们曾被拘禁在这个监狱里,罪名是进行反对委内瑞拉政府的颠复活动。    【法新社加拉加斯4日电】今天晚间官方证实了安德烈斯少校的死亡,安德烈斯是法律系学生道格拉斯·布拉沃的化名,是民族解放军重要的游击队首领之一,他是昨天在政府军和米谢利托驻营地的游击小组在山区发生的一次短暂而残酷的战斗中被打死的。

第 3 版

1. 苏美文化交流谈判继续进行

【法新社莫斯科8日电】美国大使科勒和苏联国家对外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席罗曼诺夫斯基今天就重订苏美文化协定举行了三小时半的会谈。    昨天会谈开幕,今天是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双方都由各自的专家陪同。    据了解,美国人提出了三项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建议:    1,允许美国报纸在苏联各地自由发行。    2,在苏联放映美国新闻纪录片。    3,在莫斯科开设一个美国文化中心。    预料,目前的谈判将持续大约一个月。

2. 就斯多夫向勃兰特提出的建议西德政府召开特别会议

【法新社波恩8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晚在这里说,西德政府将建议西柏林市长勃兰特给东德第一副总理斯多夫回信,答复他建议在“较高级”上研究柏林通行证周题的来信。    波恩政府认为,接受这一建议等于是在朝承认东德前进一步。西德政府认为,将来和东柏林政府的“技术性”接触应骸通过西德负责东西两部分地区际贸易的利奥波德博士继续进行,他在西柏林有办公处。    今天在波恩举行的由艾哈德总理主持的特别会议上讨论了柏林通行证问题。    一位官方发言人说,会议结束时就研究已在12月17日解决的问题要遵守的程序取得一致意见,这些问题包括在圣诞节和新年期间,向西柏林人颁发通行证。发言人没有说明会议在什么具体程序上取得一致意见。    【美联社波恩8日电】艾哈德总理的西德政府发表的公报说,它已在星期三就如何继续举行重新开放柏林墙的进一步会谈一事和西柏林达成协议。    一直有消息说,艾哈德政府耽心西柏林市长勃兰特处理局势的做法。    公报是由联邦新闻局发表的,它没有提供关于协议的详细内容。

3. 苏代表在一次会议上诬蔑中国是“黩武主义”

【本刊讯】《印度快报》9日报道说:一位苏联代表在第二十六届国际东方学家大会上所作的简短说明,可使人们对中国黩武主义的老根略知一二。京文斯基(苏联)说,中国的黩武主义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镇压太平农民军和建立“新军”的时代。    《印度时报》7日报道说:京文斯基教授指出,中国的黩武主义的历史根源应该追溯到太平军起义的时代,而不应该只从袁世凯执政的时候算起。从那个时候以来,黩武主义在阿拉伯世界和东南亚也按中国的那种方式发展起来了。

4. 法《世界报》报道瑞典共产党情况

【本刊讯】法《世界报》7日刊载该报特派记者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在瑞典共产党内,人们正在为了使自己适应莫斯科学说的彻底改变而忙个不休。它的越来越小的队伍,已经在支持或反对非斯大林化的无结果的斗争中以及现在支持或反对北京的无结果的斗争中,发生了分裂。四个月以来,受年青人鼓舞的和以党的机关报《新日报》新总编辑赫尔曼逊为代表的一派,展开了公开辩论。在一封公开信——“二十九人宣言”中,他们提出叫老领导人希尔丁·哈格堡辞职。他们不满足于要求普遍撤换干部和排挤多少有些可耻的斯大林分子,而且几次主张采取在这样一种意义上的“中立主义的”和民族的政策:他们希望不那么紧密地依赖莫斯科,希望适应瑞典特有的条件,以本国的解决办法解决本国的问题。    有些极端分子甚至提出动议,要求谴责1960年莫斯科声明。一些人拒绝参加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意识形态论战:他们注视着贝尔格莱德。但是,总的来说,瑞典共产党是倾向莫斯科,倾向赫鲁晓夫政策所象征的自由化的。地拉那的一封煽动瑞典共产党进行反对受美帝国主义资助的修正主义的斗争的电报,没有受到代表大会的欢迎,这次大会第一次未邀请任何中国代表参加。    赫尔曼逊在他星期六的著名发言中阐明了肯定更加忠实地表达了年青共产党人的观点的意见,他说:他们今后希望“背弃教条主义,不再忠实于一些问题和一些陈旧的教条,背弃幻想,并怀着对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信任一种新的客观性”。    他们所代表的那些新的流派懂得,为了阻止共产党不可避免的缩小,这个党必须变成一个民主的左翼激进党。赫尔曼逊说,瑞典共产党完全接受议会制度,在党内应当同意一切政治组织所不可缺少的批评和讨论的自由。一些人主张党的领袖今后应由代表大会选举,不是由中央委员会选举,而另外一些人则甚至反对神化马克思和列宁。

5. 美《华盛顿邮报》评述:崔可夫和格列奇科在苏联报纸上发表文章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12月29日刊登了该报记者罗森菲尔德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将军们对赫削减军队的建议发生争吵》,摘要如下:    苏联总理赫鲁晓夫的将军们对他提出的削减军队数量的建议发生了争吵。华沙条约司令认为这项建议是明智的,但是陆军司令看来怀有强烈的不安。    他们是在赫鲁晓夫说克里姆林宫正在“考虑”对军队人数“作某些削减的可能性”之后不久就在受控制的报纸上提出了他们针锋相对的理由。    粗浅地说来,赫鲁晓夫是属于言过其实派的。他显然认为,战略火箭将减少对庞大的常备部队的需要,因此而省下来的钱和人可以更好地用在落后的民用经济上。    但是,大部分将陨看来赞成建立一支庞大的军队,认为,导弹是人力的补充,但是不能代替人力。他们认为三年前开始的这项流产的削减军队的计划对他们的帝国,对他们关于未来战争形象的概念以及他们在克里姆林宫的作用都是一个威胁。    苏联陆军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崔可夫元帅在12月21日表达了“他们的保守”观点。他在《消息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下列论点:    “和谐地发展”各个军事部门是正确的路线,因为新技术“并不减少人在战争中的作用而是增加了人的作用。”    华盛顿的专家们认为,这一特别的申诉中没有说出的要点是:赫鲁晓夫应当重新考虑拟议中的削减军队的计划。    “非实权派”的情况就是如此。第二天,即12月22日,“实权派”在《红星报》上作了答复。撰稿人是格列奇科,他是华沙条约军队司令,像崔可夫一样是国防部的一位副部长。    格列奇科令人注目地赞同赫鲁晓夫最近提出的加强对化学投资的主张。他说,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情况良好。    格列奇科接着对那些担心他们正在放松警戒的俄国人作了一些保证。他号召在军事技术方面努力工作。    某些观察家认为,这表明赫鲁晓夫大概赞同目的在于未来的军事研究和发展,而不赞成对目前大量的军队花费更多的钱。    莫斯科的新的国家预算也有同样的暗示。军事方面固定的预算减少了六亿六千万美元,但是科学方面的预算增加了五亿五千万美元。    崔可夫的抱怨和格列奇科的高兴并不意味着各军种规模问题已最后解决了。但是,他们的反应可能意味着削减军队即将开始,还意味着,赫鲁晓夫暂时是获得胜利了。

6. 特勒说苏不打算从匈撤回驻军/以便作为同西方讨价还价的本钱

【合众国际社伦敦8日电】(记者:特勒)一些高级共产党人士今天说,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只有在盟国军队从中欧撤走的交换条件下才会把他的军队从匈牙利撤回。    这些人士说,赫鲁晓夫认为,匈牙利周题是即将举行的东西方裁军谈判,以及缓和紧张局势谈判中的一笔赌注。    据悉,苏联在匈牙利驻有四个师,都配备有现代化武器和各种新式装备。    去年曾一再谣传过他们要撤走。上月曾有比较可靠的报道说:克里姆林已决定把他们撤回,因为按照匈牙利内部的巩固情况看来,他们已没有必要再驻扎在那里。但高级共产党人士今天说,由于苏联人认为把他们留在匈牙利是与西方讨价还价的本钱,因此,把他们撤走的计划已放弃。    他们又说:“如果西方同意在西欧作出相应的姿态,那么,他们将会撤走。”    预计,在日内瓦十七国裁军会议于1月21日复会时,苏联人将正式提出这个问题。

7. 蒙古《真理报》刊载:蒙党五中全会关于曾德问题的决议

【本刊讯】蒙古《真理报》12月24日刊登了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决议,全文如下:    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根据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及中央和地方机关领导工作人员提出的广泛批评,讨论了关于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第二书记鲁·曾德同志的问题,揭露了下述无可争辩的事实。    鲁·曾德同志经常装出勤劳的样子,但实际上却耍手腕,不全力以赴地工作,未能忠实地完成党交给他的领导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部门的任务。同时,他暗怀着长远的阴谋,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满足追求权利和职位的目的上,企图用各种手法让别人来吹嘘和宣扬自己,经常在领导干部之间挑拨离间,企图挑起党和国家的青年干部和老干部之间的冲突,他广泛地进行了这些肮脏的活动,歧视和力图排挤某些忠于我们党和人民事业的干部。他为了实现自己恶毒的目的,曾多次地采取了欺骗、两面派态度、歪曲诬蔑、恫吓或者以贿赂媚人等最卑鄙的手法。他并以隐蔽的手法利用机会支持民族主义的表现。    在中央全会和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屡次地指出过曾德同志的缺点,但他并未从中得出必要的结论,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致地谴责了鲁·曾德同志追求名利地位的非党性活动对我们党的活动的危险,给党的队伍的团结带来的损害,并且决定:    取消鲁·曾德同志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和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的资格,解除他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的职务。

8. 捷保德匈波报纸对赫鲁晓夫的信是怎样评论的

【塔斯社布拉格8日电】捷克斯洛伐克报纸继续评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的信件,强调指出这封信对和平解决迫切的国际问题之一——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的杰出意义。    斯洛伐克《真理报》称苏联政府关于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建议是伟大的倡议。    【塔斯社5日电】保加利亚报纸广泛评论赫鲁晓夫给各国政府首脑的信。    《工人事业报》今天在社论中指出,赫鲁晓夫的充满了现实主义和对人类未来的关怀的信变成了我们星球上的头号新闻,并且得到了世界舆论的深刻理解。    【本刊讯】德《新德意志报》5日发表社论说,这个建议“给整个1964年定下政治基调。”    社论说,赫鲁晓夫建议的国际条约对德国的意义在于“在欧洲,波恩政府是唯一要求大大扩张领土的政府,而且是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和苏联要求领土”。这个国际条约会“在某种程度上制止复仇主义”,为了进一步巩固欧洲的和平“必须用条约来肯定边界”。    【本刊讯】匈《人民自由报》5日发表社论说:“信是想对较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及向充满新的危险冲突的地区扩大使用谈判与和平共处的政策,它是核时期国家关系唯一现实基础。去年的事变证实了和平共处是唯一可行的路。今后也值得走这条路。”    社论说:“世界首先是等待华盛顿对新年的信给予积极的回答。”    【本刊讯】波《自由战士报》5日发表评论说:“要寻求比这更乐观的新年开端,那是很难的”。    评论说,看来,苏联总理的信件对巩固世界和平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是无可怀疑的。特别应该满意的是这一信件在美国右派集团和西德首都引起了不满。

9. 美联社说莫斯科电台和塔斯社大肆宣传约翰逊的国情咨文

【美联社莫斯科9日电】莫斯科电台和苏联塔斯社星期三晚上大肆宣传约翰逊总统的国情咨文。    莫斯科电台午夜对国内听众广播新闻时详细摘发了总统讲话中的主要之点。    在这次新闻广播中这是唯一的一条最长的消息。    塔斯社的英文稿摘要报道了这篇演说。但是,无论是莫斯科电台还是塔斯社都没有发表评论。塔斯社突出地报道约翰逊保证将执行已故总统肯尼迪的计划和纲领的部分,约翰逊说“因为它们是正确的”。

10. 《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攻击我国

【路透社莫斯科8日电】(记者:彼得约翰逊)亲苏的国际共产党杂志《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攻击中国报纸支持各国反对苏联路线的“分裂分子”。    这里收到的最近一期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这些集团人数很少,但很嚣张。    “中国报纸认为那些破坏党的团结,不愿意考虑党员意志的分裂分子是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者,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对此感到非常痛心”。    而“同时又片面地、武断地把许多共产党和它们的领导人划作是修正主义分子、帝国主义的帮手,甚至是它的直接代理人”。    西方观察家们说,这篇文章是自从苏联领导人重新提出“停止论战”以来,在一家得到苏联支持的杂志上出现的对中国领导人进行的最激烈的攻击。这篇文章重申结束论战并说,正在提出“经过周密的准备后”召开共产党会议的主张。

第 4 版

1. 法意等建立国际科技成就推广中心

【本刊讯】《纽约时报》一九六三年十月十四日报道:法国诺曼底海滨多威尔城,正在建造一个供科学家和各种专家聚会的场所,定名为《国际科技成就推广中心》。这个中心系由法、意,美、巴西四国集资举办的。宗旨是打破科学家之间的专业界限,促进国际范围科学技术成就的交流。中心设有可容纳五○○人的会议厅,供召开短期国际会议使用。中心预定一九六五年春天开始展开活动,届时将召开一次国际生物学会议。

2. 美刊报道:欧洲各国正大力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本刊讯】美国《商业周刊》1963年11月9日登载了一篇报道,题为《紧接着美国之后》,摘要如下:    美国科学家们普遍地一致认为,在科学研究与发展方面经过十年的加紧努力之后,已经使西欧在科学和技术方面远远超过了苏联,而且在许多领域内跟美国只差一步了。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在加速对技术人材的培养以及增加在实验所上的开支。    一位美国观察家说,欧洲今天几乎没有什么科学人才或钱款浪费在成功比较遥远的军事或宇宙研究方面。    欧洲技术与发展革命所走的道路同美国走过的道路是非常相似的。    至少,在工业比较高度发达的国家,政府在主持科学研究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大大加强。基本科学研究已经几乎完全在专科学校和大学中展开。    政府的把大量资金投入纯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影响是——至少暂时是这样——传统的专门科学知识中心已经从诸如德国和瑞士转移到例如英国和法国去。这在化学、电子以及在某些更新的边际科学方面是非常显著的。    西欧在研究与发展方面大大增加经费是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在英国、法国和荷兰,总经费的增长率几乎可以同美国相比。在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增长率多少慢一点,但是目前花在研究与发展方面的钱也远超过战前年代。    政府对实验室研究的支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如美国一样,法国和英国政府承担了研究经费的大部分。以1961年为例,美国政府提供了全部研究与发展经费的百分之六十六,英国政府是百分之六十一,而戴高乐政府则提供了法国全部研究经费的百分之七十八。    成为对照的是,荷兰并没有受到政府支持的大规模军事、核或宇宙计划,它的研究与发展依靠私人工业提供了约百分之六十七的经费。剩下的部分则由政府提供。    法国和英国增加全面科学研究的政府预算这件事,基本上表现在那些国家的大学中的基本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同时,西德政府对大学中提供的支持一直较小。    西德有一个半官方的组织认为德国人在诸如化学、生物和物理这些古典领域方面的专门知识仍然是相当高的。    可是,它也发现在比较新的边际科学,诸如电子和计算技术方面非常缺乏研究或成就。    报告说,在电子方面,由于政府对基本研究的支持不足,因此德国大概要落后于英法五年,这在目前将是非常难于赶上的。    然而,在有些欧洲国家中,已经在抱着一种更广阔的前景。    例如法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科技研究总署,以便统筹各个政府部门的研究。    在英国,全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目前正在同科学部以及科学和工业研究部合作。在荷兰,有一个皇家工业研究委员会,在挪威也有一个类似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具体目的是促进工业研究人员和负责制订经济政策的政府官员建立密切关系。各国大学培养研究人员的统计    (本刊编者注:这篇报道还附有一幅图表说西欧“大学中培养的研究人员正以每年将近百分之七的速度在增长着”。图表列举目前西欧一些国家大学中正在培养的研究人员数是:“瑞典二万二千八百五十,丹麦一万七千七百,联合王国二十八万五千,荷兰一万八千二百一十五,比利时二万二千一百六十八,法国十七万三千,德国九万,西班牙三万四千零十三,意大利十七万三千,希腊一万三千零二,土耳其一万五千四百六十七,奥地利二万一千七百五十四,挪威一万二千五百。”)

3. 美刊报道:1940─70年美科技人员增长情况

【本刊讯】据《科学美国》杂志1963年9月号及英国《工程》杂志1963年5080期报道: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最近公布的资料表明,美国现在约有二百七十万人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占美国劳动力总数的3.6%,其中科学家约五十万人(包括社会科学家),预计这个比例到1970年可增长到4.7%。据调查报告,1940—70年美国科技人员的增长情况如下表:见原版面(注)系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科学教员之略。

4. 说美对华政策愚蠢 不及戴高乐「精明」

【本刊讯】6日的《斯通双周刊》刊载一篇评论,标题是《把希尔斯曼幼稚的自以为是的态度同戴高乐精明的政治作番对比》,摘要如下:    希尔斯曼在旧金山发表的对改善同共产党中国的关系“开放门户”的演说,有三点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第一点是它的幼稚的自以为是的态度。希尔斯曼这样说到北京统治者:“这些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清教徒’:他们把整个世界看成是至善和极恶之间的一场冲突。……世界上很少有人像中国共产党领袖们那样确信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和良善的。”符合这种说法的一些人当中就有我们自己,特别是国务院那一伙。他们对世界的一贯的看法正是这种简单的非黑即白的观点。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说,“我们碰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政权……它利用仇恨作为国家政策的推动力量。美国是他们魔鬼哲学中的中心目标。”用这段话来说明我们的对华政策又是多么合适。    第二点是,中国人很可能觉得,“核时代的现实”要求他们作出巨大努力也来获得这种武器,以便使他们能同苏联人一样,在同华盛顿的关系中激起对方的敬畏心理。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粗暴地迅速地拒绝他们每一次为建立“太平洋无核区”所提出的建议,可能证明是我们的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这暗示,北京愿意放弃获得核武器的任何尝试。    第三点是使两国隔离的鸿沟之深。按照美国的一套说法,这篇演说标志着向远东现实迈进了二步,但是它同时也表明我们离开这个现实已经有多远。按照中国的一套说法,这篇自以为是显示恩惠的演说,速同它想要区分老一辈和年青一辈的共产党领导这一幼稚的居心叵测的想法,以及它对福摩萨的蒋政权的赞扬,这一切必定使我们看来像是仍然生活在梦幻的世界之中。同这种态度对比起来,戴高乐的政治手腕却是敏锐地了解到现实情况以及种种可能性的。那就是:作为改善同法国和西方关系的交换条件,中国准备使东南亚稳定下来和中立化。I

5. 霍姆说西方正进入同苏有新的更好关系的时代

【法新社伦敦8日电】首相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爵士今天再次强调,他相信东西方关系能改善。    亚历克爵士在他的选区周游时在苏格兰阿伯费尔迪讲话时说,    “1963年1月1日,我曾预言,在那一年内,我们会和苏联签订禁止核试验条约。证明是对了。今年,我相信,开始了苏联和西方关系史中新的一章,这一章将比前面的瞩起来更加引人入胜。”    首相说,英国政府一些时候以来一直在设法研究同苏联可能达成谅解的领域。    亚历克爵士说,“我们的推理是,核弹使两种制度之间发生战争成为不堪设想的事,因此,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在和解和谈判上,来解决我们所有的分歧。”    亚历克爵士接着说,“几年以来,赫鲁晓夫先生就在宣扬和平共处的政策,并且在古巴危机发生以后,表现了希望减少同西方交战危险的各种迹象。    “后来是在圣诞节和新年开放柏林墙。我希望能作出安排,使在别的时候去东柏林再次成为可能。    “最后是,东欧国家表现了新的灵活的、独立的态度,以及他们和苏联对同西方接触和贸易表现了新的兴趣。”    亚历克爵士然后又提到苏联政府向美国购买小麦,并且减少了军事开支。    他说,“所有这些事件表明,我们正在进入了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可以同苏联有新的、更好的关系。”

6. 瑞士报纸说英对法怀恨在心双方明争暗斗

【本刊讯】瑞士《日内瓦日报》7日发表它驻伦敦记者的文章,题为《英国人和戴高乐》,摘要如下:    英国方面说,由于戴高乐的过错,这种(英法)关系变得冷淡,往往是敌对的。英国人一直尊敬戴高乐,但不再同情他。他们不能原谅他在一年前阻挠英国加入共同市场而给予它的羞辱。    英国报纸经常把戴高乐将军说成是恶棍,是跳圆舞的经常捣蛋者,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疯狂的敌人,是西方联盟的捣乱分子,是欧洲团结的唯一障碍。他们认为他是一个不顾西方世界经济和政治迫切需要而想要强令实现法国的霸权的狂人。当然,英国政府则含蓄得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布鲁塞尔谈判失败以来,它对戴高乐将军怀恨在心。也由于戴高乐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态度,由于他拒绝签署莫斯科条约、由于他的核政策、由于他公开向共产党中国送秋波以及他努力要在柬埔寨和越南建立法国的影响,英国政府便同他进行了暗斗,试图孤立他。它同除了法国政府以外的共同市场其他国家政府以及同盟国政府进行的频频接触,都主要是为了这一目的。    意大利新外长萨拉盖特在1月23和24日举行的西欧联盟部长会议之前,将应巴特勒的邀请于1月22日去伦敦访问,便是一个明证。英国人反对戴高乐的这种政治统一的主张,他们认为这种主张是同莫内的统一欧洲的概念是对立的。他们认为这种主张是不适宜的,因为它还是把英国排除在外。他们希望.德国、意大利和荷兰会拒绝接受这种统一,希望戴高乐将军上次的倡议将归失败。

7. 华尔街欢迎约翰逊的国情咨文/美各项股票上涨

【法新社纽约华尔街8日电】华尔街热烈欢迎约翰逊总统的国情咨文。各项股票在交易初期大致保持上一次收盘的价格(反映出一种等着瞧的态度),在交易的后期猛涨。交易非常活跃,以致到快收盘的时候,股票行市指示器比市场交易慢了五分钟之多。美国电讯公司董事长卡珀尔(股东人数最多的美国公司)概括了大家的意见说,“(约翰逊总统)强调实行负责的财政管理……他已使即将讨论的减税法案可能在经济中起一种建设性的作用,他因此值得大家给予有力的支持……”许多重要的股票都上涨了一点或者更多。所有汽车公司的股票都在克莱斯勒公司的带头下一同上涨。然而福特汽车公司虽然也有所上涨,但是在提高红利后只有适度的增加。鉴于官方即将发表关于吸烟危害的报告,烟草最近下跌,这次已经得到弥补。

8. 美在中小学设立科学俱乐部

【本刊讯】美国《科学新闻通讯》一九六三年第八十四卷八期报道:美国科学俱乐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组织起来的。在中学和小学设立的俱乐部目前共有两万个。为了发现高级中学的优秀生,于一九四二年成立了「科学天才调查组」。    各中学每年春季都要举行一次科学博览会,这种博览会全国至少有一万五千个。优等生的展品被选送到地区博览会去展览,它们选出一些获奖的最佳展品送交全国科学博览会。